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坚将篡周代隋,尉迟迥起兵讨伐,历史家为何对尉迟迥褒贬不一?

杨坚将篡周代隋,尉迟迥起兵讨伐,历史家为何对尉迟迥褒贬不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432 更新时间:2024/1/17 9:19:10

尉迟迥年轻时是一枚人见人爱的大帅哥,史称其:“少聪敏,美容仪。”

他的优秀基因遗传了一代又一代,子孙也同样俊秀漂亮。

他有一个孙女,名叫尉迟炽繁,华容绝代,早早就嫁给了北周宗室西阳公宇文温。

周宣帝宇文贇即位那一年,宗室命妇要进宫朝圣,宇文贇和尉迟炽繁见面了。

两人见面那一刻,四目交加,彼此的目光如磁石一般,牢牢地被吸引住,怎么分也分不开。

宇文贇是个荒淫无度的君主,不管什么三纲五常,也不管什么伦理道德,强行把尉迟炽繁留置皇宫,把她封为了皇后。

尉迟炽繁的丈夫,可怜的宇文温,不但被扣上了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还被皇帝随意捏了一个罪名给处死了。

尉迟迥还有一个孙女,后来在隋文帝杨坚的宫廷中当宫女。杨坚无意中发现,便忘了和自己的妻子独孤皇后曾经发过“只愿一生爱一人”的誓言,迅速了宠幸了她。此事让独孤皇后黯然神伤,不久郁郁而终。

这两个孙女的美色足以充分折射出尉迟迥年轻时的帅。

尉迟迥不但帅,而且才能出众。

公元550年,侯景在建康作乱那会儿,梁武帝坐困台城,遣人到荆州宣读密诏,任命当时的荆州刺史、自己的第七子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行事,起兵勤王。萧绎起兵后,先攻灭自己的侄儿、兄长,再东下攻杀侯景。

这样,他虽然最后消灭了侯景,梁武帝却也早已被饿死城中了。

萧绎于是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

梁元帝的弟弟武陵王萧纪严重不服,也在蜀地自立为帝,率军东下,准备进攻江陵。

所谓蚌鹤相争,渔翁得利。

萧氏兄弟兵刀相向,最适合坐据长安的宇文泰从中攫利了。

况且,懦弱的梁元帝担心争不过弟弟,还写信向宇文泰求援,并诚恳地恳请宇文泰征伐蜀地。

宇文泰福至心灵,召开群僚会议,商议出兵事宜。

有人竟然看不到其中的巨大福利,反对出兵。

尉迟迥踊跃请求带兵出战。

不用说,宇文泰和尉迟迥是英雄所见略同。

实际上,宇文泰和尉迟迥是舅甥关系——宇文泰的姐姐就是尉迟迥的母亲,宇文泰管尉迟迥叫外甥;尉迟迥则要恭恭敬敬喊宇文泰一声舅舅。

看,尉迟迥和宇文家就有血亲,而周宣帝宇文贇作为宇文泰的孙子,却娶了尉迟迥的孙女尉迟炽繁,这关系实在有点乱。

但让人不忍直视的是,宇文贇是年轻人不懂事就算了,尉迟迥作为一个爷爷辈,不以宇文贇这一禽兽行为耻,反倒洋洋自得地跟别人吹嘘皇帝是自己的孙女婿,唉,都什么人哪?!

话说回来,宇文泰看见外甥尉迟迥的想法和自己一致,心中大乐,就把这一美差交给他去办了。

于是,尉迟迥意气风发地带领大军前往伐蜀,基本没费什么大周折,就收取了蜀地,成就了“灭国大功”。

凭这个“灭国大功”,尉迟迥躺在功劳簿上吃了一辈子。

他在宇文泰手下拜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魏安郡公。

宇文泰之子孝闵帝宇文觉受禅建周后,他又得拜柱国大将军。

甚至,宇文觉还认为尉迟迥的平定蜀地大功可以与霍去病封狼居胥相比,封他为宁蜀公,迁任大司马,以本官镇守陇右。

改年觉得不过瘾,又进封他为蜀国公,食邑一万户,出任秦州总管、秦渭等十四州诸军事、陇右大总管。

尉迟迥的孙女婿宇文贇即位后,专门任命他为大右弼,还转任大前疑,出任相州总管。

补充一下,宇文贇的后宫制度很紊乱,他不是只有一个皇后,而是有五个皇后!

