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壁大战前,诸葛亮和刘备作隆中对,里面最核心的意见是什么?

赤壁大战前,诸葛亮和刘备作隆中对,里面最核心的意见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米薇史小范 访问量:1610 更新时间:2023/12/6 1:29:42

刘备:“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上文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隆中对》,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略规划,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战略规划之一,是潜伏在隆中观望天下的诸葛亮为蒙着头创业的刘备精心定制的专属产品。根据《隆中对》中描述的规划,蹉跎半生的刘备开始有了清晰的行动路线,并以此开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新战略。

《隆中对》的终极目标是复兴汉室,如果换成私人一点的语气,就是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可历史告诉我们的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备没能完成夙愿,遗憾的病逝于白帝城,原因是《隆中对》中的四条核心意见刘备只照办了三条,终于未能克尽全功,《隆中对》中有哪四条核心意见?刘备最后忽视的那一条是什么?

一、当军阀有理,当军阀无罪

《隆中对》里,诸葛亮开篇就是“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实际上就是告诉刘备要正大光明地搞割据,刘备在遇见诸葛亮之前其实也干过这事,在徐州就割据过一段时间,只不过徐州的世家们没有把刘备当成真正的主公,没有地方世家的百分百支持,无法做根据地,勉强只能算是半割据,而且还被曹操赶出来。诸葛亮的意思谁都明白,先要找块地盘。

二、曹操和孙权头很铁,咱干不过

要找根据地,可大汉十三州都已经划分完毕,全怪刘备没本事,空挂着大汉皇叔兼左将军的名头,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诸葛亮只能重新规划,结论是北方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江东孙权:“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两家最厉害的头太铁,咱干不过,先放着吧,其余地方看看先。

三、必须要抢地盘,但是,柿子捡软的捏

头铁的干不过,诸葛亮重新找了两块地,都比较容易搞到手,领导人也都比较差劲,一块是荆州:“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另一块是益州:“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其实道理很简单,柿子要捡软的捏而已,很务实。但诸葛亮当时也吃的是荆州的饭,算不算荆奸?好在诸葛丞相当时还没有入仕,勉强也糊弄的过去。

四、恢复汉室的策略:敌不动我不动

在完成前面的目标后,刘备就有了争夺天下的实力,如何完成终极目标?诸葛亮也给出了意见,就四个字:“天下有变”,说穿了,就是“后发制人”,刘备即使占领了荆州和益州,底蕴和实力也比曹操、孙权差,要先巩固好内部的一切,再等待机会,敌不动我不动,最差也是割据荆、益,做个土皇帝也不错。

刘备苦心经营,完成了《隆中对》中四条意见中的前三条,虽然在整个执行的过程中和曾经的盟友东吴爱恨交加,但终究还是拿到了半个荆州、一个益州、一个汉中,本来形势大好,可成了土豪的刘备有些忘乎所以,忘记了“天下有变”的最高原则,搞了个敌未动我先动。

先是关羽在荆州主动挑衅曹魏,倾巢而出,连番大战,然后怒骂孙权,引来两面夹攻,兵败身亡,刘备在关羽死后,又愤怒的东征东吴,一场大火让刘备几乎全军覆没,两场失败让蜀汉元气大伤,逼得接手的诸葛亮都只能硬着头皮主动北伐,以战保蜀,结果是越打实力越弱,蜀汉也成为三国中最先灭亡的一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推荐,刘备拍板,此政策让蜀汉百姓财产缩水百分之九十九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刘备,蜀汉,张飞,法正,关羽,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三巨头中,刘备是比较“仁厚”的,正如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那样:“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刘备也经常把“以民(人)为本”挂在嘴上,但是细看三国正史我们就会发现,当时最坑百姓的一项经济政策,就是诸葛亮推荐,刘备拍板之后出台的,此经济政策一出台,蜀汉百姓的财产一下

  • 秦国灭蜀后,用蜀中粮仓灭六国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北伐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蜀中,蜀汉,秦国,刘备,关中,北伐,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秦惠文王九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军灭蜀,将蜀地完全纳入到秦国,此后,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中,蜀中粮仓的作用是显著的,有了蜀中,除类似“长平之战”这样的两国长期对峙外,秦国基本上没有缺少过粮食,但秦国的经验,三国时期的蜀汉无法借鉴,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蜀中在秦国为辅,在蜀汉为主

