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相魏征生前很受赏识,死后为何被唐太宗质疑,并砸了墓碑?

一代名相魏征生前很受赏识,死后为何被唐太宗质疑,并砸了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温文而雅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3/12/31 11:12:03

643年,魏征病逝,李世民以一品官礼葬;但半年后,李世民却后悔了,他先是砸毁魏征墓碑,接着解除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这些举动,不仅震惊朝野,而且令后人唏嘘……就连李世民自己,也不胜凄凉地自语:“这样做对吗?朕注定是孤家寡人了吗?”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一个是从谏如流的明君,一个是耿介直言的诤臣,君臣相得,铸就诸多佳话:魏征辅佐李世民17年,谏奏10万余言,共创“贞观之治”;李世民感其功勋,不仅进封魏征为郑国公,还将自己最疼爱的衡山公主许配给其子魏叔玉,以延续君臣情义……

然而,生前君臣无隙,身后却反目成仇——魏征尸骨未寒之时,唐太宗为何要亲毁魏征碑,撕掉两家婚约呢?这一切,还得从李世民带着衡山公主探望病重的魏征说起。

643年正月,听说魏征病危,李世民心急如焚,亲自前往魏府探望。看着行将就木的老臣,李世民流着泪问魏征还有什么心愿未了?

魏征颤巍巍地伸出两根枯瘦的手指,说道,一是希望李世民看在君臣一场的份上,给予魏家一些照拂;二是告诫李世民,“太子是一国根本”,不要废掉太子另立储君。

李世民不忍魏征失望,便在魏征病床前答应将衡山公主许配与魏征的大儿子魏叔玉;但对于德行不修的太子李承乾,李世民却犹豫了,没有证明回应魏征。

就在李世民探病的第二天,魏征溘然长逝。伤心之下的李世民不仅连续5天没去上朝,更是满怀悲痛地亲自为魏征写下碑文。

魏征死后,李世民每次站在凌烟阁中,凝视这位功臣画像时,总会想起魏征哪些金玉良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宽仁治天下”……

然而,就在魏征死后两个月,太子李承乾先是意图暗害兄弟李泰,而后又勾结侯君集杜正伦等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侯君集、杜正伦也因谋反罪,一人被杀,一人被贬。

本来,这事跟魏征毫无关联,但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等人追查太子党羽时,却让发现侯君集、杜正伦等一批参与者谋反者,当初都受到过魏征举荐;不仅如此,魏征还是太子老师。

所以,无论是参与审案者,还是李世民,都很难排除魏征生前参与的嫌疑。

看着奏章上魏征的名字,李世民暗暗心惊,他隐约想起,魏征曾给自己提过,说侯君集、杜正伦均有宰相之才;再一想到魏征是太子老师,临死时还特意交代自己,不要废掉太子……李世民越想越心惊,他甚至开始怀疑,魏征是不是向自己隐瞒了什么?魏征是不是侯君集一党?

谋反,在任何帝王眼中,可都是难以饶恕之罪。李世民心里很是纠结,既不愿承认忠于自己的老臣魏征会参与太子谋反,但又不敢排除……

李世民每逢大事,都会去问一个人,那就是魏征推荐的谏议大夫褚遂良,这次也不例外。

但李世民没想到的是,褚遂良的话,打破了他对魏征的最后一丝信任。

褚遂良提醒李世民,魏征当年曾身负监视、分化关陇集团和山东氏族的重任,但魏征不仅推荐了属于关陇集团的侯君集出任武将,还推荐了山东豪门出身的杜正伦为相。关键是,因为魏征,侯、杜二人才走到一起,共同辅佐太子!

听到这,李世民盛怒之下,当即判断:魏征就算没有谋反之嫌,结党谋权肯定是跑不掉的……

火上浇油的是,褚遂良一见形势不对,还主动向李世民告发说,魏征生前曾把给皇帝的奏疏(《十渐不克终疏》)拿给自己看。

褚遂良言下之意是说魏征为了博得名声,好让自己这个史官记下他“忠言直谏”之功!

这些话,犹如一记记重锤砸在李世民和魏征的君臣之情上,更砸碎了魏征这面可以看清得失的镜子(李世民曾言,以人为镜,可知得失……魏征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

于是,愤怒的李世民当即写了诏书,解除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事;同时下令,砸毁自己亲书的魏征墓碑。

砸掉魏征墓碑之后,李世民还是会偶尔想起魏征曾经的刚直谏言以及社稷之功,但唯有叹息……

直到两年后,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最终折戟于安市城。李世民再次站在凌烟阁中,凝视魏征画像时,他想起了魏征生前曾劝说过自己不要东征,于是感慨道:“要是魏征还在,我一定不会犯这样的错。”

猛然间,李世民反应过来,自己是魏征去世前半年(642年9月)才任命他为太子太师的,况且魏征当时已经卧病在床,并一直推辞不就。

想通了这点,李世民恍然大悟,自己错怪魏征了,无论是侯君集、杜正伦的推荐,魏征都是出于一片忠心,为国选材,最多算“荐才失察”;魏征拿奏疏给褚遂良看,更是因为坦荡无私啊……

李世民越想越后悔,越想越惭愧。于是,知错能改的李世民,当即传旨,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墓碑。要知道,古代天子祭祀只有两种大礼,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不过,对于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事,李世民没有再提,只是让魏叔玉继承了魏征的国公爵位。

后记:尽管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君臣,在阴阳相隔之后有过令人痛心的决裂,但,终因李世民的悔悟而破镜重圆。一位虚怀若谷的明君,一位刚直忠诚的诤臣,实乃君臣之交的典范。

