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888 更新时间:2024/1/8 7:28:11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为有道之君,总体来说就是“外无怨仇于邻敌,内有德泽于人民。” 在外相邻的敌国没有怨仇,在内对人民有恩德。君主面对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外交内政,就国家利益而言任何外国都可能是敌人,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地球上的资源是不可再生并且在不断的减少,而人类的数量却在不断的增加,为了国家的生存与人民的生活,对资源的占有是唯一的希望,所以争斗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韩非子这句话中“敌国”之意,但韩非子强调的是君主不能因个人情感与喜好而对敌国有怨仇。有道之君必承天道,知道为君之道,自然规律是那么刚健有序,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情感与喜欢而紊乱,君主处理外交也应该是这样,不能带有一丝个人情感与喜好。内政也是一样,自然规律是那么的厚德包容,从来不会有傲慢与偏见,平等地对待万物并使其圆满。

道的载体是德,德的表现之一是礼义,礼是一关系,世人先天本有的各种社会关系是自然朴素的,这是“礼”的本质。义者,仁之事也,表现仁的事情。韩非子认为君主与敌国无个人怨仇只有国家利益,这是礼义的表现。“无怨仇”是君主确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也是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国与国之间为了国家利益而争这是天道,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君主的个人情感与喜好而争就是无礼无义的行为。君主对内直接面对的就是百姓,而百姓是执政之基,所以“德泽于民”是君主行政的根本出发点,这是管理人与事的根本。

韩非子论述完有道之君的礼义与务本后,继续讲它们的作用。在韩非子看来“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起;治民事务本,则淫奢止。”意思是对待诸侯有礼义,战争就很少发生;治理社会事务致力于根本,过度的奢侈就会被制止。礼是确定关系的制度,义是做事要仁义、要做仁义之事,用这种原则对待诸侯就会和睦共处,不会发生冲突,按双方的规定确定两国利益的分配,用规定避免君主个人情感与喜好干扰两国国事。世间的所有争斗都是因利而起,因利而起是因为制度没有定好,或是制度没有遵守,制度没定好是无礼,制度没遵守是无义。

社会管理与国家治理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以民为本解决百姓的根本问题就是社会管理与国家治理的根本。如果君主治理社会事物务实求本,那么就不会有贪污腐化、奢侈无度的事发生。相由心生,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是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治民事务本”的思想居中,那么就不会有营私枉法的行为发生。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思想的阵地就是敌我争夺的战场,“为民”的思想不去占领,“营私”的思想就是会占领。

韩非子用马的作用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有道之君的外交内政。他先说“凡马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意思是一般说来,马的大用处是对外满足打仗需要,对内供给淫佚奢华的需要。在古代马是战略物资,对马匹的饲养有严格的规定,所以韩非子才有此说,重点是“内给淫奢”这是特指君主宫内淫奢。但韩非子重点要说的是“今有道之君,外希用甲兵,而内禁淫奢。”意思是现在有道的君主,对外很少用兵打仗,对内禁止过度的奢侈。这就是“诸侯有礼义、治民事务本”的结果,马不用来打仗,也不用来淫奢,这是很难之事。世界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要么战争,要么淫奢,总有其一,但既无战争也无淫奢的事几乎很少,这就是天下太平。

【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起;治民事务本,则淫奢止。凡马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今有道之君,外希用甲兵,而内禁淫奢。】

和平与外,和谐于内,这是任何一个国君想要达到的政治抱负,而“外希甲兵,内禁淫奢”是唯一的办法,但其前提是君主要有“礼义诸侯,务本民事”的为君之道。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重生,圣心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天下最为重要的可贵思想----重生。重视生命,善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人是事物的主体,生命是这一切的根本,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不善待自己,活着就是受罪。重生可以说是中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三章 罪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罪责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三章 罪责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痛,何为苦,疾婴内,则痛;祸薄外,则苦。疾病缠绕身心,病痛就会产生;祸患向外侵扰,人生就会痛苦。在韩非子看来疾病是由于人的忧虑而产生的,而忧虑是人不知足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多是心理阴影导致的,人类不知足的特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九章 务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九章 务本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君主有德让百姓盛畜积而神不乱,则德归于民。百姓生活不发愁,精神不空虚,思想不迷信,德就在民众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是和谐社会,依法治国成为君主的治国原则,遵纪守法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遵道循理成为社会的思想共识。国家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桓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列出了十二个“思小利而忘法义”的人。这十二个人都是君主的左右近侍与亲信,所以他们很容易迷惑和蛊惑君主。韩非子在《说疑》篇重点列出此类人,可见他们的重要性与危害性。我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说明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重要性,人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八章 用严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明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八章 用严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揭示一个超越时空与世俗的理念,就是“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这一句话内涵深厚,社会意义深远,价值重大。世俗世界我们常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四章 夺予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勾践,吴国,晋献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四章 夺予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将欲翕[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想要缩小它,必须暂时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加强它。如果从计谋的角度讲,这是欲擒故纵,但从智慧的角度讲这是顺其自然。世间最大的智慧莫过于顺应事物的发展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六 天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无害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六 天道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圣人游世“不备人”,就是说圣人在世间行走,从来不防备人。圣人游世为什么不备人,是因为圣人无害人之心,善待他人,则无人相害。韩非子 “善待他人,则无相害” 的说法按常人思想来说很“理想化”,世人的想法是“害人之心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五章 命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玄虚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五章 命道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为何天长地久都不能称为“常”,我们认为天长地久就是恒久,可在韩非子看来“恒久”与天地无关,即使天地消散依然存在,才是真正的恒久,而这样恒久的只有“道”,天地纵是长久终是有形之物,有形之物有始就有终,只是时间而已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六章 知足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贪得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六章 知足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咎莫惨于欲得”。过失中没有比贪得更惨痛的了,其实,一切的过失无不与贪得相关,过失是违规的结果,规律是恰到好处的秩序(和为贵),规则是规律在具体事物上的体现。贪得是欲望的表现,要想实现贪得就要打破规律,破坏恰到好处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章 安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律法,变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章 安定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了轻易变更法令,会引起的不良的连锁反应: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君主不按社会发展需要,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经易来回变法,受伤的终究是普通百姓,消耗的是国力。文明需要秩序来维护,国家需要律法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