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襄子毋恤,从卑微庶子到继位为君,贤能与血统无关

赵襄子毋恤,从卑微庶子到继位为君,贤能与血统无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始曼冬看萌娃 访问量:887 更新时间:2023/12/25 19:46:17

扁鹊诊费创下天价记录,赵鞅赏赐了四万亩田地。这事发生在晋定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01年。赵鞅便是“赵氏孤儿”中主角赵武孙子司马迁对《赵世家》编撰格外用心,其中有不少神乎其神的小故事。司马迁用神话故事到底在掩饰什么问题呢?赵鞅“昏睡”了七日,醒来后讲述了与百神遨游的神奇经历,预言儿子将占有代国以及七世孙“胡服骑射”。

赵简子,赵国基业的奠基人。赵鞅生病了,五天不吃不喝,不省人事。邯郸的医生都诊视过,却看不出来啥问题,赵国大夫们都着急了,于是找到了名医扁鹊。诊察完以后,董安于便问扁鹊,赵鞅的病情如何?(董安于也算是一个神奇的人物。)扁鹊说:“赵鞅血脉平和,没必要大惊小怪。早些年秦穆公也有过类似情况,神游钧天七日,必定安然无恙。”果然,又过了两天半,赵鞅醒过来了,并讲述了这几天“神游”故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四万亩田换来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赵鞅立国是天意,而不是篡权。赵鞅的小故事很重要,曾在《史记》中出现过两次,分别在《赵世家》和《扁鹊列传》。“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史记》这句话中“儿,主君之子也。翟犬者,代之先也。”“儿在帝侧”预示着赵鞅有一个儿子是“神授”,“帝属我一翟犬”预示着上天将代地赐给赵国,为赵国侵占代地美满的借口。司马迁用这么神奇的故事引导阅读,是不是大家都想知道,赵国未来接班人是谁呢?又将如何占有代地呢?赵襄子毋恤的故事就这样子开始了。虽贱必贵赵鞅“神游”又过了一阵子,姑布子卿就上门拜见赵鞅了。姑布子卿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看相人,据说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便出自姑布子卿之口。“简子遍召诸子相之”。简子是赵鞅的谥号。姑布子卿应邀而来,赵鞅专门把孩子们都召集起来,让姑布子卿看看究竟谁可以委以重任——继承赵国君位。

赵襄子,赵国创始人。姑布子卿看了一圈,“没有合适做将军的人选。”赵鞅说:“难道赵氏要灭亡了吗?”姑布子卿:“我在路上曾经看到过一个青年,大概也是您的一个儿子吧。”赵鞅根据姑布子卿的描述把赵毋恤叫过来。“毋恤至,则子卿起曰:‘此真将军矣!’”司马迁细节描写用心良苦,赵毋恤一到跟前,姑布子卿惊讶地站了起来,并且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赵鞅“神游”得到了神的预言,姑布子卿又从众多儿子中挑选,赵毋恤的出场可谓下足了功夫。这是赵国太史的杰作,还是司马迁有意为之?赵鞅还对庶子赵毋恤的出身持有怀疑态度,于是跟姑布子卿说,“这个孩子出身卑贱,他妈妈是翟族的侍妾,怎么能说尊贵?”“天所授,虽贱必贵。”姑布子卿不以为然地说,“上天要授予的,就算他出身低贱,也必定会拥有尊贵的地位!”“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选择继承者,要选择正妻所生的儿子,而且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不管他贤能与否;要选择地位尊贵的儿子,不能按照年龄大小来排序选择。这是规定,是西周政府的规定,是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宗法制度。但是,作为执掌晋国朝政的赵鞅,为了选择合适的接班人,让赵氏权力有效传承,必须选择优秀的孩子。既然需要颠覆固有原则,就要想方设法来破解。常山寻宝有了姑布子卿的判断,赵鞅由此格外关注赵毋恤。“简子尽召诸子与语,毋恤最贤。”赵鞅召集所有儿子谈话,这类似于现在的面试,发现赵毋恤果然是众多儿子中最有才的一个。但是,废嫡立庶关乎宗法制度。赵鞅不能草率行事,必须慎之又慎!一天,赵鞅对儿子们说,“我在常山上藏了宝符,谁先找到就赏给谁。”符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遣兵将的凭证。被赐“宝符”,那就等于拥有了兵权。于是,儿子们就都急忙跑到常山上去找,却并没有找到父亲所说的“宝符”。但是,唯独赵毋恤例外。他回来后,说已经得到了“宝符”。赵鞅心中一惊,“来,说说看”。“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赵毋恤说从常山上居高临下俯视代国的一切,代国可以攻打并占有。

