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纷纷扰扰,老美率众小弟到处煽风点火,我们确实面对严峻的局面,今天我们重温历史,以史为鉴以明得失,以知兴替。
《资治通鉴》司马光手稿
得民心者得天下。
3000人的八国联军打败10万清兵登陆塘沽,直逼北京,其实有很多当地老百姓帮忙才办成的。
500八国联军打下并坚守东交民巷,受清廷之托的10万义和团大军却攻不下来,最后火烧圆明园,同样老百姓帮忙不少。
为什么?失了民心。
2500年前,更精彩的故事演绎什么叫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公元前455年三月,晋国。
智襄子以赵襄子不进贡土地、人口为由,举全域之兵,并征集韩、魏两家全部军队,一起攻打赵襄子,要一举灭了赵地并吞并之。
赵襄子知道自己不敌,于是准备逃难。
身边的人对他说:“宗主,长子城城墙非常厚实、高大,城池还是刚刚修好的,所以我们应该去那里坚守御敌。”
赵襄子否定了。
他说:“长子城城池确实坚固无比,确实也是刚刚修好,确实也是御敌的好硬件,但是由于修城池劳民伤财,老百姓因此耽误农时,耽误家事,一定有很多的怨恨,我们进驻那里,还会带来战事,民怨就更大了,所以民心上不会跟我们一起奋勇御敌的,我们去了一定会吃败仗,最终身死国灭!”
又有身边的人提议去邯郸守城御敌:“邯郸现在仓库粮食很充足,本来就城池坚固无比,非常适合坚守御敌。”
赵襄子又否定了。
他说道:“邯郸城是我们赵家的根本,城墙坚固,粮仓刚刚又充实了,这个作为御敌坚守之地确实是很理想的,粮食也可以满足我们大部队做长时间的战斗之用,但是粮仓很充足是因为我们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仓库越充实,证明我们的税负越重,人民就越是有怨恨,所以你们别看硬件很好,人民不跟我们一条心,这次在强敌当前,我们还是会落败,导致身死国灭的。”
大家都很惶恐。
谁都知道智襄子很强大,这次又联合韩魏两家的兵力,没有理想的城池固守,那就是亡国灭种的啊!
赵襄子不慌不忙的跟众臣说道:“我们去晋阳,赵家才能反败为胜!”
他跟大家介绍晋阳的故事。
他的爷爷赵简子在世的时候,派尹铎去当晋阳令,而这只是一个小官官职而已。
赵简子却对尹铎说:“性命相托,办好晋阳的事”。
“宗主何出此言?”尹铎平静地问道。
“先生是我的重臣,派你去当小官,是为了掩人耳目,去办好这件大事。”赵简子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当今我们晋国君弱臣强,六家大族瓜分了整个国家的土地、人口、税收,并且互相争斗,早晚出大事,我们恐怕会有大难临头的一天,要及早准备,晋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肥沃,是我们赵家退可以躲避灾难,进可以发家举大事的地方”,赵简子语重深长地说。
“那你要我像剥蚕茧那样去搜刮民脂民膏,充实粮仓以粮食,充盈国库以金银呢,还是要我去收买人心呢?”
(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
“当然是收买人心!”赵简子坚决地说道。
(保障哉!)
尹铎微微笑着点了点头,君臣同心,想到一块去了。
尹铎到了晋阳,只办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减税一半,同时还偷偷修改了户数,少报了很多人口
(尹铎损其户数)
,这样税收就更少了。第二件事是修城墙,把晋阳城的城墙加高三丈,加厚三倍。
这个情况一直维持了五年。
赵简子临终对赵襄子说:“有大灾难,必须到晋阳找尹铎,万事可解!”
结果,智襄子率大军围困晋阳三年,最后还决堤汾水淹没晋阳,导致晋阳
“巢居而处,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然民无叛意!”
最后得以策反韩魏两家,反杀智襄子,三家分晋,终成一路诸侯,建立战国七雄之一——赵国。
目前太原(古晋阳)尚存尹铎古城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