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说魏征是一代名臣,为何唐太宗要推倒他墓碑?你看褚遂良咋说的

都说魏征是一代名臣,为何唐太宗要推倒他墓碑?你看褚遂良咋说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1558 更新时间:2023/12/18 10:23:45

很难说清楚唐朝历史之中那些被我们所爱的君臣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我们都知道近代历史之中对于古代最会做皇帝的人评价就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在他的身上发生了无数的传奇故事,这些传奇故事之中是和手下很多著名大臣一起上演的。

这些大臣根据他们的文武性质归属不同,有着和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做事方法,所以在哪个时候我们对于唐朝历史的认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其他人的叙述,比如最为简单的唐朝印象就是来自我们历史教科书之中李世民虚心接受别人建议的样子。

自古以来做皇帝做得最到位的人最后会得到一个“仁”的称号,可是那个时候的李世民却是没有得到,因为这是宋朝以后的文人所共同制定的一个规矩,在宋朝之前可不是这样的,宋朝之前的中国人那追求的都是一个“文武全才”。那个时候的人无论是上马还是下马都是人中豪杰。

我们听到唐朝君臣之家的经典故事不知道你们听的是什么,反正在我们南方的教材之中听到最多的应该就是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了,这两个人的君臣相会和知心被后人追捧不已,认为这就是圣君和名臣之间的默契,可是谁又能想到李世民在魏征死把他的墓碑都推倒了三次呢?

魏征的传奇前半生

魏征这个人的人生经历是比较复杂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魏征是被史学家美化之后的魏征,其实他这个人也不是很聪明,至少在为人处事上面给皇帝李世民留下了把柄,不然的话以魏征后半生对于大唐功绩,李世民会气到三次对魏征重新盖棺定论吗?

魏征出生在隋朝中期的时候,他曾经见到过伟大的隋朝盛世,所以在后来劝导李世民的时候他是经常引用隋文帝的行为来对李世民进行规劝的,事实上隋朝两代皇帝相反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也的确是震惊到了李世民,使得李世民一直将这件事情当成自己心头的一口警钟,时不时的敲响几下。

谁也没有想到魏征前期的时候曾经也是在瓦岗寨做事的人,只不过那个时候因为得不到瓦岗寨首领李密的重视,最后被唐朝这方面给拉拢过去了,魏征最大的作用应该是体现在他对于皇帝行为的劝导上面,这是我们今天很多人认为的一件事情。

魏征在成为了唐朝臣子之后一开始的时候根本就不是跟着李世民的,他一开始追随的是唐朝第一位太子李建成,按照唐朝的官职来说魏征应该是李建成的老师,后来献出计策平定了山东地区,归属李世民也是因为李世民礼贤下士做得太好,而且那个时候的魏征也是没有了退路才这样去做。

魏征后半生辅助太子

魏征后半生的事情才是我们今天看到魏征做事情的主要部分,那个时候的魏征被唐太宗历史授予的官职就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主要就是对帝王的言行举止进行观察,有不恰当的地方必须要提出规劝,在后来唐朝之后的朝代之后这个好像发展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官职叫御史台,这个系统部门人员都是干这个事情的。

魏征因为事情做得太好,经常得到皇帝的喜爱,但魏征这个人也是经常不给李世民面子,在朝堂之上就和皇帝吵起来,李世民很多次生气之后都跟自己的皇后长孙无忧抱怨说自己总有一天要将这个魏征给杀掉,皇后知道这是气话,所以每次都在好言相劝,最后才使得魏征和李世民能够相爱相杀十多年。

使得魏征人生命运发生的第一件事情是李世民将魏征任命为太子李承乾的老师,这个时候的李承乾实际上已经开始黑化了。前面几个老师像杜正伦,张玄素这些人哪个不是天下名臣,可他们说的话都被李承乾当成了耳边风,不仅没有听进去,反而因为嫌弃这群老头太烦而派遣杀手杀他们。但因为这些杀手见到这些忠臣忠义的事情都放弃了杀害的念头。

魏征成为李承乾的老师其实是一个不好的念头,因为魏征过去的时候就是李建成的老师,后来李建成失败这种不吉利的影响或许被李世民给忽略掉了。他只是想让魏征为李承乾挡住朝堂之上的骂声,因为那个时候朝堂上面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支持的魏王李泰,所以才任命魏征去做这种事情,而那个时候的魏征处于生病期间,已经是风烛残年了。

魏征之死和李世民的反复无常

据守魏征快要去世的时候,李世民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的着急的,他派遣后宫之中的人日夜守护在魏征的家中来报告魏征的病情,还派遣各种使得和一生去给魏征看病,只是希望魏征的疾病能够好起来,为了给魏征冲喜,李世民还让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和魏征的儿子约为婚姻关系,但这些都没有挽回魏征,魏征最后还是暴病而亡。

魏征死后李世民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以人为镜,可以鉴得失”。魏征死后唐太宗自以为失去了自己生活之中言行举止的一面镜子,他自己也是痛心不已,为了表达他自己对于魏征的纪念和不舍,他特意的派遣使者以圣旨的形式为魏征树立了一块功德碑,可是事情的反复在后面却是让人想不到的。

后面李承乾谋反的事情被发现,这里面虽然魏征没有直接参与,可是被魏征推荐的侯君集参与到了李承乾谋反的事情之中。这件事情也是让李世民生气的不行,他认为是魏征将没有识人之明,就派人间树立在魏征坟墓上的功德碑给推倒砸烂了。

但后面到李世民讨伐高句丽失败时候就感叹要是魏征还在的话就一不会让自己发动这场战争的,想到这里他又一派人为魏征树立了一块石碑来纪念魏征,可是没有过多久,李世民发现魏征每次上奏的时候都会将奏章内容给负责记录帝王起居注的褚遂良看这件事情被发现,李世民认为魏征规劝自己可以,但把自己的不良事情都暴露给史官,让后人知道,这是不可饶恕的,所以又将魏征的碑给推倒砸烂了。

总结

魏征的一生之中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历史也是给我们展现的最好的一面,所以我们很少知道后面李世民对于魏征人生之中的两次肯定和两次否定,这真的是帝王之心深不可测,说什么怀念你其实都是假的,利用你的剩余价值才是真的吧!

