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章 仁义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章 仁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043 更新时间:2024/1/16 10:05:05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章 仁义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解释了道、德、仁之间的关系。按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理解“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包括宇宙的起源。“德”是能量产生的力,是所有力的总称。“仁”是力的作用表相。宇宙与人类的起源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也是 “来,何去”的终极答案。茫茫宇宙有着138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明发展史也才有几千年,圣贤们对宇宙起源的探索究竟是怎么来的呢,难道真的存在史前文明,或是外地文明曾经指点过圣贤们?也许,“道”通宇宙,空间不同,道却相同。

能量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爆发才会有力量。宇宙在奇点大爆炸后,时间与空间产生了,西汉《淮南子》中对宇宙的解释:“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是时间,四方上下是空间。时间控制与约束了事物的发展,空间控制与约束了事物的存在。德的特性就是包容性,容得下阴阳事物与事物的阴阳。而时间与空间最能体现包容性,时间容得下所有生死,空间容得下所有事物。所以韩非子说“德者,道之功”德是道的功效。

德的包容性具体表现在“仁”上,既然包容了,就不分好坏与对错,优劣与高低等对立面,没有了分别,没有了傲慢和偏见,平等相待才会产生“恻隐之心”就是同情与怜悯之心。所以韩非子认为“仁者,德之光。”仁是德的表相。

韩非子认为“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意思是光的特质是恩泽与恩惠,就是不偏不移,平等相待,只有这样的才会有万物齐发,世间才会生机勃勃,万物才会生生不息。义也就是表现仁的事情。光是时间的载体,事物之所以被我们所见,是因为通过光的折射。我们有时间概念也是因为光,有了光才有了事物,事物才会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发展。

按老子“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的说法,事物都是有目的地发生,有意义的存在,如果没有目的没有意义,事物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世间还没有发现没有价值的东西。“仁”让事物产生,而“义”让事物有价值,有价值就有存在的必要,就会永远存在。地球上所有的东西共同组成地球系统,每一样东西都有其价值,即使再小的东西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事物产生了并发展着,这就需要有规则来规范,“礼”就自然面然地产生了。韩非子认为“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 意思是事情有礼的规定,礼有文采的外观;礼也就是义的文采外观。当事物发展到一定数量与质量,就必须要有规则来规范其行为,尤其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界有自然法则,人类社会就是礼制律法。而礼制规则的不断优化与积累就需要以文字形式固定下来,所以“礼者,义之文也”。文字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自然知识得到继承、积累和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文字可以让人类文明继承与发展

【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

在公司管理中,企业文化与公司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一尘不变的事。企业文化与公司制度是一个不断优化积累的过程,要随着国家与行业的发展而改变。从“道”到“礼”,再到礼成文,是一个不断表相的过程,也说明“制度”的产生是何其不易,所以老板一定要让制度起到管理公司的主体作用。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宇宙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九章 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九章 治家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治国理政就要不断增加法治的威严之势,而不能培训所谓的仁爱之心。言下之意就是君主要坚持依法治国,而不能仁爱治国。治国和同治家一样,国家要强盛,家庭要兴旺,国家强盛需要威严的律法,家庭兴旺需要严父的教笞。归纳韩非子的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八章 封地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秦国,张仪,商鞅,武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八章 封地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论述了商鞅变法及其效果。变法的核心是完善律法,强化监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同时,韩非子也看到了商鞅变法的隐患,就是有法无术,全局的繁荣与全面的强盛掩盖了局部的邪恶与奸臣。公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造物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让我们明白了“道”远远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就人类现在的认知能力还远远看不明白“道”,自然也说不清,现在我们所论述的“道”还停留在“想象”中,自以为是中。也许,人类永远也看不清说不明“道”。这就像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无道,戎马,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却走马以粪”的喻意。天下太平,既无急患,又无战事,战马闲着,只好用来拉粪浇地,这比“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还要好,“走马以粪,化剑为犁”是对和平的渴望。和为贵,是圣贤学说的核心思想。与天下有道相对的自然是天下无道,韩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二章 法断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官吏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二章 法断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饬令”就是整饬法令。饬,字意有三,1、整顿;整治;使有条理。 2、谨慎;守规矩。 3、命令;旧指上级命令下级。三个字意说出来了韩非子“饬令”的含意与目的。饬令的对象,一是律法本身,二是官吏与民众,当然也包括君主。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五章 韩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君主,帝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五章 韩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将“君术臣法”同时兼备定位为君主成就帝王之业的必备工具。如此高的定位说明“术法同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在理解韩非子关于君术与臣法在治国中孰重孰轻的答案时一直在说两者缺一不可,君术与臣法都是国家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君术约束君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比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用水与剑做比喻来讲解道。人类“眼见为实”的低端认知能力,只能用比喻的形式来说明道“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质。韩非子用水做比喻是有出处的, 我们常听“上善若水”,此语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圣人“攘臂仍之”坚持上礼。圣人与普通人在本质上来说并无差别,只是圣人比普通人觉悟得早,更能坚持更有耐心。所以圣人让礼神之,而众人则贰,不专注三心二意。佛教经典《金刚经》中讲“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对圣贤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老子,老子说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是谓微明”与“损弱胜强也”。不露形迹地完成事业,求得在天下获取大功,这就叫微妙的明智。处在弱小地位而能注重自行谦卑克制,说的是弱能胜强的道理。这是韩非子对老子原话的社会实践性解释。老子的原意笔者认为是指人应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权柄,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民,国家律法的核心赏罚如何操作才是爱民,是重刑少赏,还是多赏轻刑?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韩非子并没有详细分析各自的利弊,说明到底那种方式才是真正的爱民,而是直接说重刑少赏就是真正的爱民,多赏轻刑是假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