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末一代名将:杨义臣,深得杨坚喜爱,却被杨广夺了兵权!

隋末一代名将:杨义臣,深得杨坚喜爱,却被杨广夺了兵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避光草莓 访问量:3881 更新时间:2023/12/18 14:00:28

曾经辉煌一时的大隋王朝,到了晚期却已经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那时,其实还是有那么几位著名将军铁胆忠心,在保卫着隋王朝!其中就有一位隋末最后一位名将杨义臣,要说这杨义臣算得上隋王朝的最后一员猛将和忠臣了。

杨义臣是鲜卑人,原姓也并不是杨,而是尉迟,父亲尉迟崇在北周担任仪同大将军,要说这杨义臣的出身,那可是一点都不简单,本来杨义臣并不姓杨,这个姓氏是隋文帝赐给他的,因为隋文帝非常的喜欢他。

父亲尉迟崇与当时的隋国公杨坚关系密切,在杨坚称帝后,尉迟崇奉命出征,后来尉迟崇战死沙场。杨义臣就是尉迟崇的儿子,他原本的姓氏当然是尉迟,父亲尉迟崇去世的时候,杨义臣的年纪还比较小。

杨坚念及与杨义臣父亲的交情,因此在他死后把他接过来抚养了,并赐姓杨,也就是干儿子的意思,因此杨义臣小时候也是在皇宫长大的。跟杨坚的皇子不一样,杨义臣从小就显露出了骑马射箭的特长,这让杨坚非常的开心,再加上杨义臣是一个忠厚老实又很谨慎的人,杨坚对他的喜爱程度更是增加。

杨义臣自十几岁时一直担任隋文帝侍卫,因为深得隋文帝宠爱,不久便拜陕州刺史。杨义臣天生就有将领之才,在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达头可汗进犯边塞,杨义臣以行军总管身份,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马,出白道,与突厥军相遇,交战,大破突厥。

开皇二十年(600年),突厥又进犯边塞,雁门、马邑二地多受其害。杨义臣出兵击破突厥,突厥败逃塞外,杨义臣率兵追击,追到大金山,与突厥相遇。当时,太平公史万岁率领军队也赶到了,杨义臣与史万岁合力出击,大败突厥兵。

杨坚为了显示自己对他的喜爱,又赏赐给了他一套御用的铠甲,足以看出,杨义臣在杨坚心目中的地位。但如果说杨坚是杨义臣伯乐,那么随后上位的杨广却成了杨义臣和大隋王朝的终结者。

公元604年7月,文帝杨坚病重,卧于长安仁寿宫大宝殿内,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

杨广是不是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这是外话,史学界也对杨广弑父一说感到质疑。认为杨广已经是太子,隋文帝也病入膏肓,没必要弑父。唐朝编写的隋书有极力贬低杨广之嫌,在隋文帝和隋炀帝本纪里皆说文帝是病死,但这也侧面说明杨广和其父杨坚相比,口碑可要差多了。

在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杨义臣初期同样得到重用,他先后平定杨谅之乱,迁相州刺史,迁宗正卿、太仆卿。随军灭亡吐谷浑、征讨辽东、攻打高丽,屡立战功。隋末大乱后,率军大败张金称、灭高士达、入豆子航,擒格谦,也成为隋末镇压起义的主将之一。

但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里,杨义臣也取得了非常大的威信,他带领着士兵忙前忙后已经把河北那边的局势稳定住了,但就在这时,皇帝杨广已经没有了判断能力,他担心杨义臣会背叛他,于是直接收了他的兵权,让他做了个礼部尚书,这让杨义臣非常的郁闷,但是又不能说什么。

如果杨广能够认清楚形势,毅然选择相信杨义臣,根据杨义臣的性格,大概率会选择继续为大隋鞍前马后。他无愧于杨坚对他的喜爱,甚至在杨广夺了他的兵权之后,他还在感叹杨广要是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就好了,为隋朝效力,哪怕是战死在沙场上!

有杨义臣在,肯定能缓解一下大隋的紧张趋势,但因为杨广的多疑,这棵救命稻草被杨广自己亲手砍断了。结果可想而知,杨义臣刚离开河北地区,他所收服的十万多人全部归顺窦建德,致使河北地区再度陷入混乱,“贼由是复盛”。杨义臣失去兵权后,隋王朝已经再也找不出来能帮杨广续命的人了。

可能多数朋友了解杨义臣都是通过《隋朝演义》,在演义中杨义臣还为隋炀帝报了仇,最后选择归隐山林。只不过在正史中杨义臣并没有为杨广报仇,也没有归隐,而是在617年隋朝灭亡前,这位隋朝最后的名将郁郁独自而终。一年后,爆发江都兵变,隋炀帝杨广被勒死,隋朝正式宣告覆灭!杨义臣可能在九泉之下都无法瞑目。

码字不易,走过路过给个关注呗!

