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名将-魏武卒的创始人吴起

战国名将-魏武卒的创始人吴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4629 更新时间:2023/12/8 21:24:28

吴起的辉煌战绩来说,他绝对是战国初期最为耀眼的将帅。他以一己之力带领魏武卒将秦国河西之地全部夺了过来,并占领了近百年时间。

吴起

他在阴晋之战以五万魏武卒击破秦国五十万大军,被誉为战国期间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可惜这么一位卓越的将领,下场并不太好,跟商鞅一样,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吴起发迹

史书没有记载吴起的具体出生月份,但从公元前412年,鲁国鲁元公就想任命吴起为将抵抗齐国来看,吴起这时候起码有二十岁靠上。这样算下来,吴起大约是公元前440~430年间出生,正处于春秋向战国的变更期。

鲁国

彼时战国七雄尚未完全形成,而吴起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之后,只是一个撮尔小国卫国的“富二代”。

虽是平民出身,吴起却有一个将相梦。可在那个时代,没有才能,没有关系要想求得一官半职非常困难,吴起都快破产了也没谋得任何官职。乡里人讥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啥本事还异想天开。吴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拿起两把西瓜刀就砍了三十多人。

应该说吴起是个狠人,就因为被人嘲笑了两句,就果断干脆地杀了这么多人,可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吴起的心眼真的很小,绝对算是那种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的小人。

杀了这么多人,再待在家乡就有被遇害者亲人报仇的风险,吴起不得不逃离家乡,临了和母亲许了大愿,“不当卿相,绝不回卫!”这意思说就是说,这辈子要是当不了大官,儿子就不回来了!

离开之后,吴起就四方求学,他先是到孔子的弟子曾参的儿子曾申的门下去学习儒术。在那个年代,学习儒术还是很时髦的,曾申的爹又是当时的大儒,名声特别响亮,吴起在他名下学习,将来老师再写封推荐信啥的,当个官问题不大。

曾申

可吴起太急功近利了。母亲去世之后,按照儒家的观念,肯定要回家奔丧守孝,吴起竟然没回去,这可让老师曾申非常生气。这货竟然连起码的孝心都没有,哪有资格做我徒弟,于是他就和吴起断绝师生情谊,将吴起扫地出门。

没有儒家的依靠,吴起又开始改学兵家学说。在这里吴起充分体现了一个实用主义者的做法,什么有用学什么,什么能够帮助自己达到当官的目的那就去掌握什么。

吴起很快就展现出在军事上的天赋,成为胸有韬略,腹有兵机的人才。而他欠缺的就是一个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鲁国是战国初期山东区域的国家,国家遭到邻国齐国入侵,时任君主鲁元公就想任命已经崭露头角的吴起为主将。可他又担心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吴起会不会背叛鲁国,亲近齐国?

为了打消国君的疑心,吴起竟然杀了妻子,借此证明对国君绝对忠心不二。

要说吴起确实展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为了实现成为主将的目的,竟然杀掉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看来在他眼里,唯有功成名就才是人生真谛,什么妻子,兄弟,母亲都是可以脱掉的累赘。

虽然品德不怎么样,但吴起打仗确实是把好手,很快就击退了齐军。优秀的人总被人嫉妒,吴起刚刚取得点成就,还没高兴两天,就有小人在鲁元公面前吹风。吴起这个人不行啊,凶狠残忍,品德太差,而且枪打出头鸟,军事上太出头,容易让其他国家联合打我们鲁国,非常危险。

鲁元公本就对吴起不是很信任,就口头表扬了一番吴起,并没有授予具体的官职。吴起知道待不下去了,在他人劝说下,离开了鲁国,前往当时如东升朝阳的魏国,拜在魏文侯的账下。

投奔魏国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吴起听说魏文侯名声不错,任人唯贤,就直接来到魏国,希望能够获得荣华富贵。

刚来的时候,魏文侯也有点犯嘀咕,他也听过吴起这个人,有能力但是名声不怎么样。他就问国相李悝,后者是魏国变法的发起者,也是当时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才华横溢。

李悝

他就对魏文侯说,吴起这个人注重名利,不仅贪婪还很好色,但是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就算是司马穰苴都比不上他。

司马穰苴是春秋时期齐国杰出军事家,著名将领。魏文侯一听李悝这么说,非常高兴,吴起虽然品德不怎么样,能力还是很强的嘛,只要我给足他想要的东西,他肯定会好好地卖命。

魏文侯任命吴起担任攻击秦国的主将,负责对秦扩张领土,缓解魏国人多地少的尴尬局面。

一战成名

从位置上来看,魏国在秦国的东边。三家分晋之后,魏国的面积较小,且大部分在韩赵的威胁之下。初为国君的魏文侯辗转腾挪,终于改变了魏国在韩赵面前的劣势。而出于需要团结韩赵的目的,魏文侯对后面两国以团结为主,而西边的秦国则成为魏文侯开刀的对象。

