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轻松夺权,谁之过?几十年后司马炎给出答案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轻松夺权,谁之过?几十年后司马炎给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车马行空说 访问量:4404 更新时间:2023/12/8 1:55:14

写这篇文章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互通之处吗?

我的结论是,当然有互通之处,而且关系非常大,因为政治和军事有很多关联处,兵法权谋互通处也很多很多。

这种互通之处,还有变法权谋的联动作用。在司马懿主导的高平陵之变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司马懿将用兵之道,运用在权谋中,用的也是如火纯青。

司马懿夺权兵法,可谓步步为营。

第一步:知己知彼。

面对最大的对手曹爽,司马懿深深的知道他的仰仗是什么?

曹爽本就不是曹操家族正儿八经的后人,他的父亲曹真是曹操养子,因为曹魏历代君王忌惮近亲宗室干政才提拔成辅政大臣。这样的远支宗室,要打击他,只要维护了正儿八经皇族的利益后,阻力并不会大。

正因为深刻明白了曹爽的政治定位,才有了后续的远交近攻之举。

第二步:抓住核心人物。

对司马懿而言,曹爽算最强的对手吗?其实并不算!

原因也很简单,曹丕在位时,确定九品中正制后,曹魏政权分工就变得非常明确。

对内:士族管政务

对外:远支宗室管军务

这成了曹魏政权约定俗成的政治格局,内外区分,内外有别,互相制衡互相牵制,最后皇权高高在上,这就是曹丕的如意算盘。

基于此,才有曹魏高层人物,鲜明的派别之分。

内政这块:陈群和司马懿占主角,士族几乎把持了人事权。军务这块,从早期的曹真到后来的曹休曹爽,都是关系较远的宗亲子弟把持,至于亲近的亲近如曹植,曹彰之流,是没有实权和政治地位的。

基于这样的政治格局,司马懿夺权的路径其实很清楚了。

第一联合士族控制内政。

第二怀柔亲近宗室,打压远支宗室子弟。

第三步:远交近攻。

基于以上的政治格局分析后,司马懿对于夺权有了明确的步奏手腕。

首先:进一步拉拢已经属于盟友派系的世家大族,拉拢他们对于司马懿家族而言难度并不大,本身就是同阶级出生,九品中正制的施行,司马懿家族出力也不少,获得他们支持,不算难。

其次:致力于和曹家近亲宗室营造良好关系。

任何一个朝代,宗室的力量都不可小觑,即便是受尽排挤的曹魏宗室也不列外,因为他们代表了正统的力量。

在这一点上,司马懿的两个儿子还有孙子都是行动派。

比如曹植的儿子曹志就跟晋武帝司马炎是一对好基友,他们互相钦佩。甚至还有曹魏近亲宗室,后来在晋朝混的风生水起的事情出现,这都是他们关系良好的侧面佐证。

最后:将世家大族,拉上自己战车,将近亲宗室拉拢之后,司马懿才有了和曹魏皇权还有远支宗亲军权派夺权的资本。

第四步:掩饰自己,挂羊头卖狗肉。

司马懿一直是一个深沉的野心家。这从他政变时候挂的牌头,还有他一直致力于维护和曹氏的关系就能看出来。

政变前的司马懿已经通过托孤重臣身份,获得了曹魏近亲宗室和世家大族支持,在和曹爽的政治斗争中占尽优势,大义之名一直在司马懿这边。

当时曹魏远亲宗室中,除了身居中央的曹爽外,还有两个人位置至关重要。那就是处于雍凉二州前线,掌握军权的夏侯玄夏侯霸,这两人都是夏侯渊子孙,兵权在身,如果他们不听话,事情就要遭。

也因此,在司马懿政变后,并没有杀戮过甚,反而和怀柔拉拢的曹魏近亲宗室站在一起,剥夺远亲宗室的兵权。

当他借曹芳之口,以辅佐大臣身份,征召夏侯玄、夏侯霸回京述职时,大义是在司马懿这边的。这个大义除了皇帝给的名分外,更多的是,近亲宗室给的信用。

司马懿完全可以甩锅,甚至营造出夺权的是曹魏宗室的假像出来。这时的夏侯玄和夏侯霸无疑处境尴尬。

面对如此正常的属于朝廷的诏书,他们并没有拒绝的理由,即便知道回去之后必将被剥夺兵权,他们依然无法回避只能奉召,如果不奉召就只有反叛一途可走。

但是反叛的胜算几乎没有,所以才有夏侯霸和夏侯玄的不同选择。

其实这不同选择,不过是家族的不同押宝而已。

夏侯玄选择臣服,下注司马家,有低调求复起的意味在内,可是真正掌握了大权之后的司马家并没有什么肚量,最后杀死了夏侯玄。

夏侯玄选择反叛,下注蜀汉,除了夏侯家本身就和蜀汉有姻亲关系,过去会被照顾之外,其实也有保全家族血脉的意味在内。

夏侯霸最后再蜀汉深受重用,曾经跟随姜维北伐,最后据说活到七十多才寿终正寝,虽然在蜀汉并没有夏侯霸后代的记载,但按照地位还有身体状况而言,肯定还是有后代留下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司马懿家族的夺权之路一直都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在内,这路径依赖有三条线。