更多文章

  • 崔判官给李世民延寿20年,真因为魏征那封信?您想简单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锅粥品名著标签:李世民,魏征,崔判官,阎王

    《西游记》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细节都值得回味,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思考过没有,那就是魏征写给崔判官一封信,让他格外照顾下李世民,于是崔判官给李世民添加了20年的寿命。那么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崔判官如果大家真的这样认为,恐怕是把事情想简单了,虽说崔判官是地府的要员,并且掌管生死簿,他也确实可以弄点小动

  • 魏征一死,李世民为何就毁其墓碑?因为魏征真做错了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先生柳眉标签:魏征,隋朝,唐朝,李世民,侯君集,李承乾,唐太宗,科学家,女皇武则天

    如果要评出古代君臣的最佳搭档,那么李世民和魏征的组合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魏征敢言直谏,什么话都敢说,唐太宗善于纳谏,什么话都能忍,两人一起开启了贞观之治!关于李世民忍耐魏征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不少,甚至李世民在魏征背后,不停的咒骂,但最终都接受了。魏征死后,唐太宗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即:“夫以铜为

  • 魏征一介凡人,玉帝为何选他砍泾河龙王的头?阎王不小心说漏嘴

    历史解密编辑:蜗牛看西游标签:魏征,泾河,李世民,道士,成仙

    (蜗牛看西游第6556期)文/牵着蜗牛散步很多人想不明白,魏征是李世民的丞相,是一个凡人;泾河龙王是司神小神,供天庭管辖。泾河龙王犯了天条,无论如何都该让天上的刽子手斩头,怎么玉帝会安排魏征来执行呢?这天上法庭也太儿戏了吧?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明白以下几个玄机。1、天上很多神仙是从凡间选取的天上

  • 为何有人说君臣楷模是假的,李世民和魏征真的都是沽名钓誉之徒?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世民,魏征,李世,李密,太宗,皇帝,君臣楷模,唐太宗,军事制度,书法家,历史学家

    李世民与魏征一直被誉为君臣千古典范,魏征就喜欢啪啪打人脸,李世民则很享受啪啪挨打,结果打出了帝制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清代学者袁枚却认为这不是丰碑,而是两座奥斯卡奖杯,李世民与魏征是一对出色的演员:“太宗有故纵魏征之心,博纳谏之名。魏征有挟制太宗之意,彰能谏之直。”意思是,李世民为了博取纳谏的美名,故意

  • 魏征本是太子的亲信,为何能从李世民的屠刀下幸免?甚至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密,刘邦

    一提到忠臣良将,唐朝初年的魏征肯定算得上一位,其屡次劝谏唐太宗的执拗形象,更是成为此后一千多年贤臣的典范,以至于后世人们都觉得不跟皇帝顶顶牛,贤臣似乎就少了些什么。而最难得的是在魏征同时期,还有一位更有名的千古明君——唐太宗,这一对君臣组合因为太过于稀缺,被后世很多人传为佳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贤

  • 都说魏征是一代名臣,为何唐太宗要推倒他墓碑?你看褚遂良咋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魏征,李世民,褚遂良,皇帝,李承乾,唐太宗,国防政策,书法家

    很难说清楚唐朝历史之中那些被我们所爱的君臣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我们都知道近代历史之中对于古代最会做皇帝的人评价就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在他的身上发生了无数的传奇故事,这些传奇故事之中是和手下很多著名大臣一起上演的。这些大臣根据他们的文武性质归属不同,有着和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做事方法

  • 魏征是个凡人,为何敢“斩龙王”?他的真实身份很吓人,比皇帝高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魏征,皇帝,唐王,李世民,斩龙王,科学家,泾河龙王,历史学家

    隋唐时期,魏征可以说是一个颇具神奇色彩的人物,且不说史书中关于魏征如何成为李世民的一面镜子的记载,单说许多文学小说,都已经将魏征的真实身份做了神化。比如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一段魏征梦中斩龙王的故事。那么,魏征梦中斩龙王是真是假?且看下《西游记》给出的答案。1.魏征梦斩龙王文学小说《西游记》中记载:

  • 魏征不想进谏,李世民不愿纳谏,二人为啥演双簧?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李密,李渊,李建成

    内容梗概:魏征喜欢进谏吗?李世民喜欢纳谏吗?魏征人本疏脱李世民为何谓其妩媚?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何把他墓碑扑倒?李世民重用魏征背后究竟有何需要解读的秘密?今天风月君说说魏征。魏征,以善于进谏名留后世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今河北大名魏县)。这个地名需要解读,很重要。陈寅恪先生说,当时的山东豪族所在地就

  • 被魏征弹劾的佞臣,却在高昌之战中凭一技艺,让唐军实现降维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唐军,魏征,高昌,李世民,李渊,侯君集,班超,高昌之战,科学家,历史学家

    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个神奇的碑石,说这块立于嘉峪关外的唐碑,只要有人看到它,就立刻风雪大作,且屡试不爽。守边的将士们饱受苦寒,于是便将这块石碑用砖头砌死。姜行本是官二代,其父姜謩(mo)是隋朝的晋阳令。时任晋阳留守李渊起兵前,姜謩就料定李渊必“拨乱得天下”,所以他主动结交李渊。姜謩

  • 一代名相魏征,敢说皇帝不爱听的话,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魏征,李承乾,李世民,侯君集,皇帝,李密

    一代名相魏征,敢说皇帝不爱听的话,为什么下场那么惨?知行史话2022-06-2316:13山东关注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怀疑他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不仅解除了魏征之子魏叔玉与衡山公主的婚约,还命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不过,李世民很快便后悔了,不仅恢复了魏征的名誉,还重新给他立起了墓碑,可以说魏征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