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4/1/25 13:34:28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知足之为足矣”知道满足也就是真正的满足了。知道满足的关键点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而恰好世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需要多少,什么都是多多益善。知道满足,这是不一般的智慧,知道满足的人首先知道生活的实质是什么,不是为物质而活而为生命而活,也就是知道“身以生为,富贵其可也”身体把生命作为根本,富裕尊贵也就有了可能。

其次,自己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条件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社会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原始的自然属性,还在于因人的自主意识产生的群体属性。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就认为自己通过努力也能成功,成功的因素很多,努力只是其中的基础因素之一。不认命只不过是在困境中的奋发图强,切不能将“不认命”的不屈精神转变为自命不凡和无法无天,更不能将其上升到人定胜天的狂妄境地。

第三,知足者必不是自以为是者,必有一颗平常心。在知足者看来,事物的本质才是根本,事物的表相只是幻相。欲望的产生就是被事物的表相所诱惑,生活的本质是维护生命的长久,而不是花天酒地,物欲横流。一颗平常心,经得住风雨,容得下苦涩,更珍惜阳光,感恩天地。总之,知足,让你更加有,不知足,让你更加无。

知足,是一种智慧,修身可以保命,治国可以长久,知足,是一种为人理念,修行之法。韩非子为我们举了孙叔敖的故事来说明知足所含有的价值。韩非子说“楚庄既胜,狩于河雍,归而赏孙叔敖。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意思是楚庄王救郑已经获胜后,在河雍地带打猎,回国后奖赏孙叔敖。孙叔敖请求汉水附近的土地,要了一块贫瘠的地方。楚国的法律,享受俸禄的大臣,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地,只有孙叔敖的封地独存。不把他的封地收回,其中的原因是土地硗薄,因而他的子孙好多代享有这块封地。

难道真的是土地贫瘠吗?根本原因还在于孙叔敖的行为让楚王放心,在分封制时代拥有封地的王具有很大的权力与实力,国君一般都很在意封地的情况,并有严格的规定限制封王的行为,楚国的规则最为严厉直接,就是第二代收回封地。孙叔敖一族能多代享有封地着实的不容易,一是得益于孙叔敖的功绩,二是得益于孙叔敖洞悉君臣之道。孙叔敖明白,助君立功本是臣子的职责,功在君责在臣,天下的一切都是君主的,尤其是土地是君权的代现,臣子只领俸禄,不占有土地,只是碍于当时的制度与情形,不得不接受君主的赏赐,所以他就选了一块最贫瘠的封地。

老子说:“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意思是善于树立的就拔不掉,善于抱持的就脱不开,子孙因为善守封地而代代香火不绝。孙叔敖显然是一个善建者与善抱者,明白事理,洞悉大道。孙叔敖不单是官场上的善攻善守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水利建设者,当时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主持治水,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既胜,狩于河雍,归而赏孙叔敖。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故曰:“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孙叔敖之谓也。】

治水,要因势疏导,治国,要依法依规。不管在职场,还在官场,遵法守则是前提,也是做出成绩基础。善建者必合规尊法才能方圆有致,善抱者必张驰有度才能心志恒定。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人为什么会自责反省。一切罪恶的根源是欲望,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欲望。人只有在身心痛苦时才会触发自责反省,所以韩非子说“惨则退而自咎”。这里的“咎”有赎罪的意思,西方社会是宗教社会,文化是宗教文化,宗教文化认为人生而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何为有道之君,总体来说就是“外无怨仇于邻敌,内有德泽于人民。” 在外和相邻的敌国没有怨仇,在内对人民有恩德。君主面对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外交内政,就国家利益而言任何外国都可能是敌人,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地球上的资源是不可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重生,圣心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天下最为重要的可贵思想----重生。重视生命,善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人是事物的主体,生命是这一切的根本,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不善待自己,活着就是受罪。重生可以说是中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三章 罪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罪责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三章 罪责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痛,何为苦,疾婴内,则痛;祸薄外,则苦。疾病缠绕身心,病痛就会产生;祸患向外侵扰,人生就会痛苦。在韩非子看来疾病是由于人的忧虑而产生的,而忧虑是人不知足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多是心理阴影导致的,人类不知足的特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九章 务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九章 务本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君主有德让百姓盛畜积而神不乱,则德归于民。百姓生活不发愁,精神不空虚,思想不迷信,德就在民众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是和谐社会,依法治国成为君主的治国原则,遵纪守法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遵道循理成为社会的思想共识。国家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桓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列出了十二个“思小利而忘法义”的人。这十二个人都是君主的左右近侍与亲信,所以他们很容易迷惑和蛊惑君主。韩非子在《说疑》篇重点列出此类人,可见他们的重要性与危害性。我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说明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重要性,人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八章 用严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明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八章 用严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揭示一个超越时空与世俗的理念,就是“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这一句话内涵深厚,社会意义深远,价值重大。世俗世界我们常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四章 夺予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勾践,吴国,晋献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四章 夺予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将欲翕[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想要缩小它,必须暂时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加强它。如果从计谋的角度讲,这是欲擒故纵,但从智慧的角度讲这是顺其自然。世间最大的智慧莫过于顺应事物的发展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六 天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无害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六 天道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圣人游世“不备人”,就是说圣人在世间行走,从来不防备人。圣人游世为什么不备人,是因为圣人无害人之心,善待他人,则无人相害。韩非子 “善待他人,则无相害” 的说法按常人思想来说很“理想化”,世人的想法是“害人之心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五章 命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玄虚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五章 命道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为何天长地久都不能称为“常”,我们认为天长地久就是恒久,可在韩非子看来“恒久”与天地无关,即使天地消散依然存在,才是真正的恒久,而这样恒久的只有“道”,天地纵是长久终是有形之物,有形之物有始就有终,只是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