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高欢到宇文泰,这些叱咤风云的南北朝狠人,原来都是他的部下

从高欢到宇文泰,这些叱咤风云的南北朝狠人,原来都是他的部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929 更新时间:2024/2/13 10:08:25

公元528年农历四月十三日,数千(《魏书》、《北史》记载为一千三百多,《资治通鉴》记载为两千多)名官员,奉诏在河阴陶渚(今河南洛阳孟津县东)聚集。他们当中,既有位高权重的丞相、高阳王元雍(?-528年)、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等鲜卑王公贵族,也有黄门郎王遵业等汉族中下层官吏。他们端拱肃立,不敢象以往一样谈笑风生,只是用充满着疑惑、忧虑的眼神,观察着周围的形势和人群;熟悉的王公贵族官僚们,频频用眼神,无声的交流着。最后,众官们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丞相元雍。

元雍一方面很满意众官们的仰慕,另一方面,内心却也不知来由的有点忐忑。新即位的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虽然是他的侄子,他即位却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也就是说,他并非拥立元子攸的首功之臣。或许只是因为自己在宗室贵族中的尊贵地位,得以保留丞相的官位罢了。

想到此处,元雍内心不由得萌生一股嫉妒之意:尔朱荣算个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契胡族(或称羯胡族,或是鲜卑化的羯人)的酋长而已,却成为拥立元子攸的首功之臣。将来,他恐怕会因功,位居己上啊。该怎么做,才能压制住尔朱荣,保住自己的官爵呢?想到尔朱荣,元雍没来由的脊背一阵发凉,敢把临朝多年的胡太后和三岁的小皇帝扔进黄河里,这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啊,自己会是他的对手吗?另外,今天这事怎么这么诡异呢?皇帝诏令群臣在此聚集,不得擅自离开,说是要祭天。可是这四周一片广野,也没有盛大的仪仗和丰盛的祭品,皇帝也迟迟未至,莫非……。

尔朱荣

正当元雍胡思乱想时,远处一阵阵隐隐的马蹄声、战马嘶鸣声、兵器碰撞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众官也觉察到异常,有的在窃窃交谈,有的引颈观望。正在众官骚动之际,一名粗壮大汉,飞身跳上高台。用一副睥睨不屑的神态,环视着台下众官。台下有人不禁小声惊呼:“这不是尔朱荣吗?他想做什么?”

话音未落,尔朱荣已大声嚷道:“天下丧乱,肃宗孝明皇帝暴崩,都是因为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平素贪婪暴虐,不能辅弼匡正所致。你们都罪该万死!”说完,尔朱荣就下令2000铁骑包围百官,大肆杀戮。瞬间,数千名官员就被刀砍斧劈,战马踩踏,而尸体枕藉,血流成河。这就是震惊当时及后世的“河阴之变”。“河阴之变”,不仅使汉化的鲜卑王公贵族,及出仕北魏的汉族世家大族,几乎死亡殆尽;它更敲响了曾盛极一时,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北魏内乱、分裂直至灭亡的丧钟。“导演”这一事件的尔朱荣,又是何许人也?

一、出身与聚力

尔朱荣(493年—530年11月1日),字天宝,梁郡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人。祖先曾定居于尔朱川(今山西西北部的朱家川),遂以尔朱为姓氏。尔朱荣的祖先都是部落酋长,他们曾随北魏杀伐征战,战功赫赫,是北魏著名的将门世家。北魏孝明帝(510年―528年)在位时,尔朱荣的父亲去世,其官爵由尔朱荣循例世袭。

据史书记载,尔朱荣自幼聪慧机敏,颇有远谋;性格坚毅,遇事有决断。尔朱荣袭父爵时,北魏已烽烟四起,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中。尔朱荣趁机招聚豪杰义勇,发放战马衣物。组建起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契胡军队,伺机而动。不久,北方六镇爆发叛乱,让尔朱荣感到了重大机遇的来临。

二、镇压葛荣起义

北魏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等侵扰,曾在北方沿边地区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遣将率镇兵戍守。