标签: 杨义臣杨坚隋炀帝隋末

更多文章

  • 隋朝杨玄感叛乱,李密给他上中下三策,他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下策?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杨玄,李密,杨玄感,隋炀帝,杨素,李渊,关中,隋朝,李密(隋朝),军衔,唐朝

    杨玄感是隋朝重臣越公杨素的儿子,出身名门弘农杨氏。杨素位高权重,文武双全。在北周时代就辅佐隋文帝杨坚篡夺了北周江山,后来攻灭陈朝,统一天下,立下绝世功勋。后来杨素又扶隋炀帝杨广登上皇位,可以说是两朝元老,权倾天下,即使是隋炀帝也对他忌惮不已。杨素生病的时候,隋炀帝暗地里问医生他的病情,总怕他还病死。

  • 官宦子弟李密,为何选择反抗隋炀帝的统治,加入杨玄感谋划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密,隋炀帝,杨玄感,杨素,汉献帝

    出生在隋朝统治时期,这使得李密的经历自小坎坷。好在他也在困境之中不断地磨练自己,逐渐拥有一身才华。再加上他本身就出生在一个显赫的贵族之家,就为他后来反抗隋朝的统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随着局势的变化里面,最终不堪受到隋炀帝的李密与天下豪杰联合,公开反抗隋朝的统治。在军队治理方面,李密也是颇有才华,士

  • 杨玄感的窘境:我想去拿下长安,可我做不到啊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密,长安,李渊,杨玄感,隋炀帝

    大业九年,杨玄感据黎阳叛隋,聚众万人,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李密前来投奔,对杨玄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北上涿郡,将东征的隋炀帝堵在辽东。中策袭取长安,下策围攻洛阳。杨玄感深思之后选择下策,李密感慨叹息。杨玄感率军顿兵洛阳城,长时间围攻洛阳不下,隋朝援军蜂拥而来,杨玄感败亡。大业十二年,李密获得瓦岗军

  • 杨玄感:打仗极像项羽的猛人,身先士卒,喑呜叱咤,却死得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杨玄感,项羽,杨素,隋炀帝,李密

    受小说演义的影响,人们对隋唐英雄武力排名极感兴趣,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可惜的是,像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尚师徒这些英雄好汉,全是虚构的文学人物,史无其人。至于那个天下无敌的第一好汉李元霸,历史上虽然有这个人,但他在小说演义里的事迹却也是虚构的,经不起

  • 隋末杨玄感、李密叛乱失败的思考:文化造就圈子,圈子成就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杨玄感,李密,隋炀帝,李渊,平定

    说起隋唐交替这段乱世历史,不得不提三个人:杨玄感、李密、李渊。他们都出身于顶层贵族阶层,在隋末社会动乱中分别为发起者、高潮的领导者和结束者。同样是贵族的身份,在社会动乱中却出于不同的阶段,展现出对事态不同的认识,也收获了各自不同的结局,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仔细分析北周军功贵族及其子弟在隋代的变化,

  • 隋炀帝二征高句丽,隋朝大臣杨玄感为什么起兵反抗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热爱这个世界标签:卫玄,隋朝,隋炀帝,杨玄感,来护儿,高句丽

    作者:若梦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杨玄感(不详~613年8月21日),字号不详,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大臣,司徒楚公杨素嫡长子。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喜好读书,擅长骑射。凭借父亲勋劳,授柱国、郢宋二州刺史,迁鸿胪卿、礼部尚书,袭封楚公。声名过盛,受到隋炀帝猜忌,内心不安,策划谋反

  • 杨玄感兵变,李密给出上中下三策,他为什么选择下策?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杨玄,李密,杨玄感,隋炀帝,杨素

    杨玄感兵变是隋朝历史上一次非常重大的事件,此事不仅直接导致了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同时也极大动摇了隋朝的统治根基,推动了隋末群雄割据的浪潮。不过,作为最终导致隋末天下变革的始作俑者,杨玄感自己却遭遇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么杨玄感为什么会失败呢?这就得从他的心腹谋士李密给出的三条应对之策开始

  • 杨玄感叛乱:险些颠覆隋朝,起因竟是杨广送错人的一杯毒酒?

    历史解密编辑:青橙拂户标签:杨玄,隋炀帝,杨玄感,杨素,李密,隋军

    613年,隋炀帝杨广第2次征讨高丽,将押运粮草的重任交给杨玄感。当时,天下百姓早就对杨广大兴土木、四处征伐的行为感到不满,朝廷对民力的过度使用,让人们活不下去,只能揭竿而起。转瞬之间,天下义军四起,杨玄感也利用这个机会,号召部下将士起兵反抗杨广。杨玄感出身高贵,他的爸爸便是隋朝开国功臣杨素,曾经是杨

  • 杨玄感、李密和李渊,面对同一目标和相同的选择项,为何选择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杨玄感,李密,李渊,隋炀帝,长安

    一、李密向杨玄感献计三策,杨玄感选了下策公元613年6月,杨玄感乘着隋炀帝杨广二次伐辽东的机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杨玄感的目的是要夺杨广的大隋天下,因此起兵是他跨出的第一步,紧接着就面临着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这时,李密来了。李密是杨玄感特意招来的。因为李密是杨玄感的父亲杨素看中的人,所以杨玄

  • 杨玄感, 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老曹标签:军队,楚王,隋朝,杨玄感,隋炀帝,宇文毓,楚庄王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的朝代,它的存在不仅标志着北朝和唐朝之间的过渡,也建立了一系列经济与军事繁荣。然而,这个朝代也充满了动荡和内部变革,其中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由杨玄感引起的反叛。杨玄感出身于一个不起眼的军官家庭,他在隋朝军队中崭露头角,在隋炀帝的授意下,他扩大了长江和淮河的防御工事,并迎娶了夫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