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5年,现今安徽马鞍山当涂一带。
春秋时期,这里叫做长岸,是吴国的势力范围。
前一年,吴国的新国王吴王僚刚刚即位。
吴王僚是吴王寿梦的庶子。正常情况吴王夷昧是要将王位传给他的弟弟王子季札的,可是夷昧的弟弟季札坚决不当吴国的王,于是吴王夷昧就顺水推舟将王位传给父王疼爱的少子姬僚。
王子季札排行老四,吴王夷昧排行老三,老二是吴王余祭,老大是吴王诸樊,他们兄弟四人一母同胞,他们的父亲是吴王寿梦。
吴王寿梦晚年还得了受妾,生有少子僚。
吴王寿梦是吴国首个称王的国君,吴王寿梦的遗愿是他的四个儿子“兄终弟及”,然后他的孙子辈接着“兄终弟及”,这个愿望在老三夷昧这边断档了,于是作为老五的少子姬僚就截胡坐了吴国的铁王座。
吴王僚,跟他的几个兄长一样,也是在吴楚战争的战场上滚烫过来的。
由于刚刚即位,正忙于吴国内部的各种人事调整和重新安排。
已经跟吴国打了近60年仗架的楚国,楚平王决定乘吴王僚刚上位的间隙,马上主动出击,沿长江东下,一路就冲过州来地邑,压到了吴国境内的长岸来了。
吴王僚暂时不便于亲自出征,于是传令让第三代的老大公子光率领吴军的“陆战水师”出征应战。
公子光,是吴国第二代吴王诸樊的嫡长子,这一年大约25、6岁了。
第二代吴王中的诸樊、余祭、夷昧,以及王僚,都是在吴楚战场上淬炼过来的,已经成为了吴国君主的新传统了。
第三代的公子光,终于也踏上吴楚战场了。
这一次挂帅出征的公子光,配置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吴国压箱底的水师巨舰“艅艎”号都开出来作为公子光的指挥舰。
公子光倍有面儿的同时,也深感压力山大。
于是公子光的第一次正经对阵战失灵了,居然战败了,而且贼没面子的情况就是,“艅艎”号居然还被楚军给捕获了。
要知道,那时的艅艎号,可是相当于航空母舰一般的存在。
公子光要是就这样狼狈撤回去,要么被问罪斩首要么从此在吴国永远抬不起头来,这不符合他的理想抱负,一定要将功补过才行。
公子光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
公子光就着身边的亲信勇卒,密谋要怎么夺回艅艎号。
某一天晚上,楚军正安排准备撤军,疏忽之际,潜藏在艅艎号上的吴军死士按照事先约定,就在艅艎号上齐声高呼“艅艎号”,连续数声过后,楚军辎重方向突然火光冲天,楚军帅营方向也是火光冲天而且军鼓军号响彻云霄。
这下楚军乱作一团,纷纷往辎重营帐和楚军帅帐大营方向扑火救援而去。
艅艎号周边为数不多的守备楚军刚警醒和慌乱之间,埋伏已久的吴军勇士一跃而出,纷纷如下山猛虎和出海蛟龙扑向了楚军,一顿砍瓜切菜将楚军清扫干净,乘机控制了艅艎号,驾驶着艅艎号快速驶向吴军驻营方向。
设伏在岸边的吴军水师冲锋战舟,犹如带刀护卫一般,在艅艎号两侧排出水师阵形,保护着艅艎号冲离楚军散乱的舰队,安全回到吴军水师大营。
长岸之战后,楚军再次控制和接管了州来城。
公子光倒也没受到大的处罚,吴王僚责成公子光筹划进攻州来城,夺回州来的控制权。
于是公子光就全身心投入攻打并收复州来战役的筹划中。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间,公子光遇到了流落到吴国并一心复仇攻打楚国的伍子胥。
一番深入交谈,公子光收伍子胥作为自己帐下的谋士和干将。
详细运筹三年之后,公元前519年,吴军主动出击,兵锋还是指向楚军控制下的战略要地——州来城。
这次吴国军队由吴王僚亲自挂帅,公子光为前锋大将,吴国大军兵临州来城下。
楚国马上派出豪华的主帅阵容,驰援州来。
楚军主帅是楚国令尹阳匄,大将是楚国司马薳越。
州来,现今安徽淮南凤台县一带。
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大军,吴军撤出州来城,兵退至现今安徽滁州凤阳一带的钟离邑大营,伺机反攻。