523年,怀荒镇民忿于镇将于景扣发粮廪,将他杀死,遂反。524年三月,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也率众造反,自称真王,并多次击败北魏讨伐部队,诸镇或被攻陷,或响应破六韩拔陵,六镇皆叛。关陇等地的军民,也纷纷起兵响应。

北魏六镇起义图

525年二月,北魏胡太后发动政变,掌握北魏中枢大权。她一面乞求柔然出兵,镇压叛乱;一面调集军队,配合柔然军,联合围剿。由于柔然、北魏武力镇压和分化瓦解,破六韩拔陵部屡战屡败,20余万镇兵、镇民束手就擒,被北魏分配到瀛、冀、定三州居住。

恰逢此时,河北频遭水旱灾害。诸多镇民因粮食匮乏,走投无路,遂于525年八月,在柔玄镇兵杜洛周(一作吐斤洛周)率领下,再次发动起义。至526年,杜洛周部连战获捷,占据燕、幽等地。同时,鲜于修礼率安置在定州的原六镇兵民造反。不久,鲜于修礼部发生内乱,修礼被元洪业所杀,元洪业又被葛荣所杀。

六镇起义

528年二月,起义军内部发生内讧,葛荣杀杜洛周,兼并其军,声势浩大。四月十三日,尔朱荣通过制造“河阴之变”,大肆杀戮鲜卑、汉族王公贵族官僚,得以专擅北魏朝政。两大“重量级”人物的对决,已如箭在弦上。

六月,尔朱荣亲率军7000(或作70000),与号称百万的葛荣部交战。葛荣自恃兵多,骄狂轻敌,没有做充分的战前准备,只是命部下将士每人准备一条绳子,用来捆绑俘虏。尔朱荣部虽兵力远少于葛荣,但他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如在山谷中设置疑兵,使葛荣军无法判断己方虚实;尔朱荣认为近战时,刀枪不如棍棒好使,于是命部下将士各携一根短棒;尔朱荣还担心将士们为战后计功,将只顾割取敌军首级,影响骑兵作战效果,于是规定,战后计功,不以首级为据;尔朱荣指挥得当,竟以寡胜多,击败葛荣部,葛荣被俘杀。

三、击败萧梁

“河阴之变”,北魏贵族北海王元颢侥幸逃脱,仓惶南逃,投降了南朝萧梁。元颢请求梁武帝萧衍,派兵护送他回北方,夺取北魏帝位。梁武帝最初认为,可趁机夺取北魏疆土,于是欣然同意。不过,梁武帝又担心伐魏受损,败坏自己一世美誉,动摇萧梁本不甚牢固的国本,反复斟酌后,搪塞式的命陈庆之为飚勇将军,率兵7000,护送元颢北上。

陈庆之北伐

这只不起眼的北伐军,却创造了一个接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战争“奇迹”:他们从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程后,一路破关斩将,夺城32座,作战47次,击败北魏军数十万,最终夺取北魏首都洛阳。此数役,死于、败于、降于陈庆之北伐军的北魏将领,不计其数,故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北魏孝庄帝元子攸被迫逃至长子(今山西长子西)。

千军万马避白袍

尔朱荣不敢再如以往那样轻视梁军。他亲自率众将士奔赴前线,与元颢、陈庆之军隔黄河对峙。三天内,陈庆之率所属将士与北魏军交战十一次,杀伤甚众。尔朱荣决定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他命手下制作了木筏,乘船渡过黄河,攻击元颢部。因出其不意,加之元颢部下鱼龙混杂,战斗力弱,故一战即溃。元颢也被抓获,洛阳被北魏军夺占。