战国初期各国态势

早在公元前419年,魏军就渡过黄河,构筑进攻秦国的战略据点。秦军则一面围困据点的魏军,同时沿河构筑工事,防止更多魏军渡河。此后魏秦两军在河西地区一直处于拉锯状态,局势迟迟未打破。

公元前409年,吴起成为魏军攻秦主将,胜利的天平开始向魏国倾斜。

在吴起的指挥下,魏军节节胜利,秦军西河防线被彻底击破。随后吴起乘胜追击,进入秦国的渭河平原。这里是秦国的兵员之地和粮仓,如果这里丧失,秦国就有灭国的风险。渭河平原无险可守,吴起率军所向披靡,兵峰直抵秦国都城雍城下。

秦国惊慌失措,秦简公一面集中兵力对付吴起,一方面派人联系齐国和楚国,请他们派兵进攻魏国,分担秦国压力。齐国和楚国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他们连续进攻魏国几块飞地,也就是和国土相隔较远的区域,连连得手。秦国见齐楚得手,便将西河防线的主力全部调回用于进攻吴起。

魏文侯此时展现雄才大略,他并没有理睬齐楚军队,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反而是命令吴起加紧进攻。在吴起的进攻下,秦军大败而逃。而由于西河防线守军主力调出,导致防线空虚,被魏太子击攻击得手。秦军西河防线门户大开,大批魏军进入秦国境内。

此后,吴起指挥军队在秦国西河地区进行定点清除行动,秦国军事据点一一拔除,重要城市诸如王城、元里、洛阴、阴晋全部落入魏国手中。

吴起还将魏国变法后的政策带到河西地区,迅速得到河西百姓的欢迎与支持,他们纷纷拥护魏国而抛弃秦国,魏军的后勤防线得到很好保障。

随后,吴起还派大批西河人进入秦国,宣扬秦军战败,魏军仁义的说法。秦国举国震动,人心哗然。

几年后,魏国彻底占领秦国西河地区,国土面积大大增加,也获得一块向西辗转腾挪的战略要地,为日后称霸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秦国国土再次压缩,成为案上鱼肉。魏国在河西地区设立河西郡,吴起成为第一位郡守。

土地得到之后就要好好治理。此时吴起再次向儒家学习,安抚民心,轻徭薄赋,收复河西地区民心。他还推动魏军军事制度改革,创立了魏武卒制度,建立了一支闻名天下超级战争机器。

呜呼,魏武卒

这是魏国能够在战国初期横扫诸国的核心基础,它的缔造者就是吴起。从魏武卒的创造上就显示出吴起领先的军事战略思维。他将春秋时期的动员兵制度改造成募兵制,以细化后的专业兵士代替临时动员兵。

也就是说,兵在精而不在多,士兵不再是以前平常种地,战时打仗的部队,而是时时刻刻准备打仗的士兵。

魏武卒

这些士兵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军事考核,考核过程非常艰苦。需要身穿三层护甲、头戴铁盔、腰上佩剑、肩上扛着长矛、拿着长弓、带着50支箭,背着三天干粮,在半天的时间能够急行军四十公里才算是达标。

与此同时,吴起还根据每个士兵的不同作战特点,设置不同的兵种,如近战、弓箭、攀爬等等,一旦发生战争,不同的兵种承担不同的作战任务。

在吴起的改革下,魏国军队战斗力大大提升,不仅装备极其精良,而且单兵作战能力雄踞七国之首。自此,魏国军队成为“居有礼、动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的无敌劲旅。

非常难得的是,魏武卒的所有成员都能享受极高的待遇。国家免除他们全家的赋税和徭役,还奖励他们田宅和房产。一旦他们在战场上获得军功,获得爵位,还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也就是说,魏武卒是一支拥有优秀身体条件、精良军事装备、过硬军事技能和巨大物质刺激的军队。也是在这支军队的帮助下,吴起才能所向披靡,纵横捭阖。

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尤其是在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中,秦国为夺回河西之地,集合五十万兵马进攻魏国西河郡,吴起沉着迎战,率领五万魏武卒,魏武侯也支持了五百辆展车和三千骑兵以壮声势。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秦军,吴起没有丝毫惧怕,反而认为秦军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是都是没上过战场的农夫,战斗力很差。吴起的五万步卒则是装备精良,严格训练的为魏武卒,战斗力岂是普通老百姓能比。

