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姬帮信陵君盗了虎符,为何晋鄙还不交兵权?信陵君少了一样东西

如姬帮信陵君盗了虎符,为何晋鄙还不交兵权?信陵君少了一样东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3438 更新时间:2023/12/8 6:31:10

|飞鱼说史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出土的杜虎符上的铭文

中国古代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

如果把时代的变迁和更替比作成一辆滚滚前行驶的汽车的话,那么战争就可以被看成汽车的轮子,那么汽车的发动机是什么呢,是生产力。

打仗是一项技术活,无论咋古代还是现代,都不单单只是让士兵向前冲锋,或者带着士兵向前冲,相比较现在的战争而言,而古代的战争则更难打。

尤其是在没有现代通讯装备的情况下,君主或者帝把军队交给将军,那也是相当提心吊胆的,毕竟万一将军有个反心什么的,那简直就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了绞刑架。

不过,君主们并不慌,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小东西,正是这个小东西,帮助君主们解决了这一大问题,它就是虎符。

虎符作为古代君主或者帝王调兵遣将的信物,自然能调动千军万马,而这些君主们为了保障这些士兵是忠于自己的,在平日里的训练,那是对士兵千叮咛万嘱咐,目的就是让士兵养成只认虎符、不认将军的良好习惯,那么是否有了虎符就能调兵?

其实没那么简单,我们先来看看虎符是如何产生的。

(一)为什么称为虎符?

虎符作为特殊的凭证,其实就是兵甲之符,因为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形状是卧虎,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虎符。

说到这,不少人就有疑问了古代帝王不是大多数都是以龙为图腾,为何却选用老虎的形象制造兵甲之符呢,这是因为虎乃百兽之王,而在古代的神兽中,虎和龙总是被并称的,此外,白虎更是战神的化身,用它作为兵甲之符,那是相当合适的。

那么虎符究竟该怎么用呢,也很简单,就是把虎符一分为二,一半由君主或者帝王拿着,另一半交给屯驻在外地的军队,由专人保管,等到需要出兵的时候,君主把自己的那块虎符交给将军,将军再去军队中用虎符调遣军队,然后出征。

等到仗打完了,将军再把君主的那半虎符还回去,等到下次君主调兵遣将的时候再用,这也就意味着虎符不可能只有一组,那么又该如何判断虎符和军队的虎符是可以对得上的呢?

关于这点古人的智慧也想到了解决之法,那就是两半虎符的形状和背后的铭文必须是相同或者铭文是对应的,这就好比情侣戒指一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对。

(二)信陵君的尴尬境地。

虎符最早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大战乱大纷争的年代,虎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的,而既然说到了虎符,那就不得不说那场改变了战国时局走向的战争,信陵君窃符救赵,而这里的符就是魏王的虎符。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中,最有军事才能,人品也是最好的一个,美其名曰:德艺双馨信陵君,说到这,不少小伙伴又要说了,齐国的孟尝君不也曾把秦国打的求和嘛,是有这么一说。

但那是孟尝君为了报私仇,而且当时的秦国国力也没有信陵君救赵时候强,至于这两人究竟差了有多远,大概有十万八千里吧,因为此处不是孟尝君的专场,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论。

信陵君是魏王的亲弟弟,而魏王对这个弟弟那是相当忌惮,因为魏王除了自己是嫡长子这一优势,其他方面和信陵君比起来,那是全败,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秦国围攻赵国邯郸时,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却丝毫没有办法。

(三)信陵君的好帮手——如姬

不过,好在信陵君有门客,既然救赵没有主意那就集思广益,在门客侯嬴的策划下,一场围绕如何盗取魏王兵符的阴谋,悄然展开了。

魏王的兵符那是经常放在卧室的,任凭信陵君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在魏王寝宫翻箱倒柜找虎符的,这怎么办呢,还有办法,因为魏王最爱的妃子如姬,在信陵君发出请求的时候,果断选择了帮助信陵君偷虎符。

至于为何如姬选择帮信陵君,按照诸侯国层面的说法,是如姬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着国家大义,按照个人层面,是信陵君帮助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如姬自然要回报,而按照电视剧或者野史的说法,是信陵君和如姬是深深相爱的,只不过被魏王横刀夺爱了。

不管哪种因素,信陵君拿到了魏王的兵符,而接下来,那就是要去魏军驻扎的大营接管军队了,信陵君会顺利的接管魏军吗,当然不会,这点侯嬴也看出来了,所以为他安排了一个屠夫朱亥。

(四)信陵君杀死晋鄙控制军队。

战国时期的大美女如姬帮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盗了魏王的虎符,按照我们上文提到的虎符的作用,信陵君拿到了兵符,接管军队,似乎是水到渠成之事,当信陵君走到魏军大营,掏出虎符交给魏军驻地的将领晋鄙查验,晋鄙把两只虎符一合,果真完美无缺地对上了。

这就说明信陵君的虎符是真的,不过晋鄙看了看信陵君的身后,什么也没有了,不禁心里起疑,以需要向国君复核为由,拒交兵权,结果晋鄙却被信陵君身后的朱亥,一锤砸死了,从而让信陵君控制了魏军,解救了赵国。

那么晋鄙看见了虎符为何却又怀疑信陵君呢,这是因为信陵君虽有虎符,还少了一样东西,盖有魏王玺印的诏书,在诏书上一般会详细说明这次此次出兵的统帅,需要多少兵,要去打哪里等等,也就是说只有诏书和虎符的配合,才能够顺利地接管军队。

