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魏征子孙后代,在唐朝留下的历史痕迹,世传七代到唐末

揭秘魏征子孙后代,在唐朝留下的历史痕迹,世传七代到唐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3041 更新时间:2023/12/15 15:23:18

魏征的子孙后代,在唐朝史书上传了七代,几乎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历史。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废朝五天以表达对魏征的思念之情。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贞观十八年二月,二十四功臣像放入凌烟阁,魏徵排名第四,这在外臣是第一位,前三位不是本家就是大舅子。

魏征的儿女们

因为侯君集杜正伦是魏征举荐的,说他们有宰相之才,牵连侯君集谋反案,曾经魏征拿谏辞给史官褚遂良看过,李世民对谋反很敏感,开始怀疑魏征是不是和他们有牵扯,于是一怒之下取消了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还亲自砸到了魏征的墓碑。李君羡是被谶言致死的,张亮也是被怀疑谋反致死的,这就看出了李世民对谋反太敏感了,可不管你是不是功劳大,就不杀你了!

魏征的长子魏叔玉,在魏征在世时,被李世民赐婚新城公主,这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是和李治一起长大的!魏叔玉也被其父魏征牵连,李世民下诏取消了婚约,但是光禄少卿职位没有被拿掉。其实也就是魏叔玉受影响最大,驸马被剥夺,再也成不了驸马了!

魏征二子也没有受影响,魏叔瑜,兵部职方郎中,官至潞州刺史。

第三子:魏叔琬,书法家,官至国子司业。

第四子:魏叔璘,礼部侍郎,武则天时为酷吏所杀。

魏征有两个女儿。

第一个女儿魏氏,在贞观七年,嫁给李元轨,成为王妃,李元轨是李渊第十四个儿子。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掌握大权,李贞谋反被平定后,688年,李元轨父子以同谋之罪遭到连坐,流放黔州,在半路上,路经过陈仓时去世,有可能是被杀掉。武则天在为登基做准备,清理李唐宗室,很多宗室都受牵连,姓氏还被还为虺氏,李元轨子孙年幼的都被流放岭外。唐中宗李显复辟称帝后,李元轨父子才恢复生前爵位,并还复李姓。至于魏征的女儿,生死未卜。

第二个女儿魏氏,嫁给了河东薛氏薛仁伟,这个家族非常牛,和薛仁贵是一个祖宗,虽然薛仁伟没有做官,但是家族里做官的很多,以他为界线,上下好几代都挺牛的!

薛仁伟和魏氏的儿子薛稷,他是初唐四大书法家。

薛稷在武则天时期,进士出身,和李旦关系不错,成为儿女亲家,薛稷儿子薛伯杨迎娶李旦女儿薛国公主,可是后来出事可,李隆基登基后,因为太平公主和窦怀贞发动叛乱,史称先天政变,薛稷因为知情不报,被李隆基赐死于万年县衙大狱中,时年六十五岁。薛稷的孙子薛谭迎娶常山公主

魏征的孙子辈

第一位魏膺,他是魏叔玉的儿子,魏征的嫡孙,官至秘书丞,705年,承袭魏国公爵位,这是魏征最初的爵位,可以世袭。事迹不详。

第二位魏载,最初以弘文馆学生中了甲第,授官太常寺奉礼郎,后因病辞职。不久又因为被姑姑是王妃,也是皇室姻亲的关系连累,调授怀州司兵参军。687年,魏载死于岭外,就是古代五岭以南地区,时年三十二岁。

第三位魏献,他是魏叔瑜的长子,事迹不详。

第四位魏华,魏书瑜次子,书法很出名,官至太子左庶子,封爵武阳县开国男,开元十年去世,死后葬在洛阳,说明这一支脉迁居洛阳了!

第五位魏殷,他是魏叔琬的儿子。官至蔡州汝阳县令,死后赠颍州刺史,这一支迁居洛阳。

这一辈有两个女儿!

她们是魏叔瑜的女儿,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李元轨的第五子李纲,被武则天流放梧州,在流放地去世。而魏氏被送到了皇宫内掖庭,死后葬在了宫女们的葬身地,可以说尸骨无存。另一个女儿事迹不详。

魏征的曾孙辈

第一魏瞻,魏华之子,官至驾部郎中。

第二魏明,魏殷之子,官至监察御史。

第三魏隋,魏殷之子,官至蓬州刺史。

第四魏万,魏殷之子,官兼御史中丞。

这一辈虽然很多都是做官的,但都承袭了他“戒奢尚检,克己勤勉”家风。这就导致了下一代的窘境,把祖传的宅子给卖了!这一代肯定不止有这几人,很多都不被人知。

魏征的玄孙辈

这一代做官的有两人。

第一魏凭,魏明之子,官至献陵台令。

第二魏稠,长房一系,不知道是谁的儿子,《资治通鉴》记载:“魏征玄孙稠贫甚,以故第质钱于人。”也就是说到了魏征玄孙魏稠这一代,穷的没办法了,只能卖祖宅贴补家用。

因为卖祖宅这件事情,还引起了朝堂甚至皇帝的关注。

有一个节度使叫李师道,他听说了魏稠竟然卖祖宅以度日,当时的节度使非常有权利,估计是为了名望,向朝廷上表说,要为魏稠赎回祖宅,你说你要是偷偷的为魏稠赎回来,还没有人怀疑动机不纯,但是把这事大张旗鼓的在朝堂上说,那就有问题了!这可是跟皇帝争民心呢!

