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453 更新时间:2024/1/24 13:54:32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说明了失德之为,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德失,韩非子的解释是为之、欲之、用之、思之。在老子看来“德”是“道”先天本有的特质,至纯至真。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面对“德”只有遵从,只有认命,绝不能自以为是、欲望贪婪、为私而用、思虑怀疑。被创造者是绝对不可以怀疑创造者的,更不能用创造者赋予的本性本能去谋不法私利;被创造者绝不能另寻思想,不越界破戒。这有些宗教意味,但,实事也是,不管是宗教教义,还是国家律法都对人的思想与行为有明确严格的规定与界线,人一旦违反法规,越界破戒必然要受到惩罚。

在韩非子看来人类社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国家律法就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德”,社会是由人组成,个体只是社会的一部分,面对维系社会正运转的国家律法个体只能遵从,只能服从,绝不能违法乱纪、贪婪无度、怀疑反对、以权谋私。这里的“权”不仅是法律赋予的公民权,还有公职权。

人啊!你往哪里去?这不仅是一句宗教名言,其实,放在当下的人类社会,我们不得不为今天的生活环境担忧,按现在的发展模式发展下去,人类的命运会怎样?很多科幻灾难电影绝不是为娱乐而拍。人啊!你往哪里去?“道”与“上帝”已经为我们赋予了最佳的“德”性,我们只要遵从就可以,不需要我们寻找其它的出路。

绝大多数人认为有为、有欲、思考、应用,正是实践“德”就是有德,这里的“德”并不是老子的“德”,而是我们后天学习到的“思想品德”,也就是好行为,比如扶老人过马路,帮助困难的人。其实,这些都是表相,我们不能将事物的表相当作本质来看,这就和现在把有钱当作成功一样。韩非子理解的“德”是指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是规律的表相。所以韩非子认为“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意思是自以为有德,就没有德;不要自以为有德,就保全了德。听起来很拧,不知道怎么解释。“德则无德”中的第一个“德”是人们自认为的“德”的表相,也就是做好事,第二个“德”是指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重视事物的表相,是我们所有错误的开始,只重视“德”的表相,用表相代替本质,让我们的发展失去了方。其实,如果我们能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所有的表相都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不需要刻意去做。学习努力了,好成绩自然会有,而不是为了好成绩要努力学习,这是本未倒置。而且,作为学生努力学习是本分,在茫茫大海上,船长需要的是方向,而不是灯塔。

这一节的最后韩非子引用了老子的原话,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思是说《老子》上说:“上德不自以为有德,因此才有德。”真正具有至上“德”性的人,从不自以为有德,也不刻意通过“行为”来体现有“德”。社会上有许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人才是真正上德之人,那些将“奉献”与“帮助”做得有声有色天下皆知的人,并不是上德之人,他们是“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表现出的道德,是生怕失去道德。正因为怕失去,心里老想着反而是没有道德。有多少企业捐款捐物资,是为了那“发票”与所谓的社会责任,还有那几篇新闻报道。按佛教教义讲应该是得者忘得,施者忘施。

【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总要求员工德才兼备要努力工作,其实,只要要求员工严格按公司制度与企业化工作,老板按公司制度与企业文化管理,就是德才兼备,不只是员工,老板也会德才兼备。因为企业文化与公司制度是最大的“德”,按其而为,自然有德有才。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老子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二章 术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法家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二章 术者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就“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的问题进行了回答。韩非子自问自答也是一种学术思想的传播方式,当你的学术在社会中引不起关注也就没有人深入的研究,更不会有人提出深刻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学会自己传播。韩非子自问自答式的学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章 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宇宙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章 仁义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解释了道、德、仁之间的关系。按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理解“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包括宇宙的起源。“德”是能量产生的力,是所有力的总称。“仁”是力的作用表相。宇宙与人类的起源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九章 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九章 治家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治国理政就要不断增加法治的威严之势,而不能培训所谓的仁爱之心。言下之意就是君主要坚持依法治国,而不能仁爱治国。治国和同治家一样,国家要强盛,家庭要兴旺,国家强盛需要威严的律法,家庭兴旺需要严父的教笞。归纳韩非子的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八章 封地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秦国,张仪,商鞅,武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八章 封地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论述了商鞅变法及其效果。变法的核心是完善律法,强化监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同时,韩非子也看到了商鞅变法的隐患,就是有法无术,全局的繁荣与全面的强盛掩盖了局部的邪恶与奸臣。公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造物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章 道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让我们明白了“道”远远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就人类现在的认知能力还远远看不明白“道”,自然也说不清,现在我们所论述的“道”还停留在“想象”中,自以为是中。也许,人类永远也看不清说不明“道”。这就像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无道,戎马,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却走马以粪”的喻意。天下太平,既无急患,又无战事,战马闲着,只好用来拉粪浇地,这比“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还要好,“走马以粪,化剑为犁”是对和平的渴望。和为贵,是圣贤学说的核心思想。与天下有道相对的自然是天下无道,韩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二章 法断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官吏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二章 法断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饬令”就是整饬法令。饬,字意有三,1、整顿;整治;使有条理。 2、谨慎;守规矩。 3、命令;旧指上级命令下级。三个字意说出来了韩非子“饬令”的含意与目的。饬令的对象,一是律法本身,二是官吏与民众,当然也包括君主。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五章 韩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君主,帝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五章 韩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将“君术臣法”同时兼备定位为君主成就帝王之业的必备工具。如此高的定位说明“术法同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在理解韩非子关于君术与臣法在治国中孰重孰轻的答案时一直在说两者缺一不可,君术与臣法都是国家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君术约束君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比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用水与剑做比喻来讲解道。人类“眼见为实”的低端认知能力,只能用比喻的形式来说明道“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质。韩非子用水做比喻是有出处的, 我们常听“上善若水”,此语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圣人“攘臂仍之”坚持上礼。圣人与普通人在本质上来说并无差别,只是圣人比普通人觉悟得早,更能坚持更有耐心。所以圣人让礼神之,而众人则贰,不专注三心二意。佛教经典《金刚经》中讲“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对圣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