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年,曹操将袁尚的头挂在城门上,并下令谁哭谁死!牵招却不顾曹操的命令,跪在袁尚的头下嚎啕大哭。曹操立即下令:把牵招叫过来!
牵招,字子经,河北省武邑县人。他早年师从乐隐,在那里学习时,还认识了当时以卖草鞋为生的刘备。
牵招和刘备很说得来,二人接触一段时间后,便结为刎颈之交。
刘备虽也是个有大理想的人,可他当时卖草鞋的流浪生活,实在撑不起牵招的未来,因此,牵招就辞别了刘备,跟着老师乐隐,投奔了当时的车骑将军何苗。
遗憾的是,189年朝廷遭受十常侍之乱,何苗、乐隐在这次事件中都被杀害。
此时饱经战乱的京师,也没有了牵招的未来,他就和几个同门子弟,载着老师乐隐的尸首回乡安葬。
谁知走到半路,遇上了山贼,牵招的几个同门师兄弟,为了保命纷纷逃跑,可牵招没跑,因为他舍不得老师。
孤苦伶仃的牵招,看看眼前的这群山贼,再看看老师的尸首,不禁嚎啕大哭,令人想不到的是,牵招的哭声竟然感动了山贼。
山贼觉得牵招是个忠义之人,就没有难为他,任他载着乐隐的尸首离开,此事之后,牵招声名鹊起。
牵招将老师安葬后,看着这天下纷纷、群雄崛起的乱世,他便投奔了势力非常强大的袁绍。
可惜,当时刘备的影响力还太小,否则,牵招肯定会去投奔这个结拜兄弟。
牵招投奔袁绍不久就得到重用,紧接着,袁绍便把作战能力十分强悍的乌丸骑兵,交给牵招管理。
牵招在得到袁绍的重用后,就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有一次,袁绍的心腹近臣犯了法,牵招担心此事一旦弄到袁绍那里,袁绍会袒护犯罪之人。
因此他就来了个先斩后奏,等袁绍得知此事后,一切都晚了。不过,袁绍仔细一想,其实牵招做得没错,于是,袁绍也就没再追究此事。
后来,袁绍和曹操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官渡之战,袁绍虽然兵多将广,力量强大,可由于他不能正确地使用谋士的计策,结果败给了力量远不如他的曹操。
袁绍兵败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竟不能团结起来与曹操作战,反而是陷入了争夺权势的内战。
当时的牵招,在袁绍的三儿子袁尚手下督办军需粮草。曹操的大军进攻袁尚占据的邺城时,牵招奉命出去筹粮。
未等他返回,袁尚就被曹操打跑了。牵招只能投奔到占据并州的,袁绍外甥高元才那里。
牵招见到高元才后,建议他凭借地理优势,以及并州的五万精兵,再把袁尚也迎接过来,足可与曹操一争高下。
可高元才却想:若把袁尚迎接过来,谁当并州的老大呢?牵招是不是想和袁尚,图谋我并州牧这个职位?
想到此,高元才不但不听牵招的话,还想找个理由处死他。
牵招得知消息后,考虑着袁绍的儿子、外甥,一个个与曹操作战时不行,兄弟间打起内战来,却是一个比一个凶狠。
在反复思考后,牵招作出决定,主动投奔曹操。曹操见牵招来投奔,心里非常高兴,立刻就任命其为从事。
214年,曹操要征讨袁绍的大儿子袁谭,这时,柳城的乌丸兵马想出兵帮助袁谭。
因牵招曾管理过乌丸骑兵,曹操就派他去说服乌丸的峭王,并以朝廷的名义封其为单于。
牵招风尘仆仆的到达柳城后,乌丸的峭王正组织了五千轻骑兵,要去支援袁谭,牵招刚把他拦下来,盘踞在辽东一带的公孙康的势力,也派来了使者韩忠。
韩忠当时也带了印绶,也要封峭王为单于。
这时,峭王就向牵招和韩忠说道:当年袁绍在世时,他就以朝廷的名义封我为单于,现在,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封我为单于,辽东公孙康也要封我为单于,如今天下纷纷,谁才是正宗的?
牵招听后缓缓答道:以前袁绍受天子之命,可以有所拜封,后来因为发生了许多事情,现在袁绍已去世,曹操奉天子之命封您为单于,这个才是正宗的,辽东公孙康只不过是个下郡,他有什么权利封您?
旁边的韩忠听后,立即反对道:我们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如今天下强者为尊,曹操算个什么?
牵招立即斥责韩忠:曹公拥戴天子,征讨叛乱,使四海清平,而你们辽东一带,竟然仗着天险,违抗朝廷之令,还想擅自封拜单于,这是大逆不道的!
说罢,他便突然抓住韩忠的脑袋,拔出佩刀就要处死他。
峭王见了大吃一惊,赶紧拦住了牵招,并辞退了韩忠,表示接受曹操的拜封,且不向袁谭那里增兵。
不久,曹操剿灭袁谭后,加封牵招为军谋掾。
207年,连吃败仗的袁尚,投奔到辽东公孙康那里,但二人很快有了矛盾,公孙康就处死了袁尚,并将其首级送给曹操示好。
曹操立即将袁尚首级挂在城门上示众,并下令:任何人不许哭泣!不许祭拜!违令者斩!
可牵招看到曾经的主公袁尚的首级时,立即就跪下嚎啕大哭,并且祭拜。
曹操得知后,便召他过来进行了一番攀谈。结果,曹操不但没有怪罪牵招,反而被他忠于旧主的气节所感动。因此,曹操没有难为他。
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打败后,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宁死不降曹操的有审配、沮授等人。同时,又有顺应大势,投降曹操的张郃、牵招等人。
那么,您是支持降曹的呢?还是支持宁死不降曹的呢?欢迎讨论。
素材来源: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