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田忌赛马后,田忌和孙膑最后是什么结局?老师没有告诉我们!

田忌赛马后,田忌和孙膑最后是什么结局?老师没有告诉我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2334 更新时间:2024/2/13 2:40:05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齐威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对于这一故事,语文老师已经为我们详细的阐述了。在战国时期,孙膑曾来到魏国大梁,不过,孙膑却被同学庞涓的陷害,从而遭受膑刑。在此期间,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是个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载回齐国。

孙膑来到齐国后,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我能让您取胜”。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了齐王。因此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封他为军师。那么,问题来了,田忌赛马后,田忌和孙膑最后是什么结局?老师没有告诉我们!

孙膑

首先,对于田忌和孙膑最终的结局,因为比较复杂等因素,所以,老师一般不会告诉我们。一方面,就孙膑来说。田忌赛马之后,孙膑先后参与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古代战争历史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中原霸主的地位。马陵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孙膑凭借着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帮助齐威王称霸中原,也即为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这两场战役之后,孙膑在历史上可谓突然消失了,也即相关史料中都没有孙膑的记载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富有智慧的孙膑,很可能在马陵之战后急流勇退,选择了退隐田园。在古代历史上,将领立下赫赫战功,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一旦功高震主的话,这些将领很可能无法善终。在春秋战国时期,白起、商鞅、李牧、信陵君等功高震主的将领,最后都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所以,孙膑选择退隐,无疑是令人理解的行为。更为关键的是,就孙膑的祖先孙武,已经为孙膑做好了示范。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但是,在柏举之战后,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在此基础上,孙膑也留下了《孙膑兵法》这样的理论著作,也即这应该是孙膑退隐之后才完成的作品。

田忌

另一方面,作为齐国宗室的田忌,显然不会像孙膑一样退隐。田忌,妫姓,田氏,名忌,字子期,陈郡(今河南淮阳县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封地于徐州(今山东滕州时),又称徐州子期。就孙膑来说,可以没有太大的牵挂和束缚,从而退隐田园。但是,田忌作为齐国的宗室,又有自己的封地,显然不能说退隐就退隐。在此基础上,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田忌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样引来了同僚的嫉妒和君主的猜忌。

《战国策·卷八·齐策一·成侯邹忌为齐相》中记载:邹忌以告公孙闬(即公孙阅),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马陵之战后,邹忌派公孙阅令人携带重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阅就派人逮捕占卜的人,在齐威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讯后大为恐慌,被迫出奔至楚国。对此,邹忌担心田忌凭借楚国的势力再返回齐国。说客杜赫对邹忌说:“我愿为您把田忌留在楚国。”

杜赫来到楚国后,对楚王说:“邹忌之所以和楚国不友好,是因为他担心田忌凭借楚国的势力再返回齐国。大王不如把楚地江南封赏给田忌,以表明田忌不打算返回齐国。邹忌便一定会和楚国很友好。田忌是个逃亡在外的人,他得到了封地,一定会感激大王,如果将来他能返回齐国,也一定会使齐国和楚国很友好。这就是利用田忌、邹忌二人的矛盾,有利于楚国的办法。”在此背景下,楚王听了杜赫的话,果然把江南封给了田忌。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中记载: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田忌以为将。

齐威王去世后,齐宣王继位,得知田忌被陷害,将田忌召回国内官复原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田忌重新回到了齐国。但是,田忌没能在齐国获得继续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即当时的齐国将领中,已经出现了替代孙膑、田忌的人选,这个人就是匡章。对于匡章来说,指挥了齐国和楚国、秦国、燕国等诸侯国的战役,也即成为齐宣王、齐闵王非常信任的将领。而就田忌来说,最后则是郁郁而终,没能东山再起。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田忌孙伯灵庞涓齐国魏国吴国

更多文章

  • 田忌赛马就是自作聪明?孙膑出计让田忌取胜,其实极度愚蠢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田忌,孙伯灵,齐国,信平君,蔺相如,赛马

    田忌赛马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故事,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那个时代的人们运用中华古典智慧将自己的劣势变成优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光用武力和先天优势取胜是没有作用的。这个故事之中的大致内容说,是齐国的田忌和齐威王两个人比赛赛马,所谓的赛马就是说谁的马更快。孙膑给予田忌

  • 田忌用策略,赢得赛马,实际上是愚蠢的,短短几年之后大祸临头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田忌,孙伯灵,齐国,庞涓,魏国,齐威王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是帝王登上九五至尊之位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作为帝王的手下,过于耀眼的成绩不仅会招来同僚的侧目,更会震慑那个在龙榻之上的帝王。自古以来,每每皇帝登上皇位之后,就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手下进行屠杀,这样的帝王不在少数。洪秀全杀杨秀清,雍正皇帝杀年羹尧,朱元璋制造的蓝玉案和胡惟庸案……这些本