果然,战争呈现压倒式一边倒。五万魏武卒在数十万秦军中反复冲杀,数千辆兵车难以挽救秦军败亡命运。

而这场战役成为战国前期少有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充分证明了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的道理。

经此一役,秦国上下深以为耻,加速了秦国政局变动,而秦国对魏国的抗争也从没停止。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楚国变法

与文侯任人唯贤,不比出身相比,武侯明显任人为贵,更注重大臣的出身。他在位期间,许多王室贵族位居高位,而出身平民的吴起就成为他们的眼中钉。在公叔痤的谗言陷害下,武侯开始猜疑吴起,吴起只好逃离魏国,向南投奔楚国。

吴起早已声名在外,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得到列国的公认。楚悼王迅速任命吴起担任宛城的太少,用于抵御魏国和韩国的进攻。

一年后,又将他升任令尹,也就是类似于中原各国上卿的职位,真正实现了吴起最早跟母亲说的卿相的卫国梦,可惜他母亲早已死去多年了。

变成令尹之后,吴起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法,并围绕三大原则制定具体的举措,“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也从政治、军事、文化三方面开展彻底的改革。

他先是制定严格的法律,要求臣民必须知晓并且严格遵循;其次取消三代贵族的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供给,并将国内的贵族安排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任职;第三淘汰没用的官员,降低官员的俸禄,将节约的钱财用来养兵;第四改革楚国官场不良风气,将所有人都团结在为国效力的旗帜下。后面则是对楚国风俗以及都城的改革。

吴起的改革非常具有成效,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各项改革措施很快在楚国实行,短短一年,楚国国力,军力迅速增强。楚国出兵援助受到魏国攻击的赵国,联合赵军大败魏军,给了魏国当头一击。与此同时,楚军向南攻打百越,疆域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省永州市附近。

但改革就要面对各种旧势力的反对和打击,尤其是吴起的变法严重动摇了楚国贵族们的特权基础,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其中变法中多个条款都直接将贵族们作为改革的对象,引发他们的极度怨恨,这也为后期吴起被杀埋下了祸根。

五马分尸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军前线连战连捷。吴起前往楚悼王灵位前拜祭,却被哪些贵族们派人射伤,吴起为了保命,直接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扑在尸体上就喊,“大臣们作乱啊,要谋害我们大王!”

贵族们哪能让吴起逃脱,继续射杀吴起,而那些箭也射在了楚悼王尸体上。

剧照

按照楚国的法律,凡是敢在大王尸体上动刀兵的,都得被夷灭三族。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要求将那些射杀吴起时,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杀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吴起也算是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报了仇。

吕氏春秋评价他,智可谓捷矣!可这话又有什么用呢,吴起死了连个全尸都没落到。他的尸身被五马分尸,楚国的变法也正式宣告失败。

一代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精通儒兵法三家学说的旷世奇才落个这样的下场,足见当时政治形式的复杂,以及贵族旧势力的顽强。

几十年后,同样是卫国人的商鞅变法,秦国最终富国强兵,但商鞅也被贵族旧势力诋毁攻击,也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时也命也,呜呼哀哉。

吴起

纵论上下五千年历史,吴起在军事上的成就最为耀眼。

纵然他在品德上有许多瑕疵,可他的军事思想,改革思维划破时代禁锢,闪耀整个战国时期。他的著作《吴子》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的重要著作,也让他成为和兵家始祖孙武并驾齐驱的存在,合称“孙吴”!

更多文章

  • 多面吴起:被儒家除名,以兵家闻名,以法家捐躯,死后70贵族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吴起,魏国,齐国,秦国,丞相,鲁国

    吴起生活在东周战国时代是与孙武齐名的人物他曾先后游于多国并取得很大成功在《孙子吴起列传》中司马迁用了1326个字对他进行描述而在《史记》中,对孙武的记载仅527字对孙膑的记载是856字不难看出司马迁对他的喜爱然而军事才干如此受推崇的一代名将却引发千年争议,他好似一个雾里看花的人物其种种不平凡的经历又

  • 吴起雕塑引出管辖权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河北法治标签:立案,雕塑,吴起县,管辖权,人民法院,春秋战国,十大典型案例

    【案情】河北某雕塑公司诉称,2018年10月24日,该司与陕西某公司签订吴起县《吴起将军主题公园工程》,工程已于2019年4月9日验收合格。但竣工后,被告却迟迟不按约定支付工程款,至今尚欠23万多元。故,向法院起诉。【立案】2023年2月24日,河北某雕塑公司委托中国法学会会员、曲阳县曙光法律服务所

  • 资治通鉴:吴起之死,谁是最终获利者?

