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872 更新时间:2024/1/17 12:05:14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人为什么会自责反省。一切罪恶的根源是欲望,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欲望。人只有在身心痛苦时才会触发自责反省,所以韩非子说“惨则退而自咎”。这里的“咎”有赎罪的意思,西方社会是宗教社会,化是宗教文化,宗教文化认为人生而有罪,上帝赎罪才能活得幸福,否则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东方社会是世俗社会,文化是世俗文化,世俗文化以人为中心,注重现世与现实生活。世俗社会中人的自责反省是现实痛苦与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多数人是因痛苦而自咎,只有圣由悟道而自咎。

人自咎的结果发现终是欲利害了自己,韩非子认为“退而自咎也生于欲利”,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是知道自己错了,痛苦是有原因的。第二层意思是知道错在了哪里,痛苦是咎由自取,不怪别人。第三层意思是想改正自新,向往美好。这是东方文化中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犯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这一点有别于西方文化,西方宗教文化认为是人违反了与上帝的契约才受了惩罚的,所以要赎罪。

老子说:“咎莫惨于欲利。”罪责没有比贪利更惨痛的了,贪利是万恶之源,也许犯罪的起因有许多种,但欲望贪利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我们的先贤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把世间的罪恶与欲望看得清清楚楚,所以“禁欲”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即使是佛教传入中国最终被接受、儒化、发扬也只是佛教中含有“禁欲”戒律的一个分支,那些不符合中华文化核心理念的佛教分支就被自觉的拒绝于门外。

不管是身体因疾病而痛苦,还是因犯罪受到惩罚而痛苦,总之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欲望贪利。人类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没有按事理行事,违反了事物发展的道与理。韩非子认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意思是道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动力,是万理构成形式的总汇。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过多次,人类一直在问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在探寻自己的来源时,我们也在问世间万物及茫茫宇宙是怎么来的,又是靠什么自强不息的运行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先贤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与思考。

在古代,没有先进的观测与科研仪器,全凭先贤们的智慧与联想,最后先贤们认为有某种力量孕育了万物并让万物有序运行,如此有规律的运行,就像生活中“道路”一样,循路而行,总能到达目的地,所以他们就给这种力量起名为“道”,这是笔者的臆想。其实,这种力量就是规律,规律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是能量,是规律。再向上问,能量处来,规律为何为?这样想下去,就是哲学与宗教的问题。

天下的事理皆来自于道。道与理的关系是“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意思是理是构成万物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生成万物的根本原因。老子说:“道,理之者也。”意思是道是条理化了的东西。我们说“道”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没办法形容,但世界却是万物组成,万物是有形有相,有发展过程,而且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形成文字,这就是理,理是万物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按时间轴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发展史。将一定时间内的记录归纳总结,就能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只限于文字记录归纳),比如二十四节气的总结等。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规律”就是“理”并不是真正的规律。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

理,人类认知世界的总结,也许本就是自以为是的产物,也许本就是事物的本质。其实,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人避祸就福。这就是理的价值。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者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何为有道之君,总体来说就是“外无怨仇于邻敌,内有德泽于人民。” 在外和相邻的敌国没有怨仇,在内对人民有恩德。君主面对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外交内政,就国家利益而言任何外国都可能是敌人,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地球上的资源是不可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重生,圣心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天下最为重要的可贵思想----重生。重视生命,善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人是事物的主体,生命是这一切的根本,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不善待自己,活着就是受罪。重生可以说是中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三章 罪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罪责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三章 罪责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痛,何为苦,疾婴内,则痛;祸薄外,则苦。疾病缠绕身心,病痛就会产生;祸患向外侵扰,人生就会痛苦。在韩非子看来疾病是由于人的忧虑而产生的,而忧虑是人不知足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多是心理阴影导致的,人类不知足的特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九章 务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九章 务本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君主有德让百姓盛畜积而神不乱,则德归于民。百姓生活不发愁,精神不空虚,思想不迷信,德就在民众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是和谐社会,依法治国成为君主的治国原则,遵纪守法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遵道循理成为社会的思想共识。国家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桓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列出了十二个“思小利而忘法义”的人。这十二个人都是君主的左右近侍与亲信,所以他们很容易迷惑和蛊惑君主。韩非子在《说疑》篇重点列出此类人,可见他们的重要性与危害性。我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说明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重要性,人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八章 用严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明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八章 用严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揭示一个超越时空与世俗的理念,就是“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这一句话内涵深厚,社会意义深远,价值重大。世俗世界我们常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四章 夺予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勾践,吴国,晋献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四章 夺予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将欲翕[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想要缩小它,必须暂时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加强它。如果从计谋的角度讲,这是欲擒故纵,但从智慧的角度讲这是顺其自然。世间最大的智慧莫过于顺应事物的发展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六 天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无害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六 天道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圣人游世“不备人”,就是说圣人在世间行走,从来不防备人。圣人游世为什么不备人,是因为圣人无害人之心,善待他人,则无人相害。韩非子 “善待他人,则无相害” 的说法按常人思想来说很“理想化”,世人的想法是“害人之心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五章 命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玄虚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五章 命道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为何天长地久都不能称为“常”,我们认为天长地久就是恒久,可在韩非子看来“恒久”与天地无关,即使天地消散依然存在,才是真正的恒久,而这样恒久的只有“道”,天地纵是长久终是有形之物,有形之物有始就有终,只是时间而已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六章 知足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贪得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六章 知足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咎莫惨于欲得”。过失中没有比贪得更惨痛的了,其实,一切的过失无不与贪得相关,过失是违规的结果,规律是恰到好处的秩序(和为贵),规则是规律在具体事物上的体现。贪得是欲望的表现,要想实现贪得就要打破规律,破坏恰到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