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起:从无败绩的战神,死后72家贵族为他殉葬,如今一县以他命名

吴起:从无败绩的战神,死后72家贵族为他殉葬,如今一县以他命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档案笔记 访问量:1739 更新时间:2024/4/21 10:06:25

吴起:从无败绩的战神,死后72家贵族为他殉葬,如今一县以他命名

说《史记》,读《史记》,用《史记》,今天陶陶为大家带来《史记·吴起列传》的讲解。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而一代战神吴起的坎坷的经历,或许就是这六个字的完全诠释。

吴起是战国时期名将,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从文来说,吴起在楚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吴起变法”,短时间内振兴积弱之楚国,可与大改革家商鞅相比;而从武来说,吴起打仗百战百胜,经常能以弱胜强,而他的著作——《吴子兵法》,更是能与《孙子兵法》相媲美。然而可悲的是,吴起的事业最终都未能尽全功。他一生辗转于鲁国、魏国、楚国,虽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最后却都以众叛亲离、半途而废甚至人亡政息而告终。

那么拥有天纵之才的吴起,为何却没能取得更大的功业?而这就要从他性格来说起了。

一、杀妻求将

战国时代,是一个朝气蓬勃,人人都汲汲营营寻求功名和富贵的时代。与商鞅、吕不韦等大贤一样,吴起也出生于卫国。然而卫国国小力弱,实在容不下这些大佛。因此吴起和那些卫国大贤一样,都选择出仕于异国。

青年时代的吴起,到处求学,然而由于没能拜到名师,导致其即使耗尽家财,也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更别说做官了。吴起游学归来后,受到了乡民的耻笑。而吴起一怒之下,竟持剑杀尽嘲笑自己之人。由于犯了人命案,卫国算是待不下去了。在跑路前,他对自己母亲发誓:“不为卿相,誓不回卫国。”

其后,吴起逃到了鲁国,并拜孔子高徒曾子为师。不久后,吴起母亲去世,而吴起却借口学业未成,不肯回国奔丧。听闻此事后,曾子将吴起斥为禽兽,并亲手将他赶出师门。其后,吴起弃儒学兵,立志当一名将领。

吴起学成后,选择在中等国家——鲁国为官。公元前412年,强邻齐国入侵鲁国,鲁国面临灭国之危。鲁国人很想起用吴起为将,但考虑到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因此有所顾虑。

而吴起听说后,竟毫不迟疑地杀死了妻子。随后鲁国放心地将军队交到他手中,而吴起也不负众望,以弱势之兵击溃了强齐。

然而吴起的赫赫战功,反而引起了鲁国人的恐惧。人们纷纷说:“吴起为了富贵,连妻子都能杀,母亲死了都不奔丧。为了功名利禄,恐怕他会毫不迟疑地背叛鲁国。”还有人说:“鲁国是小国,吴起是大贤,列国听说此事后,恐怕会围攻鲁国”。

就这样,鲁元公解除了吴起的职务,并将他赶到外国。而吴起的第一份工作,最终以惨败而告终。

二、出仕魏国吴起被鲁国人赶走后,决定前往魏国求职。在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可谓是人才济济。而魏国名臣李克却认为,吴起的才能超过所有人。因此,吴起被任命为西河守,负责抵御秦国的进攻。

在西河,吴起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士兵不吃饭,他就不吃饭;士兵睡不了觉,他也不睡觉。出行时,他从不骑马,与士兵一样步行;甚至连干粮,他都是自己背着。有士兵长了脓疮,吴起竟亲自为他吮吸伤口,把士兵们感动得痛哭流涕。然而这名士兵的母亲却看出了端倪,她哭着说:“吴起也曾为他的父亲吮吸伤口,最终死于战场;如今又为我儿伤口,我儿子的性命肯定不保!”不久后,士兵果然在战场上拼死搏杀,最终战死于疆场。

吴起带兵不仅讲政治、讲感情,同时也讲法制。据《尉缭子》记载,吴起有一次带兵出征,他手下有一名特别勇敢的士兵。还没等吴起下达进攻指令,这名士兵就杀入敌阵,取得两颗首级。然而在事后,吴起却以不听军令为名,杀掉了这名士兵。

利用政治、法制两种手段以及最严酷的训练,吴起最终训练出一支不败强军——魏武卒。在与秦国的交战中,吴起百战百胜。其中一次,吴起甚至用5万人击溃秦军50万,夺取秦国多块要地。如果让吴起在西河再待上一段时间,秦国必亡无疑。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魏国国相公孙痤见吴起威名日盛,生怕他威胁自己相位,因此整日愁眉不展。公孙痤的仆人看出主人的忧愁,于是向他献计:“吴起很好对付啊!”