孤掌难鸣、寡不敌众的陈庆之被迫率部南撤。尔朱荣派贺拔胜率精锐骑兵紧追不舍。陈庆之所部虽辗转奋战,但死散殆尽。陈庆之削发,扮成和尚,只身一人逃回梁朝。

四、喋血宫廷

530年,尔朱荣又平定了关陇地区的叛乱。至此,尔朱荣基本统一了北方。

不过,尔朱荣和不甘做傀儡的北魏孝庄帝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尔朱荣因内外征战,自以为声望极高,遂萌生篡位自立的念头;孝庄帝则与一些皇族、近臣密谋诛杀尔朱荣。孝庄帝的密谋,实际上已被潜伏在孝庄帝身边的密探告发给尔朱荣。尔朱荣的亲信劝他抢先下手,但尔朱荣却狂妄自信,认为孝庄帝等没有杀他的胆量和能力。因此,他即便出入宫闱,也仅带数十人随从,且不带兵器,防卫极其疏略。

530年九月戊戌日(公历11月1日),孝庄帝命亲信兵士埋伏在明光殿。然后遣使向尔朱荣报喜,声称尔朱皇后刚诞育太子,召尔朱荣入宫探视。尔朱荣并未怀疑有诈,随使者进宫。进入明光殿后,孝庄帝趁尔朱荣疏于防范之际,下令埋伏的将士动手。尔朱荣本想挟持孝庄帝顽抗,却被孝庄帝用早就准备好的刀剑,将其斩杀。

文史君说

尔朱荣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且陆续平定了内忧外患,初步消除北魏末年分裂割据的隐患,使北方再次暂时恢复一统局面。尔朱荣还知人善任,高欢侯景宇文泰等北朝后期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是尔朱荣从叛乱的战俘中,选拔出来的。但他拒绝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穷兵黩武。任人唯亲,赏罚不明,导致北魏吏治越发腐败。尔朱荣权欲虽极盛,却又疏于防范,最终被北魏孝庄帝杀死。

尔朱荣虽死,但尔朱氏族人纷纷起兵,杀孝庄帝等,并与高欢等因争权夺利,而激烈厮杀,最终导致了北魏的分裂和崩溃。追根溯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尔朱荣敲响了曾雄踞北方的北魏的丧钟!

参考文献

1. (北齐)魏收:《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 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更多文章

  • 宇文泰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宇文护,而不给自己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宇文泰,宇文护,宇文毓,宇文邕,武帝,皇帝,北魏,南北朝

    宇文护是北周时期著名的权臣,也是北周初期的实际主宰者,他位高权重,为了权力杀死了三位皇帝,分别是西魏废帝拓跋廓,以及北周建立之初的两位皇帝宇文觉和宇文毓。他甚至还准备除掉北周武帝宇文邕,只可惜宇文邕够隐忍、够强悍,所以反过来除掉了宇文护,北周时期的皇权才真正掌握在宇文泰的后代手中。有意思的是,宇文护

  • 邙山之战,西魏柱国大将军宇文泰如何败于东魏高欢?有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是你我的标签:高欢,西魏,高澄,豫州,黑獭,邙山,宇文泰,南北朝

    作者:念初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邙山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柱国大将军宇文泰对东魏发动的战役。公元543年二月,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虎牢叛变,宇文泰率军接应。三月,两军在邙山决战,西魏军大败。宇文泰在退兵之後,上表自贬,但魏帝元宝炬没有接受。宇文泰画像此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于高敖曹的哥哥

  • 魏孝武帝元修:我以为高欢不算是好人,没想到宇文泰连坏人都不算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宇文泰,高欢,武帝,尔朱荣,元修,北魏

    永安三年,公元530年。这一年,北魏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孝庄帝元子攸干了一件十分轰动的大事儿。帝王手持利刃,在朝堂之上亲手除掉了为祸人间,擅权专政的大臣尔朱荣。这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历来,封建帝制时代的权谋之争,似乎都是十分复杂的。用谋的得与失,用权的道与路,隐秘交错,而帝王和权臣之间的较量,更如一

  • 江陵之变:宇文泰的灭梁之战,使南梁变成了无主状态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宇文泰,萧绎,梁之战,江陵,梁元帝,太守