李师道算盘打的挺好,本来宪宗就要批准了,白居易这时候站出来阻止了宪宗,并向宪宗建议:“事关激劝,宜出朝廷。师道何人,敢掠斯美!望敕有司以官钱赎还后嗣。”也就是说这事事关朝廷的脸面,李师道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应该有朝廷的有关部门做此事,这不是邀买人心吗?只能有朝廷做啊!

于是宪宗同意了白居易的进言,由朝廷有关部门赎买祖宅,还给了魏稠。史载:元和四年(813年)闰三月,朝廷出内库钱二千缗,赐给魏稠,令他赎回祖宅,并且通知魏稠:不准抵押,也不准卖。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要是没有李师道的提议,朝廷也不一定知道魏稠的事情,李师道变相的帮了魏稠啊!唐宪宗前期蕃镇叛乱,平定后才有了元和之治。

魏征的五世孙辈

这一代出名或者做官的是魏谟,他是魏凭的儿子,祖父魏明,父亲魏冯,官至献陵台令,这里边有冲突的地方,因为上一代献陵台令是魏凭,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祖父是同一个人。

魏谟做官处于唐文宗唐武宗时期,唐文宗被宦官囚禁,史称甘露之变,弟弟唐武宗继位,这都是宦官集团干的事,自李辅国开始到唐末都是宦官集团作乱,甚至杀帝逼宫。所以说这时期的官不好做。

魏谟是科举考试当的官,是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进士出身,杨汝士在任同州刺史时,邀请魏谟任防御判官、同州长春宫巡官、秘书省校书郎,两年后杨汝士回到长安。

唐文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粉丝,在读到《贞观政要》,想起了魏征,这时候杨汝士在身旁,于是就告诉了唐文宗,魏谟任职右拾遗,当起了皇帝的秘书工作,当时的宰相二李一杨,也都非常赏识魏谟。

甘露之变后,唐文宗要把宗室李孝本的两个女儿入宫,人们以为文宗要纳她们为妃。这时候魏谟上奏,要求避开族内婚姻,于是放了这两女出宫,事后,魏谟升职右补阙,还下诏书大加夸赞魏谟,和先祖魏征相媲美。

唐武宗上位后,李珏杨嗣复被罢相,其政敌李德裕成为首相,魏谟被牵连,最后被贬为信州刺史。

皇太叔唐宣宗继位,白敏中成为宰相,魏谟几次升迁,又回到了长安,任职给事中,又迁御史中丞,一上任就开怼,对准的是唐宣宗姐妹夫驸马都尉杜中立,弹劾他贪赃,权贵震动并且都害怕他,有魏征的风采。后来兼任户部侍郎,魏谟以任职两个部门不合适,请求免一个职位,于是他被免了御史的职位,这下子官员放心了!

851年,魏谟成为宰相,仍然任职户部。唐宣宗一直没有立太子,魏谟就劝谏。此后魏谟弹劾国舅,节度使,大理卿,没有不敢弹劾的人,后来被宰相令狐绹所忌,857年,魏谟被遣出京城,858年得病,同年十二月去世。

魏征的六世孙辈

魏谟有三个儿子,长子魏潜,次子魏滂,官至殿中进马;三子魏虞。据现今各地魏征后代家谱记载,这三人南迁,成为了唐朝以后各支脉的始祖。

魏征的七世孙辈

魏敖,他是魏潜的儿子。

仅供参考

标签: 魏征宰相李世民唐文宗薛稷唐朝

更多文章

  • 魏征曾经叛主,凭啥获得文人第一谥号“文正”?司马光:他真的配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魏征,司马光,宰相,李世民,文正

    魏征正在教训李世民谥号被认为是 “国之大典”,其作用有二,一是“谥之为言引也”,就是对有身份的人一生的总结;二是避讳,所谓“生有名,死有谥,名乃生者之辨,谥乃死者之辨”。后代出于孝顺一般都给逝者美称,至少也是中意词,太无恶不作的才会得到“纣”“炀”“谬”“丑”这种直接开骂的恶谥。在诸多谥号中,士大夫