第一条:对下联合世家大族做天然盟友。

第二条:对上拉拢被排挤的曹魏近亲宗亲,获得道义支持。

第三条:对外压制曹魏掌握军权的远亲宗室子弟。

这三条线,暴露了曹魏政权的一个最大弊端。

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居然是制约宗室。

对,你们没看错。

皇族和士大夫合作的共同目标居然是制约宗室,正是基于这样的畸形政治形态,才让曹魏宗室亲疏有别之后成了两类人。

被打压的近亲宗室子弟满腹抱怨,被任用的远亲宗室子弟权威不够。

最后他们两边互相打架,反而让宗室成了斗争中的弱势一方,当皇权巩固的时候,这一切问题都不会暴露,一旦皇权动摇,宗室失势,曹魏政权的存在基础,就会消失。

面对曹魏政权先天畸形引发的严重后果,司马炎在吸取曹魏教训之后,痛定思痛,选择了大力扶持宗室势力的分封制度。

这样的制度,确实避免了世家大族夺权的危险,却让皇族内部混乱危险无限放大,最后西晋亡与八王之乱。

司马炎自以为对症下药,可惜这方子,看上去治病,却治标不治本,死的更快。

更多文章

  • 三国志11末世重建:丧尸潮退去之后,司马炎和孙皓开启了菜鸟互啄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司马炎,孙皓,三国志11,吾彦,诸葛亮,贾充

    经过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和持久抵抗,以及神医华佗的悬壶济世,丧尸病毒终于找到了抑制的办法,人类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伴随着这场生化大灾变的平息,绝大多数的人们都因为伤病的困扰和岁月的蹉跎而痛苦地离开了人世。华夏大陆之上,仅存司马炎和孙皓的势力,这就是三国志11僵尸围城MOD的“末世重建”章节。司马炎这边

  • 司马炎统治下的西晋,满朝大臣纸醉金迷,自己的才人给儿子侍寝!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司马炎,贾南风,司马衷,曹丕

    提起西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魏晋风度”,所谓“魏晋风度”,它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特别重要的符号,听上去就非常地令人神往。比如:竹林七贤中的刘伶醉酒、阮籍傲歌、嵇康抚琴、王衍清谈等,绝对都是名士风流,人物俊爽!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如果我们掀开那一页页厚重的史书,真正可以看到的,更多的却是刀与火

  • 晋武帝司马炎:除了“羊车望幸”,咱还能不能聊点别的了?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司马炎,车望幸,司马昭,皇位,曹丕

    司马炎是个奇人。说奇,不一定是出生就有异相,打雷闪电,漫天冒红光,也不一定是天生聪慧,奥数神童,十分钟能开一百个平方。说他奇,很简单,就是长相比较奇怪。发委地,手过膝。——《晋书》司马炎同志头发奇长,站着的时候,头发可以垂到地上。这样浓密的发量,放在今天,一定会被各大洗发水广告的代言争抢。光是头发长

  •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 如何处置三国的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刚标签:蜀汉,刘禅,魏国,孙皓,曹魏,西晋,司马炎,司马昭,三国演义,史说三国,中国古文献

    众所周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自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在数十年的时间中,魏蜀吴三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不过,最后完成统一的,却是司马懿所在的家族。公元279年,司马炎调集了20万大军,正式发动了晋灭吴之战。到了公元280年,西晋消灭东吴,从而彻底结束了三国时代。对于司

  • 西晋,皇帝司马炎到王济家吃“蒸乳猪”,王济拽上40个奶娘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皇帝,大臣,乳猪,西晋,三国,司马炎,王济(晋朝)

    西晋,皇帝到大臣家吃饭,被一道“蒸乳猪”惊艳:“怎比宫宴还好吃?”大臣撇嘴一笑:“人奶蒸炖,如何不美?”皇帝呕吐。开国皇帝司马炎,有个瞎眼姐姐,名叫常山公主。被一纸赐婚,嫁给了素有“白马”之称的王济。这一下,司马一家欢天喜地,王济一家却哑巴吃黄连,满口苦水吐不出。原来,常山公主不但“眼瞎”,且极为善

  • 王羲之《心经》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艺术家标签:王羲之,菩提,心经,菩萨,般若波罗蜜

    王羲之《心经》,即《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之《心经》。《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经怀仁禅师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24年所得,终刻制成精彩书法碑文,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养活、养成、养大了的一大批书法家。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

  • 王羲之:沉疴忧悴,行草苍茫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大观帖,草书,宣和书谱

    ▲阁帖本王羲之《近得书帖》又称“永兴帖”,王羲之书。拓本。五行,四十字,行草。又称《近得书帖》。褚遂良《右军书目》“草书都五十八卷”第十八卷记有“二十二日羲之报,近得书,五行”,与此帖正合。此帖流传有绪,理应视为研究王氏书法的可靠资料。《宣和书谱》录有王羲之行书《永兴帖》。《澄清堂帖》、《大观帖》收

  • 王羲之《圣教序》北宋拓本高清修复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大论标签:楷书,拓本,晋朝,王羲之,褚遂良,书法家,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

    一、《圣教序》作品简介及赏析《圣教序》本身全名为《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了纪念唐三藏西天取经过程中,历经千重磨难才取得了拯救世人灵魂真经的艰难历程,全文是他亲自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估计他当时虽然贵为帝王,但社会影响力远不及文人大家,于是他发布了悬赏令。大家都来吧,我李世民发布文章了,你们谁来写

  • 王羲之这一书法范本,价值超过10部《兰亭序》,学草书不知道它,相当于还没入门!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草书,章草,晋朝,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圣教序,远宦帖,书法家,书法范本,书法作品

    一说“书圣”王羲之,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兰亭序》,亦或是他与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毫无疑问,《兰亭序》是他得意之作,属于妙手偶得,很多与之相关的传奇故事,更进一步加深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当今书界最高奖项就被命名为“兰亭奖”。不过,单以笔法丰富性与学习价值来说,王羲之有两件作品可以说是“行书范

  • 高清|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草书,晋朝,赵孟頫,王羲之,十七帖,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完整本的墨迹则仅见台北故宫的这一套。落款时间在延祐三年,六十三岁,也是晚年功成名就之时了。元赵文敏公临十七帖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