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三章 国削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三章 国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251 更新时间:2024/4/7 22:58:18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三章 国削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解了轻罪重罚。韩非子认为轻罪重罚对于君主有利,这里的“有利”并不是指单纯的利益,而是指对君主治国有利。

轻罪重罚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刑明民,用严厉的刑罚促使民众明白取舍,让民众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要能辨别最基本的是非与对错,具备最基本的法治思维。二是大制使人,用大的法制驱使人们为国家尽力,确立发展规划,制定奖罚规则,民众就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努力劳作,这样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能积累财富。民众守法敬业,这对君主来说是最大的利益。

就社会层面而言,轻罪重罚,既可以惩治罪恶,又可以震慑邪念,能够最大限度地创造谐公正的社会环境,韩非子认为这是“以刑去刑”,用重刑产生的威慑力去除掉将要发生的刑法案件。总之,在重刑的高压下,让民众不敢违法,不想违法,不能违法。回到老话题,如果违法成本远低于违法收益,必定会有人铤而走险,而且越干越大,社会危害也就越来越大,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假如,违法收益远小于违法成本,也就没有人去冒险去干了,犯罪率就会降到最小。

所以说,不管是对于君主治国,还是创造社会价值,轻罪重罚是最有效的手段。纵观历史,国家最强盛时也是法治最为严厉时,当强盛转化为繁荣时,也是法治开始软化时,当繁荣掩盖衰落时,也是法治败落时,当司法败落由量变为质时,国家开始无序和衰落。法治犹如身体的精气,精气旺盛时身体就强壮,当精气衰落时身体就虚弱。

对于重罪轻刑的恶果,韩非子认为“罪重而刑轻,刑轻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意思是:要是对重罪用轻刑的话,刑罚轻了,犯法的事就容易发生。这叫做“以刑招刑”,而这样的国家必致削弱。

道理讲起来很容易,但真的实行起来就难了。治国不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失败了重新再来。治国策略一旦失败,后果极为严重,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答案。但,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是在不断地试错中前行,这是人的特性所决定的,是无法回避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再重蹈历史的覆辙,将失败重复一次。

“以刑招刑”就是重罪轻刑的恶果,以轻刑来惩罚违法者,结果使违法成本过低,招致违法者不断出现。关于轻罪重罚和重罪轻罚韩非子有专篇论述。韩非子的结论是轻罪重罚国治,重罪轻罚国削。

【罪重而刑轻,刑轻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饬令》学完了,整顿法纪不仅要在官吏中进行,还要在社会中进行。韩非子开篇就讲了饬令的意义与作用,意义就是律法不要随意改变,作用就是强化律法的公正性。法不迁,是强调律法在治国中的核心力量与地位;法正,是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原则。

饬令中韩非子还强调要少言实干,杜绝多言务虚。同时,告诉君主要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在乡里一级设置司法机构,依法办案处理纠纷。对于治国韩非子强调“四加一”的治国框架,“刑治、战赏、厚䘵、用术”这四种方法,还有“巡查巡视”制度。“四加一”的治国框架涵盖全国,有系统体系的逐级治理,也有直接巡查治理。

韩非子还讲了处理农商关系的原则就是重农抑商,确保社会财富与国家资源的来源,他还提出“以粟出爵”的办法,不仅解决了农户多的粮食,还增加了国家的实力。对于赏赐韩非子提出“国以功授官与爵”的原则,赏赐要有法可依,不能无故随意封赏。

对于国家的军事行动,韩非子指出,出兵必有所得,如果占领了土地就是长期驻守。对于朝廷内务管理,韩非子强调要坚持“数治”按法规治理,不受言论干扰。最后,就是强调轻罪重罚,以刑去刑。

饬令的每一项,都是依法治国的纲目,都是支持法治的桩基,缺一不可。饬令不是整顿某一项,而是要整体系统的整顿,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标签: 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重罪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说明了失德之为,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德失,韩非子的解释是为之、欲之、用之、思之。在老子看来“德”是“道”先天本有的特质,至纯至真。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面对“德”只有遵从,只有认命,绝不能自以为是、欲望贪婪、为私而用、思虑怀疑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二章 术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法家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二章 术者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就“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的问题进行了回答。韩非子自问自答也是一种学术思想的传播方式,当你的学术在社会中引不起关注也就没有人深入的研究,更不会有人提出深刻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学会自己传播。韩非子自问自答式的学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章 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宇宙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章 仁义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解释了道、德、仁之间的关系。按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理解“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包括宇宙的起源。“德”是能量产生的力,是所有力的总称。“仁”是力的作用表相。宇宙与人类的起源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九章 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九章 治家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治国理政就要不断增加法治的威严之势,而不能培训所谓的仁爱之心。言下之意就是君主要坚持依法治国,而不能仁爱治国。治国和同治家一样,国家要强盛,家庭要兴旺,国家强盛需要威严的律法,家庭兴旺需要严父的教笞。归纳韩非子的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八章 封地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秦国,张仪,商鞅,武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八章 封地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论述了商鞅变法及其效果。变法的核心是完善律法,强化监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同时,韩非子也看到了商鞅变法的隐患,就是有法无术,全局的繁荣与全面的强盛掩盖了局部的邪恶与奸臣。公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造物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让我们明白了“道”远远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就人类现在的认知能力还远远看不明白“道”,自然也说不清,现在我们所论述的“道”还停留在“想象”中,自以为是中。也许,人类永远也看不清说不明“道”。这就像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无道,戎马,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却走马以粪”的喻意。天下太平,既无急患,又无战事,战马闲着,只好用来拉粪浇地,这比“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还要好,“走马以粪,化剑为犁”是对和平的渴望。和为贵,是圣贤学说的核心思想。与天下有道相对的自然是天下无道,韩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二章 法断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官吏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二章 法断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饬令”就是整饬法令。饬,字意有三,1、整顿;整治;使有条理。 2、谨慎;守规矩。 3、命令;旧指上级命令下级。三个字意说出来了韩非子“饬令”的含意与目的。饬令的对象,一是律法本身,二是官吏与民众,当然也包括君主。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五章 韩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君主,帝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五章 韩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将“君术臣法”同时兼备定位为君主成就帝王之业的必备工具。如此高的定位说明“术法同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在理解韩非子关于君术与臣法在治国中孰重孰轻的答案时一直在说两者缺一不可,君术与臣法都是国家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君术约束君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比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用水与剑做比喻来讲解道。人类“眼见为实”的低端认知能力,只能用比喻的形式来说明道“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质。韩非子用水做比喻是有出处的, 我们常听“上善若水”,此语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