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千古一相,最后为何会被腰斩

李斯:千古一相,最后为何会被腰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求知所 访问量:3571 更新时间:2024/1/14 1:45:52

战国各路枭雄横扫千秋,诸子百家争鸣,战国是历史的交汇时期,文化,制度,人文,在战国时期百花齐放。

后人往往把战国时期认为是动荡残酷的,但历史的另一面,客观地发掘出来了战国时期诞生出杰出乃至影响后世的人们。李斯,在人海中脱颖而出,造就了时代传奇。

他的人生神秘甚至诡谲,对统一六国的秦朝做出了巨大贡献,放眼后世,其编撰的作品、颁布的政令是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桥梁、先秦思想哲学的领路人。

但李斯的结局却急剧悲怆,腰斩之刑结束了他的生命。

战争风云 崭露头角

战国各诸侯国争霸,礼崩乐坏是这个时期的代名词,诸侯国间互相攻伐领土,边疆战事频繁。

秩序较为混乱的社会,阶层流动在这一时期频繁发生,百家争鸣这个时期上演得积极精彩。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因材施教,以仁为本,崇尚周礼;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而荀子主张性恶论,天行有常,重视礼法作用于人的制度,重视等级制度。

李斯在做文书小吏后去齐国拜荀子为师,李斯是荀子的入室弟子,而李斯后来成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对荀子真正是否属于儒家学派存在很多争议。

荀子性恶论“其礼义,制法度”强调用法度来约束人性的“恶”。用礼乐秩序教化社会,而后李斯的法学思想对于社会秩序的态度,也受荀子教授的影响。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多被人们和统治集团所推崇,法家主张富国强兵,这在战国需要以此思想发展战斗力,以法构建森严的秩序规则。

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各个阶层,法制管理是诸侯国所需要的统治手段。

李斯到齐国拜荀子为师后,心怀志向,想在政治与思想领域中做出成就,他首先到达秦国,当时他放弃作为楚国地方小吏的官职,最先被吕不韦注意并得到重用。

当时的秦国在战国末期已经实力强大,多数才子布衣向往去秦国实现理想或憧憬在秦国平步青云。

史记记载吕不韦“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累计万贯财产的富商出身,在赵国结识人质安国君之子(异人)。

异人生母地位低微,母子不受安国君宠爱,安国君是秦昭襄王次子(赢柱),秦昭襄王年岁已高,即位之时随时到来,是世袭罔替的重要关头。

吕不韦认为异人有帝王潜质,所以吕不韦借此机会想要解救异人,二人约定待异人成功继承承诺“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公元前251年异人成功继位,公元前249年封吕不韦为文信侯,任秦国丞相。在秦国李斯对自己看待政治权术的想法加之是荀子门生,在吕不韦府中当门客并很快得到赏识。

异人在位不久驾崩,嬴政13岁即位,吕不韦任用李斯作为管理秦王(嬴政)侍卫的官员。李斯借此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政治韬略,秦王也非常赏识李斯。

通读人心 拿捏命脉

此后在嬴政继位初期,李斯辅佐嬴政,致力于统一六国的政治策略与帝王权术,包括战术分析等。

李斯的一手“离间计”:离间于人心之间,离间的是诸侯国中央君臣之中,李斯的政治主张帝王操控权术带来扭转的局面。

离间使敌国出现内讧,其中包含纵横家的“术”,而后法家提倡“法、术、势”相结合,有序整顿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

嬴政采纳李斯的建议,派遣姚贾,利用纵横之术,让中央内部产生叛徒,从叛徒衍生成叛变引起党鹏之争,从而达到混乱朝纲的目的。

如宁腾背叛韩国后成为秦国内史。其次离间为收买棋子诱惑官员大夫贪享钱财,利用内奸深入敌国关节,串通消息。

所以后来秦国得到韩国的南阳城是秦国掌握优势的重要领土。秦强韩衰的局面在李斯的棋盘中悄然布阵,落子只在一瞬之间。

反间计其二离间李牧和赵王迁,李牧是赵国名将,负责抵御秦国和边境危急,李斯再次收买赵国心腹重臣郭开,朝堂关于李牧不忠的消息迅速传开,举国舆论发酵,赵王听信谗言,君臣离间。

而后李牧被赵王下令调换军职,李牧心系国家坚持不从,于是不久被赵王处决。从此赵国失去了坚贞名将,元气大伤,不久秦灭赵。

李斯心系大局,主张先灭韩的决定直接影响了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局面,一招离间离的是人心,灭的是国家。