此外,一般君主派去带兵打仗的将领,还会带着辎重和粮草,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当晋鄙查验了信陵君的虎符,但没有看到诏书,也没有看到辎重粮草,心生怀疑也是很正常的。

晋鄙作为魏国有名的将领,长年带兵打仗,早已对魏王调兵时的举动有了清晰地认识,这次反常的调兵,他自然要谨慎,只不过,最终却因为自己的谨慎和负责而丢了性命,成全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美名。

所以,虎符作为君主和帝王调兵遣将的信物,本身是具备调动千军万马的能力,但是单单只有虎符却不行,还需要有君主盖了玺印的诏书,虎符才能被称得上真正的虎符。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信陵君晋鄙如姬孟尝君秦国魏王

更多文章

  • 信陵君杀死魏国名将晋鄙,窃符救赵,他这是不是败坏法纪的逆臣?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信陵君,晋鄙,魏国,秦国,如姬,窃符救赵

    大秦的克星——侠将公子信陵君(6)主笔:江湖闲乐生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王却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从魏王寝宫里偷到了兵符。至此,信陵君总算拥有了改变历史的机会,他很开心自己将作为一个拯救者,而

  • 战国四大战役,细说齐将匡章,堪称千古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匡章,齐国,秦国,魏国,秦军,齐王,燕昭王,四大名将,战国四大战役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英雄辈起,可以说有很多著名的将领在这个年代诞生,他们靠着自身的本领和出色的功勋获得了在国家中的一席之地。那么其实除了四大名将之外,再战国时期事实上还有很多在战力谋略上可以与之相媲美的优秀将领,但是名气可能没有四名将那么大。那么咱们今天来说的这个就是齐国的著名将领,他的名字叫做匡章

  • 不孝名将?齐国名将匡章为何坚决反对国君为自己母亲厚葬?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匡章,齐国,秦国,秦军,魏国,商鞅变法,秦昭襄王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匡章,在幼年时期母亲便被人杀死,遗体草草埋葬在马棚下。桑丘之战前,齐威王勉励匡章道:“将军此战如能得胜归来,我一定下令重新厚葬令堂。”谁知匡章居然一口回绝了齐威王的提议,坚决反对厚葬母亲。莫非真是匡章不孝吗?他确实“默默无闻”,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猛将。商鞅变法后,秦国

  • 济南章丘区故事:匡章的盖世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小韩说济南标签:匡章,齐国,秦国,周天子,周公旦,齐威王,燕国,济南,章丘区,济南市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631047济南市有7个区,3个县。各个区县的名字都有来由。因为在历山,也就是千佛山下面,就有了历下区。因为在济水河的北面,水的北面是阳面,所以有了济阳县。天桥区最好理解,是因为济南有火车站,铁路上面有立交桥,老百姓叫天桥。济南还有一

  • 孟学研究 | 梁涛:匡章的悲剧,孟子的情谊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匡章,孟子,梁涛,孔子,齐国,荀子,孟学,科学家,法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一孟子第一次到齐国时,一个重要活动便是与匡章的交往,《孟子》中有两章涉及这一内容。匡章是齐国的将军,历仕齐威王、宣王、闵王三世,屡建奇功。威王时,他指挥桑丘之战,运用间谍战术大败秦军,迫使秦惠文王割让土地,自称“西藩之臣”。宣王时,他利用燕王哙让国造成的混乱,出兵伐燕,短短五十天即攻取燕国。闵王时,

  • 秦军六大最强对手:齐国匡章,赵国赵奢、李牧,魏国上榜三位!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赵奢,李牧,秦军,魏国,赵国,秦国,齐国匡章,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三家分晋后,历史进入到战国七雄争霸的阶段。在战国初期,秦国实际上长期陷入到衰落中,乃至于被魏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诚然,在战国时期,秦军勇猛善战。

  • 扒一扒战国名将匡章!唯一攻破函谷关的猛人,竟然是孟子的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匡章,孟子,齐国,函谷关,秦国,魏国

    公元前298年,战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非常诡异的战争。这一年,齐国大将匡章,统领齐国军队,联合韩魏两国,一起围殴秦国。双方开打之后,秦国在三国联军的夹击之下,很快就开始节节败退。后来,匡章甚至直接攻破了函谷关,直接率领三国联军,攻入了秦国腹地。在整个战国历史上,这是秦国唯一一次被其他国家,攻破函谷关,

  • 名家解孟 | 梁涛《孟子》解读一百一十二:匡章“不孝”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孟子,匡章,朱熹,齐宣王,吕氏春秋

    《离娄下》8.30原 文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1),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2),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3)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4),四不孝也;好勇斗很

  • 他知名度低但战绩很厉害,他是战国唯一攻破函谷关的人,他是匡章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匡章,函谷关,魏国,秦国,齐国,秦军,燕国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变得强大,自从夺了魏国的西河之地后,秦国就打开了东出函谷、挺进中原的大路,尤其是函谷雄关,秦国利用险要的地势,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整个战国几百年时间内,东方六国一共有过四次合纵攻打函谷关,但只有一次攻破了函谷关,你知道是哪一次吗?第一次是公元前318年,魏国公孙衍组织的除

  •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匡章,齐国,战四胜,秦国,秦军,战国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这是《千字文》中宣扬战国四大名将功绩的经典语录,他们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他们都生活在秦强而六国皆弱的时代,已处于战国末期。但战国初期的名将未必比他们差,齐国名将匡章更是四战四胜,且每战都改变了战国格局,未能在史书上获得浓墨重笔实在可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