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与孙膑:老师不是鬼谷子,同学没有不杀之恩,历史只留下残酷

庞涓与孙膑:老师不是鬼谷子,同学没有不杀之恩,历史只留下残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说史道明 访问量:3915 更新时间:2024/2/11 15:27:57

孙膑刖膝尚酣战,幼舆折齿还高歌。——李东阳《文敬携叠韵诗见过且督再和去后急就一首其一》

自春秋之后,战国时期经历一次大变革,这次变革后,战国七雄同分天下。

大家都知道,古代时期不像我们今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争,而是更朝迭代很快,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父子朋友可能为了争一个权位在一夕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当时正是战国军事、政治等等各方面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变法者、军事家和勇将。

其中有对在后人口中纠缠了千年的cp,一个为大将军,魏国名将;一个是著名军事家,留下“田忌赛马”的策略,和一本他的兵法书。他们一个是庞涓,一个是孙膑。

庞涓与孙膑师出同门,本应留下齐心协力辅佐君主的美名,可闹到最后,同学脸面不再,互相残杀。

可是,毕竟过了数千年,我们接触到的历史真的是真的“历史”吗?庞涓与孙膑两人,如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的那样吗?

鬼谷子为老师荒谬至极

鬼谷子身怀旷世绝学,但因为人神秘得很,前人留下的典籍中关于他的记载实在太少。

相传鬼谷子有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庞涓和孙膑。四人两两组队,分别学习了他的兵法和纵横之术。

但《史记·张仪列传》里是这样写的:“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可见张仪、苏秦二人确实向鬼谷子求学拜师。

但文中并没有提及庞涓和孙膑是不是鬼谷子徒弟。鬼谷子是他们二人老师纯属子虚乌有之事。

而且,他们的年龄相差过于悬殊,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那为什么后世会将他们扯上关系呢?原因是一本小说。

明末有位小说家冯梦龙,写了一本《东周列国志》,给庞涓和孙膑两人安排了个鬼谷子徒弟的身份。

能出现这样的谬误其实也不能怪罪到冯梦龙身上。小说本就是在正史的基础上,添油加醋,为的就是呈现出故事的精彩好看。

只不过有意思的是,小说往往对于人们来说情感寄托太深,影响也很大,所以后人逐渐就开始相信小说里说的是真的。鬼谷子是两人老师煞有其事。

昔日同学今日敌人

庞涓与孙膑二人向老师学习兵法,庞涓首先学成,摩拳擦掌前往魏国准备谋一好的官职。《东周列国志》当中里的孙膑泪眼汪汪送别庞涓,庞涓也依依不舍,三步两回头。

不知道正史中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是不是也这么好。总之,庞涓到了魏国向魏惠王毛遂自荐。魏惠王见庞涓对兵法谋略很是熟络,是个人才,对庞涓赞赏有加,封他做了将军。

做上将军的庞涓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喜不自胜,但突然又想到远方的孙膑,孙膑这个人才能远远在他之上,孙膑要是出仕,岂不是没有他现在的地位了吗?越想心中妒火越盛,就想了阴招偷偷把孙膑找来,名义上说请孙膑来当官,实际是方便监视。

孙膑到了魏国,才华逐渐显露,庞涓很恐慌,孙膑不能留。就设计陷害孙膑,随便一个罪名将孙膑剜掉膝盖,砍去双足,在脸上刺了字。想通过毁掉他的身体让他的才华就此掩埋。

可真正优秀的人怎么会轻易被打败呢?孙膑虽残但志坚。在痛苦之际,没有放弃希望,耐心等待时机。后来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意识到机会来了。

就秘密拜见了使者,与使者交谈。齐国使者一听这人的言谈举止不同凡响,一定是个有才干的人,或许可以为我国所用。就冒着危险将孙膑救了出来。

孙膑逃出囚笼,回想庞涓的所作所为,发誓一定报这血海深仇。到了齐国后,孙膑腿部的残疾没有让田忌心生嫌隙,孙膑在军事上的见解反而让田忌心生信服,重用孙膑。“田忌赛马”发生后,田忌意识到这个门客不能仅屈尊于自己,就将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大喜过望,这不就是自己正需要的人才吗?就封孙膑做了军师。

孙膑的成功反杀

当上军师的孙膑知道自己离复仇又近了一步。不久后,等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

魏国跟赵国开战,魏国派庞涓率领重兵往赵国都城邯郸行进,邯郸受困。赵国此时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忙向齐国求救。田忌与孙膑一路前往对赵国实施救援。

田忌想率军直接前往邯郸与魏国正面交战。被孙膑制止,孙膑认为,魏国兵马精良势不可挡,调配齐国主力军队同赵国一起都未必能成功解赵国之困,说不定自己也身陷囹圄。提议道,魏国长期攻打赵国,这时内部必定消耗殆尽,国内防部空虚。可以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围魏救赵。田忌一听确实如此,表示赞同。

果不其然,魏国军队乱了阵脚,急忙往本国都城赶,孙膑在桂陵一带对庞涓设下埋伏。打了个庞涓措手不及,最终庞涓被生擒。可魏国实在强大,还是占领了赵国都城。

后来,齐国将庞涓放回魏国。庞涓对曾败在孙膑手中的往事耿耿于怀,决心有朝一日重整旗鼓打败孙膑。不久,齐国又派庞涓攻打韩国。

韩国弱小,怎敌得过强大的魏国。便向齐国求助。齐国派田忌与孙膑应对。庞涓死都没想到的是,孙膑会用同样的伎俩。这次战役中,孙膑又一次派兵围攻魏国都城,并在行军途中增兵减灶,庞涓自以为齐军胆小,已四散而逃,就只带少数骑兵追赶。后来在马陵遭到孙膑伏击,庞涓明白逃不掉了,拔剑自刎,临死前大喊:遂成竖子之名!

