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让梨:中国的道德典范,在美国却是反面教材,这是为何?

孔融让梨:中国的道德典范,在美国却是反面教材,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局小乖简史 访问量:295 更新时间:2024/2/17 11:16:50

中华化源远流长,在时代长河中,人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直到现在,遗留下来的都是优秀的思想文化。

它警示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要时刻牢记古人留下来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个对国家人民有贡献的人。

比如,东汉末年孔融让梨的故事,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恭谦礼让”的美好品德,告诉人们要学会尊老爱幼。

但这样一个世代传颂的故事,在美国却被当成了反面教材,那么,孔融让梨,究竟是作秀,还是美德?

孔融让梨的典故

孔融是东汉末年鲁国人,同时他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第20代世孙,在儒家思想的传播上,孔融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倡导“以仁为核心”,意在告诉大家,一定要用爱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小小年纪的孔融,也把古人的教训,深刻地印在了心里,他四岁那年,父亲的朋友送来了几个口味甘甜的酥梨,供一家人品尝。

当母亲洗好之后,准备给孔融几个兄弟姐妹品尝时,孔融率先拿了一个最小的留给自己,剩下的按照个头大小,分别给了兄长及弟弟妹妹。

看到孔融这样的举动,父亲很是吃惊,连忙问他:“为什么自己吃最小的,把大的分给别人呢?”

这时,孔融十分天真地回答道:“哥哥姐姐本来就比我年龄大,他们就应该吃大一点的,而弟弟妹妹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们。”

孔融的回答,也让在场所有人称赞不绝,一个仅仅只有四岁的小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实在很难让人相信。

自那之后,孔融让梨的故事,就世代传承了下来,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爱护兄妹。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老爱幼,也为无数的中华儿女,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儒家思想文化,自那时起,也深深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美国当反面教材

中西方由于社会背景、饮食文化等的不同,在思想观念以及教育观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世代传颂,而在美国,却被当成了反面教材。

美国人普遍认为,仅仅只有4岁的孔融,把大的梨让给自己的兄长,以及弟弟妹妹,是在讨好他人,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让一个孩子丢失了原本的纯真。

而他得到长辈的夸赞之后,会更加觉得自己了不起,久而久之,他也就会习惯这种谦让他人的交友方式。

这种行为其实很容易让他在人际交往中,丢失自我,总是委曲求全,去迎合他人。

美国人一直倡导自由平等,他们认为每个人都要有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

孔融让梨固然是好事,但不能因为想要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就委屈自己,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机会。

在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一定要勇敢地争取,或者是通过实力去赢得,而不是像孔融这样,自己主动退出,把东西谦让给他人。

这样不仅压抑了自己的个性,而且对于别人来说,也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

当步入社会以后,总想着能够通过他人的谦让,不劳而获,时间一长,这部分人也就失去了“斗争”的意识。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容易会因为这种性格,成为社会的边缘人物,最终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但在中国人看来,尊老爱幼,恭谦礼让,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教养,美国人却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

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社会背景的差异,导致了思想上出现偏差。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儒家文化要想走世界,被世界所接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就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在这条路上继续努力,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

作秀还是美德

中美两国文化上的差异,也让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备受争议,国人普遍认为,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恭谦礼让的美德。

但也有一部分外来人员认为,孔融让梨的这个行为,完全是在作秀。

在国人看来,一个四岁的孩子,心智各方面,还没有成熟,对于社交礼仪这方面,也仅仅只是一知半解。

他能做出让梨的这个举动,恰恰说明了“性本善”的这一性格特征。

把大的梨,让给别人吃,自己吃小的,说明他懂事,也从侧面证明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什么都不懂的年龄,又谈作秀之说呢?

但在一部分人看来,孔融让梨就是彻头彻尾的作秀行为,正因为是小孩子,所以他更加知道,大的梨肯定是甜的。

每个人都有私心,特别是小孩子,不成熟的心性,也让他们在挑选东西时,总是会选那个最大的。

可孔融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自己选了个最小的,这不是在作秀,又是干什么呢?

其实这种思想,就是西方文化中典型的个人主义,他们最在乎的,永远只有自己,所以在利益面前,只会关注个人,并不会顾及身边人。

但中华传统文化,却教导我们集体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首先要维护集体利益。

孔融正是因为顾及了他人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到了最后,所以才会有让梨的这一举动。

结语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对于孔融让梨这个典故的认知,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意见。

这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从实际意义来说,孔融让梨的行为,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而非作秀。

这样一个小小的典故,能够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实也恰恰说明了,儒家文化想要推广到全世界,的确是任重道远啊!

