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是楚国的忠臣,春秋末期有名的义士,和伍子胥是好友。伍子胥遭到了楚国佞臣费无极的陷害,父兄都被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不愿意束手就擒,想逃离楚国,等待时机为父兄报仇。在逃离楚国前,伍子胥对申包胥说道:“有朝一日我一定会灭了楚国!”
申包胥回道:“努力吧!你能灭掉楚国,我也一定能兴复楚国。”
做为好友,申包胥理解伍子胥的心情,他不想阻止伍子胥去报仇雪恨,但同时他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自己是楚人,不会让楚国灭亡。
伍子胥
伍子胥历经磨难逃到了吴国,帮助公子光登上了王位,也就是吴王阖闾。伍子胥在吴国得到重用,他还向阖闾举荐了军事家孙武。
阖闾有称霸之心,想灭掉楚国,伍子胥和孙武向阖闾献出了“扰楚疲楚”的策略,多次派兵攻袭楚国的边界,使楚国疲于应付,以此来削弱楚国的实力。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患病去世,
太子壬继位,即楚昭王。
公元前506年,阖闾以伍子胥、孙武为将,统领三万吴军伐楚。吴军兵力虽然少,但是战斗力比较强悍,再加上伍子胥和孙武善于用兵,因此吴军屡战屡胜,连着打了五次胜仗,攻取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吴军进入郢都后,大肆劫掠,胡作非为。
楚昭王为了活命,带着一些大臣和将士逃到了随国。
伍子胥对楚平王恨之入骨,他找到了埋葬楚平王的地方,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然后用鞭子奋力抽打,以解心头之恨。
申包胥逃到了山里,派人去指责伍子胥,说伍子胥做的太过分了。申包胥想赶走吴军,复兴楚国,但是仅凭楚国残余的兵力根本就做不到。他想向别的诸侯国求救,让他们出兵帮助楚国。
当时楚国有两大邻国,一个是晋国,另一个是秦国,楚国和晋国长期争夺霸主的位置,互相攻伐,积怨很深,关系很差。晋国有意扶持吴国来对抗楚国,因此申包胥不能去晋国求援。
而秦国与楚国关系较好,楚昭王的母亲是秦国的公主,他的外祖父就是秦哀公。申包胥分析形势后打算去秦国求援,借助秦国的力量来兴复楚国。
楚昭王
申包胥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秦国的王宫,向秦哀公求援,请求秦国出兵帮助楚国复国,秦哀公与臣子们商量以后拒绝了申包胥的请求。
申包胥非常悲伤,他没有离开秦国,而是在秦国的宫墙外大声痛哭,哭了七天七夜。秦国的君臣被感动了,秦哀公也不愿意让吴国攻占楚国,如果吴国的力量过于强盛,肯定会威胁到秦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综合考虑,秦哀公答应了申包胥的请求。
申包胥剧照
秦哀公派遣秦将子蒲、子虎率军入楚,和楚军联合进攻吴军,接连获胜,楚国的百姓痛恨吴军的进犯,纷纷起来反抗吴军,配合秦楚联军作战。
形势对吴军越来越不利,但是阖闾还是不愿意退出楚国。
越国趁吴国兵力空虚,趁机出兵攻打吴国。阖闾的兄弟夫概野心勃勃,他瞒着阖闾偷偷跑回了吴国,自立为王。
阖闾见吴军节节败退,自己的国内又发生了内乱,只能率军撤出了楚国。
楚国能够复国,申包胥立了大功。楚昭王返回了郢都,表示要重赏申包胥。申包胥淡泊名利,坚决不要任何封赏,表示这只是自己做臣子应尽的本分。
申包胥忠义两全,留名青史。有一部戏曲作品叫《哭秦庭》,讲的就是申包胥为了兴复楚国而去秦国搬救兵的故事。
申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