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六 天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六 天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576 更新时间:2023/12/31 2:06:42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六 天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圣人游世“不备人”,就是说圣人在世间行走,从来不防备人。圣人游世为什么不备人,是因为圣人无害人之心,善待他人,则无人相害。韩非子 “善待他人,则无相害” 的说法按人思想来说很“理想化”,世人的想法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一个人一旦有了“防人之心”就开始自以为是,就有了傲慢与偏见,而这与善待他人是背道而驰的。韩非子的“善待”是近乎先天自然的思想,这里有和谐共生的思想基因,平等博爱的人精神,总之,我们要自觉地践行“善待”,而不是等别人善待而后再善待。善待,是善良之心的体现,而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思想之一,善良可以拯救生命,而生命是一切的根本。

当然,圣人的世界是介于精神世界与世俗世界之间,上通天地下连人世。绝大多数人都处在世俗世界之中,圣人“善待他人,则无相害” 的思想境界是世人努力与往的方向。对于世俗世界的我们能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无意间的言行很可能就会伤害到他人,所以说能做到无害人之心,无害人之为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圣人与世人都是人,只是觉悟不同罢了,作为世人只能向圣人学习,向着圣人所在境界努力,而不能相背而行。世人向圣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避祸就福,谁不想行走在野外不受野牛老虎的伤害,谁不想生活和和美美,谁不想工作顺顺利利,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向圣人学习,按理而为,善待彼此,珍视生命。

韩非子说圣人无害人之心,必不被人害也不害人,所以入山林不遇兕虎,入军无需甲兵,因为掌握了兕虎行踪规律就可以避开,因为无害人之心要甲兵用。掌握兕虎行踪规律与无害人之心,都是避害之为。所以韩非子认为“远诸害”意思是远离各种祸害。老子说:“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错其爪,兵无所容其刃。”意思是野牛没有地方使用它的利角,猛虎没有地方施展它的坚爪,兵器没有地方用它的锋刃。远诸害,事物的害处自然不会起作用。韩非子的“远诸害”和“远离邪恶就是聪明,遵从上帝就是智慧”是一个概念。圣人远诸害,不受事物之害所伤,在世人看来这是很神奇的事,认为圣人很有智慧。这只是世人还没有明白圣人远诸害的原因。

韩非子对于圣人远诸害的行为认为这是“不设备而必无害,天地之道理也。”意思是不采取防备措施而必然没有祸害,是自然的通理。天地本无害,何来设防心。圣人将自己融于自然,与天地间万物平等和睦,不分高低贵贱,遵道循理,善待他人(物),本能自觉地规避他人(物)的属地与利益,不去触犯他人(物)的爪角。当避害成为一种本能,则无害相加。世人要达到此种境界,首先要做到无害人之心,无防人之心(不设备)。天地无害,天地间的万物无害,这本就是自然的通理。

【远诸害,故曰:“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错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不设备而必无害,天地之道理也。】

天地无害,福自本在,人心欲动,祸起害生。善待生命,平等众生,感通天地。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五章 命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玄虚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五章 命道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为何天长地久都不能称为“常”,我们认为天长地久就是恒久,可在韩非子看来“恒久”与天地无关,即使天地消散依然存在,才是真正的恒久,而这样恒久的只有“道”,天地纵是长久终是有形之物,有形之物有始就有终,只是时间而已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六章 知足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贪得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六章 知足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咎莫惨于欲得”。过失中没有比贪得更惨痛的了,其实,一切的过失无不与贪得相关,过失是违规的结果,规律是恰到好处的秩序(和为贵),规则是规律在具体事物上的体现。贪得是欲望的表现,要想实现贪得就要打破规律,破坏恰到好处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章 安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律法,变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章 安定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了轻易变更法令,会引起的不良的连锁反应: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君主不按社会发展需要,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经易来回变法,受伤的终究是普通百姓,消耗的是国力。文明需要秩序来维护,国家需要律法来管理,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四章 失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四章 失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解释了如何集德、成德、安德、固德。佛学是出世之学,讲本有可度,本无可去,本有的就是“无为大法”,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修行重新获得。道家是入世之学,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家是治世之学,讲依法治国,君权至上。韩非子对于德的“集、成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二章 欺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二章 欺君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认为“疾争强谏”的臣子对于当今之世并没有什么用处,而且先古圣王也都不能容忍。在韩非子看来两种人既不能被先古圣王臣服容忍,也不能被当今君主所用,说白了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这两种人毫无用处。第一种就是厌世避俗宁死不入世的自视清高者,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九章 秦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秦国,商鞅,商鞅变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九章 秦患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论述了秦国经商鞅变法变得国富民强,从秦孝公到昭襄王一直沿用商鞅法制,但因有法无术,国力虽然强盛,对外征战不断,但版图却无增加,原因就是穰侯魏冉与应侯范雎借国家战事扩大私人封地。穰侯与应侯的行为是最大的行私与奸邪,但秦国君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三章 法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法者,申不害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三章 法者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申不害的君术。术,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是某种技能的方法或是规则,比如算术,就是计算的方法,再比如医术,就是治病的诊疗方法。韩非子将“术”的概念社会化,相对于君主治国来说就是君术。我们常说为君之道,是指作为君主所要秉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八章 易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易攻,红林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八章 易攻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军事与内务的原则。军事的原则有三,一是出兵必有所得,二是夺地必须长期占有,三是如不出兵就做好国内之事国家一样富强。内务的原则是不必在乎人言可畏,坚持奖赏,依法治国。整顿法令,不仅在于与时俱进梳理法律条文,在官吏中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四章 永恒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四章 永恒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理,理就是人们通过观察研究,总结归纳而来的事物特性。事物的特性是先天本有的,是道的作用表相,只是人类因认知的需要,将其先天的存在性简单化为易于理解与记忆的事理,比如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耕,再比如按动物的运动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四十章 欲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祸福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四十章 欲灭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世人为什么那么容易弃道理而妄举动,只因不知道祸福转化的深奥道理。深奥之处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在祸福转化的规律之中,而认识规律的唯一办法就是以身试法,而人生苦短,能有多少时间去“试”,又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