赵鞅听后心中暗喜。其一,赵毋恤的这个说法暗合了他曾经“神游”的梦境:“帝属我一翟犬”——即赵氏将会拥有代国的土地。其二,赵鞅认为赵毋恤与他心灵相通,最终确认赵毋恤是最贤能的。随后,赵鞅采取了当时最大胆的举动,废除了嫡长子伯鲁的太子之位,改立赵毋恤为太子!赵鞅按照贤能与否的标准废嫡立庶,是对周朝嫡长子继承制的否定,是对血统继承论的否定。从装病“神游”到看相算卦,再到探宝测试,对于赵鞅废嫡立贤,司马迁好像并不反感而是赞誉。司马迁用意不仅是为了体现赵鞅的明智,更证实了一个人的贤德与否和血统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赵衰既反晋,晋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盾为嫡嗣,晋妻三子皆下事之。”——《史记·世家第十三赵》其实,在赵国历史上,还有一位类似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的人,她就是赵衰的妻子,她主动让出自己儿子的继承权,从而成就了赵盾。智取代国磨笄山便是赵毋恤上任之后攻占代国的见证。晋出公十七年,即公元前458年,赵鞅去世,太子赵毋恤接班,便是赵襄子。赵襄子继任即完成当年的诺言,攻打并占有代国。“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史记》代国早在赵鞅在世时已经开始布局,“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赵鞅为了拉拢代国,采用了历史上常用手段联姻。“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赵毋恤刚给赵鞅办完丧事,还没来得及脱掉孝服,就带人跑到夏屋(地名而非房子),请姐夫代王前来相聚。

代王欣然赴会,没有想到会有什么阴谋。毕竟老丈人刚去世,而舅子新上任,赵毋恤宴请是为了向他示好。席间宾主相谈甚欢,开怀畅饮。这个时候上来一队膀大腰粗的厨子,一人拿着一个长把铜勺,给客人斟酒。“摔杯为令”,赵毋恤假装喝醉了,将杯子扔到地上。“哗啦一声”,代王醉眼朦胧,还没来得及反应,脑袋已经被铜勺“咣咣”一顿重敲,脑壳迸裂,脑浆四溢。代王和他的随从被悉数杀死。赵毋恤挥兵北上,轻而易举占有了代国。赵毋恤的姐姐听到老公代王被杀,呼天抢地,她想原谅弟弟忘记杀夫之恨,这是不仁;丈夫死了怨恨弟弟,又是不义。所以,在从代国返回晋国的路上,她跑到一座山上磨笄自杀了。赵毋恤又称为赵襄子,“襄”为谥号,意思有以下几个: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威德服远曰襄。所以说这个字妥妥的是一个美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在姐弟亲情和完成父命之间,后者是备受被推崇的孝道。所以赵毋恤才有美谥盖棺论定。代国作为封地赐给了伯鲁的儿子周,即为代成君。伯鲁是赵毋恤的哥哥,被赵鞅废黜的前太子,伯鲁太子已经过世。

更多文章

  • 赵襄子的启示:只有得民心,国家有难人民才会死命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说话请投币标签:韩魏,大军,晋阳,周朝,先秦,赵襄子,赵简子

    当今世界纷纷扰扰,老美率众小弟到处煽风点火,我们确实面对严峻的局面,今天我们重温历史,以史为鉴以明得失,以知兴替。《资治通鉴》司马光手稿得民心者得天下。3000人的八国联军打败10万清兵登陆塘沽,直逼北京,其实有很多当地老百姓帮忙才办成的。500八国联军打下并坚守东交民巷,受清廷之托的10万义和团大

  • 赵鞅把晋国三军六卿裁减为二军四卿,赵襄子灭智伯后获得最多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赵鞅,赵襄子,晋国,智伯

