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湖北荆沙铁路开工建设,途径沙洋县十里铺镇王场村一处名叫“包山”的岗地,因埋有古冢而被抢救性发掘。让人震惊的是,这座古冢竟是一座超大型楚国贵族墓葬,也是湖北境内迄今发掘的最大楚墓。
勘探发现,包山大冢的封土直径54米,高6米,墓坑开口长34米、宽32米,墓道长19米,墓室深16米,有13级台阶。根据形制,应是一座超大型楚墓,要清理掉墓室上方的填土,就需5吨的卡车装载12万车次。如此规模的墓葬,墓主人一定来头不小?当地人说是申包胥的墓。申包胥何许人也?他是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七天七夜哭秦庭”就出自于他。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郢都,将楚平王掘墓鞭尸。申包胥跑到秦国求援被拒,他连哭7天7夜,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促使秦哀公派兵救楚,避免了楚国亡国危机。
勘探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在探查墓葬深度时,探洞内“噗”的一声,窜出一股气体,正好被一旁吸烟的工作人员点燃,火焰瞬间烧掉了这人的眉毛和少许头发。墓内可以喷出可燃性气体,证明墓室密封性极好,包山大冢会不会和马王堆汉墓一样,是一座“伏火墓”。
当挖到16米深的地下,整个墓室终于暴露出来,墓室顶部被18根巨大的盖板覆盖,每根盖板重2吨。揭开厚重的盖板,木椁内竟然是一汪清水,深不见底,原来包山大冢不是“伏火墓”而是“水洞墓”。竟测量,椁室长6.3米,宽6.2米,高3.1米,中间为墓主人的棺室,四边各有一个放置陪葬品的侧室。最终,包山大冢共出土1935件文物,其中包括了“中国第一龙首杖”和中国最早折叠床实物。
通过解读出土的简牍文字,墓主人的身份终于被破解。墓主人不是申包胥而是楚国左尹昭坨,生前主管楚国司法,死于公元前316年,年龄35岁左右,是楚昭王后代。昭坨死后,楚国由盛转衰,93年后,秦灭楚,华夏一统。冥冥之中,不知他的英年早逝,是否也影响了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