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襄子的启示:只有得民心,国家有难人民才会死命战斗

赵襄子的启示:只有得民心,国家有难人民才会死命战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说话请投币 访问量:2287 更新时间:2023/12/25 19:51:59

当今世界纷纷扰扰,老美率众小弟到处煽风点火,我们确实面对严峻的局面,今天我们重温历史,以史为鉴以明得失,以知兴替。

《资治通鉴》司马光手稿

得民心者得天下。

3000人的八国联军打败10万清兵登陆塘沽,直逼北京,其实有很多当地老百姓帮忙才办成的。

500八国联军打下并坚守东交民巷,受清廷之托的10万义团大军却攻不下来,最后火烧圆明园,同样老百姓帮忙不少。

为什么?失了民心。

2500年前,更精彩的故事演绎什么叫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公元前455年三月,晋国。

智襄子以赵襄子不进贡土地、人口为由,举全域之兵,并征集韩、魏两家全部军队,一起攻打赵襄子,要一举灭了赵地并吞并之。

赵襄子知道自己不敌,于是准备逃难。

身边的人对他说:“宗主,长子城城墙非厚实、高大,城池还是刚刚修好的,所以我们应该去那里坚守御敌。”

赵襄子否定了。

他说:“长子城城池确实坚固无比,确实也是刚刚修好,确实也是御敌的好硬件,但是由于修城池劳民伤财,老百姓因此耽误农时,耽误家事,一定有很多的怨恨,我们进驻那里,还会带来战事,民怨就更大了,所以民心上不会跟我们一起奋勇御敌的,我们去了一定会吃败仗,最终身死国灭!”

又有身边的人提议去邯郸守城御敌:“邯郸现在仓库粮食很充足,本来就城池坚固无比,非常适合坚守御敌。”

赵襄子又否定了。

他说道:“邯郸城是我们赵家的根本,城墙坚固,粮仓刚刚又充实了,这个作为御敌坚守之地确实是很理想的,粮食也可以满足我们大部队做长时间的战斗之用,但是粮仓很充足是因为我们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仓库越充实,证明我们的税负越重,人民就越是有怨恨,所以你们别看硬件很好,人民不跟我们一条心,这次在强敌当前,我们还是会落败,导致身死国灭的。”

大家都很惶恐。

谁都知道智襄子很强大,这次又联合韩魏两家的兵力,没有理想的城池固守,那就是亡国灭种的啊!

赵襄子不慌不忙的跟众臣说道:“我们去晋阳,赵家才能反败为胜!”

他跟大家介绍晋阳的故事。

他的爷爷赵简子在世的时候,派尹铎去当晋阳令,而这只是一个小官官职而已。

赵简子却对尹铎说:“性命相托,办好晋阳的事”。

“宗主出此言?”尹铎平静地问道。

“先生是我的重臣,派你去当小官,是为了掩人耳目,去办好这件大事。”赵简子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当今我们晋国君弱臣强,六家大族瓜分了整个国家的土地、人口、税收,并且互相争斗,早晚出大事,我们恐怕会有大难临头的一天,要及早准备,晋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肥沃,是我们赵家退可以躲避灾难,进可以发家举大事的地方”,赵简子语重深长地说。

“那你要我像剥蚕茧那样去搜刮民脂民膏,充实粮仓以粮食,充盈国库以金银呢,还是要我去收买人心呢?”

(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

“当然是收买人心!”赵简子坚决地说道。

(保障哉!)

尹铎微微笑着点了点头,君臣同心,想到一块去了。

尹铎到了晋阳,只办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减税一半,同时还偷偷修改了户数,少报了很多人口

(尹铎损其户数)

,这样税收就更少了。第二件事是修城墙,把晋阳城的城墙加高三丈,加厚三倍。

这个情况一直维持了五年。

赵简子临终对赵襄子说:“有大灾难,必须到晋阳找尹铎,万事可解!”

结果,智襄子率大军围困晋阳三年,最后还决堤汾水淹没晋阳,导致晋阳

“巢居而处,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然民无叛意!”

