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三国志》的陈寿,真的算是一个良史吗?关于他的黑点一箩筐

作《三国志》的陈寿,真的算是一个良史吗?关于他的黑点一箩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莹子小趣 访问量:764 更新时间:2024/1/24 13:58:52

陈寿是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原先是蜀汉人,蜀汉灭亡后仕晋,写下了《三国志》。《三国志》是了解、研究三国时期的重要史料,是《二十四史》的头四史,拥有很高的评价以及史料价值。然而陈寿这个人物本身却有相当多的污点,至少是在史料记载当中。比如挟私报复诸葛亮父子、索米为佳传、居丧时期用婢女、和旧友李骧互相攻讦等等。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陈寿身上的黑点。

陈寿在道德上的黑点

抛开修史的态度问题,纯粹的道德的层面上,陈寿就有两个黑点,在当时也影响到了他的名誉和仕途。首先是在居丧期间使用婢女。陈寿的父亲去世,按照古代的丧礼,陈寿作为儿子需要三年的居丧时期。这既是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同时也成为古代社会主流的一种道德标准,三年居丧甚于礼法可以收获社会的褒扬,反之则会受到社会的批评。

陈寿在居丧时期生病,令家中婢女为自己服药。有客人到陈寿家中,刚好看到这个情况,把这件事传播出去。这个做法显然不符合传统的丧礼,陈寿也因此受到当时人的讥讽。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个人的名望与他的仕财是息息相关的。名望高者平步青云;名望低者入仕无门。因为陈寿在居丧时期的表现,导致他被禁锢多年,后因西晋重臣张华的拔擢才重新入仕。

另外一个黑点是陈寿与旧友李骧的关系破裂。李骧与陈寿一样,都是蜀中名士。名士与名士之间有相互交游的习惯,李骧与陈寿在开始的时候关系也很亲密。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二人关系破裂,转为相互构陷、攻击。在当时名士取得名望的一个途径就是宽容大度,曹操的曾祖父曹节就是通过这个途径。陈寿和李骧两个人如此失态,这也是他们受到非议的一个原因。

挟私报复诸葛亮父子

除了上述的黑点以外,陈寿在修史的时候,也有很多黑点。当然这种黑点不是《三国志》中的错误之处,而是将主观上的好恶偏私带入到修史当中。

首先是陈寿对诸葛亮、诸葛瞻父子的态度。陈寿的父亲做过马谡的参军,马谡在诸葛亮一伐的''街亭之战''中败给了张郃。街亭这个地点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街亭失守之后,张郃的军队顺利进入陇右,导致诸葛亮在陇右前期取得的优势当然无存,只能仓促撤军。在战后马谡被处死,陈寿的父亲也被施加髡刑。

髡刑的意思就是割掉头发、胡须。在现在人看来剪头发、剃须不算什么事情,但是在古代则不然。一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割去头发视为不孝;二则古人认为人的发须与灵魂有关,古代常常有以头发作为媒介的巫蛊之术就是来源于这种思想;三则有碍观瞻。古代认为胡子好看,刘备胡子稀松,因此成为张裕嘲讽的对象。总而言之髡刑是一种带有羞辱意味的刑罚,陈寿的父亲被诸葛亮施加髡刑,导致陈寿对诸葛亮不满。

另外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与陈寿本人也有矛盾。陈寿做过诸葛瞻的佐吏,可能是在诸葛瞻做卫将军的时候。结果两个人关系很恶劣,陈寿受到了诸葛瞻的折辱。本来陈寿对诸葛亮就有仇恨,本人又与诸葛瞻有直接矛盾,更加深了陈寿与诸葛亮父子的矛盾。这在《三国志》中有所体现。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态度是拼命夸赞诸葛亮的政治能力,但大多是虚词,而在军事能力上进行了贬低。最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的一些胜利完全没有详细记载,比如南征的过程仅仅是一笔带过。另外对诸葛亮的政治也是暗藏贬低,比如陈寿强调蜀汉不置史官,将这个责任推到诸葛亮的头上。而根据其他史料的记载,蜀汉是有史官的,陈寿自己就是一个史官。所以唐朝史学家刘知己认为这一点就是对诸葛亮执政的抹黑。

