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武分途,宇文泰手下“服服帖帖”的武川军阀,为何关陇却失控?

文武分途,宇文泰手下“服服帖帖”的武川军阀,为何关陇却失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506 更新时间:2024/1/29 5:04:17

北魏末四海鼎沸,军阀混战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少数民族首领在中国北方再次崛起,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鲜卑宇文部首领宇文泰有政治军事实践的机会,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

宇文泰

宇文泰由北魏永安三年随和拔岳西征关中的将领至永熙三年底短时期内能够称霸关陇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宇文泰掌握了当时关陇地区最强的武装力量和拔岳军南北朝时期,中西为一朝权臣宇文泰都是将大权牢牢在握。

但到了后期,关陇政权却发生了“变化”,宇文泰大权在握,固若金汤的统治为何会出现畸形?

(一)、武川军阀的“起点”为“畸形”埋下伏笔

任何政治利益集团的行程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武川军人集团以贺拔岳为首的以武川籍军人为骨干,这股政治势力的出现也是如此。

武川之所以能够孕育出周隋唐三代的帝室家族,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柔然在北魏初年摆脱拓跋控制后,集合征服草原在蒙古高原上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并不断南下侵扰魏境,对北魏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北魏为了稳固边防,保证国家的基本安全,阻止柔然骑兵侵犯,且为魏军反击提供可靠的基地,以方便集结军队和囤积锱重。

六镇之乱改变武川豪强命运,也改变了历史进程,饱受欺压,生存条件的极度恶化是导致证明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反抗斗争中的关键因素。

武川集团是以武川军人为主的军人政治集团,它的形成是集团的组织者贺拔岳和参与者武川军人人以及其他身份来源者基于共同的利益,在乱世中求生存,谋利益,并在双方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贺拔岳能够组织形成武川军人集团,并成为集团的领袖。

宇文泰兄弟在投降尔朱荣后遭到猜忌,宇文洛生被杀,宇文泰据理力争得以幸免,但在朱尔荣处并未得到重用,因此,贺拔岳由于与宇文泰的情谊,将其收为己用,这也为后来宇文泰统治之下固若金汤的武川军阀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是,从武川军阀的创立过程中,不难看出,武川军阀的基本组织特点便是“武装”,核心是是武川军人,但武川军阀若要长久发展,不只是需要军人,更需要有长远视野和军事知识、领导知识的支撑,而这便为后来的武川军人和关陇士人的矛盾埋下伏笔,也成为导致关陇政权“畸形”的导火索。

北魏洛阳城

(二)、宇文泰领导下的强大的武川军阀

贺拔岳死后宇文泰及时赶到平凉,哭出了对贺拔岳知遇之恩的感怀,又以痛哭来打洞,贺拔岳死忠将士的心,宇文泰如此表示,于是将士如约推举宇文泰为盟主。尽管宇文泰被推举为盟主,但不意味着他在喝罢月军中意或武川军人集团中确立了领袖地位。

因此宇文泰通过——给贺拔岳报仇这一方式来稳固军心,再后来的战争中,宇文泰剿灭侯莫陈悦集团,宇文泰通过为贺拔岳报仇,获得朝廷册封,任用夏州亲随,任用关内亲随,扶植己方势力,宇文泰在接管贺拔岳军团后两三个月内就稳固了自己的盟主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武川军人集团领导。

宇文泰谋杀孝武帝元修后听从元顺的建议,拥立年仅30的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政权,宇文泰在关内重建国家制度,整合各方势力推行关中本位政策,就是为了形成一个以宇文氏族为中心的利益集团,即所谓的关陇集团实际上。

关陇集团在此之前就已形成,但缺乏标志性的事件来宣告这一集团的行程,邙山之战是关陇集团形成的一个重要事件。

邙山之战

宇文泰在为贺拔岳报仇之后,推行关中本位政策,正是标志着武川军阀的建立,同时,也可以看出宇文泰需要取得士兵们的信赖和支持才能保证自己权力的稳固,政权的稳定,因此对后来宇文泰努力平衡士人和军人之间的政治平衡的举动也不难理解,这正是一种“先天不足”,并推动着关陇政权“后天畸形”。

(三)、“独树一帜”导致的后天“畸形”

关陇政权内部暗流涌动,可以说是同床异梦,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维系各势力的和谐,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让各方势力稳定而和谐的城府与宇文泰宇文泰的不少措施都表现出不同于当时其他政权的特质即独树一帜,门绪峰认为正是这种独树一帜使关陇集团先天不足,造成了一种后天“畸形”。

1. 文武分途维持的政治平衡

学界一般将文武分途视为关陇集团的显著特质之一,任何政治集团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期间必然会存在种矛盾和摩擦。

关陇士人在乡兵中央化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进入关陇军事领域的核心,反而在失去自身的独特性,总的来说,关陇士人是被武川军人排斥在军队核心之外的,武川军人与关陇士人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行政领域,但文武分途并不能解决根本矛盾矛盾,关陇政权作为一个军人领导的政权,军人不可能放任士族占据行政领域。