攀升青云 构造一朝蓝图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李斯被封为客卿。著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皇帝制度,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出自李斯对嬴政的政治影响。

李斯在辅佐嬴政的时间里,一直离不开帝王之术的思想,所以他以法家为代表思想来治理国家。

嬴政与李斯二人的关系,在一篇劝逐文书中侧面体现了出来:秦王之前听信下臣言外国客卿想在秦国开发水利田地,是对秦国不利,耗费国力的。

秦王于是下令逐客,其中包括李斯本人在内,李斯写出《谏逐客书》不但秦王欣然采纳,还重用了李斯。而后逐客中的客卿慰缭等人都对秦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后世评价秦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顺应时代发展规律,而李斯法家主张的重视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在实践上有多么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

其一:废除分封制。前朝分封制的弊端体现出其制度并不再适用于天下统一的社会格局了。建立郡县制解决了诸侯割据的问题,以及提高社会稳定性。

再者法家思想贯彻整个秦朝,李斯利用收买人心来完成计划的目的,鲜明突出了法家的利己主义,重视利益一直是李斯的政治作风,并且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成效显著。

历史没有绝对性,虽说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但他也吸取了儒家先进思想,因材施教,重视贤才,重振礼法,阶级制度这也是儒家的“礼”度。

其二“大一统”中,李斯提出的重要主张有文字统一(书同文),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法律制度统一。这几大主张,对后世影响巨大。

在秦国统一初期的局面,凝聚各民族的文化需要从文字文体做基础,因为文字是人们、社会交流的必要载体,基础文化统一,国家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货币,度量单位是经济流通交换的途径,车轨统一对于各地交通运输包括漕运是非常必要的,车轨直接影响着交通媒介运输的效率与运行模式。

由此看来,李斯的才华思想,真正运用到了社会实践中,大秦需要李斯的智慧,造就大一统的帝国,联结华夏民族延续文化。

就“法”来讲,焚书坑儒的做法在法家思想里重点突出加强思想控制,后世所看到的焚书坑儒的作为会认为过于残暴。

放眼李斯眼中的社会,重新组建的国家,思想统一是尤为重要的,但因其行为粗暴。

《秦始皇本纪》:“记载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乃今诽谤我,以重不德也....”私下有后生群臣谈论秦始皇失德之举。

由此看来李斯倡导的法家思想里严酷的法律确实整顿了社会秩序,也承担了严苛管理下的后果,不通仁义全盘消殘是为不妥之举。

风云变幻 世事无常

公元前210年历史著名的沙丘之变,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宰相赵高胁迫李斯伪造诏书,在对继承皇位人选上,伪造成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继位,窜写公子扶苏不孝不义,至扶苏自尽。

此时历史的轨迹发生了人为的偏移,扶苏一界正道被一篇“诏书”消失在了正统继位的路上,卒以亡秦。

李斯听信谗言,屡次劝谏秦二世,惹恼秦二世;而后赵高在秦二世面案前多次诽谤李斯独揽地方权力,郡守勾结贼匪,并上书告发,此时李斯愤怒也上书告发,但秦二世知心人巧言令色的赵高,于是下令彻查李斯罪行。

以李斯勾结地方盗匪,并在牢狱中对李斯给予重刑逼供,但李斯执意上书向秦二世辩解,结果就是李斯以赵高诬陷其谋反之罪腰斩于咸阳市。

多评价赵高指鹿为马,为虎作伥,李斯在狱中受到的残酷刑罚,感叹道秦再无法度,小人陷害,何以天容。

李斯的遭遇也有自食其果的缘由,听信赵高去逼死扶苏,已深陷其中,同流合污。

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斯对秦朝的贡献巨大,尤其是政治局面,乃至对后世影响深远,从秦朝进入了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的开端。

李斯造就一代传奇,他先进的政治思想,编写的文献是宝贵的历史财富,也是历史的精华。

一代奇相,跌宕起伏的人生

更多文章

  • 李斯作为大秦丞相,可谓是位极人臣,为何遗言里怀念的却是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斯,嬴政,赵高,丞相,秦二世,韩信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是李斯在临刑前,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在被杀的行列之中,一时心酸所说的话。简单来说,就是李斯想要再次和儿子一起,牵着黄狗,一起出上蔡城东门打猎,可惜再也没机会了。这一遗言很简单,但是读起来却让人感到有些伤心。人生匆匆数十年,李斯从一个穷光蛋,靠自己的学问,成

  • 吕不韦与李斯二人谁更厉害?让历史告诉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背阴里的李子标签:吕不韦,李斯,秦国,嬴政,赵高