对诸葛瞻的贬低就更是激烈。在《诸葛瞻传》的内容中,几乎全篇都是贬低,赞扬的地方只有''工书画''这样的微末小技。诸葛瞻也不是什么蜀汉佞臣,最后还为国捐躯。陈寿对诸葛瞻的记载显然违背专美传主的传统。另外还有一件事:诸葛瞻等反战派策划废黜姜维,以右大将军阎宇代替。而在《三国志》中却变成黄皓以阎宇代替姜维。这也是为了说明诸葛瞻包容黄皓祸乱朝中而无法矫正。如果对诸葛亮的抹黑还有些隐讳的话,对诸葛瞻的抹黑在白纸黑字之间已经是昭然若揭。

对丁氏索要贿赂

不仅对诸葛亮父子的记载不尽客观,在史料中还记载了陈寿''索米立传''一事。在曹操创业时期以及曹魏时期,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家族,就是沛国丁氏。丁氏和夏侯氏一样,与曹氏世代通婚,比如曹操的原配以及曹嵩的妻子就是出自这个家族。另外还有很多丁氏子弟加入曹操集团,并且表现得十分活跃。比如丁仪、丁廙兄弟。

丁仪、丁廙是丁冲的儿子,丁冲是曹操好友,帮助曹操履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曹操本来想将清河公主嫁给丁仪,但是在曹丕的干扰之下,还是选择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因此丁仪与曹丕结怨,在曹丕、曹植的竞争中站在曹植一方,最后被曹丕所杀。

在《晋书》中记载,陈寿向丁仪兄弟的后代要求一千斛米,承诺给丁氏兄弟''作佳传''。丁氏子弟没有答应陈寿的要求,于是陈寿就不给丁氏兄弟作传。其实不止丁仪、丁廙,还有丁冲、丁斐等人都没能够在《三国志》当中立传。与夏侯氏性质相当的丁氏也成为一个''小透明''的家族。

关于''索米立传''一事,历来也存在一些争议。因为丁仪、丁廙在政治斗争当中失败,他作为一个失败者,本身不应该有传记;另外《三国志》中记载曹丕清算丁氏兄弟时诛杀丁氏满门男口,也不应该有丁氏后人出现。然而这种质疑似乎也不能够完全推翻''索米立传''的说法。同样是失败者,李严、魏延、杨仪钟会、诸葛恪、孙峻孙綝等人都是失败者,然而在《三国志》中都有立传;另外丁氏满门男口被杀是《三国志》的记载,而根据丁廙妻子所作的《寡妇赋》中内容可见,至少丁廙是留下一个幼子的。

总而言之,《华阳国志》、《孙盛异同》、《晋书》、《史通》等史料中对陈寿黑点的记载比比皆是。虽然这些黑点也存在争议的地方,有诸多史学家为陈寿辩护,但并不能完全否定这些黑点。历史上不乏对良史的褒奖,但对陈寿的形象却出现这样大的争议。其中的是非曲直,还是由读者自行判断吧。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晋书》、《史通》

标签: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曹操诸葛瞻晋书

更多文章

  • 祖父是贪官父亲是叛徒陈寿为啥对这个想坑死刘禅的家伙推崇备至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陈寿,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

    纵观三国史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谁要是认为蜀汉后主刘禅是个傻子,那他自己才是个傻子。刘备曹操都以知人善任见长,这两大枭雄选择接班人都是矬子堆里拔大个儿,曹操在失去曹昂曹冲之后选了曹丕,因为在所有幸存的儿子中,曹丕是最优秀的;刘备在三个儿子中选了阿斗刘禅,也因为刘禅是最优秀的。如果是眼里不揉沙

  • 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吗?陈寿用一个字揭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关羽,颜良,武器,张辽,骑兵,三国,陈寿用,科学家,历史学家,五虎上将,青龙偃月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专属武器就是青龙偃月刀,关羽用他温酒斩华雄,而后又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在民间关羽青龙偃月刀的传说也有不少,有一个传说颇为离奇:天下第一铁匠只在月圆的时候打造它。当青龙偃月刀完成的时候,突然天气大变,风起云涌,天空下了1780滴鲜血。术士称那是青龙

