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邓艾过阴平意味着什么,你以为能据险守江油?太看得起诸葛瞻了

邓艾过阴平意味着什么,你以为能据险守江油?太看得起诸葛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3108 更新时间:2024/2/13 7:19:17

那些年对诸葛瞻的评价。司马炎:“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晋朝尚书仆射山涛曰:“虽不达天命,要为尽心所事。”东晋大臣干宝也有”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忠孝存焉。“的评价。

司马炎

一、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句话,”好同志,可惜能力差了点。“其实也好理解,一个人如果太优秀,福泽也会影响到方方面面,难免会使大家对其直系爱屋及乌。更何况是从小就被发现”聪慧可爱、博闻强识,才思敏捷“的诸葛瞻呢。

小时候就很聪明还很可爱

上下对诸葛瞻的期望有多高?举2个例子。其一,蜀汉立国后只封过2个”军师将军“,一个是诸葛亮,”唯二“就是诸葛瞻,这就有点像米兰的3号重新解封了。其二,每当政府有”善政佳事“ ,即使不是诸葛瞻“所倡”,老百姓也会奔走相告。

他能重现父辈的辉煌吗?

”葛侯之所为也。”想象一下这场面,不代表了蜀汉群众对”道不拾遗,强不侵弱“时期的迫切向往吗?作为诸葛亮正宗嫡子诸葛瞻,从踏入仕途的那一天,就很难不被大家拿来和光荣的父辈比较。其实过得很辛苦,一言一行会被拿到放大镜下甄别。

仁政故事——道不拾遗

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忘乎所以而谨言慎行,也算是少年老成了。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任尚书事,终于成为了国家的执事人之一。之后便做了2件事。其一,制约姜维。正当要上表时。黄皓的事情却来插了一脚。

刘禅和黄皓

”大将军(姜)维恶(黄)皓之恣擅“向后主提议杀之。“但黄皓立马在后主面前认了怂,姜维遂”诱皓求(后主)沓中种麦“,顺势避祸去了。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诸葛瞻再也没有了执掌兵权的机会。其二,除掉黄皓。做了哪些事情呢?

道个歉还不容易

《三国志》没有记载。绵竹之战却看得出来。《华阳国志》:诸葛尚:“父子荷恩,不早斩黄皓,以致败国殄民,用生何为。”遂匹马驰向魏军而死。《元和郡县志》:诸葛瞻:“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

诸葛尚只有17岁

这就是诸葛瞻”唯二“的工作打算。但执事时间太短(263年蜀亡),都没能达成目标。从他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当邓艾大军偷袭阴平的消息传来,此时所谓的瞻将军竟然是没有一点”实战经验“。

最主要还是没兵权

二、”不救江油“,终究还是错付了?

邓艾过阴平意味着什么?奇兵天降,蜀汉上下乱成一锅粥。”伤害不大,震撼性极强。“当此危局,若要激励民心士气,不至造成精神崩溃的局面,恐怕只有祭出”诸葛“大旗了。可惜”精神力加持“也需要实际带兵能力为核心。

偷渡阴平

为人诟病的第1个错误。”艾由阴平、景谷傍入……瞻盘桓未近,祟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祟至于流涕。”《三国志.蜀书》。意思是说,邓艾要打来了,黄崇多次建议,“前出救江油以利于据险而守。”

邓艾进军图

可诸葛瞻是放着天险不守,却在涪县磨蹭,简直就是马谡“舍水据山”的翻版啊?然而,看看地图就很清楚了。邓艾偷袭阴平之后要攻克的第一个关隘是江油。由图可知,邓艾只要占据了江油,再走出江油南面的山地,就进入了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

地形地貌

而涪县离江油还有多少里?200里。离南边的山区多远?100里。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没有网络,诸葛瞻怎么知道此时救江油来不来得及?大军稀里哗啦地拉过去,若邓艾已攻取江油,不是疲师远征反被截击吗?