    吕不韦与李斯,都是与大秦王朝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二人,一个是促使秦始皇登上秦国国君宝座的关键人物;另一个则全力辅佐秦始皇,为大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治国理政方案。要问这两个人谁更厉害?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各自的出身以及表现吧。01吕不韦——最具魄力和胆识的战国第一商人吕不韦祖上姓姜,

  • 李斯作为秦国一代名相,为何下场如此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秦国,秦王,赵高,秦二世,吕不韦

    李斯是楚国人,年少时就在楚国担任一个小吏。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在办公附近厕所里吃脏东西的老鼠,一旦有人或狗接近就会被惊扰逃跑。而粮仓里面吃粮食的老鼠,他们居住在大仓库里,不会被人或狗惊扰。看到如此情景,李斯感慨说,“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就和这些老鼠一样,都是环境决定的。”1、潜龙勿用,拜师荀子于是,李

  • 揭秘:秦国千古一相大功臣李斯,为何最终下场如此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斯,嬴政,赵高,皇帝,丞相,秦国,秦朝,秦二世,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有助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功,为什么丞相李斯最终会迎来惨烈的结局?李斯本算是历史上的聪明人,他师从荀子,法家学派之人才。同样,他也是秦开国功臣之首——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声名才学显赫而权倾朝野的人最后却被处以最残酷的刑罚而死,还灭了三族。李斯的悲剧究竟是如何酿成的呢?对于秦朝的灭亡,很多了解秦朝的

  • 李斯的一念之差:成就了大秦霸业,也将秦国送入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不胖的胖子呦呦标签:李斯,秦国,秦王,赵高,始皇,吕不韦,汉高祖刘邦

    “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王权政治自古都和权臣、重臣脱不了关系。往往兴盛的朝代总伴随着忠臣勇将,而衰落、走向灭亡的朝代总伴随着奸臣佞臣。许多历史的转折点究其到根本,其实就在那些关键人物的一念之间。“一念生,则百缘起;一念灭,则千缘尽。”一个念头下去之后,世事瞬间变化,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时

  • 李斯临死之前,为何没有大声鸣冤,反而默默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嬴政,丞相,扶苏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对生死的态度极为奇怪,聂政惨烈毁容之后平静自杀,樊於期为刺秦王自甘奉上首级,白起蒙恬感慨苍天惩罚后淡定自杀.......这些人死前极为平静淡定 ,仿佛不是面临生死之间的大恐慌,而是“挥一挥衣袖,作别人间的云彩”。然而,聂政樊於期等人之死,总归或多或少有客观原因,但作为中国封建历史

  • 赵高能够夺权只是因为李斯太软弱?

    历史解密编辑:大崔谈生活标签:赵高,李斯,扶苏,秦国,周朝,秦朝,秦二世,书法家,秦始皇嬴政

    赵高是秦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太监,作为秦始皇的心腹。在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联手,赐死扶苏,消灭蒙氏一族,彻底掌握秦国大权。更是在之后通过陷害的手段,将能够制衡自己的李斯也赶尽杀绝。最终成为掌握整个秦帝国的强势政治人物。而就赵高夺权的过程来看,他身居要职的确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身为相国的李斯,

  • 李斯作为战国末期的楚国人,是如何成为秦国丞相的?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斯,秦国丞相,秦国,楚国,嬴政,吕不韦

    李斯本为战国末期楚国人,早年曾在楚国担任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后辞官拜入荀子门下求学,学习帝王治国之术。然而,在学有所成之后,李斯却并未返回楚国,而是前往秦国求官,并最终出任秦国丞相。而身为楚人的李斯,之所以最终选择入秦求官,主要便是源于其以“老鼠哲学”为立身之本。悟出“老鼠哲学”后拜师荀子,前往秦国通

  • 丞相李斯被腰斩时,究竟说了什么预言?竟然全部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丞相,嬴政,秦国

    秦朝壮大的路上,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便是李斯。不管是在经济上、文化上还是政治上,李斯对于秦朝的贡献,那都是不容忽视的。为了秦朝的发展,他一直是尽心尽力,兢兢业业的。为何对秦朝有如此贡献的人,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丞相的李斯,却背叛了秦始皇。并且最后,李斯还被行了腰斩之刑。那李斯背叛秦始皇的原

  • 李斯为何背叛秦始皇?在被腰斩前,曾留下10字预言,后来字字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斯,嬴政,秦国,赵高

    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成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蛊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司马贞评价李斯在秦朝的历史上,李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他,始皇帝统一六国就不会那么顺利,后期的“大一统”更不会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可见李斯的厉害之处。可惜的是,这位重臣却因为种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