    赵毋恤,战国时期赵国的创立者,史称“赵襄子”。智伯,智瑶。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史称“智襄子”。晋文公称霸时,有很多异姓诸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晋文公建立了上中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任命那些立下了赫赫功劳的世族的宗主参与执政。三军中的座次席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

  • 赵襄子如厕时,心中咯噔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赵襄子,豫让,智伯,中行氏,君王

    赵襄子如厕时,心中咯噔一下,命人抓来整修厕所的人,就是豫让,而且在工具上装着刀刃,豫让说:“我要为智伯报仇。” 赵襄子身边的人要杀死豫让,赵襄子却说放了他。豫让是什么人呢?豫让是春秋战国著名的五刺客之一。“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史记》)

  • 赵襄子吞并代国,张仪竟然也能用来做文章,破坏燕赵合纵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襄子,张仪,秦国,合纵,秦王,燕昭王

    燕王亲手割让土地给赵国;赵国已经投奔秦国,燕王还有必要亲近赵国吗?为秦国破坏合纵,张仪来到燕国推行连横策略。张仪对燕昭王说:“大王所亲近的莫过于赵国。从前赵襄子把他的姐姐嫁给代君为妻,他想兼并代国,约请代君在句注要塞相聚,然后命令工匠制作酒斗,把尾部加长,使得酒斗可以击杀别人。赵襄子和代君饮酒,暗地

  • 【清风典历】赵襄子善赏

    历史解密编辑:热点导读标签:管仲,韩魏,韩非,周朝,先秦,赵襄子,齐桓公,清风典历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译文】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解围之后,赏赐有功的那五个人,高赫居于受赏的第一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立功,现在是赏赐之首,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国家陷入危险,我的社稷危急。我的大臣们对我没有不骄傲轻慢的,只有高赫没有忽视君臣之间的礼仪,所以首先

  • 匪议东周(四十四)豫让并非千秋义士,他与赵襄子演了场双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赵襄子,豫让,三家分晋,韩魏,智瑶,赵氏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晋国正卿智瑶的家臣。在春秋末期,统治晋国的卿族内部混战,韩赵魏三家联合消灭智氏,智瑶满门被灭,豫让逃到山里躲了起来。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的《刺客列传》部分,记述了豫让为智瑶报仇而行刺赵襄子的故事,并称赞是"士为知己者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豫让被认为是东周四大刺客之一,以

  • “晋阳之战”沉灶产蛙的背后是蕴含着赵襄子怎样的战争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赵襄子,晋阳,韩魏,战争,智伯

    导言在滚滚流淌的历史长河中,能在长河中激起波澜的是为数不多的关键时段,而这些在关键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成为了一座座记录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 “晋阳之战”无疑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这场自公元前455年一直打到公元前453年的战争,最终以赵襄子反败为胜,智伯身死族灭,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土

  • 春秋时代,姑布子卿诱导赵简子,颠覆嫡长子继承制,扶立赵襄子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孔子,先秦,周朝,赵简子,赵襄子,赵毋恤,姑布子卿,春秋(书)

    周朝选择继承人、接班人的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说,从众多的儿子们中选择政权、事业的继承者时,要选择正妻所生的儿子,而且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不管他贤能与否;要选择地位尊贵的儿子,不能按照所有儿子的年龄大小来排序选择。这是规定,是政府的规定,是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宗法制度。既然是制

  • 这座博物馆有一个镇馆之宝鸟尊,经过研究,怀疑它是赵襄子的遗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解密标签:墓葬,铭文,青铜,文物,鸟尊,周朝,先秦,赵襄子,博物馆,镇馆之宝

    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收藏的精品文物也不计其数,还有很多是他国流失的文物。比如,在美国华盛顿州,有一座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它的镇馆之宝是一件我国春秋时期的鸟尊。专家们表示,这件鸟尊谜团重重,它的主人究竟是谁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

  • 山西历史名人 之十 赵襄子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襄子,豫让,三家分晋,智伯,赵简子

    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无恤(亦作“毋恤”),左传也作赵孟。春秋末叶晋国卿,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奠基人。公元前500年立为世子,公元前476年赵简子卒,继承父业,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与其父赵鞅(即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赵襄子为赵鞅之子,因其母是从妾,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