最后得以策反韩魏两家,反杀智襄子,三家分晋,终成一路诸侯,建立战国七雄之一——赵国。

目前太原(古晋阳)尚存尹铎古城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司马光

标签: 韩魏大军晋阳周朝先秦赵襄子赵简子

更多文章

  • 赵鞅把晋国三军六卿裁减为二军四卿,赵襄子灭智伯后获得最多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赵鞅,赵襄子,晋国,智伯

    赵毋恤,战国时期赵国的创立者,史称“赵襄子”。智伯,智瑶。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史称“智襄子”。晋文公称霸时,有很多异姓诸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晋文公建立了上中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任命那些立下了赫赫功劳的世族的宗主参与执政。三军中的座次席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

  • 赵襄子如厕时,心中咯噔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赵襄子,豫让,智伯,中行氏,君王

    赵襄子如厕时,心中咯噔一下,命人抓来整修厕所的人,就是豫让,而且在工具上装着刀刃,豫让说:“我要为智伯报仇。” 赵襄子身边的人要杀死豫让,赵襄子却说放了他。豫让是什么人呢?豫让是春秋战国著名的五刺客之一。“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史记》)

  • 赵襄子吞并代国,张仪竟然也能用来做文章,破坏燕赵合纵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襄子,张仪,秦国,合纵,秦王,燕昭王

    燕王亲手割让土地给赵国;赵国已经投奔秦国,燕王还有必要亲近赵国吗?为秦国破坏合纵,张仪来到燕国推行连横策略。张仪对燕昭王说:“大王所亲近的莫过于赵国。从前赵襄子把他的姐姐嫁给代君为妻,他想兼并代国,约请代君在句注要塞相聚,然后命令工匠制作酒斗,把尾部加长,使得酒斗可以击杀别人。赵襄子和代君饮酒,暗地

  • 【清风典历】赵襄子善赏

    历史解密编辑:热点导读标签:管仲,韩魏,韩非,周朝,先秦,赵襄子,齐桓公,清风典历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译文】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解围之后,赏赐有功的那五个人,高赫居于受赏的第一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立功,现在是赏赐之首,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国家陷入危险,我的社稷危急。我的大臣们对我没有不骄傲轻慢的,只有高赫没有忽视君臣之间的礼仪,所以首先

  • 匪议东周(四十四)豫让并非千秋义士,他与赵襄子演了场双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赵襄子,豫让,三家分晋,韩魏,智瑶,赵氏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晋国正卿智瑶的家臣。在春秋末期,统治晋国的卿族内部混战,韩赵魏三家联合消灭智氏,智瑶满门被灭,豫让逃到山里躲了起来。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的《刺客列传》部分,记述了豫让为智瑶报仇而行刺赵襄子的故事,并称赞是"士为知己者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豫让被认为是东周四大刺客之一,以

  • “晋阳之战”沉灶产蛙的背后是蕴含着赵襄子怎样的战争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赵襄子,晋阳,韩魏,战争,智伯

    导言在滚滚流淌的历史长河中,能在长河中激起波澜的是为数不多的关键时段,而这些在关键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成为了一座座记录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 “晋阳之战”无疑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这场自公元前455年一直打到公元前453年的战争,最终以赵襄子反败为胜,智伯身死族灭,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土

  • 春秋时代,姑布子卿诱导赵简子,颠覆嫡长子继承制,扶立赵襄子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孔子,先秦,周朝,赵简子,赵襄子,赵毋恤,姑布子卿,春秋(书)

    周朝选择继承人、接班人的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说,从众多的儿子们中选择政权、事业的继承者时,要选择正妻所生的儿子,而且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不管他贤能与否;要选择地位尊贵的儿子,不能按照所有儿子的年龄大小来排序选择。这是规定,是政府的规定,是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宗法制度。既然是制

  • 这座博物馆有一个镇馆之宝鸟尊,经过研究,怀疑它是赵襄子的遗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解密标签:墓葬,铭文,青铜,文物,鸟尊,周朝,先秦,赵襄子,博物馆,镇馆之宝

    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收藏的精品文物也不计其数,还有很多是他国流失的文物。比如,在美国华盛顿州,有一座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它的镇馆之宝是一件我国春秋时期的鸟尊。专家们表示,这件鸟尊谜团重重,它的主人究竟是谁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

  • 山西历史名人 之十 赵襄子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襄子,豫让,三家分晋,智伯,赵简子

    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无恤(亦作“毋恤”),左传也作赵孟。春秋末叶晋国卿,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奠基人。公元前500年立为世子,公元前476年赵简子卒,继承父业,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与其父赵鞅(即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赵襄子为赵鞅之子,因其母是从妾,又

  • 三家分晋:赵襄子家事难理乱社稷,韩魏受难,魏斯兢兢业业得天眷

    历史解密编辑:半夏微澜史标签:赵襄子,魏斯,韩魏,三家分晋,秦国,春秋

    《左传事纬》中评价: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读《春秋》之终,而知战国之始也。这说的是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三家分晋”,它不光关系到一族、一国的局势,更深刻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之际整个天下的形势。三家分晋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由此拉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