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欢与宇文泰争霸,高欢败多胜少,为何始终能压住宇文泰一头?

高欢与宇文泰争霸,高欢败多胜少,为何始终能压住宇文泰一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4901 更新时间:2023/12/7 11:19:06

曾有人说,中国出现过两个南北朝时代。

这第一个南北朝时代,指的当然是魏晋五胡十六国之后、杨坚篡周代隋完成天下大一统之前,南北两方阵营相对峙的时代。

第二个南北朝时代,指的则是靖康奇祸之后,南宋与金帝国相对峙时期。

但是,我们比较一下,所谓的“第二个南北朝时代”,南宋与金帝国之间虽然时有杀伐,但彼此内部政权都是比较稳定的,它们的灭亡,并不是死于内乱,而是双双亡于刚刚崛起的蒙古新贵之手。

在第一个南北朝时代,南北对峙双方内部的变幻颇多,却又各不相同。

南朝这边,刘宋、萧齐、萧梁这几个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迭更,轮番上阵与北魏相抗衡。

北朝那边,保持了较长时候的稳定,不动声色地应接住了南朝方面宋、齐、梁的车轮大战。但是,到了后面,扛不住了,北方六镇起义,国内大乱,北魏一下子崩塌,分裂成了东、西两魏。

一开始,东、西两魏的大本营分别在洛阳和长安。

洛阳是原先北魏的首都,不说别的,单说这一点,就可以知道,这纷争不息、不共戴天的两魏局势,肯定是东强西弱。

事实也是如此,东魏继承了北魏的部分人口和军队,西苞汾、晋,南极江、淮,东尽海隅,北渐沙漠;而西魏仅据经济凋敝且人口稀少的陕西、宁夏及甘肃部分地区。

因此,东魏的话事者高欢,横看竖看西魏不顺眼,恨不得早一天吞下西魏,完成北方的统一。

不过,西魏的实际当权者宇文泰,却是个永远不肯服输的主,张牙舞爪地与高欢对撕。

于是,两魏之间就发生了“小关之战”、“弘农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等一系列战争。

“小关之战”的爆发时间是公元536年十二月,彼时,高欢倚仗自己拥有优势兵力,兵分三路西征,自己亲领一路,司徒高敖曹一路,大都督窦泰一路,与宇文泰激战于今陕西潼天以东地区。

宇文泰面对强大来敌,沉着应战,采取了“集中精锐,各个击破”的战术,先以精骑潜出小关,袭灭窦泰一路,然后回师北上,击溃高欢一路。

该战,以西魏胜利告终。

为了扩大“小关之战”后取得的战果,改年(即公元537年)八月,宇文泰亲率独孤信等十二将东伐,发动了“弘农之战”。

宇文泰初战告捷,先克槃豆,再取东魏粮食基地弘农,迫降了宜阳、邵郡等地。

高欢勃然大怒,于同年十月集结起二十万之众,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占据了弘农的宇文泰部。

宇文泰驻扎在沙苑,闻高欢来犯,遂引军于渭曲布阵迎战。

由此,至为惨烈的“沙苑之战”打响。

宇文泰以逸待劳,部署得当,正奇相搭,虚实相间,经过一番格杀、血拼,最终击溃了高欢,并尾随掩杀,斩杀了七万多东魏军士,全取了河东,进而占据了洛阳城郊的金镛城。

为了挽回颓势,高欢于538年整饬兵马,发起了“河桥之战”。

他让侯景、高敖曹围困住据守金镛城的东魏大将独孤信,自己亲率主力向西,与前来救援金镛的宇文泰激战于河阴。

双方鏖战了两个多月。

尽管互有胜负,旗鼓相当,但对宇文泰来说,他是客场作战,不但粮运难继,而且各方面的调度难于执行,时间一久,便难于支撑。

最后,宇文泰仅留下都督长孙子彦继续拒守金镛,自己烧营而遁。

高欢欢呼着追杀到崤山,凯旋而还。

此战,高欢一举收复了南汾、颍、豫、广四州。

我们看,“小关之战”、“弘农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这四场大战,高欢连输三场,却未伤及根本;但宇文泰仅仅输在第四场,却举国大震,人心浮动,变乱四起。其中,沙苑所俘军人赵青雀、雍州民于伏德等叛乱影响很大,让宇文泰疲于奔命,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不过,高欢虽然在“河桥之战”获胜,却也只是惨胜,其得力猛将高敖曹、大都督李猛、西兖州刺史宋显都在这场大战中丧生,再也无力西进。

于是,双雄之间的争霸,暂时告一段落。

标签: 宇文泰高欢北魏独孤信侯景西魏

更多文章

  • 尔朱荣、高欢、宇文泰为啥能取代强大的北魏王朝,他们谁更优秀?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尔朱荣,宇文泰,高欢,北魏,北魏孝文帝,侯景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曾经是一个横行天下的存在,拓跋珪、拓跋焘雄才大略、威名远播,厉行汉化改革的孝文帝拓跋宏被视为“有舜、文王之姿。”然而,就在孝文帝去世24年之后,北魏王朝就陷入了崩溃,随后陆续沦入尔朱荣、高欢、宇文泰等人手中。这一变故是怎么产生的?为啥会诞生尔朱、高、宇文这几个军事集团?南北朝时

