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名士孟尝君—针对弱点进行诱导术

战国名士孟尝君—针对弱点进行诱导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风牛马不相及 访问量:4953 更新时间:2024/2/15 13:21:09

距今约2300年前,中国的战国时代有位著名人士--孟尝君。一提到孟尝君,很多人便想起“食客三千人”这句话。在孟尝君的食客中有当时齐国的名门贵公子,也经有些宰相级的实力派人士。

话说孟尝君有一年和齐湣闹翻了,辞了宰相的职务后,回到自己的领地薛。孟尝君打算回到薛地之后,好好地休养一段日子,但是在他回薛地不久后又发生事情了。

邻近薛地的南方大国楚,正大举挥军要进攻薛地。

薛地和楚国的国力相比较,简直有天壤之别,若真的打起仗来,毫无胜算。唯一的办法是齐国请援,但他又刚和湣王闹翻,事到如今也不好向湣王开口请援,因此孟尝君十分的苦恼。

就在这时,救星不请自来,淳于髡奉了湣王的命令出使楚国,归途顺便到薛地向孟尝君问候。

“一切就要依赖他了!”

孟尝君一听到淳于髡的名字,才舒展愁眉。

孟尝君所要依赖的淳于髡,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呢《史记》中有如下的介绍:

“淳于髡是齐国的入赘女婿,身长约五尺,人很机灵,能言善道,所以常常为诸侯们所差遣,每次也都能不辱使命地完成。”(滑稽列传)

“淳于髡,齐国人,博闻强记,学向不单属一派,以察颜观色为业。”(孟子荀卿列传)

由此看来,交涉这个工作对淳于髡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他和齐国的王室-一威王、宣王、湣王等三代都有密切的关系。威王爱惜他的才能,总是以诸侯之礼接待他。宣王时代,任命他为学问研究的中心人物。所以到了滑王,他对王室的政治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其间他和宰相孟尝君的关系也很密切。

“除了他之外,没有其他人可依赖。”

陷于绝境的孟尝君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也不无道理。

孟尝君立刻到郊外迎接淳于髡,并大设盛筵欢迎,席间对他请求说:

“现在楚正欲大举入侵,薛的力量又如此薄弱,无论如希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如果先生见死不救,就此抛弃我们,那我们必死无疑。"

“一切依照你的指示。”

淳于髡马上就接受了孟尝君的请求。由此看来,淳于髡老早就想助孟尝君,才会趁机顺道来访。

淳于髡回来齐都,立刻请求谒见湣王。表面上他是以使者的身份来复命,实际上是想为孟尝君请求援兵。

复命之后,湣王问道:“现在楚国的情况怎样”

湣王说出此话,或许只是以一种慰劳的心情询问,或许他是真的想知道楚国的动向,但无论如何,湣王的问话无粲地给了髡一个极佳的机会。

“我感到困扰的是楚国是如此地顽固,而薛又是如此地无自知之明。”

淳于髡故意将话题转向薛。

湣王不自觉地陷入淳于髡巧妙的陷井里,问:“到底是怎样回事”髡慢慢地接着说:

“薛也不考虑自己的力量,就在当地建起祭祀先代的祀庙。现在楚国要进攻薛地,根本不会把祖先祀庙放在眼里。薛真是无自知之明,而楚也太顽固了。我所指的就是这件事啊。”

湣王的表情稍微缓和下来。

“真的吗薛地真建有先代的宗庙吗”他立刻派遣援兵帮助薛地。

这段是记录在《战国策》里,《战国策》的原著者姓名不详,或许只是当时的口承之类或是记录的片断罢了。但其中还附加了很多珍贵的,类似原著者的评语。

“慌乱之中,随意地请求别人时,效果是可预知的。而一位好的交涉者,只是稍微叙述事情的趋势和动向,便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丝毫不费吹灰之力。

这段评语就是针对淳于髡巧妙的交涉术而写成的。他没有说出任何一句要帮助孟尝君的话,只是提出湣王的最大弱点,也就是祖先的宗庙。

保护祖先的宗庙是现任国王的最大义务之一。所以他必须出兵帮助保护宗庙的薛地。薛地的危机也就是齐国的危机。对于湣王而言,这决不是他人之事。

所以淳于髡只要提出这一点就足够了,而湣王在知道薛地建有祖先的宗庙时,便立刻派出援兵帮助薛地抗楚。

发布于:北京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要把秦琼比作孟尝君?因为比作春申君就不是赞美而是侮辱了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秦琼,赵胜,唐朝,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黄易小说人物

