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章服诸侯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详解了十二个谄谀之臣不法行径的严重后果,就是身死国亡。天下是君主之大利,性命是人之大利,身死国亡的结局是君主最为惨痛的损失,如果这样的结局都警示不了当世的君主,那这样的君主真是昏庸无道到了极致,那么身死国亡是必然的结局,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使然。《荀子-修身》中说:谄谀我者,吾贼也。可见谄谀之臣对国家对君主的危害有多大。身死亡国最为悲惨的是齐桓公,按韩非子的说法是“身死七日不收”死了七天了还没有收尸。齐桓公,姜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直到新立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易牙、竖刁是什么人,都是不惜自残杀亲,竖刁自残进宫,掌管内侍及女宫的戒令,亲近君主获宠信。易牙“杀子以适君”感动君主,获得信任重用。开方,卫国国君懿公庶长子,因战败送献至齐,追随姜小白,在齐十五年没有回家,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无天理人情之臣。常之巫,装神弄鬼,依靠巫术为桓公卜知生死,驱邪祛灾而获信任,实则无能无功。以上四人都不是治国之臣,只因亲近君主获得宠信,桓公临死之前不以治国贤能为考察依据只以个人喜好挑选辅国之臣,管仲一一驳回,奈何管仲一死,桓公依然重用这四臣,最终落得个身死国亡的下场。谄谀之臣,为了讨好,卑贱地奉承君主的臣子。这样的臣子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识破并远离,而昏庸无道的君主却主动接近宠信重用,所以才会身死国亡。诸葛亮说:“亲贤臣,远小人。”是有历史根据的。韩非子《说疑》旨在说明君主如何识人用人,何人为贤能之臣,何人为奸邪之臣,何人能用,何人不能用,何人要远离,何人要亲近,韩非子用具体真实的实例来说明问题。对于如何选人,韩非子的主张是“圣王明君则不然,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意思是:圣王明君就不是这样,他们选拔臣子时,对内不回避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自己的仇敌。这就是举贤不避亲仇,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和仇人。出自《吕氏春秋》中《去私》篇,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孔子听说祁奚举贤不避亲仇后说他大公无私。君主坚持依法依规用人,只看所举所选之人是否符合用人规则,能否达到用人要求,而不必在意与自己是否有亲仇。用人,就要抛弃个人喜好与情感因素,一切以成事需要为准。这是正确的用人原则。对于用人,韩非子主张“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意思是:正确的,就据以任用;错误的,就施以惩戒。这就是奖罚分明,以用人标准与制度为准绳和依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符合就用,不合就不用,就是这么简单,而不是依自己的喜好进行任用与奖罚。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原则,人力资源管理就能达到“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意思是:因此,贤良的人就得到进用,而奸邪之臣都被斥退,所以一举就能使诸侯臣服。臣服诸侯靠的是实力,不是所谓的仁爱厚德,如何充实国力,就是要任用管仲一类的贤能之臣,而不是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之类的奸邪之臣。一切事在人为。【圣王明君则不然,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成事,必用贤能之人。择人必因事而选,不能因自我喜好而选。很多用人者因无法跨越自我而任用了非成事所需的人,自然事业无成。
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章 服诸侯
更多文章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五章 法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曾参,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五章 法禁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法制的意义与威力。奸人之所以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行恶,就是因为知道恶行必会被察觉,同时行过恶的人不会再犯,因为他们知道行恶一定会受到惩罚。在韩非子看来这就是国家律法的意义与威力--止恶惩恶。人性“厌恶”的特质让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九章 辎重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赵武灵王,辎重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九章 辎重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重轻与静躁的关系: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自然法则最讲究平衡,平衡产生和谐,和谐孕育共生。老子的道家思想来自自然法则,“太极图”就是一幅看似平衡的阴阳对立统一图,这是老子心中最为理想的人类社会,阴阳绝对的平衡存在,又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八章 民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宗庙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八章 民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坚持。坚持信念,坚持大道,不为外界所动。老子将坚持叫做“不拔”,不拔除心中正念,虽有外物之引,心志不为所易;将专心致志叫做“不脱”,不脱掉世间正道,虽有可欲之物,心神不为所动。坚持寻找真理,坚持遵循真理,坚持践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一章 知足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圣贤,知足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一章 知足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圣人与众人的人生境界。其实谈论人生境界无外乎就是对价值观的探讨,对身外之物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位学者是国内顶级的专家,在大学任教,他并不老,但却总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夹克,那时我们总说老师活的是境界,他并不迂腐,每次去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五章 尽职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范蠡,勾践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五章 尽职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是列出了十五个人物。他们不同于以许由为代表的厌世避欲清高自傲的人,也不同于关龙逄为代表的疾争强谏沽名钓誉的人,更不同于以田恒为代表朋党比周以事其君的人。这三种人,都不是真正的正人忠臣,对国家对社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韩非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九章 易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九章 易治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何为“易攻”,从字面我们知道是容易进攻做事,如何才能做到易攻呢,韩非子的策略是从难处着眼准备进攻,也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表现就是主要困难。把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随之化解了,解决了事物的主要困难,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五章 亡行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萧何,韩信,朝政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五章 亡行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列出了六个亡国之臣。这六个亡国之臣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夏商周时期。从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尧开始,再到周朝的晋国,每一个君主时期韩非子都列出了一位亡国之臣,他们是夏朝有扈氏的臣子失度,尧时期讙兜氏的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六章 韩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奸臣,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六章 韩患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借三家分晋韩地成国后,新旧律法同存而不一,臣子无所遵循而奸邪滋生,这一景象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的前部分,就是“徒术而无法”的后果是什么。申不害作为韩国韩昭侯的辅助大臣,只让君主行君术颁布韩国律法,却没有废除晋国旧法,新旧法令不统一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三章 奥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周文王,文王,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三章 奥妙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了的“自胜之谓强”的思想,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战胜自己的是谁?被战胜的自己又是谁?为什么要自己战胜自己?探讨这些问题很有意思,可以揭示我们为什么要努力,是谁让我们每天准时起床上班奋斗不息。又是谁让我们迷恋网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五章 微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国君,微明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五章 微明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想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是按韩非子的意思做出的解释,其实,这句话的核心在“固”,意思是本来,原来,词语有固有、固当如此等。那么这句话的解释笔者觉得应该是你想要获取,就应该按规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