  • 文武分途,宇文泰手下“服服帖帖”的武川军阀,为何关陇却失控?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宇文泰,武川,关陇,北魏,军阀,杨坚

    北魏末四海鼎沸,军阀混战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少数民族首领在中国北方再次崛起,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鲜卑宇文部首领宇文泰有政治军事实践的机会,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宇文泰宇文泰由北魏永安三年随和拔岳西征关中的将领至永熙三年底短时期内能够称霸关陇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宇文泰掌握了当时关陇

  • 宇文泰为啥让侄子宇文护掌权?想打造一个周公旦,却只实现了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宇文泰,周公旦,宇文护,高欢,宇文邕,周王朝

    宇文泰让侄子宇文护接掌国政,本意是想造就另一个周公旦、重演“周公辅政”的佳话。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后来改名“周”,史称北周。古代的王朝取名绝非毫无依据、空穴来风。顾名思义,宇文鲜卑之所以拿“周”为国号,不仅因为他的统治中心——关中是先秦时期周王朝的龙兴之地,更因为它向周王朝寻求自己的政治理论依据,那就

  • 与高欢决裂投靠宇文泰,是孝武帝元修自作孽?再来一次他也这个命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高欢,宇文泰,元修,北魏,孝武帝,元宝炬

    元修投奔宇文泰时,就有人断言,他这是“避汤入火”,从“清蒸”到“烧烤”,逃不掉被“端上餐桌”的下场。果不其然,元修七月份从洛阳西迁长安,十二月份就被宇文泰一杯毒酒,送上西天。堂堂的皇帝,怎么就这么惨?哪儿都容不下他呢?孝武帝元修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子,本是一个藩王,被权臣高欢推上了皇位,还

  • 西魏创始人宇文泰的上位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宇文泰,西魏,高欢,尔朱荣,宇文护,北魏

    鲜卑民族从北方草原走来,其实也分好多个部落,而处于头部位置的毋庸置疑是慕容鲜卑(天龙八部里慕容复的祖上),建立了前燕。处于第二梯队的就是拓拔鲜卑,建立了北魏,顺手灭了后燕(前燕国的延续),统一了北方大地。第三梯队的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宇文鲜卑了,建立了西魏,后来一个华丽转身成了北周,接下来又灭了死对头北

  • 宇文泰是如何一步步拥有纵横天下的实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旺旺旺标签:高欢,皇帝,将领,宇文泰,贺拔岳,南北朝

    当今社会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会考虑一个问题——要如何才可以逆袭人生?想要从草根逆袭成为某一个行业的大佬,不仅仅需要自己付出很大努力,还需要一定的人脉和策略。南北朝的宇文泰也许可以给他们答案,草根出身一步步成为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是如何一步步开启自己的霸业呢?收拢人心宇文泰起初只是在平凉军首领贺

  • 北朝双骄大决战:宇文泰如何以弱胜强,让高欢含恨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高欢,北魏,丞相,西魏,宇文泰,尔朱荣,独孤信,南北朝,北朝双骄

    532年秋,北魏丞相高欢送走了一个来自关中的使者。使者英俊的面容和雄壮的谈吐,给高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即发出了“这小子真不是一般人”的赞叹。一步之差,使者踏上了归途,高欢命人在返程路上强行截留,但为时已晚。日后的十余年中,高欢每每想起此事,都必定无比悔恨——他亲手送走了自己的一生死敌,并最终看着

  • 最惨皇帝,被迫给柔然公主侍寝的北齐高欢

    历史解密编辑:远方青木标签:高欢,皇帝,高澄,宇文泰,北魏,匈奴

    公元535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由丞相高欢和军阀宇文泰两位权臣掌控,并最终以此成立了北齐和北周。在高欢和宇文泰的北边,有一个强大的柔然。很明显,柔然支持谁,另一个人就得遭殃。公元545年,为维系和柔然的关系,北齐神武帝高欢派遣使者前往柔然,为儿子高澄求亲。柔然王同意和北齐联姻,但拒绝将女儿嫁

  • 535年,北魏丞相高欢刚回家,侍女告密:世子与郑氏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世子,高欢,高澄,逆子,娄昭君,南北朝,北魏丞相

    535年,北魏丞相高欢凯旋回朝。侍女却神秘兮兮:“世子高澄与郑氏私通。”高欢勃然大怒:“逆子,连我的女人也敢动,看我不剐了你!”高澄,10岁单人匹马,招降敌军首领;11岁单独面圣,且对答如流,是颇有名气的少年将军,深受老爹高欢的喜爱。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宝贝儿子,竟然15岁时无师自通,学会

  • 檀道济:南朝第一名将,刘宋的万里长城,战功赫赫为何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大观园标签:刘宋,刘裕,北魏,桓玄,南朝,晋朝,檀道济,南北朝,史说三国

    檀道济(?~436),刘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道济少孤,与兄、姊共居,以谦让和睦著称。东晋元兴三年(404年),道济与其叔父檀凭之,兄檀韶、檀祗、檀隆等,从宋武帝刘裕举义师讨伐桓玄。道济随刘裕攻占京口,为刘裕参军。后随冠军将军刘毅攻克桓玄余党盘据的鲁山(今湖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