    历史解密编辑:谋略那些事标签:楚王,商鞅,秦国,封君,资治通鉴,吴起之死,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资治通鉴》周纪一:周安王十六年(乙未,公元前386年)【原文】略。出处《资治通鉴》周纪一【译文】楚悼王平素听说吴起是个人才,到了便任命他为国相。吴起严明法纪号令,裁减一些不重要的闲官,废除了王族中远亲疏戚,用来安抚奖励征战之士,大力增强军队、破除合纵连横游说言论。于是楚国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抵挡住韩

  • 吴起:战国时代的第一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枕桃花时节标签:吴起,魏国,秦国,魏文侯,齐国,秦军

    战国风云战国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杰出人才灿若星河。既有范雎、李斯这样深谋远虑的阴谋家,也有孟子、荀子这样为民请愿的儒者,更不乏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但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那些统帅三军,驰骋疆场的名将。“杀神”白起伊阙破韩魏联军,长平屠赵军四十万,鄢郢大破楚军,迫楚迁都,一生

  • 吴起:从无败绩的战神,死后72家贵族为他殉葬,如今一县以他命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吴起,秦国,魏国,齐国,卫国,商鞅,鲁国,魏武侯,春秋战国

    吴起:从无败绩的战神,死后72家贵族为他殉葬,如今一县以他命名说《史记》,读《史记》,用《史记》,今天陶陶为大家带来《史记·吴起列传》的讲解。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而一代战神吴起的坎坷的经历,或许就是这六个字的完全诠释。吴起是战国时期名将,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从文来说,吴起在楚国掀起轰轰烈烈的

  • 死后还能给自己“复仇”,名将吴起是怎么做到的?|读战国(10)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吴起,魏国,战国,楚王,魏武侯,楚悼王,春秋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10):吴起“以死复仇”文/松鼠爸爸吴起公元前381年的某一天,大有作为的牛君楚悼王驾崩,一场巨大的危机悄然降临楚国。首当其冲的,是当时的楚国国相吴起。这个吴起,当然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大胜秦国、又被逼离开魏国的名将。吴起到楚国后,大力变法,让一度衰落的楚国焕然一新。楚国

  • 翔安之谜:“白府元帅”是谁?白起,还是犬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鹭客社标签:白起,白府,翔安,雷海青,元帅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我曾在翔安香山街道的东园村邂逅一座水朝宫,宫中祭祀的是“白府元帅”,此“白府元帅”东园人认为是战神白起,庙边碑记介绍称,明嘉靖年间,游民过境,遗落闪光“香火袋”,内写“白起”两字。其明示“白府元帅”。村民为此就地起庙。但奇怪的是,我在水朝宫内看到的神像嘴部突起,不太像是白起

  • 白起坑杀40万赵军, 考古人员挖开坑杀遗址, 倒吸一口凉气!

    历史解密编辑:观文说意标签:赵军,白起,秦国,赵括,坑杀,信平君,长平之战,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期,到战国后期,基本上是以秦国为主的军队征战其他六国。而这六国之中,赵国是秦国的劲敌,曾经击败过秦国的虎狼之师。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秦国很快卷土重来,两国发生了战国历史上的转折之战,即长平之战。此战以赵国的失败而告终,时将帅白起当时俘虏了赵国四十多万军人。按照战争

  •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在看到白起时,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待在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白起,武庙,杨素,唐朝,宋太祖,周亚夫,郭子仪,赵匡胤,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引言武庙,这是中国古代对军事人才的最高“奖赏”。自唐朝始有武庙起,凡是能进入武庙者,都可以称的上是震铄古今的军事人才。他们或许私德有亏,但于军旅一行而言,这些人几乎就是中国战争史上的标杆。配享武庙者或是忠直、或是勇武、或是聪慧、或是狡诈、或是狠辣、或是仁厚,他们的性格虽有不同,可要说到能力与战绩,莫

  • 长平之战前夕,白起禁止士兵吃羊肉,获胜后才知白起的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白起,秦军,长平之战,赵括,信平君,赵军

    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 这是《史记》中对长平之战的描写。王龁 长平之战前夕,对阵的双方主将并不是白起和赵括,而是王龁和廉颇两人。廉颇是赵国的老将,经历了几十年的战场风雨。王龁虽然也是秦国名将,但是在廉颇丰富的军事经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