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勒曾投奔司马颖和刘渊,刘曜称帝后自己建国称王

石勒曾投奔司马颖和刘渊,刘曜称帝后自己建国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4/1/26 4:11:16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身”,纵览二十四史,出身草根阶层或身份尴尬的开国皇帝并不鲜见,他们的人生中往往充斥着各种不堪回首的经历。例如,两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创立者石勒,曾经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奴隶,而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奴隶皇帝。那么,石勒是如何实现超级逆袭的?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沦为奴隶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本名匐勒,字世龙,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榆社县)人,出身于匈奴别部羌渠部落(即羯族),祖父耶奕于、父亲周曷朱都曾经担任过部落中的小头目。据正史记载,石勒天生异相,“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中庭,见者咸异之。”

据正史记载,石勒在十三四岁时,随乡里人到洛阳行贩,曾倚靠着上东门长啸述志(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晋朝时人常以此抒发胸怀)。宰相王衍见后异常惊奇,认为此人相貌气度均不凡,极可能会给国家带来灾难。王衍为国家除害考虑,命人抓捕石勒,但因后者恰巧离开才没有抓获。“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驰遣收之,会勒已去。”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此前安禄山入朝奏事,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这次作战失利,他遂提笔批示奏文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唐玄宗看了批文后说:“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终未准奏。这里唐玄宗用的典故就是从此而出。

晋惠帝大安元年(302年),并州发生大饥荒,加上时局混乱,杂居于此的胡人四散乞食,石勒也在其中。当时,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为筹措军费,大量缚卖乞食胡人到冀州、青州等地做奴隶。很不幸,石勒也被抓获,被将军郭阳、张隆卖到茌平地主师欢家做耕奴。

师欢见石勒相貌奇特、气度不凡,“奇其状貌”,而且经常听到其他耕奴向他诉说发生在石勒身上的奇闻怪事,便知道石勒非常人,不久便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

奴隶皇帝

石勒重获自由身后,起初依旧替人种地谋生,但不久便被乱兵所掳掠,险些再被贩卖为奴隶。好在石勒运气足够好,趁着乱兵守备松懈的机会,最终设计逃脱。脱离险境后,石勒深知混乱的时局已不允许他再安安稳稳地做雇农,索性纠集好友王阳、郭敖等17人依附牧帅汲桑,由此走上牧羊放马、聚众自守的道路。

石勒

然而,做牧民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要想富贵还得“傍大腿”。正因如此,在放牧两年后,石勒跟随汲桑一起,投靠成都王司马颖的旧部公师藩,对抗晋朝权臣司马越。公师藩战死后,汲桑自称大将军,依旧高举拥护司马颖的大旗,而石勒则成为他的得力干将。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汲桑在平原战败被杀,部众损失惨重,石勒见形势不妙,遂投奔前汉(匈奴人创建的政权)。

石勒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却是个天生的战略家,在投靠前汉没多久,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在与晋军的战事中屡建功勋,曾在宁平城击灭由宰相王衍统帅的20余万军队,由此奠定前汉灭晋的基础。由于战功卓著,石勒深得前汉皇帝刘渊、刘聪父子的赏识,官爵不断得以提升,最终官至太宰、领大将军,进爵为赵王,堪称前汉的“顶梁柱”。

随着实力、权势和威望的提升,石勒不再愿意为匈奴人卖命,而是有了自己建国称帝的打算。正因如此,早在洛阳沦陷前,石勒便在大谋士张宾的辅佐下,屡屡自主行事,不再事事听从于前汉皇帝的调遣。经过多年的奋斗,石勒先后击灭王弥、王浚等势力,攻取整个河北,成为拥兵一方的大军阀。

刘聪病死后,前汉陷入大混乱当中,直到宗室大将刘曜称帝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局势才得以稳定。然而,由于刘曜平素跟石勒关系不和,因此等到他称帝后,后者难免会心生忧惧。在这种情况下,早有不臣之心的石勒趁机在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建国称王,史称后赵,时在大兴二年(319年)十一月。

东晋时期形势图

后赵建立后,与前赵混战十年时间,直到咸和三年(328年)的洛阳决战后,石勒才完成擒杀刘曜、一统中原的伟业。前赵灭亡后,石勒控制淮水以北全部州郡,与东晋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鲜有人能与其争锋。既然功业已经圆满,石勒遂在名号上更进一步,起初在咸和五年(330年)二月自称天王,7个月后正式称帝。由此,石勒实现由奴隶到开国皇帝的蜕变,人生可谓极度传奇。

生前身后事

石勒称帝后,曾跟群臣探讨前代帝王的功业德行,并对同样出身草根阶层的汉高帝刘邦推崇至极,称“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但对光武帝刘秀的功业却相当不服气,称“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至于魏武帝曹操、晋宣帝司马懿,在石勒眼中不过是“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的无耻之徒,根本不值一提。

咸和八年(333年)七月,石勒驾崩,终年六十岁,死后庙号为高祖,谥号为明皇帝。说句题外话,石勒虽然是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看不起曹操、司马懿欺负孤儿寡母的做法,但等到他后仅两年,侄儿石虎却效仿曹操、司马懿,从堂弟石弘手中篡夺帝位,可以说令他始料未及。

标签: 石勒司马颖刘渊刘曜

更多文章

  • 晋朝后期,西晋汉王朝的衰败,胡族的崛起,匈奴刘渊创立汉赵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刘渊,胡族,匈奴,晋朝,汉赵政权,西晋汉王朝