只要你有一件事情做得不顺应帝王的心意,前面的功劳都会被一笔勾销成为过眼云烟,要是不信的话,魏征的石碑被折腾了三次就是最好的见证!

更多文章

  • 魏征是个凡人,为何敢“斩龙王”?他的真实身份很吓人,比皇帝高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魏征,皇帝,唐王,李世民,斩龙王,科学家,泾河龙王,历史学家

    隋唐时期,魏征可以说是一个颇具神奇色彩的人物,且不说史书中关于魏征如何成为李世民的一面镜子的记载,单说许多文学小说,都已经将魏征的真实身份做了神化。比如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一段魏征梦中斩龙王的故事。那么,魏征梦中斩龙王是真是假?且看下《西游记》给出的答案。1.魏征梦斩龙王文学小说《西游记》中记载:

  • 魏征不想进谏,李世民不愿纳谏,二人为啥演双簧?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李密,李渊,李建成

    内容梗概:魏征喜欢进谏吗?李世民喜欢纳谏吗?魏征人本疏脱李世民为何谓其妩媚?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何把他墓碑扑倒?李世民重用魏征背后究竟有何需要解读的秘密?今天风月君说说魏征。魏征,以善于进谏名留后世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今河北大名魏县)。这个地名需要解读,很重要。陈寅恪先生说,当时的山东豪族所在地就

  • 被魏征弹劾的佞臣,却在高昌之战中凭一技艺,让唐军实现降维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唐军,魏征,高昌,李世民,李渊,侯君集,班超,高昌之战,科学家,历史学家

    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个神奇的碑石,说这块立于嘉峪关外的唐碑,只要有人看到它,就立刻风雪大作,且屡试不爽。守边的将士们饱受苦寒,于是便将这块石碑用砖头砌死。姜行本是官二代,其父姜謩(mo)是隋朝的晋阳令。时任晋阳留守李渊起兵前,姜謩就料定李渊必“拨乱得天下”,所以他主动结交李渊。姜謩

  • 一代名相魏征,敢说皇帝不爱听的话,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魏征,李承乾,李世民,侯君集,皇帝,李密

    一代名相魏征,敢说皇帝不爱听的话,为什么下场那么惨?知行史话2022-06-2316:13山东关注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怀疑他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不仅解除了魏征之子魏叔玉与衡山公主的婚约,还命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不过,李世民很快便后悔了,不仅恢复了魏征的名誉,还重新给他立起了墓碑,可以说魏征的下

  • 魏征梦中斩龙背后,泾河龙王含冤,唐王和孙悟空受害,谁受益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魏征,王和,唐王,隋朝,李世民,孙悟空,唐太宗,泾河龙王,如来佛祖,东海龙王,观音菩萨

    魏征梦中斩龙背后,泾河龙王含冤,唐王和孙悟空受害,谁受益最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工作都是由于难以开局,才形成最后草草收场,或者是烂尾的局面。比如,刘禅在继承蜀汉大业的时候,也是踌躇满志,制定自己的施政计划,还顺利平息了曹魏和东吴的几路围攻。但是,由于他只有谋划,没有将“开头”执行下去,造成施政计

  • 魏征外孙薛稷,《信行禅师碑》上承褚书之遗绪,下开瘦金书之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薛稷,信行禅师碑,虞世南,魏征,欧阳询,宋徽宗

    导语:薛稷,唐代书画家。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纵观中国艺术史,在薛稷之前,诗书画俱能者已有不少,而真正做到诗书画俱擅者着实不多。薛稷擅长此三者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在唐代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

  • 李世民重用魏征有多重要,没有魏征还真的很难开创“贞观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世民,魏征,唐太宗李世民,李建成,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隋朝

    文|荣荣编辑:钟毓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当中,先后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的权力交替,而在这四百多位皇帝当中,有些凭借着优秀的政绩留下千古美名,而有些则庸庸碌碌、毫无建树,更有甚者留下了一世骂名。其实,一位皇帝的政治功绩与周围的辅佐之臣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直接的影响,正所谓的“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一

  • 三姓家奴却自比魏征,想殉国却说小妾不让,龚鼎孳脸皮到底有多厚

    历史解密编辑:浩然文史标签:龚鼎,钱谦益,崇祯,多尔衮,明朝,顺治

    明末士大夫很是矛盾:几百年理学下来,明朝士大夫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以和皇帝对着干为荣,明朝诸帝对此都无可奈何。然而,明朝灭亡之后,自诩清流之人,一部分的确做到了知行合一,为大明殉节了;但还有一部分声名鹊起的硕儒却当起了贰臣、三臣甚至是四臣。著名的有纳了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为妾、怕水凉不敢死、当了

  • 魏征生前屡屡冒犯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没杀他?魏征后台势力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

    魏徵,现作“魏征”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的“明镜”魏征,在历史上算是“明君贤臣”的典范了,他们的故事亦被传为美谈。不过,从这对君臣融洽关系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辛。历史的真相却是:在当时

  • 魏征被李世民视为肱股之臣,死后为何被李世民砸了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李承乾,宰相

    魏徵病死于贞观十六年(642),当时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亲自撰写碑文,并在碑石上书丹。此外,还下旨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次年二月,李世民又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李世民砸魏征墓碑的事,发生在侯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