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孙武研究出《孙子兵法》后,中国历代军事家,一直坚持完善战场取胜方针。各种各样的先进战阵也因此一一浮现,让有限的士兵发挥出无限的战斗力。
其中比较出名的除了一字长蛇阵到十面埋伏阵的数字阵法之外,还有就是雁行阵、鱼鳞阵、方圆阵以及辽国天门阵、天地绝命阵等等。
不过要说世人最熟悉的阵法,还得是诸葛亮的八阵图。无他,只因八阵图一出,几乎无人有信心破阵。
即便是在士兵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只要进入阵法之中,都会遭到饱和式打击,反而给人一种敌弱我强的感觉。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个可以阻挡十万精兵的阵法,千年来也有一人曾经看透,只可惜看明白了,却不敢破阵。
八阵图
功盖三分过,名成八阵图。诸葛亮的八阵图为什么能闻名天下,不仅是因为阵法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古代其他战阵,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阵法让诸多名将都束手无策。
首先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陆逊,意外闯入诸葛亮的八阵图之后,费尽心思却不得出。最终依靠黄承彦的指引,才侥幸脱离危险。
要知道周瑜死后,陆逊绝对是吴国当之无愧的大将军。尤其是夷陵之战中,能够火烧七百连营,间接导致刘备的死亡。
如此强悍的战斗指挥能力,依旧在诸葛亮八阵图中折戟,可见阵法之奥妙,绝非常人能想象。
其次,则是面对司马懿之时,司马懿也是极为聪颖之人,而诸葛亮同样利用这阵法成功挫败了司马懿,让他无奈败退。
武侯亲自使用战阵,司马懿在他手上吃亏,也不算太过憋屈。可诸葛亮传给姜维后,姜维同样用这种阵法让邓艾无能为力,那就足以证明阵法的恐怖了。
要知道在《三国演义》中,邓艾可是通过阴平小道,直接逼迫刘禅出城投降的人。连续面对三员三国时期的知名指挥官,八阵图都取得胜利,自然无人质疑阵法强悍。
事实上,除去小说中的描述之外,史书中也对八阵图有极高的评价。《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提及:
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唐太宗李公卫问对》则表示,从姜尚《太公兵法》中的太公阵,到后来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人,都对八阵图有过发展与改进,等到诸葛亮时期,这才有了完整的八阵图。
将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完美结合在一起,诸葛亮能创造出如此强悍的阵法,自然也是情理中的一件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八阵图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阵法,它的存在,是让无数阵法都在阵图之中灵活变化。
当入阵之敌,好不容易适应某一阵法后,阵图立即发生变化,这显然是无解之局。
看破之人
那么究竟是谁看破了八阵图,却不敢前去破阵呢?答案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权臣桓温。
在他远赴巴蜀地区打仗的时候,曾意外发现前方,竟然好似有大批部队在等待着自己前进,气势汹汹,来者不善。可等到桓温走进一看才发现,这竟然只是一堆奇奇怪怪的石头。仅凭特殊的摆放方式,便有了让人不敢前进的威势。
正当众人对此百思不解的时候,桓温笑着对他们说道,这便是诸葛亮以往留下的八阵图之一——山蛇阵。
面对这阵法,击其首则尾击之,击其尾则首击之,环环相扣、防不胜防。也正因如此,才出现了风向多变、气势雄浑的情况。
一旦不懂军事的人贸然闯入,势必要付出大代价,才能活着逃出生天。
可桓温看透诸葛亮的八阵图以后,为什么没选择攻破诸葛亮留下的阵法,借机扬名立万呢?答案很简单,桓温也仅仅只是看破了其中之一,他并不了解八阵图后续的演变过程,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如前文所言,八阵图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阵法。当所有参与八阵图组成的阵法,相互变化的时候,桓温也没有信心能破解。
更重要的是,桓温也完全没必要去破解这个阵法。原本自己是来巴蜀地区打仗,结果仗还没打,人马先折损在八阵图中,岂不是得不偿失。
即便真的成功破阵,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已经成为东晋权臣的桓温,他完全没有心思和精力和诸葛亮一较高下。因为破阵,便想让世人高看一眼,实在是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