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这是李斯在临刑前,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在被杀的行列之中,一时心酸所说的话。简单来说,就是李斯想要再次和儿子一起,牵着黄狗,一起出上蔡城东门打猎,可惜再也没机会了。
这一遗言很简单,但是读起来却让人感到有些伤心。人生匆匆数十年,李斯从一个穷光蛋,靠自己的学问,成为了辅佐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大秦丞相。
又从一位权倾朝野的丞相,沦落为即将被腰斩的阶下之囚。这一切恍若隔世,那一刻李斯想不到荣华富贵,想不到功成名就,也不愿想起秦始皇,他唯一想到的,就是跟儿子昔日一切出去打猎的场景。
地位曾经如此崇高的一个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所回忆的都是陪伴家人的日子,可见人这一生到底为了什么而活,李斯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
一、功成名就,那是留给后人看的。
你知道李斯是谁吗?一提起李斯,是个中国人基本上都能知道,因为李斯和秦始皇之间,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提秦始皇,就会提到李斯,而秦始皇是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几乎是提到封建王朝的历史,就必须要提到秦始皇,因此李斯也跟着沾边,名留青史。
他本是楚国的一个小吏,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在家混了很多年的李斯,决定干出一番大事业,因此他选择前往齐国,拜荀子做老师,学习帝王之术。
学成以后,李斯又跑去了秦国,因为纵观天下七国,唯有秦国才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可是现实打了李斯一个嘴巴子。
因为李斯去了秦国以后,并不是立刻就得到了提拔,他连秦始皇的面都见不到,只能跟着吕不韦后面转悠。
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李斯终于得到了与秦始皇见面的机会。他恨不得把自己肚子里的墨水都倒出来,最终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
此后李斯便跟着秦始皇一起打天下,他制定了先灭亡韩国,来震慑其他五国的计划,秦始皇也是这么实施的。
后来秦始皇因为郑国渠事件,下达逐客令,驱逐六国来人。也是李斯写了一篇《谏逐客令》,这才化解了秦国的人才危机。
完成大一统以后,秦始皇又根据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用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高速公路,也全部都是李斯提出的建议,均被秦始皇一一采纳。
在外人看来,从廷尉成为大秦丞相,李斯位极人臣,那是多么无上的荣光。可惜在他跌落神坛的时候,这些东西全都不是李斯所怀念的,这未免让人过于惊讶。
原来追逐了一辈子的名利,到头来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那么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呢?李斯的遗言给出了答案。
二、李斯因名利起家,也因名利败家。
李斯为了追求名利,放弃了过小家团聚的日子,只身前往齐国求学,又只身前往咸阳求官。他这一生都在为了名利而拼搏。
可以说这也是大多数人愿意过的一生,因为我们也希望像李斯一样,功成名就,不枉此生。但也正是因为对名利的追求,使得李斯败在了名利之上。
当秦始皇的车驾来到当初赵武灵王饿死的沙丘宫时,碰巧的是,秦始皇也突然暴毙了。这一年秦始皇才不过50岁,由于是暴毙,因此连个遗言都没能留下。
服侍秦始皇的赵高,也是一位追求名利的人。他打算迎立跟自己关系更好的公子胡亥做皇帝,因此找到了李斯,希望李斯能够赞成此事。
赵高给出的理由是,公子扶苏跟蒙恬他们关系更好,如果公子扶苏继位,那你李斯的丞相之位可能就是蒙恬的了。
名利啊名利,李斯最终还是被名利冲昏了头脑,选择支持胡亥和赵高。结果公子扶苏自尽,胡亥成为了秦二世。
李斯还觉得自己能保住丞相之位,甚至在宴会上表示,他的地位,作为臣子,已经没有人能够超越了。结果李斯大难临头了。
因为赵高也想要做位极人臣的那个人,所以李斯必然是要让位的。因此李斯就这么被赵高给害了。
与其说是被赵高给害了,倒不如说是被自己给害了。因为自己一直在追求名利,结果却因为名利被人给收拾了。
三、李斯的遗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或许就是对李斯人生最好的总结了。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几乎是比比皆是。
远的不说,就说秦朝后面的汉朝,给汉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齐王的韩信,到头来得到了什么呢?还不是被人乱棍打死?西汉末年,王莽做了几十年的外戚权臣,最后还不满足,选择篡位自立。可是后来他又得到了什么呢?还不是被人给宰了?东汉末年的权臣董卓,那么努力地想要做太上皇,结果得到了什么呢?不仅遭人唾弃,而且还被自己的义子吕布给宰了。由此可见,追逐名利的道路上,永远都伴随着各种风险。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很聪明,一定可以规避掉这些风险,但是韩信、王莽和董卓这些人,难道就不聪明吗?
倒不是说追逐名利是错误的,谁也不能这么说,因为你是个人,你存在于这个社会,当然是要追逐命令的,谁让有人就构建了这么一个以追逐名利为目标的社会呢?
但是从李斯的遗言中,我们看不到追逐名利的影子,一个追逐了一辈子名利的人,最后居然怀念的是跟儿子一起打猎的时光,多么讽刺的一件事啊。
总结:李斯告诉我们,问问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追逐名利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位置必须要摆正了。李斯用一生的教训告诉后人,追逐名利永远不是放在第一位的。
李斯求学、求官数十年,直到功成名就才跟家人在一起生活,而那个时候已经失去了当初的乐趣。儿子长大了,也开始追逐名利了,再也不能跟儿子一起去打猎了。
因此在李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肯定是希望多花点时间陪在家人身边,哪怕是放弃一部分名利,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参考资料:《史记》
《史记》真的需要一读再读,我觉得人生的很多道理,都蕴含在这本书当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看一生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