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到底因何而死

孔融到底因何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夜慢慢熬 访问量:3668 更新时间:2024/2/9 5:28:00

孔融因何被杀

孔子第二十世代孙,“建安七子”之一孔融被曹操杀掉,其中的原因始终在史学界争论不清。

在现代多数学者中,大多数主张孔融被曹操杀害是因政治见解不同,是社会矛盾所致。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孔融在政治上是曹操的反对派,终于被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辑的{中国文学史}则认为,建安七子中,孔融的政治态度与其他六人不同,他和曹操有矛盾,终于被杀。

郭沫若先生在他的{替曹操翻案}一文中阐述,孔融被杀是由于他与曹操的法令相抵触。上述观点者是通过政治因素来剖析孔融被杀的原因的。也有人认为,仅仅从政治上判定其原因是不准确的。因为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孔融都表现出与曹操积极合作的态度。比如他的三首六言诗,在政治上对曹操大加歌颂,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中把曹操赞誉成齐桓公。他还以{崇国防疏}指斥刘表,助曹操一臂之力。只是在后期,孔融在政治上确实对曹操有所不满。但这能否构成被杀的原因呢?而在史书记载中,则表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陈寿的{魏志·崔琰传}载:“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张璠的{汉纪}称:“是时天下草创”曹、袁之权未分,融所建明,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在祖。太祖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这“天性气爽”的性情与“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的心态,以及孔融的“恃旧不虔”与曹操的“性忌”,分明是两种性格上的矛盾冲突。

不知孔融是否死在他的“天性气爽”上。

标签: 孔融曹操许攸刘表崔琰陈寿

更多文章

  • 从小“让梨”的孔融是如何一步步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孔融,曹操,刘备,曹丕,汉献帝,董卓

    #头条中国史#从小我们就听过一个故事,那就是孔融让梨,那时候我们脑海里对孔融都产生了一个固有印象——孔融是一个贤人。事实上这个“贤人”是有水分的,孔融的“贤”带着几分迂腐、几分‘作’。由于他嘴太碎、喜欢作死,导致自己一事无成,而且最后死得也不太光彩。源自血脉的迂腐孔融是典型的“把一手好牌打烂”。孔融

  • 曹操斩杀孔融后,其子女为何不逃?9岁孩童的回答被千古流传传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孔融,曹操,祢衡,袁绍,东汉,汉朝,汉献帝,建安七子

    孔融字文举,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其文章犀利,后因直言纳谏被杀,令人惋惜。孔融在汉献帝时期任北海国相,将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跟文化都有发展。孔融在被抓后,曹操问其子女为何不逃,9岁孩童一语成千古名言。孔融为人孔融在北海前后一共治理了六年,组织民工修建城邑整备军队,清理地痞流氓维护当地治安,立学校教

  • 十岁小孩的一句话,成了千古经典,你了解孔融的“小时了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孔融,李膺,孔子,典故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小孩儿,我想很多中国人立刻会想起一个名字,孔融。没错,孔融在中国可以说是妇乳皆知,家喻户晓。一提起孔融,大家马上就会想起“孔融让梨”的典故。四岁的孔融就知道让梨了,对于家长教育孩子,那绝对是模范案例。但今天我要和大家说的典故,是关于孔融十岁时的另一个聪明、机智的典故“小时了

  • 曹丕为何将孔融列入建安七子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曹丕,孔融,建安,曹操,吴质,皇帝,曹植,建安七子,汉朝,军事政策

    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关于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孔融,字文举。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受到名士李膺的赞

  • 历史书上人物的另一面,孔融不孝顺、匡衡是贪官、海瑞很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中外历史说标签:匡衡,孔融,海瑞,李白,萧皇后,狄仁杰

    我们学习历史时,能在上面看到很多古人的事迹。有很多很正面的古人,他们在历史上都留下很好的一面。不过有时候历史书上只是记载这些人物的其中一面,这些人是有很多面的。我们现在看一下历史书上人物的另一面,和我们认为的完全不一样。纣王。我们商纣王的印象就是,这个人很残暴、宠爱妲己,总的来说是无恶不作。评说演义

  • 孔融死前哀求放过儿子,9岁儿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孔融,曹操,刘表,甄宓,孔子,死前,诗人,东汉,三国,汉献帝,建安七子

    众所周知,曹操生性多疑,极为自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奸雄之一。在三国的舞台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孔融生性正直,公谨,忠心汉室,不屈强权。而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由此也更可见孔融的良好品行。

  • 孔融乃天下名士,因触怒曹操,结局令人不胜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孔融,曹操,董卓,李膺,曹丕,汉献帝,三国,建安七子,汉朝,曹操麾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官员、一代名儒、能诗善文,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年少时便才华显露,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他的话让人啧啧称奇。《三字经》有“融四岁

  • 临死一声笑——尽显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的风骨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融,曹操,祢衡,董卓,袁绍,三国,东汉,诗人,汉献帝,建安七子

    小引东汉末年,皇帝换得比走马灯还快。有的登基不到一年就被废,有的还没得及看清这个世界就夭折,有的好不容易长到成年,对于朝政,要么“你问太后”,要么“你问宦官”,要么被枭雄们吓得一身冷汗。最可悲的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一生活在被人控制的阴影中。董卓挟持他去长安,董卓死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为什么学校只教杜撰的孔融让梨,却从来不提曹操夷灭孔融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无根树花正孤标签:曹操,孔融,蔺相如,秦国,齐国,信平君

    怎么可能?孔融让梨的故事竟然是杜撰的,我看你的观点才是杜撰的吧!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应该是不乏其数的。可事情的真实和虚假其实是没有人愿意去计较的,大家所在乎的也只是这个时候习惯使用了很多年的东西。孔融让梨之中宣扬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虽然未曾存在过,但也值得歌颂,而曹操的做法凶残暴力,虽然是真实历史,但却不

  • 曹操杀完孔融后,问其子女为何不逃?9岁孩童一语已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曹操,孔融,袁绍,汉献帝,董卓,孔子

    孔融10岁那年,跟着父亲孔宇进洛阳,正好碰到洛阳尹李膺接待宾客。孔融想去拜访,但李府招待的都是名士,没有拜帖不能入内。孔融只好谎称:“我和你家主人是世交”!李膺听说一个10岁的孩童,号称与自己是世交,就颇感兴趣地让人带入府中。而后笑着问道:“你我素不相识,不知如何是世交”?宾客哄然大笑,孔融却镇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