    晋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各方势力为争夺皇权而相互攻伐,无暇顾及其他。在此局势下,北方胡族趁乱大举进入中原,参与到中原混战中来,并在战乱中争相发展各自势力,匈奴、羯、氐、鲜卑等族脱颖而出,相继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政权,正所谓:“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傅斯年先生这样描述这一时期的历

  • 省委台港澳办主任刘渊来滨调研

    历史解密编辑:滨州网标签:刘渊,省委,习近平,港澳办,主任

    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州讯 10月12日,省委台港澳办主任刘渊一行来滨州调研台港澳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周鸿陪同调研。调研组先后到无棣县碣石山镇、黄河楼、山东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魏桥轻量化基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我市台港澳工作情况汇报。刘渊指出,滨州台港澳工作有行动、有亮点、有资

  • 五胡十六国的出路是什么?刘渊、苻坚都找到了:汉化之路是正道!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渊,宣昭皇帝,北魏,五胡十六国,前凉

    五胡十六国,指的是西晋末年到南北朝之间的这一时期,又被称之为东晋十六国。因为南方的东晋王朝,和北方的十六国,几乎是并存的。那么这五胡十六国分别有哪些呢?具体来看,主要有这么一堆:5大凉国:前凉、后凉、北凉、西凉、南凉。4大燕国:前燕、后燕、南燕、北燕。3大秦国:前秦、后秦、西秦。2大赵国:前赵、后赵

  • 复原刘渊然祖师配剑

    历史解密编辑:圈圈电影标签:刘渊然,永乐,祖师,全真派

    复原刘渊然祖师佩剑龙泉铸剑师全真派焦道长手工制作正常的剑条剑身长度28寸左右,也就是在77厘米长,剑茎23厘米左右。装配好一共一米长。剑身上黄铜镶嵌“永乐元年正月勅赐高道刘渊然”,双面镶嵌黄铜南北二斗。铜柄上篆刻“撝雷电,运玄星。摧兇恶,亨利贞。乾降精,坤搜灵。日月象,岳瀆形”二十四字。剑柄头部一面

  • 匈奴与汉朝的和亲与刘渊的战略考量是其将国号定为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刘渊,匈奴,匈奴人,冒顿,王莽

    “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这个事,不妨先听听刘渊自己怎么说。《晋书》载,永安元年(304年)八月,枭雄王浚联合鲜卑、乌桓征讨垄断朝纲的晋皇太帝司马颖,司马颖大败,挟晋惠帝连夜逃往洛阳。此时,大单于刘渊,本要发步骑兵二万讨伐鲜卑,救援司马颖。他的堂祖父刘宣说:“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

  • 十六国春秋之匈奴刘渊

    历史解密编辑:红月之后有彩虹标签:刘渊,石勒,匈奴,刘和,魏书,晋怀帝

    十六国春秋之匈奴刘渊於恢《魏书》文笔甚烂,即以刘渊、刘聪的事迹作比较,《晋书》中的记载就比《魏书》好过一大截。当晋室分崩之时,匈奴刘渊在谋士刘宣的赞助下,自称汉室外孙,于是以“汉”为国号,且追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一、汉化的匈奴虽然刘渊族属匈奴,实则刘渊对于汉文经典《毛诗》《尚书》《左传》《孙吴兵法

  • 在刘渊病逝后,刘和的短暂继承具有哪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刘渊,刘和,刘裕,石勒,刘聪,汉国

    永嘉四年(310),刘渊病逝,刘和即位。但仅仅旬月,汉国皇室内部就发生了手足相残的残酷倾轧。这场血腥的皇权之争最终以刘聪的胜利而告终,而导致的结果是刘渊六子仅余刘聪、刘乂二子。可以说,刘渊生前苦心孤诣的布局不但没能阻止这场争端,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出惨剧的发生。刘渊诸子之争不但深刻地影响了汉国的

  • 临汾金殿镇有座一千年前的古桥,尽显沧桑,还跟后汉皇帝刘渊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张旦人文摄影标签:刘渊,皇帝,金殿镇,古桥,平阳

    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有一座1000多年前的古桥叫《沙金桥》,据说是历史上后汉皇帝刘渊在此建都城有关。笔者骑电动车来到金殿镇的桑湾村和杜家庄交界处,见到一条流淌的小河上架着一座石头硿桥,小桥连接着两个村子的通行。这座桥不大,宽约有四米多,高也就是个两米多点,修桥的石头历经了很多年,现在已经是腐朽斑斑,尽

  • 刘渊一统中原,还算“五胡”吗?他会享受李世民一般的礼遇

    历史解密编辑:大魔王的创始人标签:刘渊,李世民,匈奴,匈奴人,中原,司马炎

    引言人们诟病西晋王朝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八王之乱”引来了“五胡入华”,从而使得中原百姓遭受了数百年的战乱之苦。在“五胡”之中,南匈奴人刘渊称得上“名垂青史”,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中原大地上建立起异族政权的人。曾几何时,刘渊也是个忠于晋室的人,他甚至因为被司马炎和众朝臣猜忌而郁郁寡欢。可以说,如果晋

  • 山东省委台港澳办主任刘渊一行到魏桥轻量化基地调研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标签:刘渊,魏桥,山东省委,滨州市委,港澳办

    10月13日,山东省委台港澳办主任刘渊一行到魏桥轻量化基地调研。滨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周鸿,邹平市委书记吕明涛,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参加活动。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纺织股份公司总经理魏家坤的陪同下,刘渊一行观看了基地宣传片,听取了工作人员对项目概况的介绍,并实地观摩了各类轻量化结构展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