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只因做了这两件事,被李世民砸了墓碑

魏征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只因做了这两件事,被李世民砸了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3083 更新时间:2023/12/31 7:50:31

一个人无论生前有怎样的荣光,高高在上、杀伐果决的帝王也好,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将相亦或者富贵滔天、一方霸主的权贵也罢,等他们在人生这场宴席上离场后,对身后事都是无能为力的,没有人能预料到自己死后,这个世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在这件事面前,真的是人人平等的。

历史上有很多生前权倾朝野的重臣在死后遭遇了清算,比如汉朝时期的霍光,汉宣帝等霍光去世后,用雷霆手段收拾了霍家,再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明朝时期的张居正。张居正生前那是真正的只手遮天,身为宰辅,他雷厉风行的实行改革,他铁面无私,即便是皇帝和太后的面子,他也不会给,该怎么办事就怎么办事,而张居正同时还是万历皇帝的老师。

张居正在教育万历皇帝这件事上从来都是严格的,没有温情的。也因此,万历皇帝对这个老师有敬又怕,但同时也知道张居正在做对帝国有利的事情,所有万历皇帝再怎么想反抗也忍了下去。但是后来张居正死了,针对他的清算就开始了,张居正的改革惹到了很多的官员,因此他死后,反对他的声音此起彼伏,万历皇帝这才发现这个老师对所有的人包括皇帝都是铁面无私的,唯独在自我享受这件事上,张居正也不可避免地认为自己有功而和所有的人都不一样。

到了清算的时候,万历皇帝才见识到了张居正的另一面,因此作为一个皇帝,万历皇帝格外的恨张居正,他那么信任张居正,而张居正破坏了这种信任,他过去有多敬重、害怕张居正,后来就有多恨张居正,这样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也难为万历皇帝了。

说到君臣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唐朝时期也有一对君臣的关系比较复杂,即唐太宗李世民魏征,当然,魏征不是张居正,李世民也不是万历皇帝,李世民是一名意志坚定的政治家,他会控制局势的发展而不会被朝臣所控制。

说起来,魏征生前死后,所受到的待遇也是有天差地别的,在他病重之际,李世民那叫一个伤心,数次亲临魏家看望魏征,还带着太子、公主到魏家,亲自定下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事,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废朝五日,而魏征下葬的时候,“太宗登苑西楼,望丧而哭,诏百官送出郊外。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

然后不过才几个月,李世民就将魏征的墓碑给扑倒了,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李世民怀疑魏征阿党,其二就是魏征想青史留名,第二个无可厚非,而第一个只是李世民的猜忌,没有证据,但无论如何,在李世民,看来,魏征就是犯了大错。

关于阿党这件事,其实早在贞观元年,就有官员举报魏征阿党,当时李世民让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但是并没有查到什么,后来魏征对李世民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世民对于魏征就是全然信任的,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对官员的结党营私没有反应,只是会有权衡而已。

而魏征去世后,因为发生了太子李承乾意图谋反案,而侯君集杜正伦都牵扯其中,更巧的是,这两个人都是魏征推荐给李世民的宰相人选,魏征一死,很多不喜欢他的官员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点,再次在李世民面前提魏征结党营私的事情,李世民自然是很生气的。

紧接着,李世民又知道了一件事,魏征素来是最喜欢进谏的,前后进谏了不下二百次,当然每一次的进谏都是为了国家社稷,所以李世民有时候气得不行也拿魏征没有办法,在进谏这件事上,魏征寸步不让,这本来是一件好事,魏征算是成就了李世民的贤明。

然而,李世民却被告知一件事,即魏征将自己每一次的进谏经过以及进谏的内容往复都记载了下来拿给褚遂良看,褚遂良是谁呢?他当时是起居郎,是史官,魏征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即想要青史留名,这和魏征在朝堂上大公无私的形象形成了一定的反差,李世民觉得自己被魏征欺骗了,魏征辜负了他的信任。

这两件事让李世民很生气,皇帝生气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李世民直接将魏征的墓碑给扑倒了,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事也停了。但李世民也觉得对一个已经死了的重臣这样做实在不太好,于是后来在亲征高句丽回来之后,又为魏征重新立了碑,那就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

更多文章

  • 魏征被李世民视为镜子,凌烟阁功臣中排第四,为何死后墓碑被推?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魏征,李世民,凌烟阁,李承乾,李建成,李渊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已经45岁,按照古代平均年龄来看,李世民已经可以被称为老年人了,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容易怀旧,即使是英明雄武的李世民同样也是如此。李世民经常回忆起早年四处征伐、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但随着岁月变迁,曾经熟悉的面孔一个个逝去,李世民也不免感到有些伤感,于是他命令阎立本绘制24功臣画像

