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好书法的“3条铁律”,王羲之也逃不掉

好书法的“3条铁律”,王羲之也逃不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小教程 访问量:4281 更新时间:2024/1/18 19:11:07

线条是书法的基础,是书法的灵魂,是书法家赖以生存延续生命的惟一媒介。书法同绘画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绘画所表现的是自然界实物的造型,书法所表现的则是抽象线条的造型,这是不可混淆的。也正因为如此,书法美的表现形式,是线条造型的美,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圆厚的立体感

没有圆厚的线条是单调、平面的。所谓“圆厚”,是一个翊体而不是一个平面的概念。书家在运笔时让毛笔形成一种笔尖在中线运行的

状态,即“中锋运笔”,这样线条中心是骨,四周是肉,骨藏于肉,肉附于骨,沈括称:“映日照之,线条中心有一缕浓墨,日光映之不透。”这便是线条之骨。只有骨确立了,线条才饱满,才有生命力,才有一种立体感和浮雕感,从而表现出充实的力度。

王羲之《行穰帖》

线条在纸上是平铺的,然而在平铺之中,由于骨的确立,便构成了“绵裹铁”,即在平面上塑造了立体美,二维空间成了三维空间。或

者以“锥画沙”来做形象化的说明,用锥尖在沙上划道,其痕迹自然是中间最深,两边渐浅。用中锋运笔,墨渗到纸上的情况也是如此。这种深藏不露、含蓄内在也正是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② 笔力的力量感

一定的力量本身就是一种美,如形容力透纸背、万毫齐力、笔力千钧等等。所谓笔力,并不是一种蛮力,而是对毛笔得心应手的一种控制,是一种控制的力量和协调的力量,是一种线条冲破纸面阻力、挣扎奋进的艺术效果。在传统书学中,常用“屋漏痕”来形容这种艺术效果。所谓“屋漏痕”,是说水滴从屋顶沿墙漏下,不是顺顺当当地一泻无余,而是一面要去克服墙面阻力,一面要缓缓滴下。人为地制造逆势涩行,“唯笔势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而涩

矣”。这样写出的线条,不轻滑,不飘浮,而是沉着、凝重、老辣、苍劲,有如“万岁枯藤”。如颜真卿的字,以篆笔融于楷行草中显示出强劲的笔力,人称“点如坠石,划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用笔骨力雄强,筋肉丰实,结体方正饱满,端庄严整,气势宏大,横画轻细,竖画重粗,使每个字都有厚度,给人以一种浮雕之感。

褚遂良《阴符经》的线条

黄庭坚《诸上座帖》的线条

③ 起伏的节奏感

书法线条里面熔铸了独特的生命价值,每位书家的活力都体现在线条的节奏感上,线条变化的节奏感是线条活泼的一种力的表现,它是跃动的生命的展示。每一点笔触的勤动,每一根线的疾缓节奏,都显示出作者创作时的心理轨迹,暴露了作者内心的奥秘。一幅书法作品线条有粗有细、有屈有直、有肥有瘦、有浓有淡、有实有虚,运行过程有疾有涩、有轻有重、有连有断,这些阴阳变化形成一种节奏的美。书法作品最忌平直相似,千篇一律。这就像一首乐曲一样,要有主旋律,有主要的、不断反复出现的乐句,它是乐曲节奏旋律变化的基础。如果线条像一个高低不变的音无限延长,那就绝不是美妙的乐曲,只会使人听觉疲劳和厌烦,没有丝毫美感可言。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线条

王羲之《平安帖》的线条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的线条

我们在欣赏一幅优秀书作时,伴随着视觉进程的流逝,可以感觉到书法的音乐美。读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像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那和谐的韵律,优美的节奏,是反复出现的轻重适中的主线和以它为基调具有高低强弱变化的辅线组成的。这带给我们的美感是多种多样的:《兰亭序》如《春江花月夜》,静谧、悠然;《古诗四帖》如《十面埋伏》,激烈、急促,《自叙帖》则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澎湃激越、波澜壮阔。

希望笔友们的笔法技巧愈发精进!一天更比一天好!

