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四章 帝术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四章 帝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1641 更新时间:2023/12/10 16:22:26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四章 帝术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公孙鞅(商鞅)的法制,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国家律法的出处,国家颁布,解决了权威性与强制性;二是律法的作用就是约束与规范社会行为;三是律法的核心就是奖赏,按人性原始特质设定,解决了律法的内在原力。最后韩非子告诉君主,法是臣子应该遵循的。

从韩非子的论述我们明白了法是用来约束与规范臣子的,是臣子的行为准则。而术是用来约束与规范君主的,是君主的行为准则。这样一来,依法治国就有了一整套全面而详细的理论体系,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与基础。

韩非子说“法者,臣之所师也”意思是律法是臣子的老师,或者说律法是臣子的行为师范。我们常说为人师表,是指在道德和行为方面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典范。韩非子将律法定性为臣子的老师,现在看来是多么的正确与远见,实事证明,许多臣子就是因为丢掉了这个老师与师范,才犯法乱纪,腐败堕落。

韩非子为什么没有正面而肯定地回答第一个问题,因为有术无法,君主管不了臣子,从君主的角度看,治国先治吏,没有法就治不了吏,更不要谈治国了。从臣子的角度看,治国君先行,君主作为一国之君,是臣民的表率,君主昏庸,臣子再贤,国家也治理不好。所以说君术臣法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一个整体,不能分而论之,更不能择其一而用之。

术与法的作用与地位,韩非子最后总结道“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之具也。”意思是:君主没有术,就会在上面受蒙蔽;臣下没有法,就会在下面闹乱子;所以术和法缺一不可,都是称王天下必须具备的东西。

韩非子的意思很明确术与法缺一不可,君主想要称王于天下,两者必须具备。君主无术的后果是受蒙蔽,君主治国依靠的是一整套行政体系,并不是单凭个人能力。君主无术,用人不善,是非不分,职责不清,奖罚不明,自然那些奸邪之人就会趁机当官影响君主,更不要说如何责实、赏罚、考核之类的政事了,朝廷层面就会危机四伏。臣子无法,徇私枉法,结党营私,贪污腐化,社会层面就会混乱。

社会是一个整体,君主治国治理的是整个社会,不是治理社会的局部。君主是一国之君,不是局部或部分人的君主,所以整体治国就要有整体的方法,术与法就是法家提出的依法治国整体观。上管君主下治官吏,将君主与臣民整体纳入到法制的框架内。法家的这种整体法制观,既打破了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也进一步固化了君主与臣民一体的理念,加深了君主利益、臣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一体化的思想。这种思想为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形成奠定了化与思想基础。

为君之道与帝王之术,都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至高思维,接近于“道”,是洞悉人性的至高境界。明白了人性,也就明白了民众的需求与梦想,治国就有了方与方法,术与法就有根源与力量。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术与法,说到底其实是一种生存之术,对于君主与臣子来说,君主想稳坐君位并传袭后代,而臣子想永享爵禄,家族荣续,这本身就是一种发扬与传承,发扬是为更好的生活,传承是为更加的长久,如何才能做到呢,韩非子给出的答案就是君主为术,臣子守法。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官员不守法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与自由,君主不为术,断送了国家与自己的生命。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成功的君主,既能治理好朝堂,又能管理好社会。成功的企业家,既能管理好管理层,又能管理好基层。

标签: 韩非韩非子-定法君主臣子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二章 上利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二章 上利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解了赏罚必出于君主一人的道理。这是一个既浅显又深奥的课题,浅显在于世俗于理,深奥在于本质于道。人性的特质与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从属性,天下没有人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依托和依靠于某个群体而存在。基于这种属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第六章 韩患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不解细语x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奸臣,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第六章韩患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借三家分晋韩地成国后,新旧律法同存而不一,臣子无所遵循而奸邪滋生,这一景象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的前部分,就是“徒术而无法”的后果是什么。申不害作为韩国韩昭侯的辅助大臣,只让君主行君术颁布韩国律法,却没有废除晋国旧法,新旧法令不统一,相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八 动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八 动亡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老子的“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后人大多数解释是活着的有十分之三,死了的有十分之三,但韩非子的解释是人的生死由以四肢为代表的骨骼与九窍这十三件所决定。在笔者看来,四肢代表的肌体,九窍代表感知,九窍的感知集中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三章 国削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重罪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三章 国削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解了轻罪重罚。韩非子认为轻罪重罚对于君主有利,这里的“有利”并不是指单纯的利益,而是指对君主治国有利。轻罪重罚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刑明民,用严厉的刑罚促使民众明白取舍,让民众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要能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说明了失德之为,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德失,韩非子的解释是为之、欲之、用之、思之。在老子看来“德”是“道”先天本有的特质,至纯至真。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面对“德”只有遵从,只有认命,绝不能自以为是、欲望贪婪、为私而用、思虑怀疑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二章 术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法家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二章 术者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就“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的问题进行了回答。韩非子自问自答也是一种学术思想的传播方式,当你的学术在社会中引不起关注也就没有人深入的研究,更不会有人提出深刻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学会自己传播。韩非子自问自答式的学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章 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宇宙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章 仁义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解释了道、德、仁之间的关系。按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理解“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包括宇宙的起源。“德”是能量产生的力,是所有力的总称。“仁”是力的作用表相。宇宙与人类的起源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九章 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九章 治家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治国理政就要不断增加法治的威严之势,而不能培训所谓的仁爱之心。言下之意就是君主要坚持依法治国,而不能仁爱治国。治国和同治家一样,国家要强盛,家庭要兴旺,国家强盛需要威严的律法,家庭兴旺需要严父的教笞。归纳韩非子的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八章 封地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秦国,张仪,商鞅,武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八章 封地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论述了商鞅变法及其效果。变法的核心是完善律法,强化监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同时,韩非子也看到了商鞅变法的隐患,就是有法无术,全局的繁荣与全面的强盛掩盖了局部的邪恶与奸臣。公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造物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让我们明白了“道”远远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就人类现在的认知能力还远远看不明白“道”,自然也说不清,现在我们所论述的“道”还停留在“想象”中,自以为是中。也许,人类永远也看不清说不明“道”。这就像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