文武分途的合作方式,虽然暂时维系了关陇政权的稳定,但它终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此时,实力强大的武川军人也在倚仗自己的军事实力破坏这个相对平衡的政治局局面,更会打破宇文泰武川军人和关陇士人之间微妙的政治平衡,这直接威胁到宇文泰统治根基。

2. 利益化的维系方式

关陇集团形成于门阀士族走向衰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情况,虽然还存在,但乡里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不像魏晋时期那样牢固,大族们兼有权利和责任两个方面。

样的宗族乡里情况成为了他们割据一方政治高层的社会基础,同时也为他们具备了脱政权独立存在的条件,在关陇集团形成之时,其社会基础也是利益化的,乡兵集团和其能掌控的军事力量。

而非魏晋以来的宗族组织,并且其内部仍然进行着剧烈的变化。这一转变,使得关陇集团的成员无法对其内部的支持者实行宗族宗法性质的控制。

而利益化的方式和官方的职务则成为连维系上下关系的主要方法,因而此时形成的关陇集团,其社会基础显得不那么牢固。

3. 乡兵集团的崛起

军队是宇文泰以及武川军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关陇政权核心的军事力量是掌握在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军人手中的。乡兵在北魏末年已经比较广泛地发展起来,特别是距离京城较远的僻远地区和农民起义所在地,以及其周围地带乡兵更多。

隋文帝

从隋文帝开皇十年以来,到唐代初期,乡兵集团已不复存在,因此处于关陇集团根基地位的豪族社会,就受到了动荡,而关陇集团在隋文帝开皇十年后,便开始失去了自己的力量,不过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他们内部已经无法建立起庞大的宗族组织。

所以在黄泉的打压之下,无法向为士卒那样与之对抗社会下层的主要变动,才是关陇集团退出历史舞台的动因。

4.三长制下无法控制基层社会

三长制实行以来,对于基层社会确实实现了重组,而且这种国家控制户籍的形式也以不同的名称持续了下来,因此,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关陇集团中的上层人物并不能控制乡里社会或是得到乡里社会的支持,因为作为除皇权之外的政治上层而言,要控制成千上万个独立的小家族,远比控制几个大家族主要困难。

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继续获得足够的社会力量,更不幸的是,支撑关陇集团的乡兵线集团也因府兵脱离豪强,以及三长制之下的社会有莫大的吸引力而逐步流失,因此,关陇集团的基层已经瓦解。

5.以集中军权为核心的柱国将军体系

宇文泰最大的对手仍然是他的武川军人同胞,孝武帝西迁后,武川军人内部的矛盾也在高欢外部的强大压力之下,暂时被转和掩盖吴川军人内部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团结,八柱国体系所体现的,关陇士人对宇文泰以及武川军人的强势心怀不满,宇文泰在依靠武川军人强势地方关陇世人的同时,也在谋求削弱武川军人。

正是当时武川军人集团内部极为复杂的派系,八柱国体系代表的是逐渐集中的军权,在当时关陇地区地方豪族拥有自己的武装,互不统属,在宇文泰,武川军人以及关陇世人微妙的政治平衡中,武川军人为主导的关陇地区政治联盟逐渐建立起来。

为了使联盟更加稳固,也为了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宇文泰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缓和内部的对立与矛盾,但在武川军人强大的实力面前,关陇政权的建设仍然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畸形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先天不足”导致“后天畸形

关陇政权内部纷杂,文武分途为支持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利益化的维系方式不再牢固,乡兵集团的崛起给关陇集团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三长之下无法控制基层社会,失去了政治基础,柱国将军体系努力维持平衡的同时内部的矛盾激化,种种原因共同导致了关陇政权出现“畸形”。

一个政权的长久存在必须要保持一种长久稳定和谐的政治生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会导致政权的不稳固和“畸形”,而这也正是关陇政权畸形的根本原因。

标签: 宇文泰武川关陇北魏军阀杨坚

更多文章

  • 宇文泰为啥让侄子宇文护掌权?想打造一个周公旦,却只实现了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宇文泰,周公旦,宇文护,高欢,宇文邕,周王朝

    宇文泰让侄子宇文护接掌国政,本意是想造就另一个周公旦、重演“周公辅政”的佳话。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后来改名“周”,史称北周。古代的王朝取名绝非毫无依据、空穴来风。顾名思义,宇文鲜卑之所以拿“周”为国号,不仅因为他的统治中心——关中是先秦时期周王朝的龙兴之地,更因为它向周王朝寻求自己的政治理论依据,那就

  • 与高欢决裂投靠宇文泰,是孝武帝元修自作孽?再来一次他也这个命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高欢,宇文泰,元修,北魏,孝武帝,元宝炬

