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3610 更新时间:2024/1/20 14:11:49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让我们明白了“道”远远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就人类现在的认知能力还远远看不明白“道”,自然也说不清,现在我们所论述的“道”还停留在“想象”中,自以为是中。也许,人类永远也看不清说不明“道”。这就像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个体永远看不清整体,只有脱离了整体,个体才能看清整体,但那时的个体已经不属于整体了,看清了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种对“道”的模糊认知,也许对人类来说是福,因为人类能够在地球上安逸地生活着,这难道不是一种福吗。许多动物的灭绝,归功于人类对其生活规律的认识。人类对道的模糊认识,本身就是道对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定与约束,如果哪一天人类越过了限制挣脱了约束,我想那时要么是人类的灭亡之时,要么是人类逃离太阳系之时,不过,人类终会进入另一个“道”的支配体系中。我们不是造物主,所以我们永远活在造物主的“手掌”中。

韩非子例举了人们对“道”的认识,总之是捉摸不定,无法语言,无法表达。就是这样的“道”能“功成天地,和化雷霆,宇内之物,恃之以成。”宇宙之内的万物依靠他而存在与生存。道的力量,是所有宗教与神话故事人物中无所能及的,从这一点就能知道认识“道”是多么的不可能。

老子》开篇即说:“道可道,非道。”以前我认可“道,是可以说的,但并不是人们常说的世俗之道”这种解释,但现在我比较认可“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这种解释。其实,那种解释都是片面局部的,就像“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样,你所站的角度决定了你所看到的景象,甚至是你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决定了你对事物的认识。道,上宇宙,下制蝼蚁。你即使描述了宇宙(包括宇宙)万物,也不可能说清说全“道”。在“道”的面前,我们只有遵从的份。

就人类的认知,韩非子还是描述了“道”的真情或是特质。我们前说过道的特质是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再加一条无法语言。这一章中韩非子认为道“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意思是凡属道的真情,不制作,不外露,柔弱和顺,随时运行,与理相应。也只能这样地说了,而且这种说法还是人的想象。与道性最为接近的实物是“水”,无形无相,随器成形,无所不在,水存在于自然界万物之中,无所不能,没有水万物不成物,水,利万物而无一害。

对于道的功效韩非子认为“万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万事得之以败,得之以成。”意思是万物因得道而死亡,因得道而生存;万事因得道而失败,因得道而成功。这一句应对的是“道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 存亡之气由道赋予,一切智慧由道发授,万事废兴由道决定。

【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万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万事得之以败,得之以成。】

道定生死,决成败。人们悟道是为了让事物圆满,让生活美好,结果悟道还是有生有死,有成有败,那悟道又有用呢?“让事物圆满,让生活美好”这样的道是人自以为是的道,不是真正的道,这种悟法是悟偏了,是欲望在做主,不是本性在做主。悟道,明白什么是生,什么是成,什么是死,什么是败,就可以了。是什么,天已经注定了,怎么做,才是关键。人,是事物的中心。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无道,戎马,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却走马以粪”的喻意。天下太平,既无急患,又无战事,战马闲着,只好用来拉粪浇地,这比“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还要好,“走马以粪,化剑为犁”是对和平的渴望。和为贵,是圣贤学说的核心思想。与天下有道相对的自然是天下无道,韩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二章 法断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官吏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二章 法断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饬令”就是整饬法令。饬,字意有三,1、整顿;整治;使有条理。 2、谨慎;守规矩。 3、命令;旧指上级命令下级。三个字意说出来了韩非子“饬令”的含意与目的。饬令的对象,一是律法本身,二是官吏与民众,当然也包括君主。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五章 韩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君主,帝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五章 韩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将“君术臣法”同时兼备定位为君主成就帝王之业的必备工具。如此高的定位说明“术法同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在理解韩非子关于君术与臣法在治国中孰重孰轻的答案时一直在说两者缺一不可,君术与臣法都是国家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君术约束君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比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用水与剑做比喻来讲解道。人类“眼见为实”的低端认知能力,只能用比喻的形式来说明道“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质。韩非子用水做比喻是有出处的, 我们常听“上善若水”,此语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圣人“攘臂仍之”坚持上礼。圣人与普通人在本质上来说并无差别,只是圣人比普通人觉悟得早,更能坚持更有耐心。所以圣人让礼神之,而众人则贰,不专注三心二意。佛教经典《金刚经》中讲“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对圣贤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老子,老子说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是谓微明”与“损弱胜强也”。不露形迹地完成事业,求得在天下获取大功,这就叫微妙的明智。处在弱小地位而能注重自行谦卑克制,说的是弱能胜强的道理。这是韩非子对老子原话的社会实践性解释。老子的原意笔者认为是指人应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权柄,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民,国家律法的核心赏罚如何操作才是爱民,是重刑少赏,还是多赏轻刑?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韩非子并没有详细分析各自的利弊,说明到底那种方式才是真正的爱民,而是直接说重刑少赏就是真正的爱民,多赏轻刑是假爱民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饬令,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宇宙是矛盾体,世界是矛盾体,社会依旧是矛盾体,其实人也是矛盾体。矛盾无处不在,矛盾产生能量,能量产生力量,力量推动世间事物的发展。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我们要随时解决问题,而问题会随时间不断出现与变化,所以我们还要讲与时俱进。学习和与时俱进是相辅相成的,缺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商君,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说明了君主能治理全国的秘密,就是用一国之目视全国,一国之耳听全国,其实,就是依靠全国系统性的政权体系来获得国家情况。韩非子提“一国目视与一国耳听”就是为了揭示申不害君术的不足之处:虽知弗言。做臣子不可以侵权越职,但可以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商纣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的含意。事情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未露苗头时容易想办法处理。“未雨绸缪”来自《诗经-豳(bīn)风-鸱鸮(chī xiāo)》,意思是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