其中,最正牌的皇后是杨坚的女儿杨丽华。

宇文贇即位不到两年,身子被掏空,才二十二岁的年纪就病崩了。

宇文贇的长子宇文阐只有九岁,这样,北周的权柄就旁落到了杨坚手上了。

杨坚有心想要篡夺北周的政权,却不能忽视尉迟迥的存在。

他让尉迟迥之子魏安公尉迟惇带去诏书,以会葬名义征调尉迟迥,试探尉迟迥的态度。

尉迟迥认定杨坚有图谋篡位之野心,拒绝接受征调,留下了儿子,谋划起兵。

尉迟迥这一表现,明摆着是要跟杨坚作对了。

但单单凭这一点,杨坚还不好对尉迟迥动粗。他再进一步试探尉迟迥的意思:派出郧公韦孝宽前往相州,代替尉迟迥担任总管。

尉迟迥沉不住气了,带人前往迎杀韦孝宽。

这样,双方的脸皮撕破了,可以开打了。

尉迟迥召集文武士庶,登城北楼作战前动员,他说:“杨坚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迹,暴于行路。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先帝处吾于此,本欲寄以安危。今欲与卿等纠合义勇,匡国庇人,进可以享荣名,退可以终臣节。卿等以为何如?”

尉迟迥这一番话鼓动性很强,史称:“众咸从命,莫不感激。”

以至于不但尉迟迥自己所管辖的相、卫、黎、毛、洺、贝、赵、冀、瀛、沧各州都听从他的号令,其他青、胶、光、莒各州,以及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都闻风响应。

这还不算,尉迟迥又向北交结高宝宁,联络突厥;向南联络陈国,答应割让长江、淮河一带的土地,共讨杨坚。

为了能与杨坚抗衡,尉迟迥又多走了一步棋:拥戴赵王宇文招的儿子以号令天下。

战争先在尉迟迥弟弟的儿子尉迟惇与北周名将韦孝宽之间展开。

沁水之战,韦孝宽一击破敌,并乘胜进抵邺城城下。

尉迟迥不顾年岁已高,亲自披坚执锐,部署下十三万人,在城南列阵,迎战韦孝宽。

韦孝宽也已经七十一岁高龄,须发苍然。

两位老将,各自指挥军队互砍。

韦孝宽笑到了最后,不但击溃尉迟迥十三万之众,而且趁势破城。

尉迟迥走上城楼,悲呼数声,举剑自杀。

尉迟迥从起兵到失败,共计六十八天。

尉迟迥一死,杨坚再无顾忌,顺利地篡周代隋,开创了大隋帝国。

对大隋帝国而言,尉迟迥自然是大奸臣、大逆贼,他家的男子全被杀害,女眷充公为奴为仆——这就是尉迟迥孙女在杨坚后宫充当宫女的缘由。

隋炀帝无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

大唐开国后,尉迟迥的从孙、库部员外郎尉迟耆福曾向唐高祖上表,请求改葬尉迟迥。

朝廷群臣议论,认为尉迟迥忠于周室,诏命允许。

唐人著《北史》,对尉迟迥也大赞其“能志存赴蹈,投袂称兵”,将他与起兵讨伐王莽的翟义;以及举兵反对司马昭的诸葛诞相提并论。

武则天篡唐代周,越王李贞起兵反武。唐高祖之女常乐公主也以尉迟迥的事迹激励夫君赵瑰起兵响应,她说:“我闻杨氏篡周,尉迟迥乃周出,犹能连突厥,使天下响震,况诸王国懿亲,宗社所托,不舍生取义,尚何须邪?”把尉迟迥视为一个大忠臣。

明末人张燧目睹清兵入关、神州陆沉之惨象,悲呼说:“周灭而有王谦、尉迟迥,斯皆破家殉国、视死犹生。”

但是,与张燧同时代的大史学家王夫之却不以为然,指责尉迟迥是一个大野心家。

王夫之说:尉迟迥怎么可以算得上北周的忠臣?彼时宇文阐称帝已经二年,他的帝位是从他父亲那儿继承过来的正统帝位,虽被杨坚逼迫,但并未有失德,尉迟迥却改奉赵王宇文招之少子以起兵。想当年,被人称为逆贼的曹操都不敢奉刘虞以反叛汉献帝,尉迟迥却敢如此肆无忌惮,可知其心怀异志也。如果说尉迟迥算得上忠臣,那么刘裕之讨刘毅,萧道成之拒沈攸之,如果他们像尉迟迥那样失败身死了,是不是他把他们视为晋、宋仗节死义之臣呢?仅仅因为杨坚无功而欲夺人之国,于是乎,凡是手头有兵的,都想干与杨坚相同的事。所以说,尉迟迥其实就是另一个杨坚罢了。

标签: 杨坚尉迟迥宇文泰韦孝宽侯景

更多文章

  • 北周老臣不满杨坚夺权发动的尉迟迥之乱怎么回事儿?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灿烂的世界标签:杨坚,丞相,邺城,北周,韦孝宽,隋文帝,南北朝,尉迟迥之乱

    作者:知书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历史背景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去世,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杨坚辅政。杨坚担任右大丞相夺取军政权,清理完北周诸王后,怕前朝旧臣叛乱,于五月二

  • 盘点南北朝时期名将录(尉迟迥篇)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侯景,杨坚,萧衍,西魏,尉迟迥,宇文泰,韦孝宽,南北朝

