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姜与兄长私通,害死鲁桓公,为什么死后得到鲁国人高度评价?

文姜与兄长私通,害死鲁桓公,为什么死后得到鲁国人高度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东岸瞭望台 访问量:1591 更新时间:2023/12/9 11:04:43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女子,身为春秋三小霸齐僖公的女儿,嫁于鲁桓公,但是却与自己的异母兄长齐襄公私通,导致自己丈夫鲁桓公被杀,但是饶是如此,这位女子仍然得到鲁国人尊敬,甚至被冠以“文”的谥号,这位便是春秋初期赫赫有名的文姜

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齐僖公的女儿,齐僖公对这个女儿十分喜爱,因为文姜不仅十分美丽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手腕,于是他为女儿选择优秀的夫君,郑庄公的太子姬忽。

在春秋初期有所谓的三小霸,即郑庄公、齐僖公和楚庄王,但是就此时而言楚国还在南方的蛮夷之地奋力拼搏,声威还没有传播到中原,此时中原是郑庄公与齐僖公联合维持秩序。姬忽作为郑庄公的儿子不论容貌还是能力都十分出众,因此选择姬忽作为文姜的夫君,不仅对文姜有利而且对郑、齐两国联盟都有利。

于是在姬忽救援齐国的庆功宴上,齐僖公向姬忽提出了自己嫁女的意愿,但是却遭到了姬忽的拒绝。

“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日:‘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

姬忽属于自立自强的人,但是拒绝这样一位大国之女,在政治上是幼稚的表现,所以姬忽继位不到两年,就被弟弟姬突夺去君位,而姬突能够如此的原因在于他迎娶宋国之女,而宋国在当时属于强国。

姬忽的拒绝对于文姜而言可能有打击,因为据左传记载文姜与她的异母兄长诸儿,也就是后来齐襄公之间有私情。不过两人的私情可能在姬忽拒绝之前也可能在姬忽拒绝之后,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姬忽的拒绝文姜才与自己的哥哥之间有私情。

这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影响了后来的霸主齐桓公姜小白。

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内行则姑姊妹不嫁者七人。

齐桓公好妇人之色,妻姑姊妹,而国中多淫于骨肉。

相比于文姜与齐襄公,齐桓公更加不堪,与自己的姑姊妹私通。所谓“姑姊妹不嫁者七人”,说的是与齐桓公私通的姑姊妹有七位,比齐襄公更加荒淫。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齐国立国之时,姜太公并没有革除旧俗,因此齐国很可能保持着上古时期的婚姻陋俗,兄妹私通可能就是如此。

不过在春秋初期,兄妹私通仍旧是丑闻,所以文姜还是需要出嫁,断绝与诸儿之间的关系。

因此齐僖公选择将文姜嫁于鲁桓公,这一次也是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在此时鲁国是与齐国相抗衡的大国,嫁于鲁国能够给齐国带来利益。比如齐国一直想要灭掉邻近的纪国,而纪国则是与鲁国联姻并受到鲁国保护的,因此将文姜嫁于鲁国,能够破坏鲁纪两国之间的关系。纪国之后就被齐襄公灭亡。

在鲁桓公三年齐僖公亲自送文姜出嫁,而按照当时的礼法要求,父亲不可以亲自送女儿出嫁,所谓“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这里足可见齐僖公对文姜的宠爱。

而文姜嫁于鲁桓公的第三年生下了嫡长子,因为此子与鲁桓公同一天出生,所以取名为同,也就是后来的鲁庄公

[图片7]

在鲁桓公十八年,齐襄公准备迎娶周王之女,按照当时的礼法天子嫁女必使同姓诸侯主婚,因为鲁与周同为姬姓又与齐相邻,所以按惯例为周齐联姻主婚的是鲁国。

因此鲁桓公准备带着文姜前往齐国。

又是因为礼法女子出嫁之后,父母在世可以择期回娘家,如果父母不在就只能遣人问候兄弟。此时齐僖公已死,所以文姜是不能跟着鲁桓公前往齐国的,因此大夫申编反对此事,不过鲁桓公没听。

而到了齐国的文姜与自己的兄长旧情复发,但被鲁桓公得知,因此文姜被质问“同是我的儿子,还是齐侯的儿子。”文姜害怕就将此事告知齐襄公。齐襄公很生气,就邀请鲁桓公饮宴,在酒宴之上命令公子彭生杀死鲁桓公,之后齐襄公又杀死彭生谢罪。而鲁桓公之死也就不了了之。

之后年仅十二岁的同继位,是为鲁庄公。此时的鲁庄公年级尙幼,并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此时执掌鲁国国政的很有可能是文姜。所以鲁庄公元年《春秋》没有写即位,此时文姜与鲁隐公的作用相似。

[图片9]

而且左传当中关于文姜记载集中于鲁庄公继位初年,这是文姜执掌鲁国国政的证据。而执掌鲁国国政的文姜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斡旋齐鲁两国之间关系。

“庄公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庄公四年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庄公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师。”“庄公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庄公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庄公十几年,夫人姜氏如莒。”“庄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文姜之所以频频如齐、如莒,都是为了鲁国而充当外交使者。而在文姜的执掌下,鲁国与齐国三十年基本上保持和平,仅有的战争也是因为齐国的继承问题。而且再次期间鲁国基本上没有被入侵的记录,这与文姜不无关系。

所以在文姜死后,左传称“癸丑,葬我小君文姜。”而且文姜死后的谥号是文这样的美谥。

文姜虽然因为与齐襄公私通导致鲁桓公之死,但是因为文姜在鲁庄公时期的贡献,赢得了鲁国人的尊敬。

标签: 鲁桓公齐国春秋楚庄王左传齐襄公

更多文章

  • 鲁桓公和夫人文姜闹翻了!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齐国,国君,文姜,先秦,周朝,鲁桓公,周天子,列女传,齐襄公

    鲁侯和君夫人闹翻了,君夫人赌气要走,鲁侯也不拦着,发狠的吼道“快滚!滚!”【背景:文姜,齐僖公的小女儿。文姜在婚前就已经恋上了她的兄长,被父亲齐僖公发现。齐僖公想立刻把女儿嫁出去,开始看中的是郑庄公的公子忽,但是忽已经知道了文姜和兄长的不伦之事,所以以配不上的借口拒绝了。后来齐僖公又想到了鲁桓公,以

  • 鲁桓公为什么会频繁祭祀?

