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儿子很多,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曹彰算是比较有名的几个,各有各的特点。其中曹彰就以勇武而得名,不喜欢经史子集,对世子之位兴趣寥寥,就喜欢率兵打仗。在《拾遗记》中还记载,曹彰去世发丧的时候,在空中传来几百人的哭泣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上的曹彰——镇压代郡乌桓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曹彰的历史形象。在《三国志》中记载,曹彰善于骑射,力量过人,可以和猛兽搏斗。曹彰多次跟随曹操出兵打仗,表现得非常慷慨激昂。曹操问自己儿子的志向,曹彰就希望能够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建立功勋,成为一代名将。
曹彰在军事上是有表现的。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3年),代郡乌桓势力联合鲜卑势力反叛。曹操令曹彰为北中郎将率军平叛。曹彰轻敌冒进,遭遇数千叛军骑兵的围攻,自己只有一千步兵,几百骑兵。曹彰用田豫的计策,使用车阵击退叛军,曹彰的铠甲被射中好几箭。
但是曹彰丝毫不惧,乘胜继续追击叛军。别人都劝曹彰应该先整顿军队,避免孤军深入。曹彰却要求全军出击,追赶一日一夜终于与叛军主力交锋,一举击溃代郡乌桓。鲜卑首领轲比能看到乌桓失败,于是也向东汉投降。
另外在《魏略》当中记载,在''汉中之战''中,刘备派义子刘封向曹操挑战,曹操打算让曹彰上战场。曹彰千里迢迢赶到长安的时候,''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了。曹彰虽然有镇压代郡乌桓的战绩,但是却没有与其他名将交战的记录,所以也是容易被忽视。
《拾遗记》中的曹彰——慑服猛虎、降服大象
历史上的曹彰已经是骁勇非常,而《拾遗记》中的曹彰更是夸张。这里面的曹彰不仅有个人勇武,还通晓儒家经典以及阴阳谶纬之术,在曹操征战的时候提出很多建议。当然最突出的还是曹彰的武力。曹彰善于左右射箭(左右射似乎是一项比较难的技能,董卓的记载也强调这一点),而且在百步之外能够射中须发,比吕布辕门射戟还厉害。
当时从乐浪送过来一只五彩斑斓的猛虎,放在铁笼子里装着。别人都不敢看,曹彰拽过来虎尾绕在手臂上,老虎贴耳不敢做声;从交州又送过来一头白象,曹彰握着白象的鼻子,白象趴在地上不敢动。曹丕曾经铸造一口重达万斤的大钟,想要改位置,一百个大力士都难以搬动,曹彰背起来就走。因为有曹彰在,蜀汉和东吴才没有对曹魏用兵。
曹彰发丧时的奇异现象
按《拾遗记》的说法,曹彰去世后还发生一件异事。其中记载曹彰去世后,曹丕使用非常隆重的丧礼。等到出丧的时候,在空中竟然能够听到几百人的哭泣声。送丧的人都说,在汉末三国乱世中,战死的士兵大多都没有棺椁,草草下葬。曹彰仁义爱兵,收敛他们的骸骨。因此这些死去的士兵为曹彰哭泣。
不过《拾遗记》毕竟是小说,无论是曹彰降服猛兽、负钟而行,还是出丧时的数百人哭泣声,都比较夸张,而且带有难以理解的神异色彩。在《三国志》中也没有找到曹彰收敛骸骨的记载,只是在镇压代郡乌桓之后对士兵大加赏赐而已。所以《拾遗记》的内容不可尽信,作为谈资尚可。
参考文献:《三国志》、《拾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