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朋友,一定记得以下这个经典桥段。
两军阵前,蜀汉丞相诸葛亮一顿唇枪舌剑,结果曹魏那边的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从马上翻身倒地,气绝身亡。
这一段叫做“武乡侯骂死王朗”,看得人甚为快活,诸葛亮最后一句对白,“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被人制成表情包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王朗,说说他到底是怎么死的,是心梗,还是脑梗。
王朗,东海郡郯(tán)县人,在今天的山东临沂郯城附近。
他从小习读经书,因通晓典籍而被拜为郎中,并师从太尉杨赐。
杨赐去世,王朗弃官服丧,被举孝廉,皆不应。
徐州刺史陶谦赏识王朗的才华,将其带在身边。当时汉献帝在长安,而关东兵起,天下纷乱。
王朗与赵昱二人劝陶谦,此时应派使者拜见天子,以示忠心。
陶谦果断派赵昱前往,献帝嘉赏其意,封陶谦为安东将军,赵昱、王朗分别为广陵太守和会稽太守。
小霸王孙策渡江略地,与王朗正面遭逢。
王朗手下的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挡,不如退避,王朗则认为自己既受官于献帝,有守土安疆的责任,于举兵与孙策相抗。
开始,王朗还一度占了上风,后来不敌,出海一直逃到了东治一带。
孙策派军继续追击,把王朗打得七零八落。无奈之下,王朗只好找孙策来交涉。
孙策先派人把王朗骂了一顿,又派人劝王朗为自己效命,王朗只是不从。
孙策知道王朗是个读书人,也没多过多加害。
这期间,王朗穷困流离,朝不保夕,但仍收容体恤亲友故旧,家中有什么都拿出来分享,名声因此甚好。
建安三年,曹操上表汉献帝,征召王朗,王朗从曲阿县出发,辗转江海,多年才抵达。
曹操见了王朗,问他孙策是怎么个情况。
王朗答:“孙策勇冠一世,有俊才大志。张昭负民之望,有国相之才。周瑜乃江淮之杰,有将帅之才。他们谋而有成,规划缜密,绝非一般之盗匪。”
曹操点头,将王朗封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魏国建立之后,王朗又担任奉常、大理等职务,其为官务在宽宥,审判时如有疑点多坚持从轻发落,他和钟繇都以掌刑狱而闻名。
之前讲华歆的时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王朗救人有始无终,但这很可能只是个段子。
史料记载,王朗少年时,与沛国名士刘阳二人相识,关系不错。刘阳为莒之县令,他在时,发觉曹操是个雄才,恐怕将来对汉室不利,意欲除之,不过他三十岁时便去世了。
曹操掌权后,想起当年这回事,很想报复,大人不在找后代,追索刘阳之子。
刘阳之子走投无路,只好找父亲当年好友王朗帮忙。
王朗把刘阳的儿子藏起来,一藏就是好几年,这期间,他数次开解曹操,才算放过了刘阳的后代。
这么说的话,王朗还是个有始有终的人,段子的事,不必全信。
曹丕继位魏王,王朗上疏,建议教育人民,减轻刑罚。曹丕称帝后,王朗被封为司空,是为三公之一。
当时,做了皇帝的曹丕还不时外出打猎,有时甚至很晚才回宫。
王朗上疏道:“帝王起居、出行,均有严格守卫和秩序,以显尊贵、示警戒、垂法教。最近,陛下出车捕虎,日升而出,黄昏而返,有违帝王出行的规矩,请陛下三思。”
曹丕批复道:“上疏已阅。方今蜀吴二寇未灭,将帅远征,故入野射猎以演练武功。至于回宫过晚一事,已请有司处理。”
曹丕这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说我打猎是为了练武,将来剿灭吴蜀。不过,对于王朗的建议,他还是有所注意,答应以后不再那么晚回来了。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兴兵伐吴,孙权上表称藩。
曹丕当时有点儿犹豫,下诏问:“孙权即已称臣,要不要与其一并伐蜀?”
王朗回复说:“天子之军,不动如山。如果孙权与蜀国相持日久,势均力敌,可兴兵以成其事。今权师未动,如助吴,则为其所用。且如今雨水方盛,非行军之季。”
曹丕听后,点头应允。
孙权曾答应过送子孙登入侍,但久不至。
曹丕有意率兵征讨,王朗上疏劝谏,他认为如以此理由出征,得不偿失。
曹丕那时已经集结完军队,即刻出征了。结果是车驾临江而还,无功而回,曹丕也觉得不好意思,下诏三公表示将休息民力,部队各回其所。
魏明帝曹叡继位,王朗又先后上书劝谏止造宫殿和加强后宫管理,曹叡都比较重视。
除了作官之外,王朗还为《易经》《春秋》《孝经》等书作传,他所写的很多奏章,也被抄写传诵,算得上是一位经学家和作者。
太和二年,王朗去世,不是给气死的,是正常死亡,谥号成侯。
王朗的故事讲到这里大致讲完了,咱们可以得知,王朗那是得过汉献帝封赏官员,是汉官,对此,他自己也十分看重,所以坚决不投降孙策。
后来,他才投身到曹操营下,经历三朝,辅佐了曹操、曹丕、曹叡,位至三公,屡有谏议,同时自己还是一位知名的学者。
王朗的儿子王肃,成为三国时的儒学大师,开启所谓的“王学”。
这个人,算起来不是一个坏人,还是比较有学识和德行的。
只是在《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中,诸葛亮骂死王朗这段写得太经典了,后世这才广为流传,要是王朗老人家泉下有知,恐怕要从棺材板里坐起来大骂,这帮写小说、拍电视的,真是不要脸,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结尾,咱们也来回顾下电视剧中这一段是如何表现的。
诸葛亮北伐,曹叡派曹真与王朗、郭淮来战。两军阵前,王朗纵马来见,诸葛亮于车上答话。
王朗先是论证了一番魏国的正统,然后又说,你诸葛亮是个人才,自比管仲、乐毅,自当顺天应人,马上投降。“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说得义正言辞,慷慨激昂。
然后轮到诸葛亮出场了。
诸葛亮: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致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啊。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亮: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朗:我……我……
诸葛亮: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卒。
暑假到了,建议小朋友把《三国演义》这部电影剧拿出来好好看一遍,加上空调、西瓜,人间至乐之事啊。
下期再见。
往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