    历史解密编辑:捡美酒与花瓣标签:鲁桓公,春秋,左传,公羊传

    鲁桓公八年,《春秋》记载,“八年春正月己卯,烝”。“夏五月丁丑,烝秋”。所谓烝,是指冬天的祭祀。祭祀按照《春秋》长历的推算,正月己卯是正月十四日,五月丁丑是五月十四日。周人历法,相对农历,大约都要向前移动两个月,即分别相当于上一年的十一月份和当年的三月份。遇上特殊年份,寒冷天气持续到春末也是有可能的

  • 鲁桓公的红颜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齐国,鲁国,国君,先秦,周朝,鲁桓公,武大郎,齐襄公,红颜劫

    鲁国的大夫羽父,由于在几次的对外带兵打仗中立下了战功,因而权势变得越来越熏天。虽然羽父当时不是鲁国的第一执政官,就像当时的鲁隐公并不是鲁国真正的国君一样,但羽父当时却成了鲁国实际上的执政大臣手握重劝。羽父专权后,有一天突然找到鲁隐公。他郑重其事的向鲁隐公提出了一条计策,那就是劝鲁隐公杀了太子姬允。太

  • 春秋第一绿帽王——鲁桓公,带着妻子回娘家,却发现她与哥哥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齐国,姬发,公室,国君,先秦,周朝,鲁桓公,齐襄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烽火戏诸侯

    鲁桓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第15位国君,在位期间并没有太过出名的政绩,不过却留下两大污点。其一,鲁桓公是鲁隐公之弟,后来听信谗言杀死鲁隐公,自己做了国君。其二,鲁桓公是春秋第一绿帽子王,他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在一次带妻子回娘家之时,却无意中发现妻子跟她哥哥通奸,结果悲剧了。弑兄上位鲁隐公名息姑,是鲁国

  • 鲁隐公与大臣一番话,千年后成就一异族族名:略谈春秋姓氏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鲁隐公,春秋,杜预,吐谷浑,诸侯

    公元前715年,鲁国大臣无骇去世。无骇位居司空,是鲁国三卿之一,掌管鲁国工程建筑等等事务。公元前721年,无骇曾经带兵消灭极国,为鲁国立下战功。无骇过世,作为鲁国公族却没有谥号,其后人也还没有族号,因此公子羽父特地向鲁隐公请示。周时礼仪制度实在太多、太繁琐,鲁隐公对如何赐谥号与族号也不太明白,急忙向

  •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元年的鲁隐公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鲁隐公,春秋,周平王,秦国,周公旦,宋国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得名于孔子修订的鲁国官修编年国史《春秋》。春秋时代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然而《春秋》这本书是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开始写的。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春秋时代开幕的半个世纪居然没被国史记载。孔子为什么不写这半个世纪的历史呢?这当然不是因为孔老夫子偷懒,而

  • 先秦:外交政策大调转之鲁隐公的春秋大开局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国,鲁国,宋国,国君,先秦,周朝,鲁隐公,外交政策,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随着鲁惠公的离去,鲁国迎来了一位新国君鲁隐公息姑。准确地说,息姑并不是国君,但他完成了除了正式成为国君的一切手续。而之所以不是正式国君,是因为他的出身不是嫡出而是庶出,而他的父亲鲁惠公是有嫡子的。当时的弟子太子允年纪幼小,而息姑又有治国经验,所以鲁国群臣才推举息姑摄政。他们

  • 退休不成反被害,鲁隐公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阔乐影视评标签:齐国,公子,国君,君位,周朝,先秦,鲁隐公,郑庄公

    上回说到攻打许国一役郑庄公失去了颍考叔、公孙子都两只老虎,其时大将公子吕也早已经去世,郑庄公心里挺难受。但又想起齐僖公和鲁隐公帮他攻下戴城和许国,应该去谢谢人家才对。郑庄公就打发两个使臣带上礼物和书信,分头去聘问齐僖公和鲁隐公。去齐国的使臣办完事回来了,而那个去鲁国的使臣却把礼物和书信原封不动的带回

  • 鲁隐公:春秋时期少有的贤明国君,也是仁义的兄长,无奈一生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鲁隐公,春秋,孟子,桓公,惠公,国君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隐公名息姑,为伯禽七世孙,惠公之子,声子所生。先是,惠公元妃为宋女孟子,孟子死后以声子为继室而生隐公。后来,惠公又娶了宋女仲子,本来这是作为父亲的鲁惠公为儿子鲁隐公挑选的妻子。据说,仲子为宋武公之女,

  • 位于鲁苏交界,微山湖西岸,因境内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山河足迹标签:鲁苏,微山湖,观鱼台,鱼台,孔子,京杭大运河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县,地处鲁西南、鲁苏两省交界处、微山湖西岸,因境内遗有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素有“鱼米之乡、滨湖水城”之美誉。济徐高速贯穿南北,枣菏高速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17条河流纵横交错,通航里程220余公里,年吞吐量过亿吨。境内人才辈出,是孔子著名弟子,七十二贤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