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王诸樊的嫡长子公子光,潜伏中的那个春秋霸主

吴王诸樊的嫡长子公子光,潜伏中的那个春秋霸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春秋战国简 访问量:371 更新时间:2023/12/26 16:18:15

公元前525年,现今安徽马鞍山当涂一带。

春秋时期,这里叫做长岸,是吴国的势力范围。

前一年,吴国的新国王吴王僚刚刚即位。

吴王僚是吴王寿梦的庶子。正常情况吴王夷昧是要将王位传给他的弟弟王子季札的,可是夷昧的弟弟季札坚决不当吴国的王,于是吴王夷昧就顺水推舟将王位传给父王疼爱的少子姬僚。

王子季札排行老四,吴王夷昧排行老三,老二是吴王余祭,老大是吴王诸樊,他们兄弟四人一母同胞,他们的父亲是吴王寿梦。

吴王寿梦晚年还得了受妾,生有少子僚。

吴王寿梦是吴国首个称王的国君,吴王寿梦的遗愿是他的四个儿子“兄终弟及”,然后他的孙子辈接着“兄终弟及”,这个愿望在老三夷昧这边断档了,于是作为老五的少子姬僚就截胡坐了吴国的铁王座。

吴王僚,跟他的几个兄长一样,也是在吴楚战争的战场上滚烫过来的。

由于刚刚即位,正忙于吴国内部的各种人事调整和重新安排。

已经跟吴国打了近60年仗架的楚国,楚平王决定乘吴王僚刚上位的间隙,马上主动出击,沿长江东下,一路就冲过州来地邑,压到了吴国境内的长岸来了。

吴王僚暂时不便于亲自出征,于是传令让第三代的老大公子光率领吴军的“陆战水师”出征应战。

公子光,是吴国第二代吴王诸樊的嫡长子,这一年大约25、6岁了。

第二代吴王中的诸樊、余祭、夷昧,以及王僚,都是在吴楚战场上淬炼过来的,已经成为了吴国君主的新传统了。

第三代的公子光,终于也踏上吴楚战场了。

这一次挂帅出征的公子光,配置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吴国压箱底的水师巨舰“艅艎”号都开出来作为公子光的指挥舰。

公子光倍有面儿的同时,也深感压力山大。

于是公子光的第一次正经对阵战失灵了,居然战败了,而且贼没面子的情况就是,“艅艎”号居然还被楚军给捕获了。

要知道,那时的艅艎号,可是相当于航空母舰一般的存在。

公子光要是就这样狼狈撤回去,要么被问罪斩首要么从此在吴国永远抬不起头来,这不符合他的理想抱负,一定要将功补过才行。

公子光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

公子光就着身边的亲信勇卒,密谋要怎么夺回艅艎号。

某一天晚上,楚军正安排准备撤军,疏忽之际,潜藏在艅艎号上的吴军死士按照事先约定,就在艅艎号上齐声高呼“艅艎号”,连续数声过后,楚军辎重方向突然火光冲天,楚军帅营方向也是火光冲天而且军鼓军号响彻云霄。

这下楚军乱作一团,纷纷往辎重营帐和楚军帅帐大营方向扑火救援而去。

艅艎号周边为数不多的守备楚军刚警醒和慌乱之间,埋伏已久的吴军勇士一跃而出,纷纷如下山猛虎和出海蛟龙扑向了楚军,一顿砍瓜切菜将楚军清扫干净,乘机控制了艅艎号,驾驶着艅艎号快速驶向吴军驻营方向。

设伏在岸边的吴军水师冲锋战舟,犹如带刀护卫一般,在艅艎号两侧排出水师阵形,保护着艅艎号冲离楚军散乱的舰队,安全回到吴军水师大营。

长岸之战后,楚军再次控制和接管了州来城。

公子光倒也没受到大的处罚,吴王僚责成公子光筹划进攻州来城,夺回州来的控制权。

于是公子光就全身心投入攻打并收复州来战役的筹划中。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间,公子光遇到了流落到吴国并一心复仇攻打楚国的伍子胥

一番深入交谈,公子光收伍子胥作为自己帐下的谋士和干将。

详细运筹三年之后,公元前519年,吴军主动出击,兵锋还是指向楚军控制下的战略要地——州来城。

这次吴国军队由吴王僚亲自挂帅,公子光为前锋大将,吴国大军兵临州来城下。

楚国马上派出豪华的主帅阵容,驰援州来。

楚军主帅是楚国令尹阳匄,大将是楚国司马薳越。

州来,现今安徽淮南凤台县一带。

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大军,吴军撤出州来城,兵退至现今安徽滁州凤阳一带的钟离邑大营,伺机反攻。