    袁绍是战国四公子的铁杆粉丝,连说话做事都要跟着人家学,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闹出了笑话也丢了命;隋唐时期的秦琼秦叔宝,明明是当时未逢敌手的悍将,却被演义小说把谁也打不过他写成了他谁也打不过,又给他安了个“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的雅号。大家都知道,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是齐国贵族,名字叫田文。其他

  • 古代名人智慧:孟尝君人尽其用脱大难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秦国,秦王,大喜,昭王,孟尝君,四大名将,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家们都争相养士以为己用,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更是名的养士之人。仅孟尝君手下就有门客数千。孟尝君养士还有一个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是他不管什么人,只要来投奔的,一律赡养翼卵,不论道德良否,也不管能力大小。因为他觉得,用人就像用

  • 孟尝君:王安石称孟尝君为“流氓头子”

    历史解密编辑:西奥讲娱乐标签:孟尝君,王安石,秦国,齐国,春申君

    上一次,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历史上那么多天才,却唯独孟尝君受到了那么多的非议?”理由很简单:不同的社会地位王安石的一部著名作品《读孟尝君传》,虽是一段简短的诗句,却能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是一针见血,说孟尝君是个“奸贼”,在当今社会上,他就是一个无赖,这么多的客人,能有什么好东西?否则,孟尝君是齐国的宰

  • 战国四公子之孟尝君:为齐尽忠因病而亡,可悲其子争薛地而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薛地,齐国,齐王,秦国,魏国,孟尝君,魏无忌,历史故事,战国四公子

    齐国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瑗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职务后,得以在薛地安身。冯瑗去秦国说动秦王,派车马来接

  • 孟尝君有多狠?只因别人在大街上嘲笑他个子矮,他便杀光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凯旋帝国史标签:齐国,赵胜,王田,史记,孟尝君,平原君,四大名将

    倘若说起战国时期的优秀人物,人们都会想到“战国四君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此四人因为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并获得了人们的好感。但是事实上,这四人的品行却有待考究,比如孟尝君便不是一个善茬。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是战国时期齐国

  • 门下尽是鸡鸣狗盗之徒?探究孟尝君的用人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家有历史标签:齐国,秦国,秦王,魏国,齐王,孟尝君,历史故事

    孟尝君名为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以礼贤下士著名。孟尝君的父亲对他很欣赏,让其主持家中事务,他广泛招揽宾客,在诸侯之中名声很广。当时来到孟尝君门下的食客有上千人,无论贵贱。然而,宋代诗人王安石曾评孟尝君是“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的人,说他不过是偷鸡摸狗之人的首领。孟尝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安石为什么说他的

  • “战国四公子”谁的结局最惨?黄歇身首异处,但孟尝君则身名俱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孟尝君,黄歇,信陵君,春申君,魏无忌,秦国

    “战国四公子”谁的结局最惨?这要看所谓的“结局”指的是啥。如果比较谁死得惨,那么他们四人的悲惨程度由低到高分别是: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前三者好歹都是安然去世,黄歇惨遭身首异处;但如果比较他们身后获得的评价、后代的情况,那么由好到坏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孟尝君

  • 会花钱有多重要?孟尝君砸钱养门客,声名鹊起!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孟尝君,齐国,秦国,秦宣太后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这一讲我们进入周赧王十五年(前300年),《资治通鉴》简要记录了4桩大事,我们先看第一件事:秦国泾阳君到齐国当人质。这位泾阳君,是宣太后的亲生儿子,昭襄王的同母兄弟。这个时间里,昭襄王刚刚成年不久,还没有嫡亲骨肉可以送出去当人质,眼下最亲的

  • 五月初五生子妨父母,孟尝君被父亲抛弃,如何自救?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齐国,秦王,秦国,魏国,齐王,孟尝君,历史故事

    01.五月子——孟尝君齐国宗室大臣田婴特别能生,有四十多个儿子,在当时的贵族间传为佳话。儿子一多,难免就会吝啬父爱,不会像普通人那样将每个孩子当做心头肉。有一年的五月初五,田婴的一个小妾又给他添了一子,田婴得到消息后,不仅没有高兴,反一脸苦大仇深。他急急忙忙赶来亲自面见已经产完子的小妾,当然不是关心

  • 孟尝君是怎么说服赵国燕国救援魏国的?不怕打仗,也不怕打硬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孟尝君,燕国,魏国,赵国,秦国,齐国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周赧王三十二年(前283年),《资治通鉴》记载有4件大事:(1)秦、赵两国在穰地举行外交活动,秦国拔取魏国安城。(2)齐襄王继位。(3)秦昭襄王向赵惠文王讨要和氏璧。(4)卫嗣君驾崩,卫怀君继位。先看第一件事。这段时间里,国际社会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