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阳赋》中,有个隐藏幕后就是宋怀恩。他是萧綦的得力干将,却因为暗恋王儇背叛了萧綦。在历史上,宋怀恩的原型是宋武帝刘裕的朋友刘毅,萧綦的原型就是刘裕。刘裕有两个打江山的好兄弟,但他们都死于非命。
刘裕版“桃园三结义”
三国有刘备版本的桃园三结义,刘裕也有他的两个好兄弟,他们就是何无忌和刘毅,三人出名前,都混迹于京口,彼此相互熟悉,是穿一条裤子的朋友。
何无忌,是东晋北府军头领刘牢之的外甥,多年跟随舅舅在战场厮杀,练就了一身武艺和军事才干,是刘牢之最宠幸的大将之一。
刘毅,原本是何无忌的朋友,是个有家产的富二代,但刘毅从不在乎家业,而是向往建功立业。刘毅曾经效力于东晋大门阀桓玄,担任起中兵参军,有一定的军事才干。
当年刘裕出门闯荡,几经波折投靠到了刘牢之的北府军,在军中担任参军,与何无忌的关系很铁。
他们俩铁到什么程度呢?当年刘牢之投靠桓玄后又反悔,想要攻打桓玄,但刘裕不同意。何无忌二话不说就撇下亲舅舅,跑去刘裕阵线,最终刘牢之孤立无援,起兵后不久便败亡了。
对于刘牢之的死,大家都不感觉意外,可见何无忌选择刘裕,并不是感情用事,他和刘裕一样,对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并且很准确。
何无忌还为刘裕引荐了另一个朋友,他就是刘毅。何无忌曾经私下试探过刘毅,问他天下谁能成大事,刘毅不假思索到:“我看只有刘裕。”
于是三人一拍即合,扛起了反桓的大旗。对此,桓玄有一句深刻的评价:
刘讳(刘裕)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何无忌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此三人举事后,确实打垮了桓玄,这是三人并肩作战的辉煌时刻,也是友谊即将崩溃的前一时刻,从此三人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三兄弟的三种命运
桓玄败亡后,晋安帝复位论功行赏,属此三人功劳最大,但刘毅却想压过刘裕一头。
晋安帝刚复位时,曾经下过一道圣旨,命冠军将军刘毅权全处理国家大事,但后来这道诏书不翼而飞,大家也都当没有一样,但聪明的人都知道,是刘毅在背后捣鬼。
当初刘裕负责在前线对抗桓玄,刘毅则负责去迎回晋安帝,晋安帝至始至终都在刘毅的手中,近水楼台的刘毅当然想趁机捞一笔,可惜他的威望不足。这件事之后,刘毅不平衡的心更加愤怒。
义熙四年(407年)正月,中书令王谧去世,刘毅想趁机取而代之,于是安排亲信谢混担任中书令,让刘裕兼管扬州。
幸亏刘裕听从了幕僚刘穆之的意见,亲自入朝商议人选,最终他担任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开始入朝掌权,破坏了刘毅的阴谋。
义熙六年(410年),刘毅的机会又来了。卢循趁刘裕出兵攻打后燕起兵造反,刘毅不想刘裕再出风头,于是在桑落州阻击卢循,但因为自己太过轻敌大败而归。
桑落州,是刘裕曾经打败桓玄的地方,刘毅选择在此进攻,其实就是要证明自己不比刘裕差,可惜此战败了,刘毅在军中的威望也跌落到极点。
刘裕给了刘毅很多次机会,但刘毅还是越来越放纵。忍无可忍的刘裕最终决定讨伐刘毅,兄弟二人兵戎相见,刘毅最终兵败自缢,家族男丁全被斩杀。
那么何无忌的结局又如何呢?也是在剿灭卢循的战役中,何无忌也是因为轻敌大败,但他却演绎了另一番结局。
当时反抗军攻势太猛,何无忌不肯退兵,还拿出苏武节。这是当年苏武被囚禁于匈奴时的符节,是忠勇的象征。面对敌众我寡的劣势,何无忌毫无惧色,最终持节战死。
结语
这就是三兄弟最后的结局,一个战死,一个叛乱,只有一人荣登最高的皇位。同患难易,共富贵难,这是刘裕与兄弟们的写照,但变的是刘裕吗?恐怕不是,而是刘毅不甘落后的嫉妒之心。