标签: 孔融儒家中华反面教材典故

更多文章

  • 孔融:以孝闻名,以不孝罪名结束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孔融,曹操,祢衡,李膺,袁术,刘备

    文:有点儿(读史专栏作者)我们小时候就朗朗上口的《三字经》里就有这么几句:“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千古流传,为我们树立了从小就懂礼让知孝顺的榜样。而且孔融非常聪明,擅长诗词歌赋,文章写得相当漂亮,成年后就成为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儒,名列“建安七子”之一,可见他的文采风流!可

  • 由于粮食紧缺,曹操想要禁酒,孔融:女子误国,你咋不禁止结婚?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曹操,孔融,汉献帝,曹丕,刘表,妲己

    东汉末年,曹操要禁酒,孔融:“你咋不禁止结婚?”曹操想扩大地盘,孔融:“不符合古制!”曹操想征讨刘表,孔融:“刘表好着呢!”这是怎么回事?这事还得从曹操迎回汉献帝说起。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然后打着天子的名号招贤纳士。得知这一消息,名士孔融非常高兴,一改往日对曹操的拒绝,屁颠屁颠地跑

  • 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为何长大后会弑母?真相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青檀子标签:孔融,曹操,袁绍,曹丕,孔子,诗人,三国,汉朝,东汉末年

    《孔融让梨》的故事都听过吧,这是从小就出现在语文课本上我们学习的范例,也是弘扬中华美德的经典故事之一。“四岁的孔融每次吃梨时,总拿最小的,从而把大的那一个让给哥哥。”这一段也被收录至《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作为千百年来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的典范。就是这么一个从小就拥有良好美德的小朋友

  • 孔融让梨的故事深入人心,可是他长大后为何会被曹操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操,孔融,刘表,祢衡,袁绍,袁术

    孔融这个名字基本上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因为他小时候“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育儿故事,没有之一。孔融小时候机智过人,有辩才,还有另外一个故事也广为流传。孔融十岁随从父亲来到洛阳,当时年仅十岁的他得到了当时洛阳名人李膺的另眼相看,夸赞他日后定成大器。当时太中大夫陈韪对孔融这个小孩颇为不屑,就随口

  • 三国:不惧死但自作死的孔融,反对曹操的名士风范是否值得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孔融,曹操,袁绍,刘表,嵇康,诗人,东汉,后汉书,三国(电视剧)

    三国时期名人多,但后世之人从幼年时就要学习其品德的名人就一个,他叫孔融。从他四岁让梨并被人宣扬出去开始,到如今,大凡中国人都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也知道了孔融。从史书上介绍的孔融来看,孔融一生展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很多,不仅仅只有让梨,魏晋时期的名士们的个人操守都还是过得去的,值得时人和后人学习。但孔

  • “孔融让梨”在我国成为经典,为何会被西方国家当反面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孔融,李斯,儒家,法家,反面教材

    “孔融让梨”在我国能够成为经典,而在西方国家却成为反面教材, 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美德。而秦国则是一个坚定的法家思想的执行者,秦始皇时期的李斯便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简单地来概述,李斯便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一切利益都要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因此,秦二世而亡,李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 孔融被曹操杀害,只能怪他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教研室标签:孔融,曹操,袁绍,李膺,孔子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遗容。融谓使者曰:“戴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世说新语》孔文举即孔融,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二十世孙,东汉灵帝时,以出身高门,被推举到朝廷做官,后为北海太守,代领青州

  • 孔融被满门抄斩,被抓时其儿女淡定下棋,说出八个字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茅舍品史标签:孔融,曹操,孔子,谋士,诗人,汉朝,三国,东汉末年,建安七子

    208年,孔融被曹操处死。他两个年幼的孩子因寄养在外,暂时逃过一劫,不料却因说了八个字,让曹操大惊,随即下令将这两个孩子也杀了。孔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典故流传至今。他是孔子的后代,东汉的名士之一,从小就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孔融深受儒家学派影响,常常以礼自居。

  • 东汉名士孔融之死的真相:一再挑战野心家曹操的底线而遭灭门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斜杠历史标签:孔融,曹操,董卓,李膺,汉献帝,丞相

    文人最好不要玩政治,尤其是倔强的文人。但1800多年前有个倔强的文人,他不但玩政治,还偏要一再挑战一位狠辣的政治家的底线,最终酿成惨剧,一家人惨遭灭门,这个倔强的文人就是孔子的20世孙、东汉名士孔融,而这个狠辣的政治家就是曹操。孔融1、从一桩“冥婚”说起曹操很牛,不但他自己牛,就连他生的孩子个个都很

  • 孔融被曹操灭三族,临死前请求放过一双儿女,女儿说8字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孔融,曹操,袁绍,李膺,曹丕,丞相

    《陆游家训》里有这么一句话:“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说的是孩子小时候太聪明、喜欢出风头的话,不见得是好事,父母遇上这种情况应该感到担心,不应该感到喜悦。历史上著名的神童孔融,就被陆游说中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每个人都听说过他的事迹。而小时候的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