  • 唐太宗曾经与魏征亲密无间,后来却砸了魏征的墓碑,能怪唐太宗吗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世民,魏征,长孙皇后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相彰得益的君臣典范,他们君臣唱和,犹如双星争辉,照亮历史的夜空,让感缅称颂,为后世君臣竭力仿效的楷模。这其中,有周文王和姜子牙,有齐桓公和管仲,齐景公和晏婴,有秦孝公和商鞅,有汉高祖和张良,有曹操和荀彧,有刘备和诸葛亮,有孙权和鲁肃,有苻坚和王猛,有唐太宗和魏征,有宋太祖和赵普,

  • “人镜”魏征:是真的刚正不阿,还是故意营造出来的人设?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建成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的“以人为镜”,说的就是魏征。也因此之故,魏征被网友们戏称为“人镜”。正如同现代社会中的“暖男”“海王”等说法一样,“人镜”可以看做是历史给魏征的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不能代表魏征,但也反应出他的一

  • 一代名相魏征生前很受赏识,死后为何被唐太宗质疑,并砸了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温文而雅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李承乾,长孙无忌

    643年,魏征病逝,李世民以一品官礼葬;但半年后,李世民却后悔了,他先是砸毁魏征墓碑,接着解除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这些举动,不仅震惊朝野,而且令后人唏嘘……就连李世民自己,也不胜凄凉地自语:“这样做对吗?朕注定是孤家寡人了吗?”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一个是从谏如流的明君,一个是耿介直言的诤臣,君

  • 崔判官给李世民延寿20年,真因为魏征那封信?您想简单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锅粥品名著标签:李世民,魏征,崔判官,阎王

    《西游记》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细节都值得回味,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思考过没有,那就是魏征写给崔判官一封信,让他格外照顾下李世民,于是崔判官给李世民添加了20年的寿命。那么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崔判官如果大家真的这样认为,恐怕是把事情想简单了,虽说崔判官是地府的要员,并且掌管生死簿,他也确实可以弄点小动

  • 魏征一死,李世民为何就毁其墓碑?因为魏征真做错了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先生柳眉标签:魏征,隋朝,唐朝,李世民,侯君集,李承乾,唐太宗,科学家,女皇武则天

    如果要评出古代君臣的最佳搭档,那么李世民和魏征的组合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魏征敢言直谏,什么话都敢说,唐太宗善于纳谏,什么话都能忍,两人一起开启了贞观之治!关于李世民忍耐魏征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不少,甚至李世民在魏征背后,不停的咒骂,但最终都接受了。魏征死后,唐太宗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即:“夫以铜为

  • 魏征一介凡人,玉帝为何选他砍泾河龙王的头?阎王不小心说漏嘴

    历史解密编辑:蜗牛看西游标签:魏征,泾河,李世民,道士,成仙

    (蜗牛看西游第6556期)文/牵着蜗牛散步很多人想不明白,魏征是李世民的丞相,是一个凡人;泾河龙王是司神小神,供天庭管辖。泾河龙王犯了天条,无论如何都该让天上的刽子手斩头,怎么玉帝会安排魏征来执行呢?这天上法庭也太儿戏了吧?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明白以下几个玄机。1、天上很多神仙是从凡间选取的天上

  • 为何有人说君臣楷模是假的,李世民和魏征真的都是沽名钓誉之徒?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世民,魏征,李世,李密,太宗,皇帝,君臣楷模,唐太宗,军事制度,书法家,历史学家

    李世民与魏征一直被誉为君臣千古典范,魏征就喜欢啪啪打人脸,李世民则很享受啪啪挨打,结果打出了帝制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清代学者袁枚却认为这不是丰碑,而是两座奥斯卡奖杯,李世民与魏征是一对出色的演员:“太宗有故纵魏征之心,博纳谏之名。魏征有挟制太宗之意,彰能谏之直。”意思是,李世民为了博取纳谏的美名,故意

  • 魏征本是太子的亲信,为何能从李世民的屠刀下幸免?甚至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密,刘邦

    一提到忠臣良将,唐朝初年的魏征肯定算得上一位,其屡次劝谏唐太宗的执拗形象,更是成为此后一千多年贤臣的典范,以至于后世人们都觉得不跟皇帝顶顶牛,贤臣似乎就少了些什么。而最难得的是在魏征同时期,还有一位更有名的千古明君——唐太宗,这一对君臣组合因为太过于稀缺,被后世很多人传为佳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贤

  • 都说魏征是一代名臣,为何唐太宗要推倒他墓碑?你看褚遂良咋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魏征,李世民,褚遂良,皇帝,李承乾,唐太宗,国防政策,书法家

    很难说清楚唐朝历史之中那些被我们所爱的君臣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我们都知道近代历史之中对于古代最会做皇帝的人评价就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在他的身上发生了无数的传奇故事,这些传奇故事之中是和手下很多著名大臣一起上演的。这些大臣根据他们的文武性质归属不同,有着和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做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