    尉迟迥,字薄居罗,代地人(差不多是现在的山西代县辖地区)。先祖是北魏拓跋氏的支脉,号称尉迟部,所以便以尉迟为姓。其父尉迟俟兜为人宽厚,性格豪放,有鉴物识人之才。因此得关陇集团第二代首领、西魏权臣宇文泰青睐,将姐姐昌乐大长公主嫁于尉迟俟兜。所以尉迟迥也是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有一个亲弟弟尉迟纲,比他小一

  • 尉迟迥之乱为何得不到支持?杨坚又为什么可以取得胜利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杨坚,尉迟迥,韦孝宽,宇文赟,周宣帝

    前言尉迟迥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公元前553年受封为宁蜀公;北周年初,拜柱国大将军;北周宣帝时,任命为相州总管。杨坚是宇文赟的岳父,宇文赟继位后杨坚之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也因此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宇文赟死后其长子继位,因长子年幼,杨坚辅政。杨坚不满辅佐一个孩童,于是密谋篡位,尉迟迥对杨坚的想法早有

  • 北通突厥南联南陈,辖下十余州兵马响应,尉迟迥反抗杨坚的底气

    历史解密编辑:史唠客标签:尉迟迥,杨坚,突厥,突厥人

    前边说到为反对普六茹坚掌权,尉迟迥、司马消难和王谦三总管起兵反叛。尉迟迥这边辖下十州响应,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也带人过来听其差遣。荣州刺史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也过来凑热闹。与此同时,尉迟迥还联系北齐皇室遗族高宝宁。此人常年跟突厥人打交道,并在突厥人的扶持下成立了一

  • 吴明彻的离开,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但却让宋朝世代供奉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吴明彻,陈霸先,宋朝,王朝,将领

    吴明彻的离开,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但却让宋朝世代供奉在中国的历史上,名人非常的多,当然在这些名人当中,有着非常突出地位的人也不在少数,今天要说的这一个人呢,则是诞生于乱世,但是也有着非常大的成就。人们常说乱世生英雄,这句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究竟是乱世成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打破了实施,这些都交给了后代的

  • 吴明彻是南陈第一名将,率军北伐,为何会兵败被俘?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吴明彻,陈霸先,陈宣帝,陈朝

    在武庙的七十二位名将中,有一位陈朝的名将,他就是南陈的第一名将吴明彻!可是,吴明彻的结局却十分尴尬,他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场大战中,不仅没能取得胜利,反而兵败被俘,最后“气疾暴增,奄然宾馆”,忧郁而死。那么,历史上的吴明彻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善于用兵的他又为何兵败被俘呢?一、战功卓著吴明彻出生在一个

  • 吴明彻:武庙七十二子中唯一的南陈名将,当他被擒,宣告南陈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吴明彻,陈霸先,侯景,萧绎,周文育

    宋徽宗建武庙祭祀古代七十二名将,南北朝仅有六人从祀。这六人分别是:宇文宪、韦孝宽、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不难看出,吴明彻是南陈唯一荣登七十二名将行列的人选。有人因为吴明彻晚年死得太过窝囊,认为他是徒有其表、虚有其名,其实不配。但要我说,南朝从宋文帝算起,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多次兴师北伐,

  • 南梁、东魏寒山之战,慕容绍宗首次独当一面,打了一场漂亮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慕容绍宗,侯景,南梁,羊侃,高欢,梁武帝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面对侯景的叛变,梁武帝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放出豪言:侯景能折腾出什么来,我随便拿个树枝就能够将他捅死。然而侯景也实在是高明了不少,他知道,他已经投靠了一次南梁了。如果这次叛变而去的话,无论是从实力还是名声来讲,都十分的不利。于

  • 两朝风云(四四)高欢临终安排慕容绍宗对付侯景,为何高澄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高欢,侯景,高澄,北魏,尔朱荣,南北朝,慕容绍宗,两朝风云

    侯景虽然不是皇帝,确实对南北朝中后期局势造成极大影响的军阀。他本位北魏将领,随同高欢讨伐北魏权臣尔朱荣集团,成为了北魏数一数二的军阀。在跟随高欢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高欢麾下数一数二的强将。但是在高欢去世后,侯景却起兵反叛东魏,引发了一系列东魏和西魏、南梁的战争。从史书上看,对于侯景的背叛,高欢临

  • 高欢临死逼反侯景,慕容绍宗平定侯景,侯景转投南梁萧衍

    历史解密编辑:史唠客标签:高欢,侯景,萧衍,慕容绍宗,南梁

    晚年全心全意吃斋念佛的萧衍,没能善加利用陈庆之这把利刃,错失了在他统治期间北伐从而统一中国的最好时机。不过对他来说其实也无所谓,不统一日子还是照过。但有一个人却让他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这个人就是侯景。侯景,字万景,北魏怀朔镇,鲜卑化的羯族人。羯族早在“五胡乱华”之初,就开始祸乱中原,后来被武悼天王冉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