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献之此篇神作,神采不逊其父!

王献之此篇神作,神采不逊其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众书法 访问量:3351 更新时间:2024/2/28 21:15:53

  估计很多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魏晋时期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从大的方面来谈,这是艺术史发展的一个规律,书法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一定会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

  从客观的化环境上来看,魏晋时期的思想以及个性和世人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对于书法的境界提升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还有一个方面,比如晋人崇尚散淡为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所以常吸食“五石散”,来达到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二”父子便是其中的吸食的典型,王献之在一次吸食之后,随手写了两行字,而正是这两行字,超越他的父亲王羲之

  此帖便是著名的《鸭头丸帖》。

  “鸭头丸”乃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中药,据说是治疗吸食五石散之后的后遗症的一种病,也是魏晋时期人们常备的一种药物,此卷的内容只有寥寥的15个字,但尽管如此,将魏晋时期的书法格调风度和气息全面展现了出来。

  这15个字是:“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意思是说,王献之听朋友介绍,吃了这种“鸭头丸”,并且无疗效,自己试验过之后发现确实如此,然后两人约在明天见一面,聊聊这事儿。

  内容的意思很简单,但书法确实十分的不简单。

  目前我们见到的《鸭头丸帖》乃是唐代的绢本摹本,虽然是摹本,但是唐代的摹刻技术依然炉火纯青,最为常用的乃是一种“并行线拓”的方法,乃是用中国绘画中的白描方式用不同的墨色一点点勾勒出原作的状态,达到了与原作毫无差别的状态。

  无论是细微的牵丝映带还是最为基本的墨色变化都与原作毫无二致。

  此卷《鸭头丸帖》虽然仅有寥寥十五字,但却是学习书法的朋友无法绕过的一件旷世法帖。

  从技法的角度来看,此卷气脉贯通,有着“草圣”张芝一笔书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不是刻意的寻求一笔,而是在一次蘸墨之后,毫无迟滞地书写数字而气息不散,凝神专一,在书写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用一种轻重力度所书写,而是有着明显的轻重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唐人以后的提按法所完成,而是手腕的力量加持,形成了一种气脉贯通、有张有持、有缓有急、有蓄力有放纵、墨色有浓有淡、字体有行有草的一种状态。

  虽然是两行,却足以值得后人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是怎样的书法学习,才能早就这两行的天人之妙的境界,是如的厚积薄发才能够形成如此高格的艺术情态,简单的两行字,有时代的加持,有家族的基因延续,有个人的天分与努力,是后人高山仰止的一件经典法帖。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他绕过王羲之,直学王献之和米芾,终成一代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米芾,王铎,钟繇,诗人,晋朝,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书,书法作品

    人们学习书法都会以古人的经典作品作为师法对象,通过对古人作品的临摹学习,从中获得笔法、字形、章法等诸多有益的书写方法,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取法乎上”。也就是说,人们在学习书法时要尽量向更古、更久远的时代书法去学习。一般认为,在学习帖学书法时,都应当以魏晋书法为取法对象,而魏晋书法

  • 再品王献之草书,偏重自我,变化万千,启发灵感,辨识度低

    历史解密编辑:助胜快写体标签:草书,书家,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

    请看王献之的草书作品:王献之草书作品释文:“……东改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诸谢当有,有便是见。今当语之,大理尽此。信……”如上图所示,“改”字的右偏旁反文被王献之写的形状特异,辨识度极低。这与他父亲王羲之的风格相差较远。在请看“枋”字,王献之让木字边的短横的右端向上出

  • 王献之代表作《鸭头丸帖》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米芾,晋朝,诗人,王献之,柯九思,王羲之,叶恭绰,书法家,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的代表作之一,自北宋以来就流传有序,全帖神纵情驰,流美清秀,可谓吉光片羽无一点尘俗气。清人吴其贞在其《书画记》中对此帖甚为推崇,评其为“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人官至中书令,世称“大令”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

  • 东晋才子王献之:为不娶公主自残双腿,公主听后意外一语令他泪崩

    历史解密编辑:木木夕木夕标签:桓温,武帝,皇帝,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

    东晋才子王献之:为不娶公主,自残双腿。公主突如其来的话,让他泪流满面。得了皇上,驸马不敢在皇上面前犯错。相当于最高级别的“倒车门”。他虽然享尽荣华富贵,亲近他的人也不少,但这等于断了他的仕途。限制很多,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想嫁给皇帝的女儿,甚至有人会避而远之。大家都知道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和他的儿子

  • 王献之《更等帖》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献之,王羲之,更等帖,钟繇,书法,草书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

  •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宋刻玉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小楷,书法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已经残损并亡佚了。【1】旧拓玉版十三行;丙子秋日{?}{?}题【2】晋中{+书}令王献之书。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 王献之服下“仙丹”之后,随手写下两行草书,只有此作能超越王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王献之,王羲之,书法,行草书,鸭头丸帖,赵孟頫

    魏晋为什么是书法发展的巅峰,后世不论怎么写都无法超越?魏晋书法的繁荣是由各种社会发展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因素就是玄学的兴盛。魏晋时期,人们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修仙问道之风盛行,这对书法意境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权贵士大夫阶层炼丹修仙是常有的事,王献之

  • 王献之写给前妻的信,成千古名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离婚,书法家,王羲之,谢安,唐伯虎,王献之,艺术家,皇帝,婚姻,晋朝

    在古代士族豪门之间、名门之间通过接亲进行联姻,连皇室都不例外,皇室为了巩固政权还会与外族进行联姻,也会跟士族、名门进行联姻。王献之就是因为联姻找到了挚爱,但也因为联姻又失去了挚爱。《奉对帖》就是王献之离婚后写给前妻的一封信,没想到成为千古名帖。王献之《奉对帖》故事还要从王献之的老子王羲之说起,王羲之

  • 《中国书法史》, 王献之的艺术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穆姿伊数码知识标签:草书,章草,隶书,行书,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史

    王献之跟他的前辈书家一样,能够用各种书体作字。上一篇我们已经知道:他的传世书迹有真楷、行书、行草书、草书。但王献之实际所能,恐怕还不限于这几种体势,据唐代张怀瓘《书断·中》所称:子敬隶、行、草、章草、飞白五体俱入神,八分入能。可见他至少能用六种书体作书。这里张怀瓘所说的“隶”,即今天所谓的真收、楷书

  • 王献之,打开了哪一扇书法奇妙之门?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献之,书法,草书,王羲之,行草书,米芾

    在书法史上,父子书家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比如王羲之父子、欧阳询父子、米芾父子、文征明父子等,但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般难分轩轾的还是非常罕见的。王献之非但可以和其父齐名,甚至一度甚嚣尘上。▲ 《王献之造像》傅心畲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官历建威将军、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