    元修投奔宇文泰时,就有人断言,他这是“避汤入火”,从“清蒸”到“烧烤”,逃不掉被“端上餐桌”的下场。果不其然,元修七月份从洛阳西迁长安,十二月份就被宇文泰一杯毒酒,送上西天。堂堂的皇帝,怎么就这么惨?哪儿都容不下他呢?孝武帝元修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子,本是一个藩王,被权臣高欢推上了皇位,还

  • 西魏创始人宇文泰的上位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宇文泰,西魏,高欢,尔朱荣,宇文护,北魏

    鲜卑民族从北方草原走来,其实也分好多个部落,而处于头部位置的毋庸置疑是慕容鲜卑(天龙八部里慕容复的祖上),建立了前燕。处于第二梯队的就是拓拔鲜卑,建立了北魏,顺手灭了后燕(前燕国的延续),统一了北方大地。第三梯队的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宇文鲜卑了,建立了西魏,后来一个华丽转身成了北周,接下来又灭了死对头北

  • 宇文泰是如何一步步拥有纵横天下的实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旺旺旺标签:高欢,皇帝,将领,宇文泰,贺拔岳,南北朝

    当今社会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会考虑一个问题——要如何才可以逆袭人生?想要从草根逆袭成为某一个行业的大佬,不仅仅需要自己付出很大努力,还需要一定的人脉和策略。南北朝的宇文泰也许可以给他们答案,草根出身一步步成为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是如何一步步开启自己的霸业呢?收拢人心宇文泰起初只是在平凉军首领贺

  • 北朝双骄大决战:宇文泰如何以弱胜强,让高欢含恨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高欢,北魏,丞相,西魏,宇文泰,尔朱荣,独孤信,南北朝,北朝双骄

    532年秋,北魏丞相高欢送走了一个来自关中的使者。使者英俊的面容和雄壮的谈吐,给高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即发出了“这小子真不是一般人”的赞叹。一步之差,使者踏上了归途,高欢命人在返程路上强行截留,但为时已晚。日后的十余年中,高欢每每想起此事,都必定无比悔恨——他亲手送走了自己的一生死敌,并最终看着

  • 最惨皇帝,被迫给柔然公主侍寝的北齐高欢

    历史解密编辑:远方青木标签:高欢,皇帝,高澄,宇文泰,北魏,匈奴

    公元535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由丞相高欢和军阀宇文泰两位权臣掌控,并最终以此成立了北齐和北周。在高欢和宇文泰的北边,有一个强大的柔然。很明显,柔然支持谁,另一个人就得遭殃。公元545年,为维系和柔然的关系,北齐神武帝高欢派遣使者前往柔然,为儿子高澄求亲。柔然王同意和北齐联姻,但拒绝将女儿嫁

  • 535年,北魏丞相高欢刚回家,侍女告密:世子与郑氏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世子,高欢,高澄,逆子,娄昭君,南北朝,北魏丞相

    535年,北魏丞相高欢凯旋回朝。侍女却神秘兮兮:“世子高澄与郑氏私通。”高欢勃然大怒:“逆子,连我的女人也敢动,看我不剐了你!”高澄,10岁单人匹马,招降敌军首领;11岁单独面圣,且对答如流,是颇有名气的少年将军,深受老爹高欢的喜爱。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宝贝儿子,竟然15岁时无师自通,学会

  • 檀道济:南朝第一名将,刘宋的万里长城,战功赫赫为何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大观园标签:刘宋,刘裕,北魏,桓玄,南朝,晋朝,檀道济,南北朝,史说三国

    檀道济(?~436),刘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道济少孤,与兄、姊共居,以谦让和睦著称。东晋元兴三年(404年),道济与其叔父檀凭之,兄檀韶、檀祗、檀隆等,从宋武帝刘裕举义师讨伐桓玄。道济随刘裕攻占京口,为刘裕参军。后随冠军将军刘毅攻克桓玄余党盘据的鲁山(今湖北武

  • 檀道济“唱筹量沙”闻名于世,据说沙来自“白泉”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白泉,檀道济,宋军,北魏,魏军

    记者 李培乐在济南,提起趵突泉无人不知,可是要提起白泉,恐怕很多人会挠头了。据济南历城当地人介绍,白泉曾被称为“三间屋”,不但水量大,还与历史上檀道济“唱筹量沙”相关,名列济南72名泉之列。名泉“三间屋”白泉的位置在济南历城区鲍山街道纸房村附近。在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

  • 殷景仁走后,檀道济暴死于建康,刘义隆大骂:我死后,他必反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建康,刘裕,晋朝,殷景仁,刘义隆,檀道济,刘义康,南北朝

    建康城中传言,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之后,司马氏还会出现两个皇帝,此时的刘裕已经年近六十了,不知道能够活到什么时候,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称帝,于是命令王韶之将晋安帝缢杀,琅琊王司马德文成为最后一个东晋国主。司马德文是晋安帝的弟弟,二十年来陪伴着自己的傻子哥哥,看遍了世态炎凉,饱尝了人情冷暖,也见识到了一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