    西魏文帝元宝炬病死后,废帝元钦继位。元钦继位后,西魏攻取了汉中地区,继而又占领了益州。元钦不甘心像他父亲那样一直当一个傀儡皇帝,就在南梁元帝承圣二年十一月间,西魏尚书元烈密谋刺杀宇文泰,事情败露后,元烈为宇文泰所杀。元烈被杀后,废帝元钦一直耿耿于怀,口出怨言,淮安王元育、广平王元赞等人一齐垂泪劝谏,

  • 宇文泰死前托孤于宇文护,西魏恭帝禅位于北周宇文觉

    历史解密编辑:黑夜慢慢熬标签:高洋,宇文泰,宇文护,宇文觉,南北朝,西魏恭帝,周孝闵帝

    #历史开讲#读书笔记—《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六下之下》梁纪二十二敬皇帝公元555年到公元556年资治通鉴北齐开府参军裴谓之上书进谏陈述北齐主高洋过失,高洋对杨愔说,这种蠢人,他怎么敢这样做的?杨愔回复说,他是想让陛下杀他,以成全他的名节流芳后世。高洋说,那我就不杀了,不让他成名。高洋与左右侍从饮酒

  • 高欢与宇文泰争霸,高欢败多胜少,为何始终能压住宇文泰一头?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宇文泰,高欢,北魏,独孤信,侯景,西魏

    曾有人说,中国出现过两个南北朝时代。这第一个南北朝时代,指的当然是魏晋五胡十六国之后、杨坚篡周代隋完成天下大一统之前,南北两方阵营相对峙的时代。第二个南北朝时代,指的则是靖康奇祸之后,南宋与金帝国相对峙时期。但是,我们比较一下,所谓的“第二个南北朝时代”,南宋与金帝国之间虽然时有杀伐,但彼此内部政权

  • 尔朱荣、高欢、宇文泰为啥能取代强大的北魏王朝,他们谁更优秀?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尔朱荣,宇文泰,高欢,北魏,北魏孝文帝,侯景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曾经是一个横行天下的存在,拓跋珪、拓跋焘雄才大略、威名远播,厉行汉化改革的孝文帝拓跋宏被视为“有舜、文王之姿。”然而,就在孝文帝去世24年之后,北魏王朝就陷入了崩溃,随后陆续沦入尔朱荣、高欢、宇文泰等人手中。这一变故是怎么产生的?为啥会诞生尔朱、高、宇文这几个军事集团?南北朝时

  • 文武分途,宇文泰手下“服服帖帖”的武川军阀,为何关陇却失控?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宇文泰,武川,关陇,北魏,军阀,杨坚

    北魏末四海鼎沸,军阀混战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少数民族首领在中国北方再次崛起,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鲜卑宇文部首领宇文泰有政治军事实践的机会,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宇文泰宇文泰由北魏永安三年随和拔岳西征关中的将领至永熙三年底短时期内能够称霸关陇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宇文泰掌握了当时关陇

  • 宇文泰为啥让侄子宇文护掌权?想打造一个周公旦,却只实现了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宇文泰,周公旦,宇文护,高欢,宇文邕,周王朝

    宇文泰让侄子宇文护接掌国政,本意是想造就另一个周公旦、重演“周公辅政”的佳话。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后来改名“周”,史称北周。古代的王朝取名绝非毫无依据、空穴来风。顾名思义,宇文鲜卑之所以拿“周”为国号,不仅因为他的统治中心——关中是先秦时期周王朝的龙兴之地,更因为它向周王朝寻求自己的政治理论依据,那就

  • 与高欢决裂投靠宇文泰,是孝武帝元修自作孽?再来一次他也这个命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高欢,宇文泰,元修,北魏,孝武帝,元宝炬

    元修投奔宇文泰时,就有人断言,他这是“避汤入火”,从“清蒸”到“烧烤”,逃不掉被“端上餐桌”的下场。果不其然,元修七月份从洛阳西迁长安,十二月份就被宇文泰一杯毒酒,送上西天。堂堂的皇帝,怎么就这么惨?哪儿都容不下他呢?孝武帝元修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子,本是一个藩王,被权臣高欢推上了皇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