  • 为何说“田忌赛马”的故事主角不是田忌,而是孙膑?|读战国(13)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田忌,孙伯灵,庞涓,魏国,齐国,魏惠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13):田忌赛马与桂陵之战文/松鼠爸爸齐威王在位时,齐国威风凛凛,傲视群雄,传奇多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至少有三个:一是田忌赛马,二是围魏救赵,三是围魏救韩。今天我们重点说说第一个:田忌赛马。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主人公有两个,一是齐国的将军田忌,二是他的谋士孙膑(bìn)

  • 田忌赛马:田忌用计取得胜利,其实是愚蠢的决定,多年后大祸临头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田忌,田忌赛马,庞涓,孙伯灵,魏国,齐国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一个时期,当时,诸侯国最多的时候就有一百多个。随后不断发生兼并战争,到了战国时期就下七个国家,也就是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齐宣王和齐威王在位的时候,齐国甚至成为了战国七雄的第一名。我们今天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齐威王时期的大将田

  • 从出兵救楚的秦毕公,到商鞅变法的秦孝公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商鞅,秦孝公,秦国,商鞅变法,魏国,吴起

    秦毕公前501年,秦毕公去世,其子秦夷公早亡,其孙继位,是为秦惠公一世。秦惠公一世,在位十年,在位期间,秦国继续衰落,乏善可陈,国际上倒有些大事,晋国智、赵、魏、韩四氏,灭范氏、中行氏,同时,孔子在鲁国崛起。前491年,秦悼公继位,在位十五年,在位期间,所做的唯一大事,是在都城雍邑,修建城墙,雍邑,

  • 曹操求贤令之辩:或比秦孝公汉武帝高明,郭嘉于禁崭露头角?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于禁,郭嘉,刘彻,袁绍,丞相,先秦,汉朝,周朝,求贤令,汉武帝,秦孝公,曹操手下

    建安十四年(209年)冬,曹仁终于完成了他打阻击的战略任务,在从遥远的汝南(今河南汝南县)赶来的友军接应下撤离了江陵城(今荆州区)退往襄阳(襄阳市襄城区),至此,孙刘联军与曹军之间的战斗,在东西两线都暂时停止了……建安十五年(210年)正月,曹操颁布了一道《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

  • 《大秦帝国》秦孝公为什么要狠心把赢驷扔到山野?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赢驷,秦孝公,秦国,魏国,商鞅

    白里一族缴给太子赢驷的粮食中掺有沙石尘土,这本是一个阴谋,赢驷却不问青红皂白,怒杀白里一族三十多人,造成了秦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交农”事件,秦国差点动乱,变法也差点功亏一篑。卫鞅霹雳手段,惩治了太子赢驷,割了太子左傅赢虔的鼻子,罢了太子右傅公孙贾的官爵,脸上刺字,流放陇西,以此平息了孟西白三族的怒气

  • 战国著名的改革家,向秦孝公提出“伯者之术”,组织领导伟大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秦孝公,秦国,商鞅,魏国,齐国,战国

    卫鞅也称为商鞅,他是战国时政治家,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卫鞅喜好法家的刑名之学。战国初见卫国微弱,不足展其才能,乃魏国,为相国公叔的门客,公叔痤很赏他,推荐他为中庶子(掌管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每有军国大事必征求他的意见,后来又把他推荐给君王魏,让其接替相位,魏未能任用。卫鞅听说秦孝公下

  • 秦孝公:秦四雄主之一、若没有他的努力,不会有秦始皇的千秋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秦孝公,嬴政,秦国,魏国,商鞅,商鞅变法

    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的努力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派大将军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大军包围了山东六国中最后一国,齐国首都临淄;秦王政派使者劝降齐王建,只要投降就可以免死,并给他以五百里封地,齐王建因此投降;至此秦国完全灭掉六国,秦王政一统天下,自称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秦国灭六国后把中国

  • 从以土地换和平麻痹对手的角度,分析秦孝公为何将国土让给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秦孝公,魏国,秦国,商鞅变法,魏文侯,商鞅

    导语:秦献公拼死收复的部分河西之地,秦孝公为何却拱手割让给魏国,从以土地换和平麻痹对手的角度,分析秦孝公为何割让土地?换取发展空间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是整个中原地区最为强大的国家,实际上在那个时候,魏国的实力在它整个历史发展当中的处于巅峰状态,后来的魏国无论哪个历史阶段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战国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