此时楚军主帅令尹阳匄却病死军中,楚国军队的士气一下低落下来,于是楚军也暂时退后至现今河南信阳固始县一带的鸡父山楚军大营。

楚军的后撤计划被吴军谍探获得情报,伍子胥提出尾随后撤的楚军,就在楚军到达鸡父山的次日向楚军发起突袭。

公子光向吴王僚汇报了这一计划,吴王僚采纳了。

吴楚鸡父之战,吴军突袭得逞,楚军溃败,于是吴军乘势回攻州来,乘胜攻下了州来城。

围绕州来城的吴楚双方拉锯战,到此时已经发生了五次战役,现在是吴国控制了州来城。

这一战 ,公子光在吴军中树立了威信,在吴王僚跟前也获得首功,于是公子光就此担任吴军大将,手握一方军镇。

自然,凭借伍子胥的谋划,公子光在吴国军中的号召力更是日渐强大。

但是公子光却由此开始以各种理由搪塞对楚国用兵,伍子胥几次三番地向公子光提出对楚用兵谋略,公子光就是按兵不动的样子。

伍子胥猜测到公子光的内心深处的欲望。

不一日,就在两单独相处的时候,伍子胥直接向着公子光跪拜下来,称道自己愿意而且也有能力辅佐公子光坐上吴国君主的铁王座。

于是公子光、伍子胥君臣二人一顿掏心窝交底牌。

公子光决定,伍子胥作为潜藏的谋士,不再直接出现于公子光的军营中,更不让吴王僚知道公子光有这样的智囊猛士,伍子胥隐于幕后全力以赴谋划夺取吴国国君铁王座的大业,并且秘密组建编外团队,等待合适的时机。

于是公子光安排伍子胥在国都附近的太湖边姑苏城外的窟窿山成立一个秘密组织......

一场针对吴王僚的政变行动就此埋下了一个大坑......

公子光,就是后来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公子光,是吴王诸樊的嫡子,吴王诸樊的在位时间自公元前560年至前548年,所以吴王阖闾的出生时间应该不会晚于公元前548年;

吴王诸樊的出生时间,目前查阅不到资料,但是诸樊的弟弟公子季札,季札是春秋时期的一代大儒,有着专家认可的相对明确的活动时间,即生于公元前576年;

排行老四的公子季札与老大诸樊、老二余祭、老三夷昧,是一母同胞的四兄弟,假设兄弟隔两年左右出世,那么老大诸樊的出生时间至少是在公元前582年之前的;

这样推测下来,如果吴王阖闾的出生时间以不晚于公元前548年为界,那么吴王诸樊生育公子光的年纪已经是到了34岁,至少还有提前6年到28岁左右的空间;

吴王僚是在公元前526年即的位,那么吴王僚即位的时候,公子光的年纪应该是在28岁至22岁的区间,而且28岁上下的年龄更为合理。

现在就又面临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吴王僚到底是不是老三夷昧的儿子?

如果是老三夷昧的儿子,理论上吴王僚的年龄至少是跟公子光差不多的,那吴王夷昧直接传位给自己家的儿子,其理由是很难成立的,因为吴王寿梦的遗愿也不允许;

反观那四位兄弟们的爹吴王寿梦,是去世于公元前561年,公元前576年生下公子季札后,后宫中必须还有他宠爱的宠妃的,宠爱的宠妃生下被宠爱的少子,也是完全合理的推测;

假如公元前566年左右,吴王寿梦与后宫中一宠妃生下小王子僚,那么吴王僚即位时的年纪大约在40岁左右,而公子光的年纪大约28岁,年龄上公子光就没有优势了;

王子僚成年期间,自公元前546年至前530年间,吴楚之间爆发了至少五场大的战役,按照吴国善战和好战的尿性,王子僚必须是上过战场的,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老三吴王夷昧要传位给老四公子季札而不得的时候,传位给父王喜爱的庶子王子僚,年龄合适、战功赫赫、而且基本父王寿梦的遗愿。

所以吴王僚是吴王寿梦的庶子,不乏有许多专家持有这样的观点,我也是支持的。

然后就是老大诸樊家的嫡子公子光,为什么要发动夺位的政变,这正我们系列文章要推测和考据的了。

更多文章

  • 文姜与兄长私通,害死鲁桓公,为什么死后得到鲁国人高度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鲁桓公,齐国,春秋,楚庄王,左传,齐襄公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女子,身为春秋三小霸齐僖公的女儿,嫁于鲁桓公,但是却与自己的异母兄长齐襄公私通,导致自己丈夫鲁桓公被杀,但是饶是如此,这位女子仍然得到鲁国人尊敬,甚至被冠以“文”的谥号,这位便是春秋初期赫赫有名的文姜。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齐僖公的女儿,齐僖公对这个女儿十分喜爱,因为文姜不仅十分美丽

  • 鲁桓公和夫人文姜闹翻了!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齐国,国君,文姜,先秦,周朝,鲁桓公,周天子,列女传,齐襄公

    鲁侯和君夫人闹翻了,君夫人赌气要走,鲁侯也不拦着,发狠的吼道“快滚!滚!”【背景:文姜,齐僖公的小女儿。文姜在婚前就已经恋上了她的兄长,被父亲齐僖公发现。齐僖公想立刻把女儿嫁出去,开始看中的是郑庄公的公子忽,但是忽已经知道了文姜和兄长的不伦之事,所以以配不上的借口拒绝了。后来齐僖公又想到了鲁桓公,以

  • 鲁桓公为什么会频繁祭祀?