公孙痤一听,来了精神,于是向仆人问计。于是仆人回答:

“吴起是贤能之人,但是我们国家太小,他的辖境又与秦国交界,恐怕吴起没有长留之心啊!你可以向国君献计,说要将公主嫁给他。如果吴起不肯接受,就说明他不愿久留!”

仆人的建言让公孙痤眼前一亮,随后他赶紧入宫,为吴起和魏武侯的女儿做媒,而魏武侯也欣然答应。随后,公孙痤召开宴会,请吴起赴宴。宴会开始前,公孙痤故意指使自己身为公主的妻子,让她在宴会上撒泼,耍公主脾气。吴起见魏国公主竟是这番德行,于是拒绝了魏武侯的婚约。

魏武侯见吴起不肯娶公主,果然对他的忠诚大为怀疑,并明升暗降,解除了他的兵权。吴起见魏国不再信任自己,心知有人诋毁自己。为了保命,他赶紧逃到了楚国。吴起的第二份工作,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失去了吴起,魏国没能消灭秦国。而未来秦国的崛起,也让吴起的功业毁于一旦。

三、以身殉法

听说吴起来投,早闻其贤名的楚悼王热烈欢迎他的到来。而楚悼王之所以如此重视吴起,是因为楚国自战国初年以来,已经不复当年雄霸中原之勇。三晋屡屡联合攻伐楚国,楚国因此失去了很多土地。而楚悼王希望吴起能改变这一切。

到了楚国,吴起一针见血地指出楚国衰弱之所在,那就是“封君实在太多,分散了国家的实力。欲使楚国富强,必先实现集权”。随后,吴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废除了楚国封君的世袭特权,降低俸禄待遇,裁撤冗余官员,并将省下来的资金用来扩充军备。随后,吴起又将贵族和富商迁居到偏远空虚之地,让广大楚国腹地得到充分开发。

由于吴起变法抓住要害,楚国实力因此大增。其后楚国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国,重振楚国的国威。然而吴起变法却得罪了既得利益群体,特别是那些贵族。楚悼王死后,贵族便发动兵变。在箭雨之中,吴起自知性命不保,于是将身体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最终被乱箭射死。然而根据楚国法律,损害君王身体者,判处族刑。因此有72家贵族,因此被灭族。

吴起死后,他的变法被彻底推翻,而楚国又重返积贫积弱的局面之中。吴起此生最大的功业,还是以半途而废而告终。

四、对于吴起的反思

在笔者看来,吴起虽然拥有天纵之才,但在性格上却有严重缺陷。他的性格实在太过刚直,缺乏柔性。也就是说,这人实在不通人情,过分执拗,喜欢盛气凌人,不懂与他人合作。在做事方面特别极端,不留余地,更不讲变通。

例如吴起杀妻事件,对于自己齐国妻子,他休之即可,为何一定要杀死?而这种不留余地、不讲情面的过分行为,不仅不能得到鲁国的信任,反而会让人感到恐惧。

当然,这种刚直的个性,让吴起养成百折不挠的个性,因此无论失败多少次,辗转于几个国家,都能取得耀眼的功业。然而可惜的是,世界上许多事情,不是我们靠主观努力和出众的才能就能决定的。如果想让自己的事业更加完满,必须要有他人的配合。

更多文章

  • 死后还能给自己“复仇”,名将吴起是怎么做到的?|读战国(10)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吴起,魏国,战国,楚王,魏武侯,楚悼王,春秋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10):吴起“以死复仇”文/松鼠爸爸吴起公元前381年的某一天,大有作为的牛君楚悼王驾崩,一场巨大的危机悄然降临楚国。首当其冲的,是当时的楚国国相吴起。这个吴起,当然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大胜秦国、又被逼离开魏国的名将。吴起到楚国后,大力变法,让一度衰落的楚国焕然一新。楚国

  • 翔安之谜:“白府元帅”是谁?白起,还是犬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鹭客社标签:白起,白府,翔安,雷海青,元帅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我曾在翔安香山街道的东园村邂逅一座水朝宫,宫中祭祀的是“白府元帅”,此“白府元帅”东园人认为是战神白起,庙边碑记介绍称,明嘉靖年间,游民过境,遗落闪光“香火袋”,内写“白起”两字。其明示“白府元帅”。村民为此就地起庙。但奇怪的是,我在水朝宫内看到的神像嘴部突起,不太像是白起

  • 白起坑杀40万赵军, 考古人员挖开坑杀遗址, 倒吸一口凉气!

