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让梨的故事深入人心,可是他长大后为何会被曹操满门抄斩?

孔融让梨的故事深入人心,可是他长大后为何会被曹操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665 更新时间:2024/1/23 19:42:36

孔融这个名字基本上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因为他小时候“

孔融让梨

”的故事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育儿故事,没有之一。

孔融小时候机智过人,有辩才,还有另外一个故事也广为流传。

孔融十岁随从父亲来到洛阳,当时年仅十岁的他得到了当时洛阳名人李膺的另眼相看,夸赞他日后

定成大器

。当时太中大夫陈韪对孔融这个小孩颇为不屑,就随口说道: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孔融当时直接机智地回了一句:那您小时候一定很了不起!让陈韪一时十分尴尬。

这件小事一度成为了笑谈,也用来称赞孔融的机智聪明,可谁又能想到,陈韪对孔融的评价竟然

一语成谶

,他成人之后非但没有很大的成就,相反还因自己的所作所为

身败名裂

祸延家族

要说到孔融的死,就不得不提他与曹操之间的矛盾了。孔融为人机智善辩,但是也因此触怒了曹操,那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最终导致注重人才的曹操也容不下他呢?

01

尊刘不尊曹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直掌控着东汉末期的最高权力,而孔融则一直

心向汉室

。曹操曾经想要谋求以魏郡为中心,以冀州为依托来建立封国,以扩大自己的实力地位,但孔融偏偏上书汉献帝,用古制作为理由阻止给曹操的分封。

还有,刘表一直以来都不服从曹操的领导,他镇守荆州一方重镇,成为曹操的眼中钉。因此曹操一直主张要攻打刘表,但孔融表示刘表是汉室宗亲,不应该讨伐。

两人对此心知肚明,孔融是想要利用汉室的力量阻止曹操,而曹操由于要

稳定人心

,所以一直没有对孔融下手。

02

不识大体

如果说第一点至少还体现了孔融的心向汉室,仍然算是一个正面的评价,那么孔融做的第二点就有种

不识大体

的意味了。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加之连年征战,各个势力都面临粮食问题,甚至很多民间出现了人吃人的

惨烈状况

。如何解决军队与百姓的温饱问题是一件头等大事,后面历史中留下来的势力多半是有能力处理了军队吃饭问题的人。

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各个势力之间是无所不用。程昱甚至在军粮中夹杂人肉作为补充,河北的袁绍军队靠采食桑葚为生,袁术军队则靠河边挖牡蛎为生。当时中原大地发生如此惨况,可见

民生凋敝

到什么程度。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下,曹操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非常重视粮食问题的处理,于是便以“

酒可亡国

”的名义颁布了禁酒令。这在事实上减少了达官显贵对粮食的浪费。

本来这是一件照顾民生的政策,可是到了孔融这里,却变了味道。孔融对曹操颁布的禁酒令表示

公开反对

,还大笔一挥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用来反对禁酒令的实施。文中丝毫没有顾忌现实的困难,而是大书特书说圣贤如果不喝酒,就无法建立太平盛世。

他公然唱反调,完全不把曹操的禁酒令放在眼里。不单止自己违反禁令,他甚至还与朋友一起喝酒畅欢,朋友们提醒他曹操的措施禁止喝酒,但是他丝毫

不为所动

。甚至在酒至半酣之时,还发出狂妄的言论,大谈喝酒是孔孟圣人之道,这一点曹操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由此可见,孔融的政治主张毫无事实依据,他只是一味地强调复古,却丝毫不在意

百姓疾苦

。也正是因为孔融为代表的的士族阶级政治上的短视与不切实际,造成了曹操对他的不屑一顾,甚至动了杀他的心思。

03

狂妄自大

为了压制士族阶级的势力抬头,曹操一直打算要对他们动手,但苦于一直没有借口打压。而孔融的

狂妄自大

给了曹操足够的理由。

孔融与三国时期著名的狂人祢衡是好朋友,他们在喝酒吹牛的时候,祢衡吹捧孔融是“

仲尼不死

”,孔融也反过来捧祢衡的臭脚说他是“

颜回复生

”。这两人的话,被郗虑得知,于是上报到了曹操耳中。

曹操本来就对孔融的言行不轨心怀恨意,这次总算是抓住了他的把柄,他身为孔子后人,却对孔圣人

出言不逊

。这件事情正好可以让他身败名裂,于是曹操用了“

不忠不孝

”这样对孔融极其羞辱的罪名来定了他的罪,决定诛杀孔家一门。

总结:

孔融为人机敏而善辩,确实具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但他却又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他只具有高谈阔论的小聪明,却不具备

洞察时局

的大智慧,正因如此也让自己身败名裂,还甚至害死了自己的家人。

值得一提的是,孔融的子女却具有难得的眼光与魄力。当孔融被人带走准备行刑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子女正在庭院玩耍,从容不迫。便动了恻隐之心,问官差能否放过自己的孩子。但是他的孩子却十分坚毅,他不慌不忙地说:

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

?以此来表明自己从容赴死的气节。他子女的事迹也因为这一句话而

流传千古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曹操孔融刘表祢衡袁绍袁术

更多文章

  • 三国:不惧死但自作死的孔融,反对曹操的名士风范是否值得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孔融,曹操,袁绍,刘表,嵇康,诗人,东汉,后汉书,三国(电视剧)

    三国时期名人多,但后世之人从幼年时就要学习其品德的名人就一个,他叫孔融。从他四岁让梨并被人宣扬出去开始,到如今,大凡中国人都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也知道了孔融。从史书上介绍的孔融来看,孔融一生展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很多,不仅仅只有让梨,魏晋时期的名士们的个人操守都还是过得去的,值得时人和后人学习。但孔

  • “孔融让梨”在我国成为经典,为何会被西方国家当反面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孔融,李斯,儒家,法家,反面教材

    “孔融让梨”在我国能够成为经典,而在西方国家却成为反面教材, 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美德。而秦国则是一个坚定的法家思想的执行者,秦始皇时期的李斯便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简单地来概述,李斯便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一切利益都要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因此,秦二世而亡,李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 孔融被曹操杀害,只能怪他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教研室标签:孔融,曹操,袁绍,李膺,孔子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遗容。融谓使者曰:“戴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世说新语》孔文举即孔融,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二十世孙,东汉灵帝时,以出身高门,被推举到朝廷做官,后为北海太守,代领青州

  • 孔融被满门抄斩,被抓时其儿女淡定下棋,说出八个字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茅舍品史标签:孔融,曹操,孔子,谋士,诗人,汉朝,三国,东汉末年,建安七子

    208年,孔融被曹操处死。他两个年幼的孩子因寄养在外,暂时逃过一劫,不料却因说了八个字,让曹操大惊,随即下令将这两个孩子也杀了。孔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典故流传至今。他是孔子的后代,东汉的名士之一,从小就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孔融深受儒家学派影响,常常以礼自居。

  • 东汉名士孔融之死的真相:一再挑战野心家曹操的底线而遭灭门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斜杠历史标签:孔融,曹操,董卓,李膺,汉献帝,丞相

    文人最好不要玩政治,尤其是倔强的文人。但1800多年前有个倔强的文人,他不但玩政治,还偏要一再挑战一位狠辣的政治家的底线,最终酿成惨剧,一家人惨遭灭门,这个倔强的文人就是孔子的20世孙、东汉名士孔融,而这个狠辣的政治家就是曹操。孔融1、从一桩“冥婚”说起曹操很牛,不但他自己牛,就连他生的孩子个个都很

  • 孔融被曹操灭三族,临死前请求放过一双儿女,女儿说8字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孔融,曹操,袁绍,李膺,曹丕,丞相

    《陆游家训》里有这么一句话:“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说的是孩子小时候太聪明、喜欢出风头的话,不见得是好事,父母遇上这种情况应该感到担心,不应该感到喜悦。历史上著名的神童孔融,就被陆游说中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每个人都听说过他的事迹。而小时候的孔融

  • 曹操杀完孔融后,问他的子女为何不逃?9岁孩童这句话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萍姑娘说历史标签:孔融,曹操,董卓,刘备,袁绍,汉献帝

    小学课本里都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位懂礼貌有爱心的古代人,早已为后人做了非常好的德行榜样。孔融身世高,口才好,成名早,可谓是当时非常顶尖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也十分自负,非常看不惯曹操的行为,于是处处与其作对,最终死于曹操之手,其结局令人惋惜。说起孔融,后世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他从小就

  •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素以忠孝著称,为何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绍,甄宓,孔子

    文|飞鱼说史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可谓是精辟。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知道,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就好比苹果,它的存在就是用来让人们吃的,不过对于牛顿来说,苹果存在的意义可不简单,因为正是因为一个苹果,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很多人谈及这件事的

  • 孔融临死前请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8个字,被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孔融,曹操,董卓,袁绍,东汉末年,孔子

    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世说新语·言语》提起孔融这个历史人物,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孔融让梨这一美德流传了千年之久,如今大人们经常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当作启蒙故事讲给孩子听。长大后的孔子性格刚正,能诗善文,才略出众,又是孔子之后,在当

  • 孔融,沉浸于自我欣赏的典型知识分子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孔融,知识分子,曹操,何进,孔子,袁绍

    孔融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被时人尊为名士大儒。历来也被史学家评价为不依附权臣,坚持汉室忠贞的典范。这是因为孔融这个人有着很大的志向,叫“志在靖难”,意思是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平定变乱,可以说是三观很正的一个人了。但我们知道,孔融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之中他有这个能力来平定变乱吗?他是如何“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