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章 忍怜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章 忍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746 更新时间:2024/2/12 12:46:13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章 忍怜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开始为我们讲如刑法治罪,就是罪刑如何惩罚。如何量刑,如何处罚的问题,是法治的基础问题,也是核心问题。这是一个既古老也现代的课题。

韩非子主轻罪重罚,他认为只有轻罪重罚才能惩治罪犯震慑邪恶,达到“法禁”的目的。韩非子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也为了说服君主与臣民例举了“治家”实例,用大家切身体会的生活体验来说明法治是“先苦后甜”,用来打消民众对“严法”的厌恶。

治国如同治家,最终的目的是永续兴旺,一是要保持长久甚至永远的存在,二是兴盛康乐。自然与社会都会随着时间在不断的变化,不可能永远保持让事物兴盛的条件,随着外部环境与内在因素的改变,兴衰起伏,如何在最危难的时候生存下来,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韩非子由此说起,例举了两个家庭,第一个家庭清苦生活,积累财物,在战乱饥馑之年,还能温衣美食度过危难。第二个家庭奢华享乐,消耗财物,在天饥岁荒之年,只能靠嫁妻卖子度日。两个家庭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韩非子旨在说明“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意思。依法治国刚开始的时候律法治民、刑法治罪,民众的感受是痛苦的,但社会安定,邪恶禁止后,民众自然会感受到安定生活的美好。

依法治国让现代的人看来是再正不过的事,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新鲜事物,当时儒墨学说是当世显学很是荣耀,法家还是不入流的学说。人们接受新鲜事物都有一个过程,“守旧”是普遍性,“创新”是个别性。法治“严惩”的特性,让民众感觉很苦,所以韩非子才例举两个家庭的实例来说明法治的先苦后甜。

韩非子举完例子后说“故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意思是:所以把法作为治国原则,虽在开始时艰苦,日后定得长远益处;把仁作为治国原则,虽有一时的快乐,日后必定困苦交迫。意思很明确,法治是先苦后甜,且益处长远,国泰民安。而仁治先甜后苦,且害处长远,国穷民苦。稳定压倒一切的意义就在于此。是要短痛还是长痛,这是眼光问题,明的君主自然是要法治短痛后获得长利。

明白了短痛与长痛的意思后,韩非子告诉君主“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意思是:圣人权衡法仁的轻重,选择利益最大的一方,所以用法来相互强制,而抛弃仁人的相互怜爱。利益最大的选择就是法治,前苦而长利。其实,天下之事,皆为前苦长利,就如种地,不付出辛劳与汗水,就不会收获,更如干事业,前期不吃苦不受累,不积累不教训,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前苦长利既是自然界物种生长收获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事务成功的规律。由此而论,韩非子的“法之为道,前苦长利”本就是社会事务发展的规律,所以说这是圣人之选,而非圣人之造。与之相对“仁人之道”是人为所创,而非先天规律,所以说“仁之为道,偷乐后穷”是因为违背了规律,逆天道而行。

【故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

“用法相忍”就如“相忍以饥寒,相强以劳苦”,用法规来相互强制约定与行为监督。“法规”成为行为规范,“守法”成为民众共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远利益,也才能利益长远。

标签: 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治国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章 服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管仲,桓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章服诸侯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详解了十二个谄谀之臣不法行径的严重后果,就是身死国亡。天下是君主之大利,性命是人之大利,身死国亡的结局是君主最为惨痛的损失,如果这样的结局都警示不了当世的君主,那这样的君主真是昏庸无道到了极致,那么身死国亡是必然的结局,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五章 法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曾参,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五章 法禁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法制的意义与威力。奸人之所以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行恶,就是因为知道恶行必会被察觉,同时行过恶的人不会再犯,因为他们知道行恶一定会受到惩罚。在韩非子看来这就是国家律法的意义与威力--止恶惩恶。人性“厌恶”的特质让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九章 辎重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赵武灵王,辎重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九章 辎重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重轻与静躁的关系: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自然法则最讲究平衡,平衡产生和谐,和谐孕育共生。老子的道家思想来自自然法则,“太极图”就是一幅看似平衡的阴阳对立统一图,这是老子心中最为理想的人类社会,阴阳绝对的平衡存在,又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八章 民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宗庙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八章 民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坚持。坚持信念,坚持大道,不为外界所动。老子将坚持叫做“不拔”,不拔除心中正念,虽有外物之引,心志不为所易;将专心致志叫做“不脱”,不脱掉世间正道,虽有可欲之物,心神不为所动。坚持寻找真理,坚持遵循真理,坚持践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一章 知足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圣贤,知足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一章 知足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圣人与众人的人生境界。其实谈论人生境界无外乎就是对价值观的探讨,对身外之物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位学者是国内顶级的专家,在大学任教,他并不老,但却总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夹克,那时我们总说老师活的是境界,他并不迂腐,每次去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五章 尽职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范蠡,勾践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五章 尽职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是列出了十五个人物。他们不同于以许由为代表的厌世避欲清高自傲的人,也不同于关龙逄为代表的疾争强谏沽名钓誉的人,更不同于以田恒为代表朋党比周以事其君的人。这三种人,都不是真正的正人忠臣,对国家对社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韩非子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九章 易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九章 易治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何为“易攻”,从字面我们知道是容易进攻做事,如何才能做到易攻呢,韩非子的策略是从难处着眼准备进攻,也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表现就是主要困难。把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随之化解了,解决了事物的主要困难,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五章 亡行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萧何,韩信,朝政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五章 亡行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列出了六个亡国之臣。这六个亡国之臣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夏商周时期。从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尧开始,再到周朝的晋国,每一个君主时期韩非子都列出了一位亡国之臣,他们是夏朝有扈氏的臣子失度,尧时期讙兜氏的臣子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六章 韩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奸臣,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六章 韩患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借三家分晋韩地成国后,新旧律法同存而不一,臣子无所遵循而奸邪滋生,这一景象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的前部分,就是“徒术而无法”的后果是什么。申不害作为韩国韩昭侯的辅助大臣,只让君主行君术颁布韩国律法,却没有废除晋国旧法,新旧法令不统一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三章 奥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周文王,文王,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三章 奥妙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了的“自胜之谓强”的思想,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战胜自己的是谁?被战胜的自己又是谁?为什么要自己战胜自己?探讨这些问题很有意思,可以揭示我们为什么要努力,是谁让我们每天准时起床上班奋斗不息。又是谁让我们迷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