距离问题

兵法云:“百里而争利……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古代行军,100里的机动,往往只有十分之一的“劲者”能到并投入战斗。这是非常危险的。诸葛瞻在涪城未动,更可能是他认为江油已经没救了,只能勒马整军,以逸待劳和邓艾决战。

孙子兵法

事实证明,“先登至江右,蜀守将马邈降。”《三国志.魏书》。邓艾军到江油时守将迅速献城了。这就说明黄祟的建议未必是个好计策,诸葛瞻去救会死得很惨。《三国志.魏书》也记录得很清楚,邓艾的部下田章“出江油”未到百里。

马邈

就“先破”“蜀伏兵三校”。我认为直到此时,诸葛瞻才获得了魏军的准确定位。如真的采纳黄崇的计策,估计史书也会这样记载吧。“瞻至涪县,崇欲急行据险。(马)遵恐无险可守,屡劝瞻回守绵竹。瞻不纳,遵至于流涕。”

卫星定位弱

三、“不应出城”,安心等得到姜维的回援吗?

邓艾偷渡阴平尚可救,丢了江油意味着天险已失,大势已去。蜀军只能退守绵竹。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诸葛瞻死守城池,能等到姜维回援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要清楚的是,邓艾刚刚度过阴平的时候,却是后无援军,前无补给。

邓艾

甚至连攻城时的弓箭还有几袋都说不一定。哪怕再看地图,绵竹已是平原除了孤城一座无险可守也罢,只要诸葛瞻不去野战,也能耗死他。这个道理,估计没有诸葛亮后人BUFF加成,就一个普通人也明白。

绵竹之战

可为什么诸葛瞻不求自保、死守城池,反而要出战送死呢?还是看地图,此时手握江油、涪城一线的邓艾已没有了后勤之忧,说不定还能动员一波蜀地军民支前。什么攻城器具、粮食供应自然是奇兵天降的结果,诸葛瞻来不及坚壁清野。

坚壁清野

最重要的是从战略层面看,只能是绵竹当地的豪强和大户受的惊吓太大人心不附,投降论占据主导了。诸葛瞻没有信心这些人不在攻城的时候开城门。估计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手中的士兵也没什么斗志。

代表人物

与其在睡觉的时候被人绑了,倒不如趁还没反应过来,通过野战速胜邓艾,以重振分崩离析得民心士气。蜀地长久以来的厌战情绪及天下一统的大势,决定了邓艾虽远至但不缺时间,诸葛瞻主场作战却只能求速胜的无奈。

那就出来吧

结果就是历史呈现出来的样子了。一个实战经验为0的诸葛瞻,带着一群富家子弟:黄崇(黄权之子),张遵(张飞之孙)李球(禁卫军统领),率领一群内卫部队,在常胜将军邓艾率领的被姜维北伐锻炼出来的精锐正规军面前,全军覆没。

一门三代忠烈

自诸葛瞻以下伏尸遍地、血流成河。从天资看,诸葛瞻聪明伶俐;从仕途看,他也有水准以上的才能;从军事看,从首战能击败邓艾,想必也会是个将才。可历史给他熟悉大局、把控全盘的时间不够多,仅仅2年而已。

也还是打赢了一场

诸葛亮被司马懿评价为“天下奇才”,尚不能收拾这团烂摊子,活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更何况是才能尚未兑现的诸葛瞻呢?历史好像给了他机会,其实压根什么都没有给。光荣地与大厦同倾或许是唯一的归宿吧。值得敬佩的诸葛瞻!

更多文章

  • 邓艾偷度阴平险径,蜀主令诸葛瞻迎敌,诸葛瞻父子为国捐躯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邓艾,钟会,魏军,蜀军,三国,诸葛瞻

    邓艾对钟会私将诸葛绪押解入京师而不满,为了伐蜀大局,暂时不与钟会计较。邓艾来见钟会,建议钟会既然已取汉中,早日取剑阁。钟会问他,你有什么好的军事计划?邓艾言,可以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直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趁机取剑阁,可获全功。钟会大喜道:"将军此计甚妙!可即引兵去。吾在此专侯

  • 诸葛瞻拥有七万雄兵是否真实?为什么他们会败于邓艾手两千残兵?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邓艾,诸葛瞻,蜀汉,诸葛亮,刘禅,姜维

    魏明帝曹叡死后,曹芳继位,而经历了“高平陵之变”,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不久之后,司马昭一番运作,开始挥师伐蜀。当时魏军的兵力部署和分配,主要分为三路。兵力最多的一路,由钟会带领,为十万余人,而这十万余人,被钟会再分为三路,分别由子午谷、斜谷、骆谷三个方向进军汉中。另外一路兵力为三万余人,由诸葛绪带领

  • 诸葛亮独子诸葛瞻在绵竹战死之后,诸葛亮是不是就绝后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诸葛亮,诸葛瞻,邓艾,诸葛瑾,蜀汉,刘禅