    历史解密编辑:观文说意标签:赵军,白起,秦国,赵括,坑杀,信平君,长平之战,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期,到战国后期,基本上是以秦国为主的军队征战其他六国。而这六国之中,赵国是秦国的劲敌,曾经击败过秦国的虎狼之师。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秦国很快卷土重来,两国发生了战国历史上的转折之战,即长平之战。此战以赵国的失败而告终,时将帅白起当时俘虏了赵国四十多万军人。按照战争

  •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在看到白起时,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待在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白起,武庙,杨素,唐朝,宋太祖,周亚夫,郭子仪,赵匡胤,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引言武庙,这是中国古代对军事人才的最高“奖赏”。自唐朝始有武庙起,凡是能进入武庙者,都可以称的上是震铄古今的军事人才。他们或许私德有亏,但于军旅一行而言,这些人几乎就是中国战争史上的标杆。配享武庙者或是忠直、或是勇武、或是聪慧、或是狡诈、或是狠辣、或是仁厚,他们的性格虽有不同,可要说到能力与战绩,莫

  • 长平之战前夕,白起禁止士兵吃羊肉,获胜后才知白起的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白起,秦军,长平之战,赵括,信平君,赵军

    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 这是《史记》中对长平之战的描写。王龁 长平之战前夕,对阵的双方主将并不是白起和赵括,而是王龁和廉颇两人。廉颇是赵国的老将,经历了几十年的战场风雨。王龁虽然也是秦国名将,但是在廉颇丰富的军事经历面前,

  • “人形兵器”白起,被誉为杀神的白起,到底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白起,秦国,大军,楚国,将领,六国,人形兵器,四大名将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事迹不仅有助于推动秦朝的统一进程,还为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将从白起的生平、战争策略、领导才能以及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位伟大将军的事迹。白起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早年跟随赵武灵王征战,深得其赏识。后来,他在秦将王翦的带领下,参与了

  • 如果战神白起不被刺死,秦国能否提前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堂叔影视圈标签:白起,秦国,秦王,秦军,王和,赵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57年,也就是秦昭襄王50年,秦王派武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国邯郸,但秦军惨遭失败,伤亡惨重。于是秦王改派白起为将,发诏,但白起借口邯郸南工,没接受任命。不得已之下,秦王改派王和为大将,罚诏结果也再度失利。由于秦军连吃百仗,秦王的心情郁闷至极,他很想找回场子挽回颜面,别无选择之下,他只能使强令能

  • 兴军强国,盘点影响秦国历史大将?商鞅、白起、王翦,还有他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商鞅,王翦,白起,秦国,魏国,秦军,科学家,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导语:兴军强国,秦国从变法之后的军事历程?盘点影响秦国历史的大将,商鞅、白起、王翦、蒙恬、还有他!秦国变法后,如何得天下?军队素质、军事装备、军队将领战国时代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军事实力的强大与否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没有军事实力作为强大的支撑,国家是不可能在那样的乱世生存下去的,所以,军队的

  • 白起和王翦同为秦将,为秦做出巨大贡献,为何白起惨死王翦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王翦,白起,秦国,秦王,赵王,信平君,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和王翦同为秦国名将,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何“帝师”王翦能颐养天年,而“战神”白起却接连贬官,最终落得被秦王赐死的结局?白起和王翦不仅同为秦国名将,也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战国四大名将,秦国和赵国各得其二(赵国:廉颇和李牧)。从战国四大名将在战国七雄中的分布也能看出,在战国后期,

  • 此人与战神白起齐名,曾吊打匈奴,令秦始皇胆寒,下场比白起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嬴政,白起,匈奴,李牧,秦国,王翦

    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名留青史的的战将,尤其是秦国的白起,一生指挥近百次战斗,却从没有败绩,斩杀上百万敌军,被称为“人屠”,也是名副其实的战神结果被秦昭王赐死。其实,战国还有一位牛人,他与白起齐名,战斗力也是相当强悍,对匈奴吊打,一战令秦始皇胆寒,但他的下场比白起害惨,此人就是李牧。李牧,嬴姓,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