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

更多文章

  • 『赏帖』王羲之尺牍之《适得书帖》

    历史解密编辑:艺坛时讯标签:草书,米芾,王澍,尺牍,晋朝,王羲之,书法家,适得书帖,书法作品

    王羲之《适得书帖》,草书,国家图书馆藏。此帖首见于《淳化阁帖》,在王羲之帖卷六之首,引人注目。北宋米芾、黄伯思鉴定伪作。黄伯思《法帖刊误》以为:一则从文辞看,如“宅上静眠”为“今流俗语”,二则从形体风神看,“笔无晋韵”,所以是“近世不工书者伪作”。这种评判基本合理。不过此帖并非一概“不工书”,一无是

  • 看看王羲之如何被“炒”成书圣?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钟繇,王献之,章草

    “圣”字的意思是旧时对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人的称谓,比如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武圣关羽,对于书法,王羲之作为“书圣”的地位有着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历史。 若论书法技艺和成就,可以说王羲之只是百家中的一家,甚至最初处于劣势,书法“不胜庾翼、郗愔”。直到身后百年,才声名鹊起,成为“书圣”。那么,王羲之是

  • 岁在癸卯,暮春之初,又见王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摹本,墨迹,晋朝,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兰亭流觞图并兰亭诸帖墨拓巻(明拓)局部定武兰亭序(独孤本)局部◎黑择明展览:王羲之与兰亭序展期:2023.1.31-2023.4.23地点:东京博物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句话仿佛有一种魔力,每到春天的时候,不仅在山阴兰亭(绍兴),在全国各地的各种文化场所,都会举办

  • 王羲之的“霜降”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王羲之,奉橘帖,何如帖,草书,王献之

    今日霜降《奉橘帖》,或谓与《何如帖》为一帖。理由是褚遂良《右军书目》“行(草)书五十八卷”第六卷载有“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如何,五行”一帖。《奉橘帖》若与《何如帖》相合,正为五行。这恐不足信,理由是奉橘帖的风格与《何如帖》并不一致。此帖虽只十二字,但实在是好!在王羲之尺牍中,除早期作品《姨母帖》外,

  • 融合王羲之和颜体,这是蔡襄最俊的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蔡襄,王羲之,书法,行书,兰亭序,蒙惠帖

    北宋 蔡襄《蒙惠帖》尺牍,1052年 纸本 22.7cm X1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蒙 惠帖》为蔡襄行楷代表作品 。 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

  • 王羲之:热死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王羲之,释文,王羲,狼毫

    ▲《热日帖》释文:热日更甚。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王羲之。《大热帖》释文: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一一。王羲之白。《热甚帖》释文:今日热甚,足下各匆匆,吾至乏惙力不具。《毒热帖》释文:晚复毒热,想足下所苦,并以佳,犹耿耿。吾至顿劣,冀凉言散,力知问。王羲之

  • 傅 舟 || 论王羲之的生平思想形态与书法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黔艺空间标签:篆刻,书艺,傅舟,晋朝,王羲之,乐毅论,书法家,书法创作,书法作品

    傅舟|FU ZHOU又名漆建,号老篆、室名滋兰轩。九三社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九三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展 评委,西泠印社全国篆刻大展 评委,全国煤矿书法家

  • 王羲之私藏的“书法秘笈”,被褚遂良真正“救活”,这字赢了大半个书坛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晋朝,王羲之,褚遂良,乐毅论,虞世南,王献之,书法家,书法秘笈,历史学家,书法作品

    我们都知道古代社会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技艺的传承就像武侠故事中一般,多由师徒或家族之中口口相传,以及手把手教学。书法也是如此,笔法技艺就如同“武术秘笈”一样,不随意给外人观看,大多都在内部流传,例如“书圣”王羲之的琅琊王氏就是如此。根据唐代书论家张怀瑾《书断》记载,王羲之的父亲曾把笔法秘诀藏于枕头之

  • 明成祖:他是我朝王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楷书,董其昌,米芾,沈度

    沈度《敬斋箴册》 楷书,纵23.8cm,横49.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沈度,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写各体,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 董其昌对二沈颇推崇,称“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明太宗尤重度书,李绍《皇朝世说新语》载:“太宗徵善书者试而官之

  • 王羲之是怎么当上“书圣”的?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书法,兰亭序,行草书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世推崇为书圣。那么,作为书圣的王羲之,究竟“圣”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他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现在:1、忠君爱国。《世说新语》记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