    在三国当中,关于诸葛亮家族的事情,似乎在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于绵竹战死之后,就杳无音讯了,至少在历史中的记载就变得比较少,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诸葛瞻战死之后,诸葛亮就绝后了呢?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史料以及一些民间记载来分析,虽然这些东西有的还需要仔细斟酌,但是对于我们了解真

  • 他比刘封孟达还可恨,把刘备的江山拱手送人,姜维诸葛瞻被他坑惨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刘备,姜维,刘封,诸葛瞻,孟达,曹操,汉朝

    身处乱世,家道中落,虽然是皇室宗亲,但是刘备却只能受尽战乱,包含贫困之苦!幸而遇见张飞,关羽,这一下子便燃烧起了刘备匡扶汉室的宏图霸业。刘备本人是吃过不少苦头,一直靠着贩卖草席及草鞋为生。对于刘备来说这并不是坏事,因为在闹市刘备遇到的机会就会越多,镇上一有风吹草动,他也是第一个知道。而且刘备还可以在

  • 虎父无犬子,为何诸葛瞻没成为第二个诸葛亮,反而输的一塌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诸葛亮,诸葛瞻,姜维,蜀汉,刘禅,邓艾,黄皓,虎父无犬子,天文学家,三国

    诸葛亮在世,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司马炎诸葛亮在46岁时,老来得子,起名叫诸葛瞻,这个孩子也是诸葛亮这一生中唯一一个亲生儿子。诸葛瞻年幼聪慧,乖巧可爱,深得大家喜欢。“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然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这句话是出自诸葛亮的一封家书,但这句话似乎很矛盾,在一般的

  • 儿子诸葛瞻战死后,诸葛亮是不是就绝后了?他重孙曾和王羲之见面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诸葛亮,王羲之,诸葛瞻,蜀汉,诸葛瑾,邓艾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一生立志于匡扶汉室,壮大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众人感动。诸葛亮死后,他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他的衣钵,在蜀汉身居高位,不过最终在抵抗魏军时阵亡,那么诸葛瞻战死以后,诸葛亮是不是就绝后了呢?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绝后,他的后代一直活了下来。据称诸葛亮有三个儿子:诸葛乔、诸葛瞻、诸葛质

  • 姜维听说诸葛瞻绵竹战败,为什么不回援成都,却向东去了巴中?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姜维,诸葛瞻,蜀汉,钟会,刘禅,张飞

    蜀汉的最后时刻,姜维守住剑阁,已经挡住钟会主力,使其粮草不济。眼看胜利在望,没想到邓艾剑走偏锋,从阴平小道直插益州腹部。诸葛瞻一败涪城,二败绵竹,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自杀身亡。正史记载,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后,撤出了剑阁防守阵地,但是他没有按常理回援成都,救主公刘禅,却向东去了巴中,这是为什么呢?姜维退兵

  • 孔明之子诸葛瞻自尽!满门忠烈无人投降,邓艾下跪致敬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诸葛亮,邓艾,诸葛瞻,刘禅,蜀汉,姜维,孔明,孔明(艺人),电视演员,三国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句民间谚语把中国家族传承说明白完了,一般来说父亲比较厉害的,儿子后辈都不会差到哪里去,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儿子,名声不是很大,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虽说他确实没有诸葛亮那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但他为蜀国做事却足够忠烈。诸葛瞻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号人杰了,只不过这样的人活得有点

  •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临死前为何后悔没有除掉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诸葛亮,姜维,诸葛瞻,蜀汉,司马懿,刘禅

    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靠着自己的能力,撑起了蜀汉政权,这也让他成为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文臣。诸葛亮常常被认为是圣人,尤其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念,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过诸葛亮他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始终是无法成功北伐。尤其是他在后期,遇到了司马懿。在同司马懿的交手中,诸葛亮没有能更进一步

  • 值得扼腕一叹的“虎父犬子”——诸葛瞻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诸葛瞻,蜀汉,姜维,诸葛亮,邓艾,曹魏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近乎完美的人物。不仅仅是因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还有忠贞高洁的个人品德。“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千百年来无数人倾心于诸葛亮的魅力之下,有关于诸葛亮的诗歌作品也是数不胜数。可以说诸葛亮已经成为一个人臣的终极榜样。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的评价就不怎么样了。不要说“虎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