  • 唐太宗虽重用魏征,但其将谏表给褚遂良看以图青史留名使太宗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鹏哥爆笑视频标签:李世民,魏征,褚遂良,侯君集,李密,唐太宗,军事制度,书法家

    生前称赞为镜子,死后却推倒墓碑、取消婚约,李世民为什么这样对待魏征?应该看看原因再做评判。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或恨,魏征能够被李世民重用,犯颜直谏只是表面原因,两人的互相需要、互相成就才是关键;而魏征遭受的波折身后事,则是他触碰君权红线的惩罚。为啥说李、魏二人是互相需要、互相成就?得先看看魏征的履历

  • 古代邢台每年祭祀名相魏征的典礼仪式

    历史解密编辑:牛城夜话标签:魏征,太守,巨鹿,李世民,邢台站,科学家,历史学家

    文: 丹枫飞云邢台自古以来就有祭祀巨鹿籍宰相魏征的传统典礼仪式,历经宋元明清,传承悠久,分为府级祭祀和县级祭祀,这历史悠久的魏征祭祀典礼堪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魏征是邢台三文贞公之首,祭祀典礼仪式也是最悠久和最隆重的。邢台的巨鹿魏氏始于汉代,西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至7年在位)时期,魏歆任巨鹿太守,又

  • 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魏征比诸葛亮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魏征,丞相,三国,诸葛亮,李世民,唐太宗,国防政策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因敢于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立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盛世,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其实,论魏征的官衔只是个光禄大夫,在唐朝时是个从二品,是个掌管谏议的职位,应该和丞相

  • 西游后传第一集:魏征斩杀泾河龙王后,他的剑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蜗牛看西游标签:魏征,唐僧,悟空,李世民,泾河

    文/蜗牛不知大家还记得这个面目僵硬的孙悟空不?正是他这个重要的妖踢三遍的动作,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鬼畜。据说,这是因为这部后西游记时长不够,所以孙悟空的扮演者曹荣想出来一个办法,时长不够,踢腿来凑,将一个动作重复剪三遍,没想到却产生了戏剧般的效果,引后人争相模仿。但是,不可否认,这却是至今为止,影响

  • 揭秘魏征子孙后代,在唐朝留下的历史痕迹,世传七代到唐末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魏征,宰相,李世民,唐文宗,薛稷,唐朝

    魏征的子孙后代,在唐朝史书上传了七代,几乎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历史。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废朝五天以表达对魏征的思念之情。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贞观十八年二月,二十四功臣像放入凌烟阁,魏徵排名第四,这在外臣是第一位,前三位不是本家就是大舅子。魏征的儿女们因为侯君

  • 魏征曾经叛主,凭啥获得文人第一谥号“文正”?司马光:他真的配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魏征,司马光,宰相,李世民,文正

    魏征正在教训李世民谥号被认为是 “国之大典”,其作用有二,一是“谥之为言引也”,就是对有身份的人一生的总结;二是避讳,所谓“生有名,死有谥,名乃生者之辨,谥乃死者之辨”。后代出于孝顺一般都给逝者美称,至少也是中意词,太无恶不作的才会得到“纣”“炀”“谬”“丑”这种直接开骂的恶谥。在诸多谥号中,士大夫

  • 唐太宗曾经与魏征亲密无间,后来却砸了魏征的墓碑,能怪唐太宗吗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世民,魏征,长孙皇后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相彰得益的君臣典范,他们君臣唱和,犹如双星争辉,照亮历史的夜空,让感缅称颂,为后世君臣竭力仿效的楷模。这其中,有周文王和姜子牙,有齐桓公和管仲,齐景公和晏婴,有秦孝公和商鞅,有汉高祖和张良,有曹操和荀彧,有刘备和诸葛亮,有孙权和鲁肃,有苻坚和王猛,有唐太宗和魏征,有宋太祖和赵普,

  • “人镜”魏征:是真的刚正不阿,还是故意营造出来的人设?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建成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的“以人为镜”,说的就是魏征。也因此之故,魏征被网友们戏称为“人镜”。正如同现代社会中的“暖男”“海王”等说法一样,“人镜”可以看做是历史给魏征的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不能代表魏征,但也反应出他的一

  • 一代名相魏征生前很受赏识,死后为何被唐太宗质疑,并砸了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温文而雅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李承乾,长孙无忌

    643年,魏征病逝,李世民以一品官礼葬;但半年后,李世民却后悔了,他先是砸毁魏征墓碑,接着解除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这些举动,不仅震惊朝野,而且令后人唏嘘……就连李世民自己,也不胜凄凉地自语:“这样做对吗?朕注定是孤家寡人了吗?”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一个是从谏如流的明君,一个是耿介直言的诤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