  • “一千斛米”背后的恩怨情仇,这个锅,陈寿真不能背!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陈寿,三国志,史记,魏书,史书,吴书

    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以上记载出自唐朝一代良相房玄龄奉诏撰写的《晋书·陈寿传》。据房玄龄等人的记载:陈寿在著述《三国志》的时候,要对曹魏时期的丁仪、丁廙立传,可是,立传不立传,那还不是陈寿一句话,就对丁仪、丁廙之子说,给我送一千斛米,

  • 陈寿贬低诸葛亮,原因在于“为父报仇”?学者:纯属子虚乌有

    历史解密编辑:傲史天下标签:陈寿,马谡,晋书,曹操,三国,诸葛亮,诸葛瞻,天文学家,历史学家,五虎上将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在文中最后评价:“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指出诸葛亮连年发动战争,却不能成功,原因在于不善将略,没有应敌之才。唐朝初期,李世民、魏征、房玄龄等都是诸葛亮粉丝,见不得陈寿贬低心中偶像,于是房玄龄在编修《晋书·陈寿传》时隆重转载:“或云丁仪、丁廙(yì

  • 陈寿评价诸葛亮,是“以爱憎为凭”吗?《三国志》的可信度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陈寿,晋书,曹操,诸葛亮,三国志,司马懿,科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

    有两件事还都出自正史。《晋书陈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髡(剃头发),瞻又轻寿。裴注《三国志》引说法:蜀常璩说蜀长老云,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而云,瞻不能匡矫黄皓也。还有1人常璩是蜀人,《华阳国志》作者。《晋书》是官史,王隐成书时,距陈寿去世不过三十年。两段史料前后照

  • 陈寿对诸葛亮的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陈寿,诸葛亮,司马懿,诸葛瞻,司马昭,马谡,三国,艺术家,天文学家

    陈寿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陈寿写的一些史学著作非常有价值,可以称得上良史,而陈寿这个人的品行却一直受到一些质疑。其中争议最大的应该就是陈寿对诸葛亮、诸葛瞻父子的评价了。小编原先认为,陈寿与诸葛瞻存在私怨,在《三国志》中进行诋毁,而对诸葛亮做到了公正对待。然而现在小编又改变了想法,认为陈寿对诸葛亮的态

  • 陈寿为何说刘备终身都在猜疑诸葛亮?刘备最信任的宠臣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陈寿,刘备,诸葛亮,法正,关羽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关系,用刘备自己的话形容乃是“犹鱼之有水也”。不过剥开刘备、诸葛亮君臣鱼水关系的表象,还有另一面鲜为人知的隐情,那就是“先主之疑,盖终身而不释” 。刘备对自己的猜疑,诸葛亮心知肚明,并对此作出了适当的反应。刘备很早就起兵与群雄逐鹿中原了,却因实力不济,接连败北,最后与曹操撕破脸

  • 申报公告丨关于陈寿彬退赔款项申报的公告

    历史解密编辑:武平法院标签:陈寿彬,立案,执行局,本院

    福建省武平县人民法院刑事退赔款认领公告(2022)闽0824执1170号本院立案执行的被执行人陈寿彬犯盗窃罪刑事罚金、退赔一案,(2022)闽0824刑初129号《刑事判决书》确定的退赔款项已执行到位,追缴的被执行人陈寿彬违法所得款剩余749.9元无人认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 空城计三国志的记载为什么没有写进去司马氏当权下陈寿又不是傻的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陈寿,曹操,蜀汉,司马氏,三国志,诸葛亮,司马懿,空城计,司马炎,艺术家,中国古文献

    摘要: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位智高谋深的才俊,唯独在阳平关受到诸葛亮“空城计”的疑惑,聪明反被聪明误,贻笑千古。试设身处地为陈寿着想,在司马氏当权的西晋,写这样一件事,不是找死吗?引言“诸葛亮空城退仲达”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布,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根据裴松之《三国志》记载:“195年,吕布和陈宫率一

  • 【廉洁文化小广播】奉行“三不喜”原则的陈寿

    历史解密编辑:吴堡新闻标签:陈寿,廉洁,民心,小广播,科学家,历史学家

    平安吴堡建设宣传标语平安两字重千金社会稳定得民心制作:邹昊云编辑:韦江江审核:任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