  • 三国中有两位谋臣,能力在诸葛亮之上,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江山标签:刘备,蜀汉,郭嘉,袁绍,吕布,三国,谋臣,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涌现很多猛将,同样也有很多谋臣,当然,最知名的谋臣当属诸葛亮。可是笔者认为,三国中有两位谋臣,能力在诸葛亮之上,他们分别是郭嘉和陈宫。本文,咱们就来聊聊这三位顶级谋士一生的经历。蜀汉军师诸葛亮诸葛亮是青州琅琊人,他的父亲原本是琅琊郡的郡丞,叔父诸葛玄也做过豫章太守,家族算得上是地区士族,家中

  •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 ,逼曹植以牛作诗不能有牛字,曹植随即写出妙作

    历史解密编辑:锵锵文史局标签:曹植,曹丕,曹操,曹彰,诗人,汉朝,曹魏,牛作诗,七步诗

    说起曹丕、曹植这两兄弟,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曹植所写的《七步诗》。虽说曹丕、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然而这两兄弟性格,特长都截然不同。曹丕性格沉着内向,擅长于政治,在军事少有涉足,在文学成就上,曹丕虽然和曹操、曹植并称为三曹,但并没有什么作品流传下来。而曹植性格率真直爽,在政治方面并没有过于热衷,而多

  • 曹操白手起家,其军事实力是如何反超袁绍的?

    历史解密编辑:吹来人尘烟火标签:曹操,袁绍,太守,董卓,黄巾军

    曹操与袁绍在事业上的起点差不多,朝廷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时,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在董卓掌权,曹操和袁绍害怕对己不利,先后逃离京都洛阳后,两人才形成了较大的“家底”差距。由于董卓顾及袁家四世三公的影响力,在周毙和伍琼的建议下,尽管袁绍离开京都逃往冀州,但仍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这就

  • “袁绍之野望”的起始:韩馥为什么要把冀州牧让给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袁绍,韩馥,冀州,董卓,公孙瓒,太守

    初平二年(191年),时任冀州牧的韩馥将冀州牧之位让给了袁绍。冀州是当时北方人口最多的州,袁绍通过出任冀州牧一跃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为其横跨冀、青、幽、并四州的袁氏霸业打下了基础。那么时任冀州牧的韩馥为什么要把冀州牧让给袁绍呢?首先要说明的是,接下来的内容是本鬼的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即

  • 巅峰刘备和巅峰袁绍,谁更强?刘备有一张致胜底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刘备,袁绍,诸葛亮,蜀汉,曹操

    刘备和袁绍,都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前者建立蜀汉王朝,三分天下有其一,后者雄踞青幽并冀,一度是北方男一号。当然了,袁绍巅峰时,刘备还在四海为家,刘备巅峰时,袁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果纵向比较一下两人的巅峰,谁更强呢?第一,人口。21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三国时期并非如此,那时候,

  • 降曹后高览默默无闻,因和袁绍是亲戚?想多了,他可能只是死的早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袁绍,高览,张郃,曹洪,刘备,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后,其部众是有很多人直接降了曹操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线投降的张郃高览,但是这两人后来在曹魏的发展可谓天壤之别,张郃成为了曹魏的五子良将,而高览基本上投降后就默默无闻了,连什么时候死的,这么死的都不知道。三国演义中高览是在曹操和刘备的交战中被赵云刺死的,先来扯扯演义,高览

  • 为什么有人认为袁绍最后的失败之处是“死的不是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袁绍,曹操,官渡之战,平定,刘表,鲁肃

    众所周知,袁绍曾经是汉末三国最强大的军阀,但最后被曹操打败和消灭。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袁绍的最后一个失败之处是官渡之战的“奇袭乌巢”,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就完蛋了。不过有人认为,袁绍的最后一个失败之处并不是“奇袭乌巢”而是“死的不是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主力大军,袁

  • 忠烈慷慨审正南——袁绍最忠心的下属,硬刚曹操面北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袁绍,硬刚,许攸,沮授,曹魏,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审配,在袁绍手下众多谋士之中似乎并不显眼。论才能他不如沮授、田丰,论窝里斗他不如郭图、逄纪,但审配却是袁绍手下最硬的骨头,最忠心的属下。他的面北而死,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忠烈慷慨审正南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据史书记载,审配年少就显出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公元1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