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身”,纵览二十四史,出身草根阶层或身份尴尬的开国皇帝并不鲜见,他们的人生中往往充斥着各种不堪回首的经历。例如,两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创立者石勒,曾经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奴隶,而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奴隶皇帝。那么,石勒是如何实现超级逆袭的?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沦为奴隶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本名匐勒,字世龙,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榆社县)人,出身于匈奴别部羌渠部落(即羯族),祖父耶奕于、父亲周曷朱都曾经担任过部落中的小头目。据正史记载,石勒天生异相,“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中庭,见者咸异之。”
据正史记载,石勒在十三四岁时,随乡里人到洛阳行贩,曾倚靠着上东门长啸述志(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晋朝时人常以此抒发胸怀)。宰相王衍见后异常惊奇,认为此人相貌气度均不凡,极可能会给国家带来灾难。王衍为国家除害考虑,命人抓捕石勒,但因后者恰巧离开才没有抓获。“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驰遣收之,会勒已去。”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此前安禄山入朝奏事,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这次作战失利,他遂提笔批示奏文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唐玄宗看了批文后说:“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终未准奏。这里唐玄宗用的典故就是从此而出。
晋惠帝大安元年(302年),并州发生大饥荒,加上时局混乱,杂居于此的胡人四散乞食,石勒也在其中。当时,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为筹措军费,大量缚卖乞食胡人到冀州、青州等地做奴隶。很不幸,石勒也被抓获,被将军郭阳、张隆卖到茌平地主师欢家做耕奴。
师欢见石勒相貌奇特、气度不凡,“奇其状貌”,而且经常听到其他耕奴向他诉说发生在石勒身上的奇闻怪事,便知道石勒非常人,不久便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
奴隶皇帝
石勒重获自由身后,起初依旧替人种地谋生,但不久便被乱兵所掳掠,险些再被贩卖为奴隶。好在石勒运气足够好,趁着乱兵守备松懈的机会,最终设计逃脱。脱离险境后,石勒深知混乱的时局已不允许他再安安稳稳地做雇农,索性纠集好友王阳、郭敖等17人依附牧帅汲桑,由此走上牧羊放马、聚众自守的道路。
石勒
然而,做牧民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要想富贵还得“傍大腿”。正因如此,在放牧两年后,石勒跟随汲桑一起,投靠成都王司马颖的旧部公师藩,对抗晋朝权臣司马越。公师藩战死后,汲桑自称大将军,依旧高举拥护司马颖的大旗,而石勒则成为他的得力干将。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汲桑在平原战败被杀,部众损失惨重,石勒见形势不妙,遂投奔前汉(匈奴人创建的政权)。
石勒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却是个天生的战略家,在投靠前汉没多久,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在与晋军的战事中屡建功勋,曾在宁平城击灭由宰相王衍统帅的20余万军队,由此奠定前汉灭晋的基础。由于战功卓著,石勒深得前汉皇帝刘渊、刘聪父子的赏识,官爵不断得以提升,最终官至太宰、领大将军,进爵为赵王,堪称前汉的“顶梁柱”。
随着实力、权势和威望的提升,石勒不再愿意为匈奴人卖命,而是有了自己建国称帝的打算。正因如此,早在洛阳沦陷前,石勒便在大谋士张宾的辅佐下,屡屡自主行事,不再事事听从于前汉皇帝的调遣。经过多年的奋斗,石勒先后击灭王弥、王浚等势力,攻取整个河北,成为拥兵一方的大军阀。
刘聪病死后,前汉陷入大混乱当中,直到宗室大将刘曜称帝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局势才得以稳定。然而,由于刘曜平素跟石勒关系不和,因此等到他称帝后,后者难免会心生忧惧。在这种情况下,早有不臣之心的石勒趁机在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建国称王,史称后赵,时在大兴二年(319年)十一月。
东晋时期形势图
后赵建立后,与前赵混战十年时间,直到咸和三年(328年)的洛阳决战后,石勒才完成擒杀刘曜、一统中原的伟业。前赵灭亡后,石勒控制淮水以北全部州郡,与东晋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鲜有人能与其争锋。既然功业已经圆满,石勒遂在名号上更进一步,起初在咸和五年(330年)二月自称天王,7个月后正式称帝。由此,石勒实现由奴隶到开国皇帝的蜕变,人生可谓极度传奇。
生前身后事
石勒称帝后,曾跟群臣探讨前代帝王的功业德行,并对同样出身草根阶层的汉高帝刘邦推崇至极,称“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但对光武帝刘秀的功业却相当不服气,称“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至于魏武帝曹操、晋宣帝司马懿,在石勒眼中不过是“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的无耻之徒,根本不值一提。
咸和八年(333年)七月,石勒驾崩,终年六十岁,死后庙号为高祖,谥号为明皇帝。说句题外话,石勒虽然是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看不起曹操、司马懿欺负孤儿寡母的做法,但等到他后仅两年,侄儿石虎却效仿曹操、司马懿,从堂弟石弘手中篡夺帝位,可以说令他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