    历史解密编辑:捡美酒与花瓣标签:鲁桓公,春秋,左传,公羊传

    鲁桓公八年,《春秋》记载,“八年春正月己卯,烝”。“夏五月丁丑,烝秋”。所谓烝,是指冬天的祭祀。祭祀按照《春秋》长历的推算,正月己卯是正月十四日,五月丁丑是五月十四日。周人历法,相对农历,大约都要向前移动两个月,即分别相当于上一年的十一月份和当年的三月份。遇上特殊年份,寒冷天气持续到春末也是有可能的

  • 鲁桓公的红颜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齐国,鲁国,国君,先秦,周朝,鲁桓公,武大郎,齐襄公,红颜劫

    鲁国的大夫羽父,由于在几次的对外带兵打仗中立下了战功,因而权势变得越来越熏天。虽然羽父当时不是鲁国的第一执政官,就像当时的鲁隐公并不是鲁国真正的国君一样,但羽父当时却成了鲁国实际上的执政大臣手握重劝。羽父专权后,有一天突然找到鲁隐公。他郑重其事的向鲁隐公提出了一条计策,那就是劝鲁隐公杀了太子姬允。太

  • 春秋第一绿帽王——鲁桓公,带着妻子回娘家,却发现她与哥哥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齐国,姬发,公室,国君,先秦,周朝,鲁桓公,齐襄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烽火戏诸侯

    鲁桓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第15位国君,在位期间并没有太过出名的政绩,不过却留下两大污点。其一,鲁桓公是鲁隐公之弟,后来听信谗言杀死鲁隐公,自己做了国君。其二,鲁桓公是春秋第一绿帽子王,他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在一次带妻子回娘家之时,却无意中发现妻子跟她哥哥通奸,结果悲剧了。弑兄上位鲁隐公名息姑,是鲁国

  • 鲁隐公与大臣一番话,千年后成就一异族族名:略谈春秋姓氏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鲁隐公,春秋,杜预,吐谷浑,诸侯

    公元前715年,鲁国大臣无骇去世。无骇位居司空,是鲁国三卿之一,掌管鲁国工程建筑等等事务。公元前721年,无骇曾经带兵消灭极国,为鲁国立下战功。无骇过世,作为鲁国公族却没有谥号,其后人也还没有族号,因此公子羽父特地向鲁隐公请示。周时礼仪制度实在太多、太繁琐,鲁隐公对如何赐谥号与族号也不太明白,急忙向

  •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元年的鲁隐公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鲁隐公,春秋,周平王,秦国,周公旦,宋国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得名于孔子修订的鲁国官修编年国史《春秋》。春秋时代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然而《春秋》这本书是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开始写的。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春秋时代开幕的半个世纪居然没被国史记载。孔子为什么不写这半个世纪的历史呢?这当然不是因为孔老夫子偷懒,而

  • 先秦:外交政策大调转之鲁隐公的春秋大开局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国,鲁国,宋国,国君,先秦,周朝,鲁隐公,外交政策,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随着鲁惠公的离去,鲁国迎来了一位新国君鲁隐公息姑。准确地说,息姑并不是国君,但他完成了除了正式成为国君的一切手续。而之所以不是正式国君,是因为他的出身不是嫡出而是庶出,而他的父亲鲁惠公是有嫡子的。当时的弟子太子允年纪幼小,而息姑又有治国经验,所以鲁国群臣才推举息姑摄政。他们

  • 退休不成反被害,鲁隐公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阔乐影视评标签:齐国,公子,国君,君位,周朝,先秦,鲁隐公,郑庄公

    上回说到攻打许国一役郑庄公失去了颍考叔、公孙子都两只老虎,其时大将公子吕也早已经去世,郑庄公心里挺难受。但又想起齐僖公和鲁隐公帮他攻下戴城和许国,应该去谢谢人家才对。郑庄公就打发两个使臣带上礼物和书信,分头去聘问齐僖公和鲁隐公。去齐国的使臣办完事回来了,而那个去鲁国的使臣却把礼物和书信原封不动的带回

  • 鲁隐公:春秋时期少有的贤明国君,也是仁义的兄长,无奈一生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鲁隐公,春秋,孟子,桓公,惠公,国君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隐公名息姑,为伯禽七世孙,惠公之子,声子所生。先是,惠公元妃为宋女孟子,孟子死后以声子为继室而生隐公。后来,惠公又娶了宋女仲子,本来这是作为父亲的鲁惠公为儿子鲁隐公挑选的妻子。据说,仲子为宋武公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