此时楚军主帅令尹阳匄却病死军中,楚国军队的士气一下低落下来,于是楚军也暂时退后至现今河南信阳固始县一带的鸡父山楚军大营。
楚军的后撤计划被吴军谍探获得情报,伍子胥提出尾随后撤的楚军,就在楚军到达鸡父山的次日向楚军发起突袭。
公子光向吴王僚汇报了这一计划,吴王僚采纳了。
吴楚鸡父之战,吴军突袭得逞,楚军溃败,于是吴军乘势回攻州来,乘胜攻下了州来城。
围绕州来城的吴楚双方拉锯战,到此时已经发生了五次战役,现在是吴国控制了州来城。
这一战 ,公子光在吴军中树立了威信,在吴王僚跟前也获得首功,于是公子光就此担任吴军大将,手握一方军镇。
自然,凭借伍子胥的谋划,公子光在吴国军中的号召力更是日渐强大。
但是公子光却由此开始以各种理由搪塞对楚国用兵,伍子胥几次三番地向公子光提出对楚用兵谋略,公子光就是按兵不动的样子。
伍子胥猜测到公子光的内心深处的欲望。
不一日,就在两单独相处的时候,伍子胥直接向着公子光跪拜下来,称道自己愿意而且也有能力辅佐公子光坐上吴国君主的铁王座。
于是公子光、伍子胥君臣二人一顿掏心窝交底牌。
公子光决定,伍子胥作为潜藏的谋士,不再直接出现于公子光的军营中,更不让吴王僚知道公子光有这样的智囊猛士,伍子胥隐于幕后全力以赴谋划夺取吴国国君铁王座的大业,并且秘密组建编外团队,等待合适的时机。
于是公子光安排伍子胥在国都附近的太湖边姑苏城外的窟窿山成立一个秘密组织......
一场针对吴王僚的政变行动就此埋下了一个大坑......
公子光,就是后来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公子光,是吴王诸樊的嫡子,吴王诸樊的在位时间自公元前560年至前548年,所以吴王阖闾的出生时间应该不会晚于公元前548年;
吴王诸樊的出生时间,目前查阅不到资料,但是诸樊的弟弟公子季札,季札是春秋时期的一代大儒,有着专家认可的相对明确的活动时间,即生于公元前576年;
排行老四的公子季札与老大诸樊、老二余祭、老三夷昧,是一母同胞的四兄弟,假设兄弟隔两年左右出世,那么老大诸樊的出生时间至少是在公元前582年之前的;
这样推测下来,如果吴王阖闾的出生时间以不晚于公元前548年为界,那么吴王诸樊生育公子光的年纪已经是到了34岁,至少还有提前6年到28岁左右的空间;
吴王僚是在公元前526年即的位,那么吴王僚即位的时候,公子光的年纪应该是在28岁至22岁的区间,而且28岁上下的年龄更为合理。
现在就又面临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吴王僚到底是不是老三夷昧的儿子?
如果是老三夷昧的儿子,理论上吴王僚的年龄至少是跟公子光差不多的,那吴王夷昧直接传位给自己家的儿子,其理由是很难成立的,因为吴王寿梦的遗愿也不允许;
反观那四位兄弟们的爹吴王寿梦,是去世于公元前561年,公元前576年生下公子季札后,后宫中必须还有他宠爱的宠妃的,宠爱的宠妃生下被宠爱的少子,也是完全合理的推测;
假如公元前566年左右,吴王寿梦与后宫中一宠妃生下小王子僚,那么吴王僚即位时的年纪大约在40岁左右,而公子光的年纪大约28岁,年龄上公子光就没有优势了;
王子僚成年期间,自公元前546年至前530年间,吴楚之间爆发了至少五场大的战役,按照吴国善战和好战的尿性,王子僚必须是上过战场的,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老三吴王夷昧要传位给老四公子季札而不得的时候,传位给父王喜爱的庶子王子僚,年龄合适、战功赫赫、而且基本父王寿梦的遗愿。
所以吴王僚是吴王寿梦的庶子,不乏有许多专家持有这样的观点,我也是支持的。
然后就是老大诸樊家的嫡子公子光,为什么要发动夺位的政变,这正我们系列文章要推测和考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