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的炒作大师,冯援靠自己的一张嘴,帮孟尝君东山再起

战国的炒作大师,冯援靠自己的一张嘴,帮孟尝君东山再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侦查号 访问量:2051 更新时间:2024/1/25 4:30:47

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时局的动荡,每个人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就连战国四公子中的孟尝君也是如此。

孟尝君在齐国的民间享有很高的声望,门下也有很多的食客,虽然他对齐国十分忠心,但是眼看着他的威望越来越高,齐也对他开始心存忌惮。

其他势力也早就看出了齐国这对君臣之间的嫌隙,于是当时秦国楚国的奸细不断在齐王那里挑拨。

他们告诉齐王现在人们在说到齐国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孟尝君,反而没人知道他这位君王。

齐王也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罢免了孟尝君的职位。

被废除职位的孟尝君此时和一个普通人无异,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曾经让他引以为傲的众多食客纷纷离他而去。

此时的他也真正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不过好在还有一些门客选择留在了他的身边。

冯谖(xuān)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不但没走,他还说只需要给自己一辆去往秦国的车子,自己就能让孟尝君再次受到重用。不仅如此还能让他得到很多的赏赐,获得更大的封地。

冯谖是一个很会揣测人心的人,他也是当时的“炒作大师”。他乘着一辆马车,同时还带了很多的礼物,想方设法地面见了秦王。

见到秦王之后,他说现在来这里的人都是帮助秦国,同时也是削弱齐国的,而去往齐国人的目的则恰恰相反。

这是因为当今很多的人都看出,秦、齐的争雄决定了大势的走,只要其中一方可以胜出,那么一切都尽在掌握。

他的话让秦王十分感兴趣,于是单膝跪地请教如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从而击败对手。

看到对方的这个反映,这位炒作大师这才慢悠悠地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他询问对方是否知道如今孟尝君已经被罢官在家。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又说如今齐国之所以可以拥有这样的地位,很大一部分都是孟尝君的功劳。

但是齐王不仅不心怀感激,还听信了他人的谣言将这样的肱骨之臣罢官,此时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是十分怨恨君上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孟尝君叛逃也是十分容易的,如果他可以来这边做事,那么就等于拉拢了齐国人的人心,此消彼长,对方也很容易被击败。

听了冯谖的话后,秦王深以为然,于是他也听从了对方的建议,准备了丰厚的礼物,用车子载着百镒黄金前往去请孟尝君。

此时冯谖却先行一步,赶在秦使者的前面回到了齐国,但是他并没有回去复命,而是再次进入了齐王宫。

来到王宫之后,他依旧分析了当前秦齐争霸的情况,见到齐王也赞同这种说法,他又说现在秦国一心想着击败齐国,所以现在的情况十分的危急。

另外他们的使者正载着百镒黄金来这里请孟尝君,这也相当于削弱了我们,对方的实力会大大增强,很容易改变目前平衡的局面。

齐王其实早已经听说了秦使者的事情,起初他并不知道秦使为何突然造访,冯援的话让也他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冯谖告诉齐王,既然对方想要招揽孟尝君,那么现在我们倒不如先一步恢复他的职位,同时给他更多的赏赐和封地,这样使者自然会无功而返。

齐王不敢耽搁,于是立即下诏恢复了孟尝君宰相的职位,并且在恢复他原本封地的基础上,还加封了一千户。

这个时候使者刚刚到达齐国,他们也立刻得知了孟尝君官复原职的消息。此时他们知道想要拉拢对方就是痴人说梦,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拿着准备好的礼物原路返回。

在孟尝君被废除职位之后,冯谖并没有付出太多的代价,只是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让他官复原职甚至得到了更多的封赐,这也是因为他了解当时的大势,同时明白帝王的心理。

于是他也可以利用语言和舆论左右对方的判断,只需要再加上一些适当的炒作,那么对方就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而在战国时代有很多人都和他一样全凭一嘴搅动天下风云,也是让人刮目相看。你还知道其他战国时期的能辩之才吗?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献:《战国策》,《史记》

注:文字来自钧儒说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钧儒说史!