历史流逝太久,太多真实性被掩埋或者改编,我们也要在欣赏这些精彩的故事同时,熟读历史。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正确的知识,不要被人笑掉大牙呀!

庞涓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才,可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竟然动起邪念,这时候就从一个熟读兵法的能人变成一个陷害同窗的小人。

纵观历史,小人终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前任的下场总给我们后人以警示。

庞涓和孙膑两人的恩怨纠葛,正应了那句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标签: 庞涓孙伯灵鬼谷子田忌魏国齐国

更多文章

  • 马陵之战,庞涓临死前怒吼了那六个字,说明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庞涓,马陵,魏国,孙伯灵,田忌,齐国

    马陵之战是魏国名将庞涓人生中的最后一战,此战也是他第二次败给同门师兄孙膑,便在临死前感叹说:“遂成竖子之名!”,随后拔剑自刎。当时距离桂陵之战过了十三年,魏将庞涓正在率兵攻打韩国,韩国就向齐国求救。之后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不得不率军回援大梁。但魏国的魏武卒骁勇善

  • 庞涓将师兄孙膑剜去膝盖骨,孙膑复仇时有多狠?不但杀人还要诛心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军事家,他名下的两名弟子名气也十分的响亮,他们就是庞涓与孙膑。庞涓曾因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将孙膑的膝盖骨剜去,备受屈辱的孙膑在隐忍多年后终于找到了报仇的机会,他不仅将多次羞辱庞涓,最后更是取了他的性命。庞涓与孙膑同时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鬼谷子见两人天赋异禀,也将自己的毕生所

  • 鬼谷子料到庞涓必害孙膑,便给他一锦囊,打开后竟看到:诈疯魔!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兵法,孙膑,孙伯灵,魏惠王,鬼谷子,科学家,春秋战国,史说三国

    刽子手的托盘里,端着一副刚刚从孙膑的腿上剜下来的血淋淋的膝盖骨,递到庞涓面前,说道:大将军,孙膑的膝盖骨已剜下,脸上也刺了“私通外国”四个字。庞涓看过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心想:孙膑你以后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之后,又去装模作样的慰问孙膑,泪水涟涟的给孙膑往伤口上敷药。庞涓,孙膑,本都是鬼谷子门下弟子,

  • 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想除掉他,生死关头孙膑想起了师傅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庞涓,孙伯灵,魏惠王,魏国,齐国

    战国时,孙膑收到庞涓的诚挚邀请,欣然前往,谁知,竟差点丢了性命!生死关头,他想起了师傅送给他的三个字。孙膑与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但每次对弈,孙膑总能略胜一筹,这引起了庞涓的嫉恨,明明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凭什么他总是比自己强一些?学成后,庞涓下山前对孙膑说,若自己发达了,定会接孙膑一起,孙膑对此非常感

  • 孙膑被挖膝盖骨真的值得同情?就他干的那些事,庞涓整死他都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废柴侃史说标签:庞涓,魏国,田忌,齐国,魏王,孙膑,孙伯灵,膝盖骨,四大名将

    提起孙膑和庞涓,千百年来人们对两人的看法那是截然不同,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孙膑在魏国被挖膝盖骨,之后通过装疯卖傻,历经艰辛才捡回一条命,之后逃到齐国,最终以齐国军师的身份,带领军队大败魏国,一雪耻辱,是正面的励志形象,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而庞涓作为孙膑的同窗,不但不帮助他,而且妒贤忌能,孙膑所遭遇

  • 山东挖出一竹简,解开庞涓残害孙膑真相:孙膑被挖掉膝盖骨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坦然风云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是兵圣孙武的子孙。他不仅是一位著名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复仇者。而他与同门庞涓的恩怨情仇,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众所周知,孙膑本名已经失传。他之所以被称为“孙膑”,是因为他遭庞涓陷害,被施以残忍的膑刑。那么庞涓为何对曾经的好友庞涓如此残忍?在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呢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并挖掉其膝盖骨,孙膑在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时尚的大咖秀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孙膑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在齐国当官,曾著有《孙膑兵法》八十九篇。《吕氏春秋》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把他和孔子、老子、墨子等人并列。《史记》作者司马迁认为: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国君,正是因为任用了孙膑、田忌等人,才能称雄东方。不过,这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却没有留下真实的

  •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报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赵王,孙膑,孙伯灵,史说三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老话:有仇不报非君子。这句话一直被视为君子应有的行为准则,意味着即使是君子也不能容忍仇恨未报的缺陷存在。然而,要想报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许多因素,如知识、财力和运气。特别是当报仇的对象身居高位时,需要耐心等待时机。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身怀大仇却静待时机最终得以报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斩其双足、剔去膝盖骨,孙膑复仇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年轻而聪明的将军候选人,名叫孙膑。他的志向远大,渴望成为一位伟大的将军,为国家效力。然而,命运似乎对他并不友善。孙膑的同门师兄弟庞涓对他心生嫉妒之情。庞涓故意设计陷害孙膑,使他遭受了无妄之灾。这使得孙膑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脸上也被刺上了丑陋的刺青。他的将军之梦被彻底打破。尽管孙膑身体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其双膝、断其双足,孙膑复仇时有多凶残?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 国军事历史上,有很多成就颇高的军事家、指挥家和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当中的有如孙武一般在早年就得到重用,一战成名;有人如商末年间的姜太公一般大器晚成,即使成就滞后于后辈,也有数不尽的功劳和成就。不过不论这些人的机遇早晚,他们的结局也都还算圆满。而孙膑幼年丧父,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