标签: 齐国齐王秦国秦王战国冯援孟尝君

更多文章

  • 生在五月初五的孟尝君:一位逆袭者的“丛林法则”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孟尝君,秦王,屈原,丛林法则,齐宣王,司马迁

    文|高金国说起端午节,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屈原。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悲愤投江,于是有了端午节,以及今天的小长假。和屈原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名人,也和“五月初五”有关。不同的是,这天是屈原的忌日,却是他的生日。此人即“战国四君子”之一孟尝君,山东老乡一枚。孟尝君如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屈原

  • 战国名士孟尝君—针对弱点进行诱导术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齐国,宰相,孟尝君,战国策,淳于髡,诱导术,历史故事

    距今约2300年前,中国的战国时代有位著名人士--孟尝君。一提到孟尝君,很多人便想起“食客三千人”这句话。在孟尝君的食客中有当时齐国的名门贵公子,也经常有些宰相级的实力派人士。话说孟尝君有一年和齐湣王闹翻了,辞了宰相的职务后,回到自己的领地薛。孟尝君打算回到薛地之后,好好地休养一段日子,但是在他回薛

  • 为什么要把秦琼比作孟尝君?因为比作春申君就不是赞美而是侮辱了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秦琼,赵胜,唐朝,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黄易小说人物

    袁绍是战国四公子的铁杆粉丝,连说话做事都要跟着人家学,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闹出了笑话也丢了命;隋唐时期的秦琼秦叔宝,明明是当时未逢敌手的悍将,却被演义小说把谁也打不过他写成了他谁也打不过,又给他安了个“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的雅号。大家都知道,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是齐国贵族,名字叫田文。其他

  • 古代名人智慧:孟尝君人尽其用脱大难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秦国,秦王,大喜,昭王,孟尝君,四大名将,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家们都争相养士以为己用,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更是名的养士之人。仅孟尝君手下就有门客数千。孟尝君养士还有一个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是他不管什么人,只要来投奔的,一律赡养翼卵,不论道德良否,也不管能力大小。因为他觉得,用人就像用

  • 孟尝君:王安石称孟尝君为“流氓头子”

    历史解密编辑:西奥讲娱乐标签:孟尝君,王安石,秦国,齐国,春申君

    上一次,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历史上那么多天才,却唯独孟尝君受到了那么多的非议?”理由很简单:不同的社会地位王安石的一部著名作品《读孟尝君传》,虽是一段简短的诗句,却能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是一针见血,说孟尝君是个“奸贼”,在当今社会上,他就是一个无赖,这么多的客人,能有什么好东西?否则,孟尝君是齐国的宰

  • 战国四公子之孟尝君:为齐尽忠因病而亡,可悲其子争薛地而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薛地,齐国,齐王,秦国,魏国,孟尝君,魏无忌,历史故事,战国四公子

    齐国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瑗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职务后,得以在薛地安身。冯瑗去秦国说动秦王,派车马来接

  • 孟尝君有多狠?只因别人在大街上嘲笑他个子矮,他便杀光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凯旋帝国史标签:齐国,赵胜,王田,史记,孟尝君,平原君,四大名将

    倘若说起战国时期的优秀人物,人们都会想到“战国四君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此四人因为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并获得了人们的好感。但是事实上,这四人的品行却有待考究,比如孟尝君便不是一个善茬。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是战国时期齐国

  • 门下尽是鸡鸣狗盗之徒?探究孟尝君的用人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家有历史标签:齐国,秦国,秦王,魏国,齐王,孟尝君,历史故事

    孟尝君名为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以礼贤下士著名。孟尝君的父亲对他很欣赏,让其主持家中事务,他广泛招揽宾客,在诸侯之中名声很广。当时来到孟尝君门下的食客有上千人,无论贵贱。然而,宋代诗人王安石曾评孟尝君是“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的人,说他不过是偷鸡摸狗之人的首领。孟尝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安石为什么说他的

  • “战国四公子”谁的结局最惨?黄歇身首异处,但孟尝君则身名俱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孟尝君,黄歇,信陵君,春申君,魏无忌,秦国

    “战国四公子”谁的结局最惨?这要看所谓的“结局”指的是啥。如果比较谁死得惨,那么他们四人的悲惨程度由低到高分别是: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前三者好歹都是安然去世,黄歇惨遭身首异处;但如果比较他们身后获得的评价、后代的情况,那么由好到坏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孟尝君

  • 会花钱有多重要?孟尝君砸钱养门客,声名鹊起!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孟尝君,齐国,秦国,秦宣太后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这一讲我们进入周赧王十五年(前300年),《资治通鉴》简要记录了4桩大事,我们先看第一件事:秦国泾阳君到齐国当人质。这位泾阳君,是宣太后的亲生儿子,昭襄王的同母兄弟。这个时间里,昭襄王刚刚成年不久,还没有嫡亲骨肉可以送出去当人质,眼下最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